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docx

  • 上传人(卖家):基建程序员
  • 文档编号:7180798
  • 上传时间:2023-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58
  • 大小:25.8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docx》由用户(基建程序员)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可编辑可打印 人教版 2023 高中地理 必修 第二 册全册 同步 练习 单元 测试 答案 解析 编辑 打印 下载 _必修第二册_人教版(2019)_地理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2、               目   录第一章人口2第一节人口分布2第二节人口迁移8第三节人口容量16第一章综合测试22第二章乡村和城镇33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33第二节城镇化40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47第二章综合测试51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61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6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65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71第三章综合测试75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85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85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91第四章综合测试98第五章环境与发展109

    3、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09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16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121第五章综合测试127期未综合测试(一)138期未综合测试(二)148第一章人口第一节人口分布读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的相关示意图,完成第12题。1.该图反映的区域最有可能是()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的过渡地带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的过渡地带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2.该区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A.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B.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C.峡谷地带,交通不便D.气候干燥,水源缺乏答案:1.D2.A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

    4、以看出,该地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海拔为1 0001 500米。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的过渡地带,因位于赤道附近,气候炎热,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1 0001 500米的东非高原上。第2题,该区域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位于刚果盆地,因位于赤道附近,加上海拔低,气候过于湿热,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据此完成第35题。3.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人口稀少的原因是()A.气候炎热B.降水稀少C.矿产资源贫乏D.地势起伏大4.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A.气候温暖湿润B.地势平坦开阔C.交通便利D.工矿业发达,商业贸易活

    5、动频繁,社会经济发达5.一般高山、高原地区人口稀少的原因有()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干旱缺水A.B.C.D.答案:3.B4.D5.C解析:第3题,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稀少。第4题,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较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人口稠密。第5题,高山、高原地区因海拔高,蒸发弱,大多不干旱缺水。下图中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读图,完成第67题。6.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地广人稀气候宜人交通便捷矿产丰富A.B.C.D.7.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这主要是由于南部()气温较适宜位于平原地带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A.B.C.D

    6、.答案:6.D7.C解析:第6题,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但是气候寒冷,交通不便,地广人稀。第7题,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温较为适宜,开发历史较早,经济相对发达。该地区南部为河流上游区域,地形多为山地、丘陵。读我国某时期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第89题。8.关于图中黑河腾冲一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B.也叫“胡焕庸线”C.此线东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6%D.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当时全国陆地面积的36%9.影响图中甲、乙两地区人口分布的因素对应正确的是()A.甲气候B.乙地形C.甲矿产资源D.乙水资源答案:8.D9.D解析:第8题,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我国约96%的人口分

    7、布在该线的东南部地区,约4%的人口分布在该线的西北部地区,此线西北部面积占当时陆地面积的64%。第9题,图中甲地位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人口稀少,其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分布主要受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地形起伏度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示意图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011题。10.地形区为()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东南丘陵11.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越大,分布

    8、的人口越多B. 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的人口达20%D.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分布的人口超过80%答案:10.A11.D解析:第10题,图中地形区地形起伏较小。在相应纬度处我国东部地区多低山丘陵,地形起伏大;青藏高原上地形起伏小,有“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之说。第11题,读图可知,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大约集中了我国总人口的85%。12.读图表,完成下列各题。图1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图2人口分布随海拔的变化环境温度对人体的影响生命障碍不利高温高温舒适低温不利低温冷金属粘皮>49 >29 >24 21 3 <18 <10 <-20 (1)

    9、图1和图2表示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和。 (2)由表可知,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 。 (3)图2显示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0200米的地区,原因是:; ;。 (4)(多选)除上述自然因素外,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有()A.经济发展水平B.历史因素C.政治因素D.文化因素答案:(1)水源地形(2)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4)ABCD解析:水源、地形、气候是影响人口分布的重要自然因素。世界人口最集中的温度带是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人类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大多集中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平原地区。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10、有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军事因素、文化因素等。能力提升读世界人口分布图,完成第12题。1.图中数码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关其分布共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多处于中、低纬度地区B.多濒临海洋C.经济高度发达D.多为平原地形2.图中四地人口稀少,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湿热B.干热C.干旱D.高寒答案:1.C2.D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人口分布的相关知识和读图分析能力。第1题,图中为东亚,为南亚,为欧洲西部,为北美东部,这四地是世界人口稠密区。四地中为经济发达地区,主要为欠发达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位于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位于亚马孙平原,为热带雨林气候

    11、区,终年湿热;位于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是其主要特征;位于青藏高原,高寒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之间的地区。下图示意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读图,完成第34题。3.其人口占全球人口比例最大的纬度范围是()A.10S20SB.20N30NC.30N40ND.40N50N4.40S50S范围内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为()A.气候酷寒B.山地多,平原少C.陆地面积小D.干旱区面积大答案:3.B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20N30N范围内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最大,为23.2%。第4题,40S50S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小,故人口稀少。下图示意某流

    12、域人口分布情况。为了满足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即累积频率。读图,完成第56题。5.该流域很可能位于()A.巴西高原B.南部非洲C.青藏高原D.北美大草原6.影响该流域不同距河距离人口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水能资源分布B.地形地势和坡向C.交通便捷程度D.取用水方便程度答案:5.C6.D解析:第5题,高程3 5004 000米,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大,人口较多,人口密度比较大。高程4 000米以上人口累积频率变化小,人口较少,人口密度比较小。青藏高原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河谷地带,高程4 000米以上,气温较低,人口稀少,C项正确。第6

    13、题,由图可知,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距离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D项正确。7.某岛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降水使该岛植物生长十分茂盛。岛屿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为该岛屿相关信息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描述该岛屿人口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原因。答案: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铁路线)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原因:沿海地区对外交通便利;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且取水成本低)。解析:根据图中城市符号判断,该岛屿人口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分布,沿河流下游分布,沿交通线分布。 沿海地

    14、区多港口分布,对外交通便利;地势较低平,利于城市、交通建设和经济发展;东部位于河流下游,水资源充足,便于取水且取水成本低。第二节人口迁移基础巩固1.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属于省际人口迁移C.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迁移的判断。只有跨越一定行政区界线且居住地长期或永久改变的现象才属于人口迁移。我国春运期间的人口流动主要目的是回家、探亲、访友,没有长期或永久改变居住地,故不属于人口迁移。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23题。2.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A.均由发达国家迁往发展中国家B.均由发展中国

    15、家迁往发达国家C.主要由经济较落后地区迁往收入高的地区D.主要由南半球国家迁往北半球国家3.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包括()频繁的战争资源开发新大陆开发经济因素A.B.C.D.答案:2.C3.D解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和石油资源丰富、收入高的中东地区。第3题,人口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主要是为了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由发展中国家迁往中东地区主要是因为资源的开发。下图为1982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与分区比例图。读图,完成第45题。4.1982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变化的主要特点有()东部地区比例先升后降中西部地区比例持续

    16、下降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20142017年减少全国流动人口增长率2014年前增大,20142017年减小A.B.C.D.5.造成三大地区人口流动趋势变化的原因有()全国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的规模进一步加大各地户籍政策放开,流动人口逐渐向大城市集中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流动人口吸引力有所增强A.B.C.D.答案:4.C5.B解析:第4题,据图分析,东部地区比例在19822005年上升,20052017年下降;中部地区比例是先下降后上升,西部地区比例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全国流动人口总量2014年前增加,20142017年减少;全国流动人

    17、口增长率波动变化。第5题,三大地区人口流动趋势是流动人口总量整体增加,这主要是经济因素导致的,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对流动人口具有持续吸引力;各地户籍政策放开,会促进人口流动,但不一定向大城市集中,主要是向东部地区集中;20142017年流动人口规模减小,应该和中西部地区有关,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增加且不必远距离流动到东部,对流动人口吸引力增强。下图示意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国外人口迁往美国,美国人口迁往国外,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国内人口由其他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第67题。6.以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目的的人口迁移是()A.B.C.D.7.若图中反映的

    18、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A.<>C.<>答案:6.A7.B解析:第6题,美国经济发达,国外人口迁往美国是为了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美国人口迁往东北部工业区也是为了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第7题,美国国内人口迁移对本国人口数量的变化没有影响,美国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说明美国迁入人口数量大于迁出人口数量。读浙江省某市迁入人口与年龄关系示意图,完成第89题。8.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A.人口密度B.政治因素C.生态环境D.经济因素9.关于上述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了交通运输

    19、业的发展B.增大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减小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加大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答案:8.D9.A解析:第8题,从年龄段看,2034岁人口迁入数量大,主要是为了获得较好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第9题,人口迁移增大了迁入地的环境压力,降低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迁入地人口数量增加,增大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减小了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文化差异,人口的流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2021年我国外出农民工1.72亿人。下面两图示意我国农民工流入、流出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我国农民工流出省级行政区空间分布图我国农民工流入省级行政区空间分布图材料二我国人口迁

    20、移城乡结构图。(1)我国跨省级行政区迁移人口比例大,指出其主要流向。(2)简述人口迁移可能给迁入地带来的影响。(3)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民工流入数量比较多的省级行政区是、等。新疆吸引农民工流入的主要原因是。 (4)人口迁移城乡结构图表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 答案:(1)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2)有利影响: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加剧迁入地人地矛盾,给城市基础设施增加了压力,给城市管理增加了困难。(3)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任选三个)资源开发、边境贸易发展、西部大开发的政策(4)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和集中解析:第(1)题,影响我国

    21、人口跨省级行政区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因此其主要流向为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第(2)题,人口迁移的影响要从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北京、上海、广东等省级行政区经济发达,农民工流入量大。新疆吸引农民工流入的原因从资源开发、边境贸易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等方面分析。第(4)题,读图可知,我国人口主要从农村向城市迁移。能力提升读美国本土与中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第12题。美国本土人口迁移路线中国东北地区人口迁移路线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一般起主导作用。图中的迁移中,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不是经济因素的是()A.B.C.D.2.人们习惯上把20

    22、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东北地区人口的迁移称为“雁南飞”。“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省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下列有关该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给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东北地区的环境压力A.B.C.D.答案:1.B2.C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表示的是美国本土老年人口迁移路线,迁移原因是南部地区阳光充足,环境质量较好;表示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前的人口迁移路线,是政策因素导致的。第2题,人口迁移给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交流,同时给迁入地的交通、教育、住房等带来巨大的压力。是对迁出地的影响。迁徙规模指数反映春运期间迁入或迁

    23、出的人口规模,城镇间可横向对比。甲、乙为我国相邻省级行政区中的两个城镇。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下图示意某年春节前后甲、乙两市人口迁入和迁出的迁徙规模指数变化,该年迁徙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据此完成第35题。3.图中表示甲、乙两市人口迁出的迁徙规模指数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B.C.D.4.春节期间甲、乙两市的人口流动()A.属于国内人口迁移B.促进甲市消费水平提升C.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D.减小甲市交通压力5.近年来春节期间甲、乙两市之间的人口流动数量呈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甲市老年人口比重增加B.两市之间交通运输速度提升C.乙市的制造业向外转移D.两市之间

    24、教育水平差异缩小答案:3.C4.B5.C解析:第3题,由材料“该年迁徙规模指数甲市小于乙市”可知,图中曲线代表甲市,代表乙市。由材料“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可知,春节前甲市的人口以迁入为主,乙市的人口以迁出为主,春节后甲市的人口以迁出为主,乙市的人口以迁入为主。第4题,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不属于人口迁移;春节期间的人口流动主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与国家政策无关;大量人口回到甲市,甲市消费水平提升,交通压力也会增大。第5题,根据材料“乙市制造业发达,吸引甲市大量人口赴乙市务工”,可推断其主要原因最有可能为乙市的制造业向外转移。读我国某城市某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完成第67

    25、题。年龄/岁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万人5.1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万人3.8437.1011.634.011.786.该城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是()A.女性人口少于男性人口B.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C.青壮年人口比例最大D.与该城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相似7.迁入人口对该城市的影响是()A.缓解了当地就业压力B.制约了该城市的经济发展C.减少了该城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D.加大了该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答案:6.C7.D解析:第6题,根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出该城市迁入人口中女性人口多于男性人口;当前我国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可以计算出154

    26、4岁人口占迁入人口的比例约为80%,即青壮年人口比例最大;该城市原有人口的年龄构成资料没有呈现,无法比较。第7题,该城市迁入人口数量大,会缓解当地劳动力紧张的矛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同时由于迁入人口中青壮年人口比例最大,会增加当地的就业压力;人口大量迁入会造成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该城市迁入人口中有少儿人口、老年人口,增加了该城市被抚养人口的数量。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世界特有的农民工现象,他们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材料二我国省际人口流动规模统计图(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资料暂缺)。(1)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

    27、500万的省级行政区有哪些?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2)云南省流入人口较多,吸引人口流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西藏是我国省际人口流动最少的省级行政区,为什么?答案:(1)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分布特点: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2)旅游业的发展、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吸引大量人口流入。(3)西藏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力小,不能吸引大量人口流入;西藏人口数量少,不会有大量人口流出。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曲线可知,我国省际流动人口大于500万的省级行政区有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空间分布特点是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边境,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的发展、

    28、花卉种植和边境贸易的发展,吸引大量人口流入。第(3)题,主要从西藏生态环境、人口数量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节人口容量基础巩固1850年,清朝的人口为4.3亿。当时有学者惊呼:“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洲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而今天的中国,不但养活了14多亿的人口,人们的生活水平比那个时代还提高了许多。据此完成第12题。1.以上材料表明,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是()A.地区对外开放程度B.人均消费水平C.科技发展水平D.蕴藏的资源数量2.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

    29、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实现共同富裕答案:1.C2.C解析:第1题,人类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在资源总数变化不大,甚至人均资源减少的情况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也可以增大,主要是因为科技发展间接增加了人类能够利用资源的数量。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意义。某城市2020年人口总量为980万。根据现有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该市提出到2030年人口规模控制在1 200万左右,使市民具有高归属感、高幸福感。据此完成第34题。3.该市提出的“1 2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200万”是指()A.人口承载力B.环境承载力C.人口合理容量D.土地

    30、承载力4.要使市民具有高归属感、高幸福感,应该()A.挖掘自然资源潜力,扩大生产规模B.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C.鼓励生育,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答案:3.C4.B解析:第3题,据材料“使市民具有高归属感、高幸福感”可知,“1 200万”是指人口合理容量。第4题,要使市民具有高归属感、高幸福感,应该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完成第56题。预测2050年人口数量14亿至15亿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15亿至16亿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1

    31、5.1亿至16.6亿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8亿至9亿5.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A.15亿至16亿B.15.1亿或16.6亿C.8亿至9亿D.14亿至15亿6.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因素的是()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地区开放程度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国家人口政策答案:5.C6.D解析:第5题,结合表格数据可以判断,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是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即8亿到9亿。第6题,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有关。生态承载力是指某区域在一定条件下资源与环境的最大供应能力。生态足迹是指某区域

    32、满足人口生存所需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读图,完成第78题。7.没有生态赤字的省级行政区是()A.新疆B.西藏C.山西D.河北8.西藏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原因是()A.耕地、草地生产能力强B.人口密度小C.自然灾害少D.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强答案:7.B8.B解析:第7题,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人均生态承载力的省级行政区不存在生态赤字。由图可知,西藏没有生态赤字。第8题,衡量人均生态承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人口数量,西藏人口密度小是其人均生态承载力较大的主要原因。9.读某区域某时期的人地关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说明图中所示时期的人地关系。(2)预测该区域此后一段时期人口、资源、环境、粮食四者

    33、关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3)图中反映的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此统计图对人地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忽略了()A.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的影响B.人口素质对环境、资源的影响C.资源的有限性D.环境容量的有限性答案:(1)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消耗量也同步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在一段时间内,人口和粮食产量同步增长,而后随着人口增长,粮食产量下降。(2)此后一段时间内,资源消耗量上升,开始出现资源短缺,环境质量继续下降,粮食减产,人口增长受到限制,也会逐渐下降。(3)随着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34、净能力。(4)B解析:由图示可获得以下信息:人口数量与资源消耗量呈正相关;粮食产量先增多后减少;环境质量与人口数量呈负相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厘清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能力提升我国西北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显著,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国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西北地区面积广阔,但人口较少,同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据此完成第13题。1.有关我国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面积广大,矿产资源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很大B.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这是影响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C.西北地区地势起伏大,交通不便,这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

    35、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D.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因此它是影响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2.有关西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原因只在于自然条件恶劣B.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原因只是经济发展落后C.西北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小,受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D.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都不好,因此它的人口合理容量不会变化3.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目的是合理利用西部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快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从而使西北地区资

    36、源环境承载力变大B.西部大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口迁移频率加大,其中主要迁移方式应该为自发迁移C.西部大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西北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也将会越来越高D.西部大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因此人口素质会得到提升答案:1.B2.C3.C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由于距海远加之山岭阻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落后,科技欠发达,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小。西部大开发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同时使人口素质提升,生育观念转变,会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

    37、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第45题。4.“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A.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B.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C.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D.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5.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A.加大资源开采力度B.降低人口合理容量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增加地球资源产出答案:4.B5.C解析:第4题,全球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人类可利用资源会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A项错误;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资源的使用量增加,“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提前,B项正确;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人类可

    38、用资源会增多,则“地球生态超载日”应该推后,C项错误;图示时间段,经济呈上升趋势,D项错误。第5题,加大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地球资源产出不但无法使人类使用资源的数量减少,还可能加大资源的消耗,不会推后“地球生态超载日”,A、D两项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根据资源量作出的一个估算值,它并不以人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B项错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缓人类对资源的消耗速度,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推后,C项正确。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第67题。6.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A.空间条件优越B.矿产资

    39、源丰富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D.草场资源丰富7.读图分析,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A.B.C.D.答案:6.C7.B解析:第6题,我国北方地区资源利用条件比西北地区优越,特别是水资源,因此北方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第7题,读图可知,提高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科技水平和增加耕地面积,而青藏地区受地形和气候影响,不适合扩大耕地面积。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新疆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新疆东部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资源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40、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3)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千米2,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已达15人/千米2,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其人口数量”,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3)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或超过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疆气候干旱,

    41、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适度控制人口增长。解析:第(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准噶尔盆地南部有石油、煤炭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有铁路经过,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第(2)题,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进行分析。第(3)题,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当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实际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个值,如不加以控制,人口密度会很快逼近极限;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第一章综合测试(时间

    42、: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人口密度能从数量上反映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读2020年重庆市不同区域面积与常住人口表(下表),完成第12题。区域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重庆市面积/km22339643175182 370常住人口/万人58.87147.73152.6883.493 205.421.渝中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北碚区四区中,人口最稠密的是()A.渝中区B.沙坪坝区C.九龙坡区D.北碚区2.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代,对人口分布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自然资

    43、源的种类和数量B.开发时间长短C.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D.人口素质高低答案:1.A2.C解析:第1题,经计算可得,渝中区人口密度约为2.56万人/千米2,沙坪坝区人口密度约为0.37万人/千米2,九龙坡区人口密度约为0.35万人/千米2,北碚区人口密度约为0.11万人/千米2,故人口密度最大的为渝中区。第2题,人口分布受自然、人文等因素的影响,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导因素,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现代,其主导因素却是社会经济因素,即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下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第34题。3.图中

    44、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印度B.美国、印度、德国、澳大利亚C.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德国D.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印度4.关于四国人口分布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国中部、西部海拔高,气候寒冷,人口稀少B.国人口最密集区的分布与该国工业分布一致C.国西部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稀少D.国中部地势低平,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答案:3.D4.B解析:第3题,国人口集中在国土东南部与西南部,与澳大利亚相符;国人口稠密,呈带状分布,可能集中在河流两岸,为德国;国人口东多西少,与美国相符;国东北部人口稠密,与印度吻合。第4题,澳大利亚中、西部气候干旱,人口稀少;美国西部以山地为主,开

    45、发较晚,人口稀少;印度中部为德干高原,人口较少。下图为浙江省宁波市某区域地形剖面和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第57题。5.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6.影响四个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气候C.河流D.土壤7.聚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最可能在()A.B.C.D.答案:5.B6.A7.D解析:第5题,宁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该区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6题,读图可知,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大,所以影响四个区域人口与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7题,读图可知,地势越平坦,人口与聚落分布相对数越大,因此区域聚落分布最密集。与2016年相比,2017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了7.52万人,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人口规模缩减。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2023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全册同步练习+单元及期未测试合集(含答案及解析)(可编辑可打印).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180798.html
    基建程序员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经典题型检测卷-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经典题型检测卷-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docx
  • 2.1城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2.1城镇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docx
  •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25份打包).rar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A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5章共5套单元检测试卷B卷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人教版(2019)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单元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解析).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