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docx》由用户(杰伦迷)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1.2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案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1.2 基本 问题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哲学的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问题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中的第一课“时代精神 的精华”第二框的内容。本框共安排三目的内容: 第一目“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介绍了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进一步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第二目“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 等内容,从人类的生活、实践和哲学发展两个角度,阐明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 问题的原因。 第三目“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教材通过相关链接、阅读与思考等内容,
2、介绍了唯物主义与 唯心主义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基本形态,阐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对立和斗争都来源于对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认知不同。 二、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 1.知道哲学的基本问题,了解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原因;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根源所在。 2.能够结合实例阐述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能够列举不同的哲学家对思 维和存在关系不同的理论表达,学会用哲学基本问题的观点分析问题。 3.通过对本框内容的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深刻领会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认知会 形成不同的哲学观点,自觉做到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难点三、教学重难点 教
3、学重点:教学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课程导入:用恩格斯的观点导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引入新课。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总结分析总结分析:在恩格斯的论述中,思维指什么、存在指什么、两者是何种关系、又如何相互影 响?不同的哲学在两者关系的认识上有何不同?这些都是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1.哲学哲学的的基本问题是基本问题是什么什么 学生学生探究:探究:从实际生活中举例说明思维指什么、存在指什么。 教师
4、可针对学生列举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使学生对思维和存在有正确的认识。 可以用一首王安石的诗举例说明: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从 1070 年(熙宁三年)到 1076 年(熙宁九年) ,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 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 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一“纵” ,一“绝” ,呼应紧密, 激浊扬清, 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在王安石看景写诗时, 一池春水、 杏林、 嫣红的杏花、绿水中妖娆的花影都是客观存
5、在,王安石赏花时的心情、感受则是思维。我们在 读这首诗时,诗又是客观存在,王安石托物言志表达出的刚强耿介的个性和孤芳自赏的人生追 求所引发的我们的情感、思考又是思维。 或者用中国的绘画、书法、戏曲和西方的雕塑来说明: 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剑器舞的状态有杜甫诗观公孙大娘弟子 舞剑器行可说明:“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 昂。”舞剑为客观存在,观舞的悟为思维,创作出的书法又为客观存在。 唐代大画家吴道子请裴旻将军舞剑以助壮气,观后,吴道子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 之壮观。道子平生绘事,得意无出于此。同上 戏曲舞台上演员“趟马”的动作,可以使
6、人想象出有一匹马在跑,同时又能让人觉得是人 骑在马上,是在什么情境下骑着的。自然界中骑马的动作等表现为客观存在,如何用戏曲 表现的思考为思维,舞台上的表现为客观存在,舞台动作带给观众的无限遐想又是思维。 中国的绘画、书法、戏曲体现了虚实相生、气韵生动的审美观,所蕴含的幽深旷邈、恬淡 高远的意境,体现着中国的宇宙意识。 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创作的雕像大卫展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裸体男子形象,体态 健美、神情坚定、肌肉饱满、有生命力,似乎能够感觉到人物身体血管的跳动,更突出了大卫 作为一名英雄的高大形象。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对 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痛苦失望之余
7、,他在艺术创作中倾注着自己的思想,同时也在寻找 着自己的理想,并创造了一系列如巨人般体格雄伟、坚强勇猛的英雄形象。 大卫就是这种思 想的代表。模范人体为客观存在,创作思想为思维,创作出的雕塑作品为客观存在,作品 带给人的审美感受与价值判断又是思维。 总结分析:总结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是指精神、意识等“主 观的东西” ;存在,是指外界物质或“客观的东西” 。 过渡:过渡:在日常生活中,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我们的主观意识和周围的客观 世界时时刻刻产生着关系。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两者又怎样互相影响和作用呢?这 些就成为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问题,也是
8、哲学最基本的问题。 2.2.哲学哲学基本问题的基本问题的内容内容 (1 1)思维和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存在何者是本原 阅读阅读分析分析:思考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区别在哪里。 模范人体的雕刻、写景如画的荷马史诗是希腊最伟大最中心的艺术创造,所以柏拉图与亚里 士多德两位希腊哲学家都说模仿自然是艺术的本质。 但两位对“自然模仿”的解释并不全同,因此对艺术的价值与地位的意见也两样。柏拉图认 为人类感官所接触的自然乃是“观念世界”的幻影。艺术又是描摹这幻影世界的幻影。所以在求 真理的哲学立场上看来是毫无价值、徒乱人意、刺激肉感。亚里士多德的意见则不同。他看这自 然界现象不是幻影,而是一
9、个个生命的形体。所以模仿它、表现它,是种有价值的事,可以增进 知识而表示技能。 宗白华美学散步 总结总结:文章里提到柏拉图认为人类感官所接触的自然乃是“观念世界”的幻影,是因为柏拉 图把“理念”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 念”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比如,先有桌子的 “理念”,实际的桌子只是这个“理念”的仿生品,是幻影。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但他 认为世界乃是由各种本身的形式与质料和谐一致的事物所组成的。“质料” 是事物组成的材料, “形 式”则是每一件事物的个别特征。就像是有一只鼓翅乱飞的鸡,这只鸡的
10、“形式”是它会鼓翅、 会咕咕叫、会下蛋等。当这只鸡死时, “形式”也就不再存在,唯一剩下的就是鸡的物质。柏拉图 断言感觉不可能是真实知识的源泉,亚里士多德却认为知识起源于感觉。他俩他俩哲学思想的区别在哲学思想的区别在 于于柏拉图柏拉图认为思维是本原,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是本原。认为思维是本原,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是本原。 哲学上对于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争论,都可以归结为唯心论和唯物论的两军对战。把思 维看作是本原、第一位,把存在看作第二位,是唯心论。认为第一位的东西是客观存在,而思维 等主观的东西只是第二位的,是客观派生的,则是唯物论。 (2 2)思维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存在有无同一性 即思维
11、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认识体现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不同哲 学思想。 观点观点辨析:辨析:学生对如下观点进行辩论,透彻理解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思维对存在的认识与照相机摄取影像有一点相似,不可知论认为照相机在照相时 已经把真实的影像改变了,人类在认识世界时经过了感官和头脑的加工,已经不是事物的本来面 目。比如一块糖,离开了舌尖,甜的感觉就不存在。比如美国,一些人认为其霸权主义可憎,一 些人却视其为神祇。所以,我们的感觉都是主观的,哪里能真正认识糖的甜、美国的本质呢。 比如, D.休谟是近代欧洲不可知论的主要代表之一。 他指出: 认识完全局限在经验的范围
12、内, 人不仅不能感知和证明物质实体的存在,也不能感知和证明精神实体(包括宗教)的存在。近代 欧洲不可知论的另一重要代表是康德。他认为意识之外的客观世界是独立存在的“物自体”,它 刺激人们的感官而引起感觉,但这种感觉并不能反映物自体的本来面貌;作为一切精神现象最完 整的统一体的灵魂、作为一切物理现象最完整的统一体的世界和作为最高统一体的宗教都不是认 识的对象,而属于信仰的领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 知我不知鱼之乐”反映出不可知论的思想。 可知论可知论:照相机摄取影像,拍的是花,影像就不会变成草,拍的是人物 A,影像就不会变成 人物 B。因此虽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
13、,但可以反映部分,人的认识随着知识、阅历的增加,会逐 渐认识到全貌和本质。离开了舌尖,糖的甜这个客观事实依旧存在,不会变成药的苦,舌尖让我 们认识到了糖的这一特性。至于对美国的看法,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先进,政治、军事上的霸权, 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方面,都是一种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比如,马克思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教师教师分析学生分析学生的发言内容,的发言内容,总结总结出,出,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但是这种认识有时候并不是一 蹴而就的,需要随着实践程度的加深而逐渐变得全面、深刻。不可知论的问题就在于忽视了社会 实践在不断进步,人类的认识能力在不断提高。 实例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