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数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西师版 三年级 上册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西师大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西师西师版版三三年级年级数学数学上册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1 第第 1 1 单元单元 克、千克、吨克、千克、吨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认识克和千克认识克和千克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2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和 1 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知 1 克和 1 千克物品的重量,建立“克”与“千克”的 概念。 难点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生活实践,感受生活中
2、的质量单位 在家观察各种食物或器具的包装盒,或者在家长的带领下逛超市,通过调查完 成下表: 二、交流课前收获,分享生活经验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在家长的帮助下走进生活,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数学小 调查活动,不知道完成情况如何呢?下面就请大家看自己的调查表,与其他同学分 享一下自己的收获。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把学生说的物品质量写在黑板上,如食盐 350 克一 包,味精 100 克一包,大米 20 千克一袋 3.揭示课题:克、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计量单位,也是我国法定的公制质量 单位。今天,我们就要研究克与千克的相关内容。 (板书:认识克和千克) 三、课中探索,认识“克”与“千克” 1.认
3、识计量工具。 教师:刚才同学们分享了这么多的收获,知道了每种物体都有自己的重量,那 么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称出物体的重量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看看你 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教师用课件出示各种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当学生辨认不出时,教师直接告 诉他们名称,并作简单介绍。 2.认识“克” 。 教师:我们用天平来称出 1 克糖,大家看看这 1 克糖多吗? 学生:很少。 教师:你们觉得“1 克”的重量怎样? 2 学生:很轻! 教师: “1 克”到底有多重呢?一枚 1 角的硬币大约重 1 克,请每个同学拿出一 枚 1 角的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然后互相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教师:再请同学们说说,
4、生活中哪些物品大约重 1 克。 学生 1:一颗药丸。 学生 2:3 粒花生米。 学生 3:一颗纽扣。 教师:从大家列举的物品来看,克是一个很小的质量单位,所以计量较轻的物 品,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 3.认识“千克” 。 教师:虽然“1 克”很轻,但是很多个 1 克积累起来也会变得很重。请大家拿 出 10 枚 1 角的硬币,掂一掂,说说有什么感受。 学生 1:变重了。 学生 2:因为 1 枚 1 角的硬币重 1 克,所以 10 枚硬币大约重 10 克。 教师:很好,我这里有一个苹果,谁来掂一掂,猜猜它有多少克,然后我们再 把它放到盘秤上称一称,看你是否能才对。 学生踊跃举手,教师选择两个同学上来
5、掂一掂,再猜一猜。 学生 1: 150 克 学生 2: 200 克。 教师用盘秤称出苹果的重量,让学生读出指针所指刻度。 学生:200 克。 教师:大家想想,5 个这样的苹果它们大约重多少克? 学生:1000 克。 教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重量是 1000 克? 学生:一袋洗衣粉、两瓶矿泉水 教师:大家看看这袋食盐上写着重 500 克,那么两袋这样的盐就重 学生:1000 克。 教师:大家再看看这袋洗衣粉上标着净重 1 千克,我们把刚才的两袋盐和这袋 洗衣粉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后回答。 学生:天平平衡了。 教师:这说明天平两端物品的重量是 学生(齐答) :相
6、等的! 3 教师:因此我们就发现了 1 千克和 1000 克之间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 1:相等的。 学生 2:1 千克=1000 克。 学生 3:1000 个 1 克就是 1000 克,也就是 1 千克。 教师:大家说得很好,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千克(也叫公斤)作单 位,千克用字母 kg 表示。 教师:下面我把这袋洗衣粉和两袋盐依次传下去,每个同学都感受一下 1 千克 到底有多重。 学生依次传递物品,并掂一掂,感受 1 千克的重量。 教师:说一说对 1 千克的感受。 学生 1:比 1 克重多了。 学生 2:掂的时候感觉有点吃力了。 学生 3 :千克是比克更大的质量单位。1 千克是
7、 1 克的 1000 倍。 四、课外拓展,趣味延伸 教师: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大约只有 2 克重,世界上最大的鸟是鸵鸟,大 约有 100 千克重,它的一只蛋就有 1500 克。 (出示蜂鸟和鸵鸟的视频)课后请大家 调查一下:世界上最小的动物是什么?有多重?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有多 重?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认识吨认识吨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5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践、观察与推算的活动中,认识 1 吨物品有多重,建立吨的概念。 2.掌握千克与吨的进率,能进行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实际应用能力 。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并感知质量单位吨,会进行简
8、单的单位换算。 难点感知 1 吨的质量。 4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如下内容:象群在草原上奔跑,鲸鱼在海里捕食,火车在运 载货物,汽车在公路上载货行驶 提问:看完这些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学生回答:大象和鲸鱼都很大,火车、汽车都能运很多货物。 教师用下面的话引入新课: 大象、鲸鱼的体重,火车、汽车的准载量一般都是用吨作单位的。其实生活中 用吨计量物品质量的地方也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吨。 二、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的体重,教师与学生共同计算全班学生的体重和。如 果这个班的体重和约等于1000千克, 就告诉学生全班的体重和约等于1吨, 并板书: 1000 千克
9、=1 吨。 教师让学生互相背或抱,感受 25 千克左右的物品质量。 教师出示一袋重 50 千克的大米,让学生提一提。先一个学生提,再请两个学生 一起提,然后请三个学生一起提,并说出感受。 教师出示一桶 25 千克的水,让学生提一提,并说出感受。 学生提水桶得出提 25 千克的水与抱 25 千克的人或其他物品的感受是一样的。 教师让学生计算出多少桶水的质量是 1 吨。 学生讨论计算出 40 桶水的质量是 1 吨。 教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地方。 学生回答:大象、鲸鱼的体重用吨作单位,建房子时运来的沙子用吨作单位, 自己家每月的用水量用吨作单位 教师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时,往往用吨作单位。
10、 三、巩固练习 教师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对口令游戏。其中一人以吨作单位,另一人以千克作 单位。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 页“填一填”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 页例题 4,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说出自己总结 出的规律。 学生独立解决后,观察思考得出:计算时,若单位不同应先换算单位。 四、课堂小结 【教学后记】 5 第二第二单元单元 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9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能熟练
11、地进行口算。 2.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教材第 8 页情境图,说一说在这个动物乐园里发生了什么事? (指名汇报观察到的信息:小猫与小兔议论吃害虫的事;小猴与小鸡讨论有多 少个鸡蛋的事;小熊、小象在买玩具) 2.提问:对于图中提出的这些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解答? (1)学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交流,说说怎样列式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 (3)指名汇报。 (有的学生提出用连
12、加的方法解答,也有的学生根据乘法的意 义列出乘法算式但不会计算。 )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教师: (课件出示教材例 1)说一说从题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有 3 箱鸡蛋,每箱 20 个,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教师: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 1:20+20+20=60。 学生 2:203=60,想:3 个 20 的和,也就是 20+20+20=60。 学生 3:203=60,想:2 个十乘 3 是 6 个十
13、,就是 60。 学生 4:203=60,想:因为 23=6(二三得六) ,所以 203=60(在乘得的 6 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摆摆,理解算法。 教师:你能根据算式的意义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口算方法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 选出代表上台边演示,边讲解。 (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 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 先用整十数 “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 计算出结果后,然后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2.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教师: (课件出示教材例 2)仔细看图说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14、 指名回答。 (已知两只小狗各摆了一堆,每堆有 13 个。求一共有多少个?) 提问:我们该怎样列式?又该如何计算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学生独立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并试着口算出结果。 (2)小组内交流,并说一说口算方法。 (3)集体交流。 学生 1:13+13=26。 学生 2:13=10+3,102=20,32=6,20+6=26。 (4)摆小棒掌握算法。 想一想 132 的意义是什么?(2 个 13 相加) 根据 132 的意义,让学生独立用小棒摆出来。 小组互相说一说口算顺序。学生边说,边动手操作。 (先拿出表示 102=20,2 个 10 的小棒是 20,再拿出表示 32
15、=6,2 个 3 的 小棒是 6,合起来是 26,20+ 6=26。 ) 教师板书:132=26,想:13=10+3,102=20, 32=6,20+6=26。 归纳总结: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 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9 页例 1 的“试一试” 。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观察计算结果,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教师强调:一个整十数乘一位数,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 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1 个 0。 7 2.让学生完成第 9 页例 2 的“试一试” 。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16、。 (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1.提问: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 1: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发现了一位数乘整十数和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 位)的口算方法。 学生 2:一位数乘整十数,可以把几十看作几个与这个一位数相乘,然后在乘 得的积的末尾再添上 1 个 0。 学生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我知道了一个一位数乘整十数,先用整十数“0” 前面的数与一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 1 个 0。 学生 4: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时,可以用数的组成的方法进行口算。 2.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会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知 道一般采用转化成表内乘
17、法或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的方法。 【教学后记】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0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2.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估算。 3.应用估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正确地进行估算。 难点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 3 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自由发言。 8 2
18、.问:爸爸摘的这 6 筐梨共有多少千克?你会怎样做? 学生各自发表意见。(把每筐梨都称一称, 然后把每筐的重量加起来得出总重量; 6 筐梨的重量可以不是精确的数字,用估算的方法即可。 ) 3.教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 (1)合作学习,探讨算法。 课件出示教材例 3 问题(1) : “6 筐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问:你能列式解答吗?把你列出的算式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在答题纸上列出算式。 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说说你的算法。 学生可能
19、说出的方法有: 学生 1:326180(kg) ,把 32 看作 30 来计算。 学生2: 因为32接近30, 把32看作30来计算, 即30+30+30+30+30+30=180 (kg) 。 学生 3:根据题意可以列式为 326,因为只需要知道这 6 筐梨大概的重量,所 以将 32 看成 30,计算 306=180(kg)就可以了 (2)引导学生对比解决问题的方法,得出第三种方法较为简便、快速。问:这 里应该用“=”还是用“”?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因为 180 是 306 的精确值,应该用“=” 。 教师追问:180 对于这道题来说是精确值吗? 学生讨论,思考得出 180 是这道题的估算结
20、果。 (3)问:为什么把 32 看作 30,而不看成 40 呢? 小组内讨论,并集体交流。 (因为 3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2 千克,而 40 千克和 32 千克相差 8 千克, 所以 32 最接近 30,把 32 看成 30 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实际重量,即越接近于 32, 误差便越小。 ) 2.迁移类推,发现规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上面的估算方法解决问 题(2)? (1)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推算出估算方法及结果。 (2)指名汇报,说说你的想法。 (3)让学生完成教材第 10 页例 3 的填空。 3.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归纳估算方法。
21、9 估算步骤:找出两位数最接近的整十数,然后用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计 算出结果。注意如果是所列算式的精确值要用“=” ,实际是原题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 10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一个打字员 1 分钟能打 89 个字, 一份文件他打了 8 分钟。 这份文件大约有多 少个字?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哪些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 1:这节课我们讨论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学生 2: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一个
22、与它最接近的整 十数来计算。 学生 3:采用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进行计算。 学生 4:计算结果虽然是原题的估算值,但仍然用“=” 。 教师总结: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在估算时,把两位数看成一个和它最接近的 整十数来计算。计算结果虽然是原题的估算值,但仍然 用“=” 。 【教学后记】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3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不进位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培养学生简单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的数学能力。 【重点难
23、点】 10 重点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提问: (课件出示教材例 4 情境图) 仔细观察图, 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2)质疑: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茶杯? 2.口述列式。 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茶杯,会列算式吗?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124=) 3.尝试计算。 提问: “124”该如何计算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将其写或画在答题纸上。 (3)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学生讲解各自的
24、思路。 (教师收集并展示,有选择 性地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讨论比较算法。 讨论:以上哪种算法比较简便?说明原因。 (1)小组内讨论。 (2)集体交流,并说明理由。 (方法三和方法四都好理解,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方法一如果因数的个数多了,算起来会比较麻烦。方法二不管因数是几都能计算。 ) 2.合作学习,探索竖式。 教师:从刚才讨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合的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 我们可以将这三个算式组合起来写成一个竖式。请同学们试试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把讨论结果写在答题纸上。教师巡视并适 当指导。 (2)教师指定学生板书讨论结果。 (3)让板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