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南京市联合体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南京市联合体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pdf》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南京市 联合体 部编版七 年级 初一 语文 上册 期中 试卷 答案 下载 _考试试卷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卷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卷 七年级语文(南京市联合体)七年级语文(南京市联合体) 试卷分析 本次联合体期中考试,基础及课内知识占本次联合体期中考试,基础及课内知识占 5 51 1% %,课外知识占,课外知识占 4 49 9% %。基础部分题。基础部分题 量较小,难度适中。课内诗歌为较简单的内容概括和情感分析。文言部分考查量较小,难度适中。课内诗歌为较简单的内容概括和情感分析。文言部分考查 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课外对比阅读,为常见的字词、翻译和形象赏析。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课外对比阅读,为常见的字词、翻译和形象赏析。阅读 部分课内外各一篇,考
2、察到行文思路、事件概括、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等经典部分课内外各一篇,考察到行文思路、事件概括、写作手法和人物形象等经典 题型。综合来看,本张试卷整体难度不大。题型。综合来看,本张试卷整体难度不大。 模块 分值 备注 基础(27) 抄写 3 古诗文默写 12 秋季课随堂测 字音字形 3 秋季课随堂测 词义辨析 2 朗读停顿 3 语言运用 4 期初短期班 古诗(5) 峨眉山月歌 内容概括 2 暑假课第二讲 情感分析 3 暑假课第二讲 文言阅读(12) 陈太丘与友期 行 陈谌设喻答 客问 字词解释 4 暑假课第一讲 句子翻译 2 暑假课第一讲 内容概括 2 暑假课第二讲 人物形象 4 课内阅读(13)
3、 从百草园到三 味书屋 事件概括 3 暑假课第四讲 人物描写手法 3 秋季课第五讲 内容概括 2 暑假课第六讲 主旨理解 5 暑假课第六讲 课外阅读(13) 一五一十 行文思路 4 暑假课第四讲 字词含义 2 期初短期班 修辞赏析 3 秋季课第五讲 人物形象分析 2 秋季课第五讲 写作手法 2 作文(30) 我和我 的 写人叙事 30 一(27 分) 1. 请在方框内临写下面的句子。 (3 分) 四 时 景 物 美 不 胜 收 2. 用诗文原句填空,并写出相应的作家和作品。 (12 分) (1)少壮不努力,_。 ( 汉乐府长歌行 ) (2)_,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 (3) 杨花落尽子规
4、啼, _。 (_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4)油蛉在这里低唱,_。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5)正是江南好风景,_。 (杜甫_ ) (6) 十二章中指出“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 (7)一年四季,在文人的眼中,笔下有不同的韵味。王之涣诗云“_, 春风不度玉门关” ;朱自清赞美“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他领着 我们上前去” ;马致远在秋天发出感慨: “夕阳西下,_” ;史铁生 在秋天诉说对母亲的怀念。 3.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分歧 q 花缔 d 脊 梁 j 确凿 zo B. 争执 zh 绽 开 zhn 取决 ju 截 然不同
5、ji C. 瞭 亮 lio 着 落 zhu 粗犷 kung 咄咄 逼人 du D. 莅 临 l 憔悴 cu 云霄 xio 翻来复 去 f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书卷气,是一种_的气质和风度,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书卷气来自 于书卷,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_,促狭 可以变为_,偏激可以变为_。 A. 高贵 淡泊 宽阔 平和 B. 高雅 淡然 开阔 平静 C. 高贵 淡然 宽阔 平静 D. 高雅 淡泊 开阔 平和 5. 下列有关朗读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3 分) A. “盼望着,盼望 着,东风/来 了,春天的
6、脚步/近 了。 ”第二个“盼望”重读,表 现并强调盼春的迫切心情; “来”重读,是突出春风给人的惊喜; “近”重读是表现 人们的喜悦。 B. “但是春天总 算是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 过了一个严冬。 ” 强调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 也表现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 C.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 “这停顿突出冬天的水不冷 而“暖” 。 D.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句朗读时,语气要亲切自然,表明谢太傅不 摆架子,在和孩子们亲切地交流,很随性地询问。 6. 语言运用。 (4 分) 小雨同学参加学校的“喜迎 70 华诞”系列活动,需要邀请与祖国同岁的实干家王
7、老先 生,参加本校周五下午两点钟的“为祖国成才,为强国奋斗”活动,请根据情境补全对 话。 小雨: _(用敬辞) 王先生:我很乐意参加,但_ 小雨:您不必担心,您是实干家,您为乡村经济建设奉献一生,这贡献也是为祖国添彩, 我 们都想听听你的故事和给我们的建议。 王先生:好的。 二(43 分) (一)(一) 阅读古诗,完成阅读古诗,完成 7 78 8 题。题。 (5 分)分)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 本诗几处地名的连用,先是“峨眉山”,再是 ,然后是 ,再到三峡,最后 到渝州,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 (2 分) 8. 请说说本诗抒发了作
8、者哪些情感。 (3 分) _ (二)(二) 阅读古文,完成阅读古文,完成 9 91111 题。题。 (12 分)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 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客有问陈季方: “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 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 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
9、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 阿:山脚沾:浸润 9. 解释加点的词。 (4 分) (1)陈太丘与友期 行( ) (2)尊君在不 ( ) (3)元方入门不顾 ( ) (4)荷 天下重名( )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 分) (1)友人便怒曰: “非人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 11. 甲文中元方“入门不顾”的原因是友人的_(用文中四个字回答)。乙文中陈季 方用“_”的比喻来评价自己的父亲(2 分) 12.俗话说,虎父无犬子,请结合两文来谈谈陈太丘儿子们的聪慧之处。 (4 分) _ (三)(三)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段,完成 1313- -
10、1515 题。题。(13(13 分分) )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 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 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 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 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 ,冤气所化,用酒 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
11、。现在 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 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 将要退下来的时候 45,赶忙问。 “不知道! ”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 46,决不至于 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 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了。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 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
12、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 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 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 念“笑人齿缺口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夜茅橘 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 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
13、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 面拗过去,拗过去。 13.选段回忆了作者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话,主要写了哪三件事?(3 分) _ 14.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3 分) 他总是微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_ 15. 资料链接: 一进仪凤门,便可以看见它那二十丈高的桅杆和不知多高的烟囱。功课也简单,一星 期中,几乎四整天是英文: “It is a cat” “Is it a rat?”一整天是读汉文: “君子曰,颍 考叔可谓纯孝也已矣,爱其母,施及庄公。 ”一整天是做汉文: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论 颍 考叔论 云从龙风从虎论 咬得菜根则
14、百事可做论 。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 (1)资料所述内容节选自朝花夕拾中的 ,这里“我”所见的学校曾一时被称 为 。 (2 分) (2)请结合五猖会的相关内容,谈谈鲁迅对于儿童教育的看法。 (5 分) _ (四)阅读文章一五一十 ,完成(四)阅读文章一五一十 ,完成 1616- -1818 题。 (题。 (1313 分)分) 伫立在门外,听着尖厉的寒风狼一般呜呜地啸叫,孩子压抑的哭声断断续续传到耳中, 女人心里开始隐隐作痛。 返回屋内,女人先将刚才打罢孩子丢在地上的布鞋规规矩矩摆放在床脚,才拉过他,柔 声问: “儿子,刚才被妈打疼了吧?”孩子眼噙着泪花摇摇头,不说话。女人又说: “打你是 想
15、让你记住,做人就得一五一十,来不得半点虚假。 ”孩子点点头: “妈妈,我只是想让你高 兴。 ”女人一把搂过儿子说: “儿子,你的成绩已经很棒了,你不该自己改分数的。 ” 擦干眼泪,女人才想起,日子一晃已经跌进了腊月,年味也开始在山村弥漫。在男人没 回来之前,得把家里拾掇一下,让在建筑工地上受苦了一年的男人能过个舒舒心心的年。女 人眯着眼想:得买几张年画儿,新添几双筷子,还得再买口炖肉的铁锅,顺便再给儿子买点 零食 女人从抽屉里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 50 元的票子,决定去趟镇里。 前天下了一场小雪,山坡上全白了,山路逶迤在大山半腰,像是一条黑色的腰带。路有 些湿滑,女人索性步行,反正也没事,权当活
16、动活动筋骨,顺便欣赏一下雪景。行人很少, 冷风一吹,女人觉出一些冷意,顺势将围巾裹得更严实了一点。 快到镇上时, 女人朝兜里掏了一把, 立刻就惊出了一身冷汗。 衣兜竟然漏了一个大窟窿, 哪还有钱的影子?该不是装其他衣兜里了吧?女人将全身上下翻了个遍, 仍是没有。 今天路 上的行人不多,即便丢在路上,也未必就被人捡起,女人心存侥幸扭头便往回走,循着原路 回去兴许能找到。女人再没有了来时的心定气闲,开始有些慌乱,两眼不住地在地面逡巡, 幻想着那张绿色的钞票能突然出现在眼前。 男人在建筑工地上挥汗如雨的场景浮现在女人眼前, 女人一阵心疼, 眼泪开始忍不住在 眼眶里打转。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50 元,
17、抵得男人干上小半天了。儿子平时嘴馋,每次 去镇上总是望着商店里花花绿绿的零食流口水, 自己狠了几次心都没舍得给他买。 这下可好, 新崭崭的 50 元大钞竟然就这么无声无息消失了。女人感觉热乎乎的眼泪终于淌了下来,瞬 间便被冷风吹得没了一丝温度。 离家越来越近,北风仍是不徐不疾,希望也越来越渺茫。一张薄薄的钞票丢在地上,风 一吹,说不定早飞到哪里去了呢!女人越发懊恼、失望和自责。女人不由地将搜寻范围扩大 到路边的雪窝和树丛中。 就在女人将要绝望时, 路边一抹红色突然跃进视线, 一张红彤彤的钞票竟然静静地躺在 路边的雪地上,像是一簇燃烧的火苗。走进一看,天啊,分明是一张百元大钞。 女人弯腰捡起钞票
18、,心中不由暗暗高兴。老天爷,你让我丢了一张五十的,却又来了一 张一百的,是对我的补偿吗?可转念一想,自己的 50 元终究还是丢了,这个丢了 100 元钱 的人岂不是更加着急?女人头脑中不由地想起刚才教儿子的那些话: 做人就得一五一十。 这 样想着, 女人静静地立在风中, 她坚信, 那个丢钱的人和自己一样, 一定会循着原路寻来的。 直到天擦黑,女人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儿子从屋里扑出来,大声说: “妈,你骗我, 你又出去揽活了吧?还说去给我买零食?”女人笑了,心里想,等会儿一定要一五一十地给 儿子讲讲今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件事。 这时, 只听儿子又说:“钱都没拿, 你还说去镇上?” 女人一怔,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