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3)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 [ 教案+学案 ] (5讲 28页资料).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资料3)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 [ 教案+学案 ] (5讲 28页资料).pdf》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料3 教案+学案 【资料3】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 教案+学案 5讲 28页资料 资料 初中 升高 化学 衔接 教案 28 下载 _初高衔接_化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第 1 页 共 28 页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初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和学案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 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 3 千多万种) , 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 100 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 112 种 元素) 。这些元素又 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 )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 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 1-
2、18 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 和 构成。原子核由 和 构成, 带正电荷, 不带电,核内 所有 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 ,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 ,即原子序 数 = 核电荷数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 ,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 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 ,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
3、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 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 。 第 2 页 共 28 页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每层最多排 个电子;最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 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电子。当最外层电子达到 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氢原子 氧原子 硅原子 氯原子 钾原子 镁原子 氦原子 氩原子 (3)电子式 :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 “” 或小叉叉 “” 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 “电 子式” 。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氢原子 钙原子 铝原子 碳原子 氮原子 氧原子 氯原子 3.离子离子 (1)某
4、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 Na+ 、Cl-等;复 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 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 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画出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 氯离子 、 镁离子 、 硫离子 、 钠离子 、 (2 2)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 含钾、钙、钠、镁的化合物及铵盐等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4.4.分子分子 如: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小分子、分子
5、聚集体、高分子等。 (1 1)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 组成的化合物除 NH4Cl 等铵盐外都是共价化合物, 但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2)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以分子存在,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并不存在分子,如二氧化 硅等直接由原子构成。 【小结小结】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看,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 第 3 页 共 28 页 子构成,有的物质则是由离子构成。在自然界,有的元素以单质存在,称为游离态,有的以化 合物形式存在,称为化合态,有的则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课后练习】 1.指出下
6、列元素符号周围阿拉伯数字 2 的涵义: 2H H2 Mg2+ SO42- H2 2 - 1 O 2.用化学符号表示: 3 个氧原子 ;5 个碳酸根离子 ;4 个铵根 ;+3 价的铁元 素 ;2 个二氧化碳分子 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水分子由 1 个氧元素和 2 个氢元素构成 ( ) (2)水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 ( ) (3)干冰晶体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 (4)食盐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 (5)硫酸中含有 3 种元素 ( ) 4.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 ,属于阴离子的有 。 A. B. C. D. 【答案】 1.2 个氢原子;
7、1 个氢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 1 个镁离子带有 2 个正电荷;1 个硫酸根离 子带有 2 个负电荷;1 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2 个氢原子和 2 个氧原子。 2.3O 5CO32- 4NH4+ Fe 2CO2 质子 离子 原子 物质 分子 元素 核外电子 中子物质 原子 核 宏观 构成 形成 +6 2 4 +9 2 8 +11 28 2 8 8 +17 第 4 页 共 28 页 二、物质的分类二、物质的分类 分类思想分类思想: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 便的一种工作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 无可替代的。
8、分类方法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 类的方法) 、树状分类法(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 。 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依据):物质的存在、组成(元素组成、阳离子、阴离子等) 、颜色、状 态、结构、性质(溶解性、导电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挥发性、腐蚀性等等) 1.混合物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且彼此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一般 组成不定,故没有固定熔沸点。如 、 、 2.纯净物纯净物 仅由一种物质组成。 3.单质单质 。单质又可分为 和 两 大类。 4.化合物化合物 .化合物的种类很 多,我们可从不同角度对
9、化合物进行再分类 单质 物质 化合物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第 5 页 共 28 页 (1 1)从结构角度)从结构角度 化合物分为 化合物和 化合物。 (2 2)从导电性角度)从导电性角度 电解质 。 酸酸、碱碱、盐都是电解质盐都是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或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自身能电离出 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能导电。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氯化钠 氢氧化钾 硫酸锌 氯化氢 氢氧化钡 硫酸 非电解质 。 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多数有机物等属于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部分非金属氢化物、多数有机物等属于非电解质。 注意:注意:单质既
10、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部分非电解质能与水反应生成电解质,故其水溶液仍能导电。如 : CO2、SO3、NH3 等。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强电解质分子。强强 酸、强碱、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酸、强碱、大多数盐是强电解质,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仅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只有很少部分 发生电离,大部分仍以分子形态存在。而且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写电离方程式时,要用可逆 符号“” 。 弱酸、弱碱、少数盐以弱酸、弱碱、少数盐以及及 H2O、H2O2属于弱电解质属于弱电解质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电
11、解质 化合物 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第 6 页 共 28 页 (1)下列物质中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 于非电解质的有 。 纯硫酸 KClO3晶体 水银 盐酸 氯化氢 干冰 酒精 铜 熔融的氯化钠 烧碱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醋酸 碳酸 (3 3)从组成和性质角度)从组成和性质角度 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氢化物等等,且每类物质还可再分类。 氧化物氧化物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写出上面所列氧化物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思考】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吗? 氢化物氢化物 酸酸 按电离程度,酸 强酸 弱酸 按电离出的
12、氢离子数,酸 一元酸、二元酸 多元酸 金属氧化物:CuO、Fe2O3、CaO 非金属氧化物:CO、CO2、P2O5 按组成元素分为 按性质分为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等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aO、CuO、Fe2O3、等 两性氧化物:与酸和碱都能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不成盐氧化物:与酸和碱都不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NO 非金属氢化物:HCl、H2S、NH3 金属氢化物:LiH、NaH、CaH2 按组成元素分为 按状态分为 气态氢化物 : HX(X=F,Cl,Br,I) 、H2S、NH3、PH3 、
13、CH4、SiH4 液态氢化物:H2O、H2O2、N2H4等 固态氢化物:LiH、NaH、CaH2 第 7 页 共 28 页 碱碱 。同样, 从不同角度可将碱分为: a.强 碱 、 弱 碱 ( 填 写 分 类 依 据 , 下 同 ) , 常 见 强 碱 有 。 b.一元碱、二元碱、多元碱 。 c.可溶性碱、微溶性碱、难溶性碱 。 盐盐 。 A A.盐可看成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按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可把盐分为强酸强碱盐 (KNO3)、 、 、 。 B B.按电离时是否生成 H+或 OH- ,可将盐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 a.正盐正盐 : 电离时不生成 H+和 OH-的盐, 可看成酸、 碱完
14、全中和时的产物, 如, Na2CO3 、 Na2SO4 等。 b.酸式盐:酸式盐:电离时生成 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 和,还剩余部分氢。如: NaHCO3 、Ca(HCO3)3 、Ca(H2PO4)2 、CaHPO4 等等。 【思考思考】 1.一元酸能形成酸式盐吗?二元酸能形成几种酸式盐?n 元酸能形成多少种酸式盐? 2.既然酸式盐可看成酸碱中和时碱不足的产物, 那么向酸式盐溶液中加碱, 能发生反应吗? c.c.碱式碱式 盐:盐: 。碱式 碳酸铜 ,碱式氯化镁 C.C.其它类型盐:其它类型盐: a.含氧酸盐和无氧酸盐 (填分类依据,下同) b.金属盐和铵
15、盐 c.硫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d.钠盐、铜盐、铁盐. e.铁盐和亚铁盐 按元素组成,酸 无氧酸 含氧酸 按沸点,酸 挥发性酸 不挥发性酸 第 8 页 共 28 页 f.强酸盐和弱酸盐 。 【课后练习课后练习】 1.NaHSO4属于 。 酸 强酸盐 酸式盐 弱电解质 共价化合物 金属盐 钠盐 强酸弱碱盐 2.NH4Cl 属于 无氧酸盐 难挥发性酸的盐 铵盐 可溶性盐 氯化物 离子化合物 3.磷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最多可生成 种盐。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5.
16、经分析,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则此物质 ( ) A.一定是一种单质 B.一定是一种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 6.日常生活常见的下列物质中,你认为属于纯净物的是 ( ) A.清新的空气 B.冰水混合物 C.纯牛奶 D.可乐饮料 7.写出下列变化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8.按要求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二氧化碳与一种可溶性二元强碱反应生成一种难溶性正盐 (2)过量二氧化碳与一种可溶性一元强碱反应生成一种酸式盐 (3)生石灰与一种二元强酸反应 (4)氧化铝与一种二元强酸反应 (5)氧化铝与一种一元含氧的强酸反应 9.CO 属于 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碱性氧
17、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石灰水 通入 CO2 白色浊液 继续通入 CO2 澄清溶液 滴入石灰水 第 9 页 共 28 页 第二讲第二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关键词: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通性 一、物理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等方面的特殊性及物质的俗名自己归纳) 酸、碱、盐的溶解性:酸、碱、盐的溶解性: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 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氨钡溶。 二、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性质二、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性质 1.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2)与酸反应:3)与盐溶液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表应用:在金属活动
18、顺序表中,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 氢(金属越活泼,反应越剧烈) 。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能把排在后面的 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碱性氧化物通性 (1)与酸反应:Na2O + 2HCl = 2NaCl + H2O (2)与水反应:CaO + H2O = Ca(OH)2 (3)与酸性氧化物:Na2O + CO2 = Na2CO3 注意:一般可溶性的碱对应的碱性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常见的有:Na2O 、K2O、 CaO、 BaO) 3.酸性氧化物通性酸性氧化物通性 (1)与碱反应:CO2 + Ca(OH)2 = CaCO3 + H2O (2)与水反应:CO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