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5.docx》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部编版五 年级 上册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部编版五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年级语文上册 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 1 白鹭白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 6 个生字, 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力目标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 6 个生字,理解由 生字组成的词
2、语。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 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课时重难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 教学准备 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领,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一开始,我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霜衣 雪花青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 (教师范读) 2、激趣:其实,这首诗还是个谜语,写的是一种我国南方的水鸟,知道是什么 吗? 3、板书课题:白鹭。带领学生一起写。 4、 白鹭既平凡, 又不平凡。 白鹭入诗, 古就有之。 除了杜牧写的, 杜甫也写过, 记得吗?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其实,何止是古人,我国现代杰出 的大诗人、作家郭沫若也写了白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齐读课题 5、 那么, 为什么古今诗人都喜欢描写白鹭呢?到底白鹭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 了他们呢?今天就让我们从品读郭沫若先生的 白鹭开始探询 2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结合生字表自学生字词,力争把课文读通读顺, 同时要思考: 在作者的眼中, 白鹭是什么?找出最能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划下来。 2、学生自由读书,按要求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读后汇报:在郭沫若的眼中,白鹭是什么?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白鹭实在是
4、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 4、朗读感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 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 句话的意思。 情感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 的热爱。 课时重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设疑导入。 出示句子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 1、感情朗读 2、课文为什么说白鹭时一首诗呢? 二、体会“白鹭是精巧的诗” 1、 “精巧”是什么
5、意思? 2、为什么作者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呢?好好读读 1-5 自然段, 想想是什么 原因?把具体写白鹭精巧的语句划下来。 3、自由阅读 1-5 自然段,思考、圈划、批注。 4、指名说自己的理解: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5、品读句子“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 (1)作者具体怎样写白鹭是什么样的? (2)白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和感受呢? (3)白鹭的美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体会第 2 节的对比、烘托手法) 3 6、由此看来,白鹭实在是美,美得像一首精巧的诗!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赞美它 呢? 7、感情朗读:是诗就要读出诗的味道来。 四、体会“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1、人们
6、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白鹭既是一首诗,那它是否也有属于 自己独特的画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 6-8 自然段,看看能不能找出几幅优美的画面?如果请你 给看到的画面起名,该用什么名字好呢? 2、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小组讨论。 3、交流汇报: 在你的脑海中形成画面了吗?你给画面起了什么名字? 4、 你最喜欢哪幅画面?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细细品读, 看看哪些地方描写使 得画面如此生动, 从而吸引了你。 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下做上记号。 5、欣赏画面:根据学生回答调整 A、钓鱼图 引导学生理解“钓鱼”的拟人化; 引导感受画面的完整、和谐美; 学习步骤:找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朗读体会 B、嘹望图
7、引导理解: 你如果站在小树的绝顶,你有什么感受呢? 而白鹭又是怎样的?(读读) 你认为它是在嘹望吗? 想象说话: “它真的是在了望吗?或许它是在。 ” 指导朗读: 该把句后的问号读成什么符号, 才能把这种想象的意境读出来? (省略号)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C、低飞图 引导想象:你看到了什么?黄昏的天空是什么样的?飞来一群白鹭是一种什么 感觉? 朗读感受 6、这就是白鹭,它钓鱼时的悠闲、了望时的悠然、飞行时的翩然,让人觉得它 是那样的韵味无穷! 7、可是,仍有人觉得它美中不足!请自由读读第 9 自然段,想想自己想说些 4 什么? (1)自由朗读体会。 (2)指名汇报: 理解: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
8、优美的歌! 回顾课文,指导内化: “白鹭,因此白鹭的本身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 8、总结升华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 五、深化拓展 介绍有关白鹭的古诗: 杜牧的鹭鸶杜甫的绝句张志和的渔歌子等 六、课后作业 1、收集有关白鹭的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后记】 落花生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词语和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 “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4、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5、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
9、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的品格, 懂得 “人 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的道理。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3、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渗透质疑方法。 【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5 (2)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尝试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 【教
10、学过程】 一、巧妙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谜语 )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 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2、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 (板书课题)同学们通过预习课 文,知道了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 、解题 师: 其实, 落花生指的就是我们所认识的花生, 那为什么把花生叫做落花生呢? 老师课前查找了一段资料, 咱们一块来看一下。 (出示课件:花生又叫落花生,因 为花生的花在地上开花,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了花生,所以叫落花生。 )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
11、两组词语(多音字、轻声词) ,正音。 3、读句子: “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 节。 ”考察“后园” 、 “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 ,是 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提出问题 师:那么这篇文章围绕着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 朗读课文。 2、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一说?(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吃花生谈花生) 3、小结 师:你看,在同学们的合作下,用小标题的形式把这篇文章的内容概括出来, 真了不起!这篇文章围绕着落花生写了(指板书齐读)这些事情,那你们认为作者 重点写的是什么呢?为什么?(生
12、答略) 师:是呀!种花生、收花生要几个月,可作者在这里只用了一段话,却用了很 6 大的篇幅来写父亲和我们一起谈花生, 那么课文哪部分是详写,哪一部分是略写, 能说说吗? 四、学习“种花生” 、 “收花生”的部分。 1、提出问题 师:好!我们来读一读种花生、收花生这一部分,看一看你们都能读懂什么? 有什么问题?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2、学生谈收获。 3、学生质疑预设: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合作解疑) 4、指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看你们能体会出什么? 你看就是这样一片荒地, 又是在我们姐弟几个孩子的侍弄之下, 没过几个月竟 然收获了花生。哎呀,这多么让人兴奋哪!来,再读读这一句
13、,读出惊喜之情来。 五、设置悬念,布置作业。 1、师:是啊,母亲也和我们一样感到高兴,于是她提议我们来过一个收获节, 而且还把父亲请回来了。一家人吃花生、谈花生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习。 2 、布置作业: 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摘抄好词佳句。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 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2、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回顾“种花生、收花生” ,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花生
14、的意外收获令我们惊喜万分,母亲是个有心人,高兴之余,提了一 个很好的建议: 一起过一个收获节,一方面让我们品味到花生的香甜,另一方面让 我们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一家如何边吃花生边谈花生,继 而又如何谈论到了人生的?二、质疑解疑,品读研析“吃花生、谈花生” 。 (一)发现问题 学生默读课文“吃花生、谈花生”部分,有疑问的地方做上标记。 (二)质疑解疑 7 (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 1、预设一:爹爹的到来为什么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 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 ?可是作者却说 父亲来了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 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
15、他忙些什么 ?(师补充资料: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后, 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 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 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 平时为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 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 ) 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让我们带着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2、预设二: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 师: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知道父亲说花生的什么最可贵 ?问题提出来了,靠 谁解决 ?(生:靠自己) 师:我最欣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为了更好地读书思考,老 师这儿有个友情提示,先围绕问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再把自己的理解简单地批 注在旁边
16、。 写完了可以和同学交流, 说说自己的看法,听听别人的意见。 ( 生默读课文,勾画批注。 ) 交流: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 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 闻、不炫耀自己。 师:有两个词我特别喜欢:朴实无华、默默无闻。谁能读读这段话 ? 生: “它 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 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 师: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 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 3、预设三:也许有些同学这样认为:苹果、石榴、桃子既好看,又好吃,又善 于展示自己,也很有用处,也愿做像苹果那样的人。对不同见解,也应
17、肯定。 师:大家想一想, 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那儿, 就是在炫耀吗 ? 摇头了。不是。那是它生长的特点呀,对不对 ?它就长在那儿 ! 你说苹果 要是长土里去那还叫苹果吗 ? 师: 刚才这个孩子的发言有一点我很欣赏, 就是她发现了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 跟和它的生长特点截然不同的桃子、 石榴、苹果比,干什么 ? (生:作比较) 师:聪明 ! 对比啊 ! 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 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 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 可贵。 ( 练习读,指名读,教师范读,齐读。)
18、 8 4 、父亲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我”对父亲的话, 听懂了没有?从哪里 可以看出来? 5 、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或物?结合实例来说说。 (如清洁工、 老师、蜡烛、春蚕、太阳等) 6 、父亲的这次谈话对 “我“的影响非常大, 教师引读最后一自然段。 7 、许地山确实把父亲的话印在了心上, 他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时刻 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他曾经说过: (课件出示: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 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学生朗读。 8、是的,许地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们来看许地山的资料,让学生 朗读体会许地山的成就。学到这里,你
19、是不是对许地山油然产生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学习写作方法。 1、 作者重点写谈花生, 是为了向我们介绍花生的好处吗?他是借花生告诉我们 一个做人的道理,这种表面写物实际上赞美人的写法叫 “借物喻人” ,同学们在写 作中可以尝试着用一用。 2、同学们,许地山在这个收获节上可以说收获颇丰,品尝到了花生的香甜,体 会到了劳动的快乐, 还在父亲的引导下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懂得了一个做人的道理, 这就是谈话的教育, 这就是生活的教育。 同学们,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让我们记住: 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都会给我们许多启示! 四、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你想对落花生说些什么呢?是想再一
20、次的赞美 它?还是要给它一些另外的建议?请以 “落花生, 我想对你说 ”开头,写一段 话,表达你的想法。 【教学后记】 桂花雨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识记、理解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 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文本朗读感悟, 引导学生从桂花香和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 9 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 的感情。 【课前准备】 课外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琦君及其作品桂花雨 、 水是故乡甜 、 家乡 味等。 【教学过程】
21、一、导入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说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令人难忘的。今天老师要带你们一 起走进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去感受一场奇妙的桂花雨 。读了课题,你想 知道什么? 2.让我们用心去读读课文,把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读到喜欢的地方 可以多 读几遍。 3、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 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讨论。 二、 导学全篇扣 “诗” 眼感受“桂花香” 1、作者为什么爱桂花呢? 2、请找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3、交流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4、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 (换字比较) 三
22、、巧用插图品“诗”意欣赏“花雨美” 1、看看插图,描绘一下落桂纷纷的情形。 (花雨美) 2、观察“我”摇花时的神情,想想“我”此时的内心。 (心里美) 四.感悟体验觅“诗”趣享受“摇花乐” 1、作者摇桂花时的心情如何呢?能用一个字简单概括一下吗? (乐) 2、请找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的句子来 3、在描写描桂花时,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来写?(动作、语言) 4、请圈划出具体描写作者摇桂花时的动作的词句。 5、你们想读读这些句子吗?你最喜欢哪一句 ?(朗读指导) 6、全体学生起立,闭上眼睛,在音乐声中,一起来做摇桂花的动作。 (师配乐范读) 7、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这美妙的桂花雨
23、了吗?尽情地喊 出来吧! 10 8、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请赶紧写下来吧! 9、写作反馈。 10、感受着这份快乐的难道只是作者一个人吗?还有谁,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呢? ( 指名读 ) A、写母亲动作的词“洗净” “撮”说明什么 ? B、你从父亲的诗中读出了什么呢? C、感情朗读父亲的诗。 五、彰显意象悟“诗”情体悟思乡情 1、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 吗? 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让我们再深入地读读课文最后第二自然段。 (出示母亲的话) 2、难道外地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 这样 说呢? 3、其实,除了这一句,在这篇文
24、章的字里行间还隐藏着许多母亲及父亲 与家 乡桂花的小故事,隐藏着母亲与家乡的一片深情。让我们再细细地读读文章,把这 些小故事找出来,把这份情读出来! 4、反馈。 5、母亲对故乡充满了无限的怀念,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出示最 后一句) 想象一下, 作者此时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耳边又会响起什么声 音 呢? 书声琅琅入“诗”境融入“桂花雨” 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 童年的生活, 内容丰富、 感情真挚, 文中蕴含着浓郁的思乡之情, 读起来很感人, 让 我们再一次欣赏美丽的桂花 雨。 (全体师生配乐朗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动手写一写自己童年中难忘的人和事。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