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7 《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部编(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706985
  • 上传时间:2020-08-19
  • 格式:PPTX
  • 页数:36
  • 大小:1.09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7 《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部编(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乡土中国 部编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7 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 【部编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 中国 研读 指导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下载 _必修 上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02020秋部编秋部编( (统编统编) )版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优质课件 2019年年9月月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 研读指导课研读指导课 说课说课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 研读指导课研读指导课 说课说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 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 赏能力。”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 和精髓”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一,说课标一,说课标 二,二, 说教材说教材 (一)说乡土中国的重要地位

    2、 1. 被编入新一版高中语文教材。 2. 新课标提出高中生应阅读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 是学术类著作的典型代表。 3. 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具有奠基性 的重要地位。研读该书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社 会及理解传统社会的诸多文化现象。 (二)说专题研读课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 中的地位 1. 是前期导读激趣、批注阅读得法的基础之上的深入 探究; 2. 是中期专题研读活动的方法指导、交流分享的筹备 环节; 3. 是后期成果分享及测评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环节。 三,三, 说学情说学情 学生已完成第一轮阅读,对全书内容有一定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实践了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 然而学生只是大体

    3、了解书中内容,加上乡土中国具 有一定的学术性,学生此前接触的多是小说类书籍,因此大 多数学生阅读本书过程中对内容理解较浅,若不进行引导, 阅读将仅停留于表面,本书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学生对学术类著作缺乏专题探究经验,学术类著作专题 阅读的方法指导迫在眉睫。 专题研读课 ? 调查方法 差序格局 礼治与法治 专题研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一整本书读 下来有很多角度值得学生去做探究,可以产 生很多专题,我们不能一一带领学生获取, 只能通过在课堂上探讨其一,总结出一种研 读方法,让学生再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四,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乡土中国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为:拿其中一个专题作为范例,引导学

    4、 生进行探索发现,让学生体验过程,收获专题研读的实践经 验,由此才能助推他们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活动。 1. 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一次专题研读的过程,把握 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以课堂上总结归纳的方法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活 动。 3.理解文化的传承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自主探究法 2. 任务驱动法 3. 启发对话法 五,五, 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 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 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 下,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 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 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 定任务的同时

    5、,引导学生 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1 1) 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 2 2) 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 3 3)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4 4) 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 (一)导入,(一)导入, 确定研读题目确定研读题目 六,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所列都 是学生源于文本, 但需进一步思考的 问题,它们具有专 题研究的价值。选 择其一为专题研读 做准备。 此处问题:有学生不懂产生研读专题的方法,提不出问题来此处问题:有学生不懂产生研读专题的方法,提不出问题来 1 1

    6、) 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 2 2) 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 3 3)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4 4) 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 从从乡土中国乡土中国看看 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研读 题目决定着研读 的方向和内容, 研读题目要注意 表述客观,小处 着手,循序渐进, 限定来源。确 定任务。 “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求

    7、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 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苏轼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轼的研读方法(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轼的研读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标 “重 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 前人尤其是集大成者的苏轼 的成功研读经验,对学生有 说服力,引用苏轼原话,学 生从中总结提炼方法,渗透 文言文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 在书中找出写父子关系的内容 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三)“一意求之”,(三)“一意求之”,筛选书中相关信息,筛选书中相关信息, 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 设计意图:立足 文本,实践“一 意求之” ,感

    8、受 专题研读聚焦性 的特点。同时训 练对文本的归纳 概括能力。 推进任务进行。 学生可能会找出: 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最后甚至归结到“心 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去承他 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30页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 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 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 通的感情。76页 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 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 色。76页 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

    9、不教”成了“父之 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 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 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100 页 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 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 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但 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 程是代替社会去淘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 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 是为了被教化者。115页 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

    10、现得最明显。115页 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 父亲的呵责,反而是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 挤的安慰。 117页 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 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 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120页 老师点拨,引导,分析。特别注意 方法指导,如:找关键词概括;根 据语境联系上下文概括,推论等。 找不到的地方,老师要提出来让学 生思考。学生弄不懂的地方,需要 师生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在方法 指导和交流碰撞中 概括归纳出父子关 系的要点,体现整 本书阅读专题研读 具有高度概括性 的特点任务解 决

    11、中。 此过程可能会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难点。比如: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 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 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 普通的感情。” “横轴”“纵轴”,横轴为同辈,纵轴为代与代之间。再理解“事 业”。 事业【解释】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 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 的经常活动。(百度百科) 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 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 经常活动。(现代汉语词典) 设计意图:主动 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明白学术 类研究要严谨, 同时传递给学生 对待网络知识的 态度。 师

    12、生共同概括出父子关系的特征 父对子:负责 教化 子对父:孝道 服从 父子间:血缘继替 事业伙伴 设计意图:在探 讨中总结概括 完成任务。 1.你能举出书中事例来验证父 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2.你能举出书外事例来验证父 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四)搜寻材料,验证观点(四)搜寻材料,验证观点 设计意图:论 证所归纳的传 统社会父子关 系特征的适用 性,进一步理 解书中及生活 中父子关系所 蕴含的文化现 象。 1.传统的父子关系的特征有怎样的 利弊? 2.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乡土, 是否中国父子关系的特征也发生了 改变呢? (五)(五)文化眼光,辩证看待文化眼光,辩证看待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的辩证

    13、 思维和对待传 统文化的扬弃 态度。 关于“文化” “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的共同的经验的累积,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的记忆而维 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这样说来,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 人过去的投影,而且是整个民族的过去的投影。” 44页 设计意图:加深对 文化的理解,更进 一步理解父子关系。 并理解文化的传承 性。 先选题,后研读。(明观点) 一意求,他勿念。(筛信息) 析关键,材料验。(抓特征) 文化眼,辩证看。(喜收获) (六)总结研读的步骤方法(六)总结研读的步骤方法 (七)研读成果转化成小论文(七)研读成果转化成小论文 设计意图:“研究”大致要

    14、经 历选题、搜集材料、分析材料、 撰写论文等几个环节。小论文 应是研读的一个环节。它将为 后面研读展示课做准备。同时 规范的小论文是学生将来做研 究必将接触到的内容,是学生 应掌握的技能。 从乡土中国看中国的人情与法治(施梦雅) 在中国历史上,人情曾是中国伦理特殊的人际互动与社会交换形式,既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又在某种程度上 具有普遍的社会性。正如俞荣根所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人情”有时说的是私情,这时候说“人情大于王法” 是贬义的;但在“天理” 、 “国法” 、 “人情”这一序列关系中的“人情” ,更主要的含义是“民情” 、 “民心” ,是 “民”的对应概念,这种情况下说“法顺人情”又是褒

    15、义的。而在当代社会,人情是一个应用广泛且涵义十分复 杂的概念,它既可以指人的感情,也可以指人们之间的情谊,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指“面子” 、 “尊严”等。 中国人普遍遵循的人情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和交往规则。于是,中国的人情 就是在熟人社会中一个靠面子办事的“普通原则” 。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非到万不 得已绝不流动。乡土中国的社会格局和西方国家的团体格局有着很大的不同,费孝通先生称中国的社会为“差序 格局”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一种私人联系的增加。在这种特有的由无数私人关 系搭

    16、成的网络中,法律和道德都因所施的对象和“自己”关系的不同而加以一定程度上的伸缩,即以“人情”的 好坏来作为处事的判断依据。 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的社会,它的秩序是一种自动的秩序,是个“无为而治”的社会。国家权力所维持的法 律规则,在乡土社会并不起主导作用,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生老病死,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传统和习俗, 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评判体系。漫长的时间积累下来许许多多经验,经过祖祖辈辈传承,人们形成了对事物评判的 准则,也约定了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乡土自身的礼仪和秩序有效地应付着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乡土社会 的秩序中生存,要知礼,懂人情,懂规矩,礼治秩序统摄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一个

    17、传统中国的环境中, “人情”的生根发芽和生长,并不出人意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中国在面临着现代化不可阻挡的潮流时开始了极为艰难的转型。礼治社会渐渐失去其 内在核心,逐渐转向新型“法治”秩序。 于是,人情传统与法治精神并存成了当代中国社会一大特点。只是这种并存不可避免的有着鲜明的抑或是暗 自的冲突。古代儒家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爱有差等,所谓瞽叟杀人、皋陶执法、舜携父而逃、视弃天下如 弃帚,这种“容隐”是中国古代法的一大特点。在现代,许多人按习惯依人情进行交往处理各种事情,希望通过 人情关系使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以便更好地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很显然它们都与现代法的精神相悖。现 代法治社

    18、会要求以法立国、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地位凌驾于法律之上,包庇也 是犯法的行为。在立法领域,人情对个人并无多大意义。而进入公共管理领域,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希望通过人情 对执法及司法人员施加影响,以求得对自己有利的效果。因而,在当代社会,人情对法治有一定的干扰与破坏作 用。 从制度上加强防范人情对法治的干扰和破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回避的一项课题。或者换个思路, 何不充分考量中国社会的人情因素,立足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建设一种别具洞天、另辟蹊径的社会主义法治?也 许,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应该是人情与法律的完美结合,只是走到这一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在中国历史上,人情曾是中

    19、国伦理特殊的人际互动与社会交换形式,既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又在某种程度 上具有普遍的社会性。正如俞荣根1所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人情” ,有时说的是私情,这时候说“人情大于 王法”是贬义的;但在“天理” 、 “国法” 、 “人情”这一序列关系中的“人情” ,更主要的含义是“民情” 、 “民 心” ,是“民”的对应概念。这种情况下说“法顺人情” ,又是褒义的。而在当代社会,人情是一个应用广泛且涵 义十分复杂的概念,它既可以指人的感情,也可以指人们之间的情谊,在社会生活中还可以指“面子” 、 “尊严” 等。 中国人普遍遵循的人情是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一种社会交往行为和交往规则。于是,中国

    20、的人 情就是在熟人社会中一个靠面子办事的“普通原则” 。 关键词关键词:乡土中国 人情 法制 摘要:摘要: 乡土中国是学界公认的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费孝通在书 中指出,中国是差序格局的社会,在这种特有的由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法律和道德都因之所施的对象和 自己关系而加以一定程度上的伸缩,即以“人情”的好坏来作为处事的判断依据。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社会 逐渐转向新型“法治”秩序。在此特定历史时期,中国的人情传统与法治精神有着怎样的冲突?出路在何方?作 者对此进行了探索。 从乡土中国看中国的人情与法治 施梦雅 摘要 关键词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从基

    21、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非到万 不得已,绝不流动。乡土中国的社会格局和西方国家的团体格局有着很大的不同,费孝通先生称中国的社会为 “差序格局” 。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一种私人联系的增加。在这种中国特有的由 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法律和道德都因之所施的对象和“自己”关系而加以一定程度上的伸缩,即以“人 情”的好坏来作为处事的判断依据。 乡土社会是一个礼治的社会,它的秩序是一种自动的秩序,是个“无为而治”的社会。国家权力所维持的 法律规则,在乡土社会并不起主导作用,人们在自己的土地上生老病死,千百年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传统和习 俗,形成了自己

    22、的价值评判体系。漫长的时间积累下来许许多多经验,经过祖祖辈辈传承,人们形成了对事物评 判的准则,也约定了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乡土自身的礼仪和秩序有效地应付着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乡土 社会的秩序中生存,要知礼,懂人情,懂规矩,礼治秩序统摄着生活的各个方面。 在这样一个传统中国的环境中, “人情”的生根发芽和生长,并不出人意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乡土中国在面临着现代化不可阻挡的潮流时开始了极为艰难的转型。代表国家利益的政 治和法律制度逐渐深入乡土社会内部,农民被迫以现代化国家的公民身份,直接面对政治和政府。礼治社会渐渐 失去其内在核心,逐渐转向新型“法治”秩序。 于是,人情传统与法治精神并存成

    23、了当代中国社会一大特点。只是这种并存不可避免的有着鲜明的抑或是 暗自的冲突。古代儒家主张为亲者隐、为尊者讳、爱有差等,所谓瞽叟杀人、皋陶执法、舜携父而逃、视弃天下 如弃帚,这种“容隐”2是中国古代法的一大特点。在现代,许多人按习惯依人情进行交往处理各种事情,希望 通过人情关系使自己的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以便更好地获得个人需求的满足。很显然它们都与现代法的精神相 悖。现代法治社会要求以法立国、以法治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地位凌驾于法律之上, 包庇也是犯法的行为。在立法领域,人情对个人并无多大意义。而进入公共管理领域,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希望通 过人情对执法及司法人员施加影响,以求得

    24、对自己有利的效果。因而,在当代社会,人情对法治有一定的干扰与 破坏作用。 从制度上加强防范人情对法治的干扰和破坏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回避的一项课题。或者换个思 路,何不充分考量中国社会的人情因素,立足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建设一种别具洞天、另辟蹊径的社会主义法 治?也许,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应该是人情与法律的完美结合,只是走到这一步的路还有很长很长。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王铭铭, 杨清媚.费孝通与乡土中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0 (4) :1-6. 3孔明玉, 冯源.乡土中国的精神勘探J.当代文坛, 2012 (

    25、6) :70-73. 4刘立明.论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2) :58-62. 参考文献 研究性小论文的格式:研究性小论文的格式: 题目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参考文献 (八)课后作业(二选一)(八)课后作业(二选一) 1. 立足于立足于乡土中国乡土中国,写一篇关于父,写一篇关于父 子关系特征的小论文。子关系特征的小论文。 2. 自主选题,合作研读,完成小论文:自主选题,合作研读,完成小论文: 1). 科代表组织小组长与组员商议确 定选题。选题可以从整 本书阅读任务书的研读题中选择, 也可以自定。 2). 组内合作完成小论文(选题,查 资料,成文)。2周后交成果。 设计意图:1是巩 固本课所学,培 养转化成果意识; 2是引导学生学以 致用,课外开展 自主专题研读活 动。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刘红枚刘红枚 邮箱:邮箱: 好书不厌千番读!让我们引导孩子好好读书!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7 《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部编(统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06985.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