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0新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材分析.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苏教版 科学 四年级 上册 教材 分析 下载 _四年级上册_苏教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20202020 新新苏教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科学四年级上册单元概述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动物大家族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 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 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 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
2、等 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 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 要求。要求。 7.2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 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 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
3、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 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 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 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高年段 认识微生物,了解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五年级下册显微 镜下的生命世界) 单元教学目标
4、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从一组动物的观察、比较中,归纳概括这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按照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并能够识别常见动物类别。 3.乐于观察小动物,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 感知环境。 4.能列举出一些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 观察与描述仍然是这一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搜集证据、处理信息的探 究方法。这一部分的教学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能够提供学生多种形式的观察对象。如:活体动物、标本、视频、图片等。 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体内有脊椎,鳃盖下有鳃等无法用眼睛直 接观察到。可以提供相关图片、标本、视
5、频等资料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 础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表达和交流,让学生用较为清晰的语言有条理的 描述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概括出共同特征。 动物学中关于几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描述高度概括且比较抽象,其中有 些表述方式中年级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如:鱼类的共同特征是:以鳃呼吸、 用鳍运动和以颌取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这样的表述方式显然不适合小 学四年级的学生。所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也要注意表述的 科学性。如“鱼有鳃有鳍”、“鱼生活在水里”、“用可以上下开合的嘴 巴吃东西”、“鱼类的体温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 课时课时安排安排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
6、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1.运动无处不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分子原子,每时每刻都处于运动当 中 2.生命在于运动,形容运动对于人类生命的重要性 3.运动是科学家研究物质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 4.运动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关注的比较多的是孤立情境下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即同一物体相对于自身 而言,各部分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而很少将运动置于两个物体的相互 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上进行判别,也不能很好的区分运动的形式。 片面认识电梯上的人或是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地球上的房屋与树木是 静止的。 编写理念编写理念 主题涵盖了物体运动的位置与状态、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式这三个主要
7、概念,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测量、排序等活动,关注学生比较、归 纳、分析等科学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物质是运动的”这个朴素的 世界观。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 时刻的位置。 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 位置。 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1.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 2.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3.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 1.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
8、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 2.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 6.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 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描述物体的运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 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 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 方面的探究兴趣。 2.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9、。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使用方向、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二年级上册天空中的星体) 中年段 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从运动与位置、运动的快慢、运动的形 式等方面对运动进行研究,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高年段 认识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 认识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相对位置, 描述月球、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 (六 年级上册探索宇宙) 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运动与位置:从相对位置描述运动状态; 不同的运动:从运动形式描述运动特征; 运动的快慢:从运动速度描述运动快慢。 单元活动框架单元
10、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够简单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 运动速度。 3.尝试用图画、文字描述运动特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运知道运动的物体 具有能量。 4.认识到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初步建立世间万物都在运动的意识。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本单元各课内容分析本单元各课内容分析 第第 5 5 课运动与位置课运动与位置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物体运动的第一课,主要是认识运动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一是可以用距离另一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来判断该物体是否处于运 动当中,二是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
11、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 置。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教材呈现的四组图片,交流各种各样的运动,这是学 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归纳,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的物体都可以运动,自然 物在运动,人造物也可以在运动。 第二个活动区别图片中哪些物体在运动,然后归纳出判断物体是否在 运动,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在已有的经 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提升,给出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 第三个活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认识到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人们对于运动是否在运动的状态的描述 也就不一样,通过网约车的生活实践,认识到如何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最
12、后一个活动是拓展活动,交流有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初步建立运 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准是要看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的 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2.能够借助某一参照物体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3.能够通过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的位置; 4.意识到自然界没有绝对不动的物体,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第第 6 6 课不同的运动课不同的运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形式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绘制物体的运动轨迹,辨别物体的运动方式:直线运动或 是曲线运动。 第二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运动形式,描述它们不同的特征。这
13、不仅仅 是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的区分,更主要的是描述更多的运动形式,用图示 或文字举例说出不同的运动特征。 第三个活动是第二个活动的反向活动,给出运动特征图式,要求选择 合适的物体做各种形式的运动,通过动手做来进一步认识不同形式运动的 特征。 第四个活动是拓展活动,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分析其运动形式, 暗含同一个物体的同一种运动包含多种运动形式的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绘制运动轨迹,知道直线运动、曲线运动是生活中物体的两种常见 运动方式。 2.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方式,了解其运动特点。 3.能够通过做出某些形式的运动,更好地了解其运动特征。 4.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并分析其运动形
14、式。 第第 7 7 课运动的快慢课运动的快慢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节课紧紧围绕运动的快慢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展开,教学内容包括四 个部分: 第一部分设置运动员比赛的情境,从公平公正的角度提出距离与时间, 这实际上就是影响速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最后揭示出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 动的快慢; 第二部分从实际操作层面去感知速度,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 测量走路的速度,在这个活动里面学会测量距离与时间,然后运用前面所 到的知识去计算速度;第二个活动是给运动速度排序,教材有结构的给出 四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用冲击力暗示速度快的物体能量大。这部分的学 习除了比速度还要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
15、。 第三部分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孩子们的身边出发,理解运动的物体具 有能量。 第四部分阅读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最后回应第一 节课的内容,如何判别运动速度慢的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能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3.能够测量并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4.能够给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了解不同的运动物体有着不同的运动 速度。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常见的力常见的力 本单元主题的提出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重要意义重要意义 自然界中,力与运动一样,普遍存在,只要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就会有 力的存在。 力的知识在日常生产
16、、生活和现代科技中应用非常广泛。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主要从施力方向上认识了推力和拉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 状发生改变。 中年级继续学习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不仅继 续关注力的方向,而且能够使用简单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同时将力对物体 的作用体现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运动速度与方向。 高年级将继续学习不直接接触物体而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 编写理念编写理念 关注的是生活中常见的力,是施力物体直接施加在受力物体上的力,这样 的主题从生活中来,从学生身边的经验或是经历开始,接着再科学的学习 深入的探究,最后又回归到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或是分析解释生活现
17、象。 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本单元对课标的落实 内容要求内容要求 1.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 上。 2.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 力。 3.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 4.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运动 起动或停止。 科学知识科学知识 1.认识力的作用。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 科学探究科学探究 1.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2.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整理 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引导下
18、,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 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科学态度 1.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 乐趣。 2.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 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和力量。 3.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的位置 低年段 认识推力和拉力,研究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 体启动或停止(二年级上册用力以后) 中年段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高年段 认识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对物体施加影响的力,如地球引力(六年级上册 探索宇宙) 本单
19、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单元活动框架单元活动框架 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单元教学目标与要求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生活中常见的力,能够举例说出弹力、摩擦力以及 浮力等在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利用结构性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 态、方向和快慢。 3.结合力的测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研究影响弹力、摩擦力以及物体沉 浮状态的因素。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必要时要收集一定 的数据。 单元课时安排单元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力与运动 1 2 弹力 2 3 摩擦力 2 4 浮力 2 总课时 7 单元各课内容分析单元
20、各课内容分析 第第 8 8 课力与运动课力与运动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本课是常见的力的单元第一课,紧承上一单元学习内容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运动,交流物体运动的状态与哪些力有 关,从而提示出力与运动的关系,在这里实际也让让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 常见的力,如摩擦力、弹力、浮力、磁力等,这也是第一个单元的总起。 第二个方面是做探究活动,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探究拉力大 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第二个活动是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铁质玩具小汽 车的运动方向。这两个活动一个指向力可以改变运动速度,另一个方面指 向力可以改变运动方向。一个是定量的研究,另一个是定性的
21、观察。一种 力是直接接触的力拉力,一种力是不直接接触的力磁力。两者结 合起来,有力的用实践活动诠释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速度与方向; 2.能够与同伴合作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快慢的关系; 3.通过实验研究磁力是否能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 4.体会到科学探究活动中,需要利用证据来验证假设。 第第 9 9 课弹力课弹力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具有弹性,而当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弹力, 小学生对弹性与弹力并不陌生,在孩子们身边就有许多的弹性材料和玩具, 本课就是从认识弹性开始。 教学内容包括四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认识什么是弹性、弹力,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