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0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705151
  • 上传时间:2020-08-18
  • 格式:DOCX
  • 页数:606
  • 大小:7.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docx》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课 小学 数学 年级 下册 课异案全册 完整 教案 下载 _五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下册册 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 1 1 观察物体(三)观察物体(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 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 2.通过观察,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 形。 3.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 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X|k |B| 1 . c| O |m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 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从正面看到的

    2、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三、课时安排 建议共分为 2 课时: 第 1 课时观察物体(1)1 课时新 课 标 第 一 网 第 2 课时观察物体(2)1 课时 四、知识结构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 1)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例 1,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体验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 形,它的实物图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X k B 1 . c o m 2.学生能通过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3、 3.通过观察、 操作等活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4.在活动中培养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三、重点难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游戏。请用手中 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摆法? 生展示不同的摆法。 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越来越喜欢动脑筋了,大家探索出了这么 多有趣的摆法。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这一节课希望大家积极动手动脑,我们来继 续探索观察物体中的奥秘,好吗?(板书课题) (二)新

    4、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1 (1)师:看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我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个玩积木的机会(出 示课件) :现在有四块积木,如果我想摆出从正面看是这一形状(如图) , 应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这一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小组都在积极尝试多种不同的摆放方法,这种探索精 神非常好,有谁愿意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小组集体的智慧成果? 生摆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生摆 师:电脑出示六种基本摆法,同时指出在这六种方法的基础上再进行移动, 就延伸出了多种摆法。 (2)如果再加一个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

    5、,你可以怎样摆?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成果。 (3)同学们真棒!想出了这么多种摆法,你们能尝试着找到一个如何摆放的 规律吗?可以讨论。 生讨论交流得出:先照图用三个小正方体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然后 余下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如 果摆在前边, 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 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 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 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三)课堂作业新-课- 标- 第 -一-网 完成教材第 3 页练习一第 1、2、4、5 题。 (四)课堂小结

    6、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它的实物图有多种摆放方式,你学 会了吗?你还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五、板书设计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1 1) 先摆好从正面看到的基本形状,余下的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根 据从一个面看到的图形还原出的立体图形有多种摆法.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观察物体(观察物体(2 2)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 2 页例 2。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 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

    7、状, 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 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 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 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二)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2)师:这是一个用 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 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

    8、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 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 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 2. 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一第 3、6、7 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人

    9、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教案 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因数与倍数的练习课 1、填空。 ( l ) 36 是 4 的( )数。 ( 2 ) 5 是 25 的( )数。 ( 3 ) 2.5 是 0.5 的( )倍。 2、下面各组数中,有因数和倍数关系的有哪些? 18 和 3 120 和 60 45 和 15 33 和 7 3、24 , 35 的因数有哪些? 4、把下列客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5 16 18 20 24 30 36 60 36 的因数 60 的因数 5、说一说。 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36 和 9 28 和

    10、 4 7 和 49 5 和 40 72 和 8 10 和 4 6、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X ) ( l ) 3 是因数,9 是倍数。( ) ( 2 ) 8 是 16 的因数。( ) ( 3 ) 4.2 是 0.6 的倍数。( ) ( 4 ) 15 的因数有 3 和 5 。( ) ( 5 ) 13 的因数只有 l 和 13 。( ) ( 6 )在 1-40 的数中,36 是 4 最大的倍数。( ) 7、填上各数的因数和倍数。 因数 倍数(写出 5 个) 6 3 13 4 28 7 6O 12 8、思维训练 在 451 后面补上三个数字组成一个六位数,使这个六位数能被 783 整除

    11、9、游戏。(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自己学号的卡片) 规则:老师说一个数,同学看自己卡片上的数是否符合下面的条件,符合的请举起自 己的卡片,其他同学互相评判。 老师:4 ,谁是我的倍数?我是你们的什么数? 老师:18 ,我找我的因数。 老师:请 1- 8 号的学生举起卡片,让 6 号同学指出自己的因数。 老师:1 ,我是谁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 年级 五年级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时 第一课时 主备单位 主备教师 使用教师 课题 因数与倍数 课型 新授课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 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 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

    12、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 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 习的情感。 重、 难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 准备 课件 创设 的主 要问 题情 景 师: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 你们和爸爸 (妈 妈)的关系是?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 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 题:因数与倍数) 合作 探究 的核 心问 题及 教师 点 拨、 升华 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 你们用 12 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 并根据

    13、摆成 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主备教师设计 使用教师修改 教学 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 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 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 节课, 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板书课题: 因数与倍数) 二、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自主探究,交流提高,质疑升华 1.自主探究 : 请你们用 12 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 形,并根据

    14、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2.小组讨论 在这 3 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3.全班交流, 4点拨升华,形成共识 说得真好,从上面 3 组算式中,我们知道 1,2,3,4, 6,12 都是 12 的因数。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 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16 和 2 4 和 24 72 和 8 20 和 5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 是 6 的倍数。 (2)在 134=31 中,13 是 4 的倍数。 (3)因为 36=18,所以 18 是倍数,3 和 6 是因数

    15、。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 方? 板 书 设 计 因数与倍数 18 的因数有: 2 的倍数有: 教案 使用 及实 际授 课反 思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五年级下册) 第 12 至 13 页。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 数或倍数。 2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

    16、唯物主义的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师生关系。 师: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数学中,数与 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 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类数? 生:自

    17、然数,小数,分数。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请你们用 12 个小正方形摆成不同的 长方形,并根据摆成的不同情况写出乘、除算式。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2=12 26=12 34=12 121=12 62=12 43=12 121=12 122=6 123=4 1212=1 126=2 124=3 师:在这 3 组乘、除法算式中,都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 1、12 这两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 2、6、12 这三个数。 生:第组每个式子都有 3、4、12 这三个数。 师: (指着第组)像这样的乘、除法式子中的三个数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说法,你们想 知道吗?

    18、请看课本 P12。 师:2 和 6 与 12 的关系还可以怎样说呢? 生:2 和 6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也是 6 的倍数。 师:也就是说,2 和 12、6 的关系是因数和倍数的关系,这几组算式中,谁和谁还有因数 和倍数的关系? 生:3、4 和 12 有因数和倍数关系,3 和 4 是 12 的因数,12 是 3 和 4 的倍数。 生:我认为 1 和 12 也有因数和倍数关系。1 是 12 的因数,12 是 1 的倍数。 生:可以说 12 是 12 的因数吗? 生:我认为可以,12112,1 和 12 都是 12 的因数。 师:说得真好,从上面 3 组算式中,我们知道 1,2

    19、,3,4,6,12 都是 12 的因数。 师出示:112=51。问:11 是 2 的倍数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是,因为 11 除以 2 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生:248,2 和 4 是 8 的因数,8 是 2 和 4 的倍数。 生:40220,40 是 2 和 20 的倍数,2 和 20 是 40 的因数。 师出示:03 010 03 010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 0 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 0。 生:0 除以任何数都等于 0。 生:我补充,0 不能作为除数。 师:所以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 0。

    20、 师生小结: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我有一个疑问,在 2612 中,2 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 2 是 12 的因数 指的是 2 和 12 的关系,这两种说法一样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谁能回答他的问题? 生:我觉得好像不一样,但不知道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一样,在 26=12 中,2 叫因数是指在算式中它的名称,而 2 是 12 的因数 指的是 2 和 12 的关系。 师: 说的真好。 这节课我们研究因数与倍数的关系中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各部 分名称中的“因数” ,两者可不能搞混哦!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 1下面每一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

    21、,谁是谁的因数。 16 和 2 4 和 24 72 和 8 20 和 5 2下面的说法对吗?说出理由。 (1)48 是 6 的倍数。 (2)在 134=31 中,13 是 4 的倍数。 (3)因为 36=18,所以 18 是倍数,3 和 6 是因数。 师:第(3)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请反对意见的同学说说理由。 生:因为没有说明 18 是谁的倍数,所以不对。 师:你认为怎样说才正确呢? 生:我认为应该这么说:18 是 3 和 6 的倍数,3 和 6 是 18 的因数。 师:在说倍数(或因数)时,必须说明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 。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 (或因数) ,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

    22、 3在 36、4、9、12、3、0 这些数中,谁和谁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4游戏。请生任意写一个 60 以内的自然数(0 除外) ,听老师说要求,所写的数符合要 求的请举手,同桌互相检查。 ( )是 4 的倍数 ( )是 60 的因数 ( )是 5 的倍数 ( )是 36 的因数 请一名学生模仿刚才老师的要求,继续练习。 想一想,应该提什么要求,让全班同学都能举手? 生: ( )是 1 的倍数。 师:哗,全班都举手了,谁能总结刚才的说法。 生:任何不包括 0 的自然数都是 1 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主要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因数和倍数因数和

    23、倍数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整除、约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 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除尽和整除,约数和倍数等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1.计算下面三组题。 (1)237= (2)65= (3)153= 113= 1.83= 242= 2.观察并回答。 (1)上面哪个算式中的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2)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

    24、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3)如果用整数 a 表示被除数,整数 b(b0)表示除数,可以怎样说?(让学生看 教材第 49 页关于“整除”的一段话) 3.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 0 明确三点 商必须是整数 缺一不可 商的后面没有余数 4.除尽与整除的区别与联系。 (1)像 65=1.2 1.83=0.6 我们只能说第一个数能被第二个数 。 (2)除尽 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 0) ,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 被除数和除数(不为 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没有余数。 (三整无余(三整无余) 师: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

    25、整除表示的是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它们还有另一种关 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约数和倍数关系(板书课题: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二、探索研究 1.小组学习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1)让学生看教材第 50 页有关约数和倍数的一段话。 (2)小组讨论: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约数和倍数关系?“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 的”是什么意思? (3)在复习的第 1 题中,请你指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约数? 为什么? (4)倍与倍数意义一样吗? 如:15 是 3 的倍数,表示 15 能被 3 整除。 1.5 是 0.3 的 5 倍,5 倍表示 1.5 除以 0.3 的商。 (5)注意事项

    26、。让学生看教材第 50 页的注意。 三、课堂实践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 51 页的“做一做” 。 2.做练习十一的第 1 题。 3.做练习十一的第 2 题。 4.做练习十一的第 3 题。 5.做练习十一的第 4 题。 60 的约数有 。 6 的倍数有 。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课后反思: 给学生以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主动的探索学习掌握概念。 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3

    27、.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 2.5.3 的倍数的特征。 2.难点: 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教材第 1214 页例 1 和例 2。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 因数或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能较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 和倍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事物之间

    28、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如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 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中还有另外一种关系,这一 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 二、认识因数与倍数:二、认识因数与倍数: (出示 12 页的图 1)观察上面的图,你看到了什么?用算式怎样表示? 师:像这

    29、样,我们就说 2 和 6 是 12 的因数,12 是 2 的倍数,也是 6 的倍数。 问:因为 26=12,所以 12 是倍数,2 和 6 是因数,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师:在描述因数或倍数时,必须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或因数。不能单独说谁是倍数或 因数,也就是说:因数和倍数不能单独存在,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出示 12 页的图 2)从图上你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 根据算式,你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又是谁的倍数吗? 想一想, 还有哪些数是 12 的因数?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独立自交流, 然后汇报。 ) 可以说 12 是 12 的因数吗?为什么?(12112,1 和 12 都是 12 的因数。)

    30、 112=51。问:11 是 2 的倍数吗?为什么?(不是,因为 11 除以 2 有余数。) 师:你能举一个算式,并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吗? 小结: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指整数,不包括 0。根据上面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如果两个非零整数相乘得另一个整数,我们就说,前两个整数是另一 个整数的因数,另一个整数是前两个数的倍数。 三、找因数:三、找因数: 1.出示例 1:18 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上面三组算式中,我们知识道 12 的因数有 1、2、3、4、6 和 12。那么怎样求一个 数的因数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找找 18 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板书:

    31、18 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明: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预设:方法一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 11818,29 18;方二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 )教师引 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律来找。 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师:18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 36 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 36 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

    32、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 需要写两个 6) 仔细看看,36 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30、 5、 42)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 然后指名个别全班交流,其它同桌互查。 4.观察思考: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什么?最大的因数是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无 限的吗? 5.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 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 18 的因数,那 2 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汇报:

    33、2、4、6、8、10、 16、)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上面这种表示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为什么找不完?强调要写省略号。 (只要用 2 去乘 1、 乘 2、 乘 3、 乘 4、因为整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一个数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 那么 2 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 1、2 小题。 补充提问:3 和 5 的最小倍数分别是多少?有最大倍数吗? 由此大家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 师总结: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

    34、题?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学生 对此部分教学内容疑问。如学生没有疑问,则教师提出下面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因为 50.8=4,所以 5 和 0.8 是 4 的因数, 4 是 5 和 0.8 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四、独立作业: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 1、4、5 题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 (1)18 的因数有:1、2、3、6、9、18 (2)2 的倍数有 2、4、6 一个数最小因数是 1 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没有最大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有关数论的这部分知识是传统教学内容, 但教材在传承以往优秀做法的

    35、同时也进行了较 大幅度的改动。 无论是从宏观方面内容的划分, 还是从微观方面具体内容的设计上 都独具匠心。因此,在教学中,我有两点最深的体会:研读教材,走进去;活用教材,走出 来。 有关“数的整除”我已教学过多次,仅第一课时就与原教材有以下两方面的区别: (1)新课 标教材不再提“整除”的概念,也不再是从除法算式的观察中引入本单元的学习,而是反其 道而行之,通过乘法算式来导入新知。 (2) “约数”一词被“因数”所取代。这样的变化原 因何在?教师必须要认真研读教材, 深入了解编者意图, 才能够正确、 灵活驾驭教材。 因此, 我通过学习了解到以下信息: 研读教材 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是在已经能够区

    36、分整除与余数除法, 对整除的含义有比较清楚的认 识, 不出现整除的定义并不会对学生理解其他概念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 本教材中删去了 “整 除”的数学化定义。 彼“因数”非此“因数” 。 在同一个乘法算式中,两者都是指乘号两边的整数,但前者是相对于“积”而言的,与 “乘数”同义,可以是小数。而后者是相对于“倍数”而言的,与以前所说的“约数”同义, 说“X 是 X 的因数”时,两者都只能是整数。 “倍数”与“倍”的区别。 “倍”的概念比“倍数”要广。我们可以说“1.5 是 0.3 的 5 倍”,但不能说“1.5 是 0.3 的倍数” 。我们在求一个数的倍数时,运用的方法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37、是相同 的,只是这里的“几倍”都是指整数倍。 (以上几段话,均引自于教参 ) 教学感悟根据乘法算式说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以往用“约数和倍数”来描述,学生 掌握得更快、更好。我想成功源自于充分利用了“因数”与“因数” 、 “倍数”与“倍”之间 的共同点,使学生找到学习新概念的助推器。 活用教材 虽然学生已接触过整除与有余数的除法,但我班学生对“整除”与“除尽”的内涵与外 延并不清晰。因此在教学时,补充了两道判断题请学生辨析: 112=51。问:11 是 2 的倍数吗?为什么? 因为 50.8=4,所以 5 和 0.8 是 4 的因数, 4 是 5 和 0.8 的倍数,对吗?为什么? 特别是第 2

    38、 小题极具价值。 价值不仅体现在它帮助学生通过辨析明确了在研究因数和倍 数时,我们所说的数都是指整数(一般不包括 0) ,及时弥补了未进行整除概念教学的 知识缺陷, 还通过此题对“因数” 与乘法算式名称中的“因数” ,倍数与倍进行了对比, 所以别看题少,它所承载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呢? 练习反馈 练习二第 1 题 “15 的因数有哪些?15 是哪些数的倍数?” 第二问许多学生看到 “倍数” 不假思索,直接写出 15 的倍数。因此,此题教师应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明确求“15 是 哪些数的倍数”其实质也就是求“15 的因数有哪些” 。 练习二第 4 题“找 48 的因数” ,由于个数较多,因此部分学生

    39、有遗漏。看来乘法口算有 待进一步加强。 练习二第 5 题“1 是 1、2、3、的因数” ,许多学生判断失误。在此,可引导学生先 找出几个数的因数,然后通过观察推理得出 1 是所有整数(0 除外)的因数;也可以通 过“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的结论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判断。 因数与倍数因数与倍数 第二课时练习课第二课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516 页练习二第 26 题。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和特征。 2.能力目标: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教

    40、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一、复习引入: 同学们,在“因数和倍数”中,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通过练习来巩固一下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二、练习巩固:二、练习巩固: 1.填空。 (1)如果 A*B=C(A、B、C 都是整数) ,那么 A 和 B 都是 C 的( ) ,C 是 A 和 B 的( ) 。 (2)16 的因数有( ) ,16 是( )的倍数。 提醒学生注意审题,第二问其实还是求 16 的因数。 (3)30 以内 4 的倍数有( ) 。 (4)已知 A=2*3*5,那么 A 的所有因数有( ) 。 2.练习二第 2 题。 比赛找因数,看谁找得又完整又快。 观察这两组因数,你

    41、发现了什么?(1、2、3、4、6、12 既是 36 的因数,也是 60 的因 数) 3 练习二第 3 题。 比赛看谁找得快,汇报结果。 倍数,你发现了什么?(72 和 14 既是 8 的倍数,又是 9 的倍数) 3.判断。 (1)一个数越大,它的因数就越多。 (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相同。 ( ) (3)1 是所有整数的因数。 ( ) 4.练习三第 6 题。 同桌合作,你说我猜,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 答案:42,18,1。 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除了指导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外, 还背负着另一大重要使命, 就是对上一课时 中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及时进行查缺补漏。因此,我自主设计了两道题

    42、。 填空第 1 小题不仅体现了数学符号化的思想,同时也快速反馈了学生对“因数和倍数” 概念的理解情况。 第 2 小题主要是针对学生练习第 1 题出现的问题而设计的, 主要是复习找 因数的方法。第 3 小题主要是复习找倍数的方法。第 4 小题是一道变式练习,部分学生受 A=2*3*5 的影响,错误得出它的因数只有 2,3,5。这里应引导学生分析其错误原因,找到 正确方法。这里学生找因数的方法也比较多样,有的学生先通过算式计算出 A 的值,再按照 一般方法依次寻找;还有的同学是在 2、3、5 的基础上补充,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1,所以 在最前面加上 1,再用 2*3=6,2*5=10,3*5=15

    43、,最后加上 2*3*5=30,共计 8 个,这种方法 也很巧妙。 判断第 1 小题其实是为后续质数与合数的学习作铺垫, 许多学生在举反例的过程中, 不 约而同的运用到 7、11、13 等质数与其它较小合数的因数个数相比较。有了这样的体验,相 信学习质数与合数时学生一定会轻车熟路。 第 2 小题主要是综合考查学生对一个数的最大因 数与最小倍数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为猜数游戏做准备。 第 3 小题则是针对昨天学生错误较多 习题的再次巩固练习。 练习反馈 练习二第 6 题,在玩猜数游戏过程中,许多学生错误地将第 1 小题两问一分为二。 “它 还是 2 和 3 的倍数” 看成 “它是 2 和 3 的倍数

    44、” 大大降低了难度。 这里应提醒学生注意审题,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2、3 3、5 5 倍数的特征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 被 2、5 整除。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 2、5 整除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能被 2 和 5 同时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一、创设情境 1.请你说出整除、约数和倍数的含义。 2.38970 这个数能否被 2 整除?你是怎样判断的

    45、? 师:要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根据整除的含义进行判断,但比较慢,我 们可以根据数的特征来进行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能被 2、 5 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索研究二、探索研究 1学生动手操作。学习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 (1)写出 2 的倍数: 2 1 2 2 4 3 6 4 8 5 10 6 12 7 14 8 16 9 18 10 20 (2)观察:先让学生自己去观察 2 的倍数,看他们有什么特征,如观察有困难,可作 提示:看他们的个位有什么特征。 (3)特征:让学生说出观察的特征。 (板书在黑板上) (4)检验:让学生说出几个较大的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

    46、否正确。 2小组合作学习-奇数和偶数。 (1)翻开书第 53 页看“能被 2 整除的”以及“注意” 。 (2)让学生举例分别说出几个奇数和偶数。 (3)比较奇数和偶数个位的特征。 (让学生填) 偶数的个位上是: 0、2、4、6、8、 。 奇数的个位上是: 1、3、5、7、9、 。 3小组合作学习-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1)要想研究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应该怎样做? (2)做法是:写出 5 的倍数 观察这些倍数 概括观察的特征 进行检验。 (3)让学生按这四点自己去体会并找出能被 5 整数的特征。 三、课堂实践三、课堂实践 (1)做教材第 55 页上面的“做一做” 。 学生按这个格式

    47、回答问题: 能被 2 整除的数有: 。 (2)做练习十二的第 1、3 题。 (3)做练习十二的第 2 题。 (4)做练习十二的第 4 题。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 “既能被 2 整除又能被 5 整除的数” ,这个数一定具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再让学生去找并检验讨论的结论。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作业五、课堂作业 写出 3 个能被 5 整除的奇数和 3 个能被 5 整除的偶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2、5 5、3 3 的倍数的特征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掌握能被 2、5、3 整除的数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新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同课异案全册完整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70515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