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鲍鹏山:苏轼飘渺孤鸿.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问渠—鲍鹏山:苏轼飘渺孤鸿.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鲍鹏山 苏轼 飘渺孤鸿
- 资源描述:
-
1、 我我我我们们们们将将将将不不不不定定定定期期期期陆陆陆陆续续续续公公公公益益益益推推推推送送送送问问问问渠渠渠渠系系系系列列列列阅阅阅阅读读读读材材材材料料料料 苏轼:缥缈孤鸿苏轼:缥缈孤鸿 鲍鹏山 我们大多都知道苏轼的这样一句名言: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 好人。 东坡先生果然平等而爱人。我想, “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是一种极高境界, 表明他已超越了动辄从道德角度对人下判断的中国 知识传统,他对人的人生选择有了更多的宽容与同情。 但我们还要知道东坡先生的另一面:好骂。这被他的同代人作为 他文章的缺点提出来的特点,则正是东坡先生脾气的活写真。他说他 眼
2、中无一个不好人,但并不表明他没有是非观念,更不表明在他眼里 这世界一切都是可爱的。不,不可爱的人与不可爱的事到处都有。我 等俗人碰到了,往往隐忍不发,甚至一些人还把这鼓吹为修养。大家 视东坡先生的修养如何?但他一遇到这类事便会骂,他生性不耐烦, 我觉得“不耐烦”是人性纯洁的标志之一。他说他碰到不喜欢的人与 事,就“如蝇在食,吐之乃已” 。反过来想,能把蝇自吞下肚去的, 大概不是修养高,而正可能是人恶心。我有一个自以为是的观点:伟 大的作家一定具备看似矛盾的两点:一是他须具有慈悲心肠,有广博 的怜悯与推己及人的宽容;二是他又须具有嫉恶如仇、路见不平拔刀 相助的大无畏精神。 庄周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
3、?孟轲先生不正是这样 的人?鲁迅先生不正是这样的人?东坡先生也具有这类品质。 当然,这后一点往往给作家带来很多的麻烦。但人生在世,以一 己个幸存在于广大的世间, 岂能没有麻烦?岂能没有与他人及社会的 冲突?恰恰相反,人格越伟大,这种冲突越激烈,麻烦也就越大。当 东坡先生一再写诗,对他所见所闻的王安石新法流弊进行批评时,御 史台的小官僚们便有了莫大的“道德义愤”作为臣子,怎么能谤讪 圣上?舒亶在上给皇帝的表状中诘问道: “轼之所为忍出于此,其能 知有君臣之义乎?”所以他“不胜忠愤恳切之至”地要求神宗“付轼 有司,论如大不恭,以戒天下之为人臣子者” (南宋朋九万乌台诗 案 ) 。 于是, 皇帝派人
4、赶往湖州, 革去刚刚到湖州上任的苏轼的官职, 押回京师审问。 这就是有名的 “乌台诗案”( “乌台” 是御史台的代称) 。 苏轼从元丰二年(1709)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被送进 监狱,到十二月二十九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限制居住,不得擅 离,并且无权签署公文。第二天,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出狱。再一日, 即元丰三年(1080)新春初一,前往黄州。苏轼一生中政治上最黑暗 的岁月到来了,但他文学上最辉煌的时刻恰在此时此地开始。 刚到黄州时, 他没有住处, 便暂时寓居在定惠院, 写下了名篇 卜 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5、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幽人是谁?作者?孤鸿?“影”是什么影?是“孤鸿”之影?抑 或“孤鸿”本来即是“幽人”之影?关于本篇的主旨,说法很多,其 实,不过是东坡先生“自写在黄州之寂寞” (黄蓼园蓼园词选 ) 。 你看他写的意象,月为缺月,桐为疏桐,这世界就这样稀疏、零落、 残缺。人为幽人,鸿为孤鸿,一分伶仃,十分孤傲,是世界抛弃了他, 还是他自绝于世界?“幽人”已寂寞,却又“独往来” ,蹑手蹑脚, 怕惊动世界,还是怕惊醒自己的寂寞?幽人独往来,却又“谁见” , 躲躲闪闪,是无颜见世界还是不忍见世界?已然安静,却又“惊起” , 是幽人惊了世界,还是世界惊了幽人?惊起却回头,这一回头,是对
6、 这世界回眸一笑,告知世界“我欲乘风归去” ,还是在疑惑“起舞弄 清影, 何似在人间” ?到底有留恋啊, 可这份缠绵却又 “有恨无人省” , 哪怕我们舍不得这世界, 这世界又何曾是我们的巢穴?哪怕我们愿意 栖止在这个世界,可这世界之枝,是“寒”的,是让人“心寒”的。 我们不肯栖,却又在不肯栖之前,已是“拣尽寒枝” ,且还要“拣” 下去。可见我们的缠绵,可见我们的不舍,可见我们的耐心,又可见 我们多么寒心。 再看他的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一诗: 幽人无事不出门,偶逐东风转良夜。参差玉宇飞木末,缭绕香烟 来月下。 江云有态清自媚,竹露无声浩如泻。已惊弱柳万丝垂,尚有残梅 一枝亚。 清诗独吟还自和,白酒
7、已尽谁能借。不辞青春忽忽过,但恐欢意 年年谢。 自知醉耳爱松风,会拣霜林结茅舍。浮浮大甑长炊玉,溜溜小槽 如压蔗。 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但当谢客对妻子,倒冠落佩 从嘲骂。 这一次他是明确地告诉我们他自己就是“幽人”了。这幽人在夜 半三更时幽幽地走出屋子,来追逐清风,沐浴月辉,让灵魂从桎梏中 出来放放风。 此刻, 他看到的世界一片宁静, 这万籁俱寂的夜的世界, 是属于他一个人的。这世界仍是那么丰富,有诗意,但他的心境,却 已被破坏他不无后悔地想起自己醉中的失态,以及妻子的嘲骂。 他那 “可怕” 的醉里狂言是什么?大约总是 “骂人” 吧。 他从 “乌 台诗案” 一出来, 他的弟弟苏辙就
8、暗示他从此以后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但他真是无可救药。苏轼之可爱,不仅在于他境界高,还在于他从不 作“高人”姿态。这种真实、真醇,是他的天性,也可能是从陶渊明 那里悟来的。 初到黄州的苏轼,一如初到永州的柳宗元,还没有和贬谪之地建 立感情,作为流放地,这黄州是他苦难与失败的象征,是人生黑暗的 象征。看他的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贵也一诗: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 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 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 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9、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 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 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致,衔子飞来 定鸿鹄。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 那忍触。 大约在他的想象中,他也如同一株名花,为幽独地遗落“陋邦” 而苦,此诗境界未必高,但情怀真实。 后得故人马正卿帮助,“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 使得躬耕其中” 。 这片地位在黄州城东,故名“东坡” ,他为之作东坡八首 。他是陶 渊明之后亲执耒锸的诗人。 “东坡”的别号,亦由此来。实际上,在 中国民间, “苏东坡”比“苏轼”更为知名。这是元丰四年(1081) 的事
10、。 “东坡”自此便成苏轼在黄州生存之依靠,无论是物质的,还是 精神的。他不仅自己在上面劳动,甚至弄得“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 而且闲暇时,还在上面徜徉,躺在上面看云卷云舒,农人会提醒他不 要睡得太沉,以免牛羊踩着他。看他的临江仙 :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他在东坡与人饮酒,醉醺醺地在月下回到家门口,却又在敲门不 应之下,回转身来,静听江水之声。这事件的小小转折,使他没能进 屋睡觉, 而是在月色、 江声以及人的鼾声中静观世界, 并了悟 “此身” 的荒谬。我们
11、当感谢这个贪睡的家童,是他促成了这首词的诞生。 同年的三月七日,苏轼与朋友们去沙湖,归途中遇雨,而雨具却 被先行者带走,一时大家都很狼狈。但只有他不以为意:人生的大风 大浪都经历过,这点风雨算什么呢?看他为此写的定风波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 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们可以从中读出苏东坡对人生中碰到的无聊倾轧的轻蔑, 可以 从中读出他的傲慢与坦荡,当然还有自信既是道德上的自信,也 是智力上的自信。这种“吟啸且徐行”的人生太高贵,太优越了,李 定、舒亶等一帮小人对他无端加之的种种
12、打击与碾压,不仅不能使他 气馁与不安,倒更使他坚定与宁静。人生固有“萧瑟” “狼狈”之时, 但是当我们的心灵足够坚定与超脱,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苏轼 的这种心态当然是自足的,自涉的,但同时也是他涉的,因为这简直 是视对方如无物,这是无以复加的轻蔑:轻蔑对手,轻蔑人生的一切 挫折,甚至轻蔑命运我自有我的坚定。 后来,章惇就是从苏轼的从容里感受到了他对自己的轻蔑,从而 被激怒,再把苏轼从惠州贬到海南以泄愤。 元丰五年(1082)七月十六日,苏轼一场赤壁夜游, 前赤壁赋 诞生。如果说, “赋”这种文学形式,自枚乘、司马相如以来便带有 一种原罪的话,那么,只要有一篇赤壁赋 ,就可赎尽一切罪愆。 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