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 上传人(卖家):一起向未来
  • 文档编号:6980980
  • 上传时间:2023-08-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7.8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由用户(一起向未来)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 语文 年级 下册 第五 单元 滴水 经过 丽江 一等奖 创新 教案 下载 _八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等奖创新教案20*一滴水经过丽江 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顺序,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和人文风情,感受其独特魅力。 2.学习新颖独特的写作视角,理解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情感。 3.赏析独特的景物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重点难点 1.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 2.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寄寓的感情。 3.品味课文富有诗意,抒情性、节奏感的语言。 课前准备 查阅作者阿来的有关资料,了解丽江的民俗文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使

    2、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要前往。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着一滴水,抵达一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个地方叫丽江。 二、预习检查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砚(yn)池 蘸(zhn) 驿(y)道 矗(ch)立 闸(zh)口 眺(tio)望 擦拭(sh) 流淌(tng) 草甸(din) 徘徊(pihui) 轻盈(yng) 喧(xun)哗 硕(shu)大 斑斓(ln) (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苍劲:(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

    3、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斑斓:灿烂多彩。 2.作者简介。 阿来,1959年生于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等。 3.背景链接。 作者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料,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交卷给丽江当地外,也贴在这里,聊作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三、合

    4、作探究 (一)速读课文跟着水滴游丽江。 指导学生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即一滴水是在什么时候经过丽江的?一滴水流经了哪些地方?让学生圈点勾画表明时间和地点的词,梳理游踪,明确写作顺序。 明确: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那时是明代”“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时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的人都要来丽江”“进城之前”“黄昏时”“出了古城”“黎明时分”等。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玉龙雪山山顶丽江坝黑龙潭玉河四方街中河浇花人的大壶兰花上壶中河金沙江。 游记文章可以以时间和地点变换为线索安排结构。 (二)品读课文怎样的丽江,怎样的水滴。 1.让学

    5、生找出文中描写丽江景物的句子,并分析景物特点。 明确:(1)风景描写:景致分明,富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及近,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条,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 ,构成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增加画面的运动感;色彩丰富,精彩纷呈白色的雪花、冰川,蓝色的天空,绿色的盆地以及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狮子山、笔架山,碧绿的深潭,五彩的杜鹃、山茶和黄昏时的灯光,为古城风景画增添浓墨重彩。 (2)风物描写: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 风俗描写:文章所写的民众活动,比如赶路、建设、放牧、经商、

    6、拉琴、浇花、闲聊、郊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丰富而融合的丽江民俗画。 2.根据对课文的品读、对语言的品味,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这是 _的丽江。 明确:美丽、祥和、宁静、美好、人们安居乐业、充满文化氛围 这是 _的一滴水。 明确:憧憬美好、执着追求、善于发现美好、敬仰传统文化、对未知充满好奇和热情、积极快乐 (三)悟透课文明了小水滴的愿望。 1.这滴水为什么一定要流过四方街? 明确:(示例)因为丽江古城(四方街)的美好,这滴水憧憬和向往美好,它从玉龙雪山山顶奔流而下,就为了去往这美好的地方。 2.结尾作者写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如何理解这句话? 明确:(示例)

    7、作者其实是借“一滴水”来讲述自己的心愿,“终于”一词表现出作者对丽江的赞美和喜爱,对宁静淳朴最接近自然的生活的歌颂。 四、拓展延伸假如你是“一滴水”。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明确:生甲:我到过北方的大草原,我想化作一匹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生乙:我曾到过祖国的南海,我想化为一条鱼,畅游在碧波之中。 生丙:我曾到过深圳,我想变成一棵绿化树,站在路边,为人们送去绿阴和美。 五、达标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

    8、苍劲(cng jng),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n l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 l)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 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 解析:B项“应”应为“映”;C项“跳”应为“眺”;D项“明”应为“名”。 3.下面文段中第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群古老的纳西族。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族古乐,村民用颇具

    9、特色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群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句修改意见: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 (2)第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木氏家族”之前。 4.在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B)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转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 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

    10、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析:空缺处前面的语句,写哈尼梯田给人的总体印象;空缺处后面的语句,写不同季节的哈尼梯田给人的具体印象。所选语句在语段中应起过渡作用。B项紧承上句“不一样的梯田”,自然过渡,扣住“季节”引出后文对春季和夏季哈尼梯田的描述。故选B项。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答案: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

    11、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经过城外的果园和田地,奔流到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的经历。 (2)课文中有大量关于丽江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 答案:“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丽江宾主交流的融洽,表现出丽江人的热情、好客。 6.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答案:(示例)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

    12、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答案:感怀自然歌曲 歌咏自然诗会 欣赏自然风光 (3) 请仿照例句,以“ 雪 ”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答案:(示例)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古城信步 李剑锋 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不久前,我踏上了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雨后的古城笼罩在幽情逸韵的氛围中,如同一幅中世纪风景油

    13、画。 古城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这座位于云贵高原西部苍凉群山之中的古城,完好地保存了原来的城市架构。古城的一些房屋,经风历雨,千年不衰,古韵犹在,成为建筑活化石。因此,古城又有“活着的古城”之称。在我国所有城镇中,只有丽江古城与山西平遥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 恍如梦境的古城,吸引了海内外游客陶醉在古色古香的街巷间,如痴如醉地呼吸远古空气,聆听纳西古乐,鉴赏东巴文字,领略滇西风情。 古城是依着狮子山、象山、金虹山而建。街道连接小巷,小巷衔着万户门洞。门洞内为“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的纳西宅院。宅院既有北京四合院的韵味,又有江南水乡居民的情调。这些蕴含纳西传统母房文化

    14、的宅院,主要由平房、妹楼、明楼、骑厦楼、古宗楼等组成。望着这些房子,我感觉到纳西民族是一个具有创造力的民族,她奇迹般地将东巴经书、东巴古典舞蹈、东巴音乐以及当今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东巴文字等完整地保存下来。 古城还是一座水中之城。我循着叮叮咚咚的水流声,走进了古城新华街。与江南水乡平静的水不同的是,古城的水是湍急地流着的。尽管水流急,但河岸很低,两岸绿树婆娑,垂柳依依。 古城的河上,有很多桥。桥是古城的神来之笔,它使古城充满灵性。在草丛中,在垂柳间,那一座座桥就像一条条彩虹,把古城连成一个整体,构成了蓝天、白云、绿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 到了阿余灿至大石桥一段的街道,我信步走上大石桥

    15、的桥头,往南眺望,古城北面的玉龙雪山直指苍穹,发出的炫目银光,折射得古城迷离而神奇。当我调整视线往桥下看时,惊呆了:河水留有雪山的倒影。抬起头,眼前的景色使我又醉了:河道上,一座座古栗木板桥离河面很低,掩藏在绿柳草丛中。河水碰撞岸堤溅起水花,洒在桥板上,增添了桥的鲜活情趣。就在这时,一曲空灵飘逸的纳西古乐,从不远处漫了过来,流遍我全身,沁入我肺腑。 随着音乐,我踅进一间古乐馆,择个临窗见河的位置坐下,一边品着清茶,一边聆听着台上十余位年逾古稀的纳西乐师的演奏。一曲曲古奥的音乐,使我尘念尽除、心静如水。 从古乐馆出来,行到大石桥至百岁坊小巷时,青石板铺成的路面光滑、陡斜,顺着栗木板桥,望向对岸,

    16、纳西民居从河岸砌起,墙上攀满藤本植物,疏影横斜,满目一派寂境。在白沙铜街至“刮当阁”匀水处街道,水声大了起来。西河水流到这里,变得如脱缰的野马狂奔向前,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刮当阁”匀水处两岸,种满粉团花树和柳树。柳条缠花枝,在风中轻轻起舞,微微发出簌簌声,蝴蝶翩翩翻翻,辨不清是花还是柳这又是古城一处独特的景观。 傍晚时分,我走出古城,来到华灯高照的广场。这时,天又下起雨来,雨点打在身上,既像为我洗尘,又像为我洗礼。对我来说,古城之行,不就是一场文化洗礼吗? 雨中飘来的纳西古乐,显得更加悦耳,更加醉人。 7.本文在材料安排上有何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先写出

    17、对古城的整体感受,然后依次写了纳西宅院、古城新华街、古城的桥、纳西古乐、纳西民居及刮当阁,最后走出古城陶醉在纳西古乐之中。 8.“云南丽江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古城”,联系全文看,“别具一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示例) 建筑活化石,古色古香的街巷,水中之城,古老而丰厚的民俗文化。 9.分析第七段的写景方式。 答案:(示例)以桥头为立足点,定点换景。远近、俯仰、动静结合,写出了古城的神奇与迷离,自然景物相互映衬,意境幽美淡雅。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倒数第二段画线句的理解。 答案:(示例)作者游览了丽江古城,领略了古城保存的原始风貌,古城独特的民俗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艺术魅力,使自己的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净化。 六、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幻化成一滴水,采用第一人称,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丽江风景优美、景色宜人、建筑古朴、民风淳朴的特点,展现了一幅立体的丽江图画,表达了作者对丽江古城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完成“拓展延伸”的题目。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_ _ 教学反思_ 教学反思_ 教学反思 _ 教学反思 _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一等奖创新教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9809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