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刘红枚-201909青岛(1).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乡土中国》研读指导课-说课-刘红枚-201909青岛(1).pptx》由用户(汀枫)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土中国 乡土 中国 研读 指导 刘红枚 201909 青岛
- 资源描述:
-
1、2019年年9月月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 研读指导课研读指导课 说课说课 乡土中国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 研读指导课研读指导课 说课说课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 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 赏能力。” “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 和精髓” “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一,说课标一,说课标 二,二, 说教材说教材 (一)说乡土中国的重要地位 1. 被编入新一版高中语文教材。 2. 新课标提出高中生应阅读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 是学术类著作
2、的典型代表。 3. 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具有奠基性 的重要地位。研读该书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社 会及理解传统社会的诸多文化现象。 (二)说专题研读课在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 中的地位 1. 是前期导读激趣、批注阅读得法的基础之上的深入 探究; 2. 是中期专题研读活动的方法指导、交流分享的筹备 环节; 3. 是后期成果分享及测评的知识与能力的积累环节。 三,三, 说学情说学情 学生已完成第一轮阅读,对全书内容有一定了解。 在阅读过程中实践了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 然而学生只是大体了解书中内容,加上乡土中国具 有一定的学术性,学生此前接触的多是小说类书籍,因此大 多数学生阅读本
3、书过程中对内容理解较浅,若不进行引导, 阅读将仅停留于表面,本书难以发挥其重要作用。 学生对学术类著作缺乏专题探究经验,学术类著作专题 阅读的方法指导迫在眉睫。 专题研读课 ? 调查方法 差序格局 礼治与法治 专题研读是一个广阔的天地,一整本书读 下来有很多角度值得学生去做探究,可以产 生很多专题,我们不能一一带领学生获取, 只能通过在课堂上探讨其一,总结出一种研 读方法,让学生再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四,四, 说教学目标说教学目标 乡土中国 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为:拿其中一个专题作为范例,引导学 生进行探索发现,让学生体验过程,收获专题研读的实践经 验,由此才能助推他们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
4、活动。 1. 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一次专题研读的过程,把握 传统文化类学术著作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 以课堂上总结归纳的方法在课外有效开展专题研读活 动。 3.理解文化的传承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自主探究法 2. 任务驱动法 3. 启发对话法 五,五, 说教学方法说教学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 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 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 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 下,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 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 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 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 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 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1 1) 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
5、有伸缩性 2 2) 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 3 3)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4 4) 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 (一)导入,(一)导入, 确定研读题目确定研读题目 六,说教学过程六,说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所列都 是学生源于文本, 但需进一步思考的 问题,它们具有专 题研究的价值。选 择其一为专题研读 做准备。 此处问题:有学生不懂产生研读专题的方法,提不出问题来此处问题:有学生不懂产生研读专题的方法,提不出问题来 1 1) 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为何中国的道德和法律具有伸缩性 2 2) 乡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乡
6、土中国的地缘与血缘 3 3)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4 4) 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乡土社会中的礼治和法治 从从乡土中国乡土中国看看 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特征及原因分析? 设计意图:研读 题目决定着研读 的方向和内容, 研读题目要注意 表述客观,小处 着手,循序渐进, 限定来源。确 定任务。 “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人兴亡治乱圣贤作 用,但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 苏轼 (
7、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轼的研读方法(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苏轼的研读方法 设计意图: 新课标 “重 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 前人尤其是集大成者的苏轼 的成功研读经验,对学生有 说服力,引用苏轼原话,学 生从中总结提炼方法,渗透 文言文概括归纳能力的训练。 在书中找出写父子关系的内容 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三)“一意求之”,(三)“一意求之”,筛选书中相关信息,筛选书中相关信息, 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归纳传统社会父子关系的特征 。 设计意图:立足 文本,实践“一 意求之” ,感受 专题研读聚焦性 的特点。同时训 练对文本的归纳 概括能力。 推进任务进行。 学生可能会找出:
8、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的加以说明,最后甚至归结到“心 安”两字。做子女的得在日常接触中去摸熟父母的性格,去承他 们的欢,做到自己的心安。30页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 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 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 通的感情。76页 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 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 色。76页 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 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 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
9、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 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100 页 从表面上看,“一个孩子在一小时中所受到的干涉,一定会超过 成年人一年中所受社会指摘的次数,在最专制的君王手下做老百 姓,也不会比一个孩子在最疼他的父母手下过日子为难过。”但 是性质上,严父和专制君王究竟是不同的,所不同的就在教化过 程是代替社会去淘炼出合于在一定的文化方式中经营群体生活的 分子。担负这工作的,一方面可以说是为了社会,一方面可以说 是为了被教化者。115页 教化性的权力,在亲子关系里表现得最明显。115页 在这种情形中,一个孩子用小名来称呼他的父亲,不但不会引起 父亲的呵责,反而是
10、一种亲热的表示,同时也给父亲一种没有被 挤的安慰。 117页 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的血 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 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120页 老师点拨,引导,分析。特别注意 方法指导,如:找关键词概括;根 据语境联系上下文概括,推论等。 找不到的地方,老师要提出来让学 生思考。学生弄不懂的地方,需要 师生共同探讨。 设计意图:在方法 指导和交流碰撞中 概括归纳出父子关 系的要点,体现整 本书阅读专题研读 具有高度概括性 的特点任务解 决中。 此过程可能会有学生不能解决的难点。比如: “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
11、之间, 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配轴虽则和主 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 普通的感情。” “横轴”“纵轴”,横轴为同辈,纵轴为代与代之间。再理解“事 业”。 事业【解释】 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 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 的经常活动。(百度百科) 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 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 经常活动。(现代汉语词典) 设计意图:主动 探究解决问题的 方法,明白学术 类研究要严谨, 同时传递给学生 对待网络知识的 态度。 师生共同概括出父子关系的特征 父对子:负责 教化 子对父:孝道 服从 父子间:血缘继替 事业伙伴 设
12、计意图:在探 讨中总结概括 完成任务。 1.你能举出书中事例来验证父 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2.你能举出书外事例来验证父 子间的关系特征吗? (四)搜寻材料,验证观点(四)搜寻材料,验证观点 设计意图:论 证所归纳的传 统社会父子关 系特征的适用 性,进一步理 解书中及生活 中父子关系所 蕴含的文化现 象。 1.传统的父子关系的特征有怎样的 利弊? 2.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了乡土, 是否中国父子关系的特征也发生了 改变呢? (五)(五)文化眼光,辩证看待文化眼光,辩证看待 设计意图:培 养学生的辩证 思维和对待传 统文化的扬弃 态度。 关于“文化” “上边所谓那套传下来的办法,就是社会的共同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