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优秀教案(共7课时).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优秀教案(共7课时).docx》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较与测量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一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比较 测量 优秀 教案 课时 下载 _一年级上册(2017版)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1 1. .在观察中比较在观察中比较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在观察中比较是教科版一年级上册比较与测量单元起始课。本课以 生活中儿童常玩的玩具导入课程,让学生们在观察恐龙模型中比较它们的大小。 通过不同的方法,“比高低” 、 “比长短” ,并通过简单的表格、画图等方法记录观 察结果。 聚焦板块,通过观察“图中的恐龙谁大谁小” ,让学生开始认识到日常观察 活动中处处有比较,比较就是区分相同和不同,不同角度的比较有可能会带来比 较结果(比如大小)的不同。 探索部分, “比较恐龙模型玩具大小的不同方法”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 比较结果,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长度等。意识到比较中需要考虑公平、方便
2、、准 确等因素。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通过研讨,鼓励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比较方法,并借助记录介绍自己的研 究结果。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孩子一般能对图片中的恐龙做出大小的判断,他们已经能在头脑中 对不同距离不同大小的恐龙作出简单的分辨。但是,孩子在描述恐龙大小时,并 不是都来源于对图片的观察,很大一部分是借助以有的经验,他们的表述往往比 较单一,如“霸王龙是最大的”,“迅猛龙是小的”。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 一定的句式,如“谁比谁大” ,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比较描述。另外,对于学生而 言,大小是一个综合的感觉,不同的孩子会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比较,有
3、的是从胖 和瘦,有的是从长和短,有的是从高和矮。该课希望孩子能从一个维度,给 恐龙模型玩具进行比较和排序。 另外大部分孩子在比较过程中, 会意识到要对齐, 要比得正确。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就是在进行比较;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 一上比较与测 量教学设计 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长短、高矮、宽窄等)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同伴的意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科学、技
4、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常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自己的比较方法 难点:找出让比较更公平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恐龙模型、多媒体课件。 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 ,四张恐龙的轮 廓图;活动记录单(学生活动手册) 。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预设一、聚焦问题(预设 1010 分钟)分钟) 1.情景导入 PPT 视频导入 教师提问:你在录像中看见了什么?(侏罗纪公园片段) 这一环节让学生可以即时表达所见所闻,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恐龙有大有小。 板书:大、小 2聚焦问题 学生观察课本图片
5、。 教师提问: “哪只大,哪只小?” 学生回答后,有意识追问“你是怎么知道哪只大,哪只小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提炼:我们需要在观察中进行比较,才能知道恐龙 的大小。 板书:比一比 二、探索二、探索: :比较恐龙模型比较恐龙模型的的大小(预设大小(预设 1515- -2020 分钟)分钟) 1.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他们排序。 引导学生思考:比大小可以细化为比高矮,比长短,比胖瘦(根据学生能力是否 提升到宽度) 。 出示活动记录单,看看这个活动单有什么用?引导学生思考:比较要公平公正。 为了公平的比较,可以怎么做呢? 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教师可以将恐龙图片放在 PP
6、T 上演示一下,指导孩子这是用 来记录你们的活动过程的纸,你们可以将图片贴在纸上来记录你们的比较方法。 2.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法;每人都及时记录比较 结果(学生手册) ; (PPT 展示活动要求) 3.比较恐龙模型大小:学生做观察比较,教师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提醒学生把 结果记录在表格内。 教师将学生的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方法和结果张贴到黑板上。 (让学生把他们 的比较方法粘贴在记录纸上,然后再贴到黑板上) 4.可以引导小组内学生思考和讨论: 有几种结果?比较结果相同吗?恐龙的大小 排序,小组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准确? 三、研讨和交流三、研讨和交流(
7、预设(预设 1 10 0 分钟)分钟)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么描述比较结 果? 3.教师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 对比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大 比一比 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因为配发的活动手册中只有表格供记录, 所以建议教师可以在纸上打印下图 这样的线条帮助学生比较。如果可以将线条粘贴在硬卡纸或者硬塑料板上更好。 从高到矮 从长到短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1-2 题,以学生实践为主 1.同学们你
8、能比一比铅笔盒里的文具,看看哪支笔最长,哪支笔最短。 (要求:公平、准确) 2.做个公正的裁判,帮助同学比身高,看看谁高,谁矮。 3.比较你的语文书和数学书, 你能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呢?试试看。(挑战题) 方法 1: 方法 2: 方法 3: 2.2.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起点和终点是 2017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 中的第 2 课。教材安排了一下三个环节:聚焦(比谁跳得远) ;探索(比比谁的 纸青蛙跳得远) ;研讨(谁的纸青蛙跳得最远) 。这三个环节是层层推进的,教材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首先通过聚焦的问 题,
9、调动一年级学生体育课跳远比赛中比谁跳得远的原有体验,迁移到本节课需 要探索的问题:比比谁的纸青蛙跳得远。这个环节不仅涉及到如何对组内的两只 纸青蛙跳得距离进行比较,还涉及到全班多只纸青蛙跳得距离远近的比较,最后 如何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自己的纸青蛙到底跳了多远。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需 要解决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学生才会想出不同的方法去尝试比较。确定起点和终 点,用统一的测量标准和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从学生的大脑中建立起来。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不能将一年级的小学生看成学科学的白纸,他们通过生活中的观察和经历、 幼儿园中的一些与科学相关的活动,具备了基本的一些科学观察方法和能力,但 是这些方法和能
10、力是支离破碎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本节课中教师应该通过有 结构的活动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活动让学生逐步梳理出正确的比 较距离的步骤,建构起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青蛙跳远比赛的游戏,知道青蛙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长 度)来表示和比较。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标出青蛙跳远比赛的起点和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青 蛙跳远的距离。 一上 比较与测 量 单元教学设 计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的位置变化,乐于与同学合作参与青蛙跳远比较的 探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
11、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青蛙跳远比赛,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青蛙位置的变化,知道蛙 跳的远近可以用起点到终点的距离来表示和比较。 难点: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青蛙跳远的距离迁移到纸带上,初步感知位 置的变化是可以记录的。 【教学教学准备】准备】 小组材料:两只塑料青蛙、两把剪刀、两卷纸带、两根塑料棒 教师材料:两只可吸在黑板上的塑料青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一、情景引入:谁跳得远?(预设(预设 5 5 分钟)分钟) 播放视频:三位学生从不同起点跳远,追问谁跳得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感受到不同
12、起点很难比较三者的远近。 二、二、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初步探究:哪只青蛙跳得远?(预设得远?(预设 1 15 5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 1. PPT 出示出示情境创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行青蛙跳远比赛! (出示塑料 青蛙)先试着让青蛙跳起来,等会我们来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最远? 学生自主练习青蛙跳远。 (小组活动 5 分钟左右,教师结合是否有起点参照 物考虑学生在桌上跳还是在地面上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满足一年级孩子的好奇心和天性,充分得玩的过程中掌握让小青 蛙跳起来的方法。 2. PPT 出示出示组内青蛙跳远比赛:都让自己的青蛙跳起来了吧,接下来我们 就要进行小组内的
13、青蛙跳远比赛,比比谁的青蛙跳得远? 学生组内活动。 教师巡视,及时拍照片,与学生交流:哪只青蛙跳的远?凭什么说这只青蛙 跳得远? 3. PPT 出示出示研讨聚焦,怎样知道哪只青蛙跳得远? 提问:你们小组哪只青蛙跳得远?是怎么比的? 学生交流汇报。 PPT 出示出示小结:看来,我们让两只青蛙比赛,都是先确定了一条起点线 【教师板书起点】 ,然后跳出去。两只小青蛙,谁离起点线更远,就说明谁跳得 更远。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两只小青蛙的跳远比赛,以及桌面已有的起点的设置,让学 生能够明白统一起点更容易比较出小青蛙的远近。 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预设三、继续探究:哪组的青蛙跳得远?
14、(预设 1 18 8 分钟)分钟) 材料准备:每组两只塑料青蛙,两条纸带,剪刀,两根塑料棒 1.将蛙跳的远近表示在纸带上。 (1)提问:组内两只青蛙谁跳得更远,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出来了。但全 班这么多个小组,哪个小组的青蛙跳得更远呢?那我们再来一次正式的比赛,让 每组的冠军蛙再跳一次,看哪组的青蛙跳得远?(注意提醒孩子青蛙的落点别移 动) (2) 我们每个小组能不能把自己小组的冠军蛙跳了多远, 展示给大家看呢? (教师可以提示: 你们能不能比划一下你们的青蛙跳得有多远或想办法把跳 出的远近记录下来) ,让学生比划一下。 小青蛙起跳的位置,我们叫起点,那小青蛙跳出去之后的位置,我们也给它 一个名
15、字终点。 【教师板书终点】 提问:会画终点吗?请一个小朋友来试一试。 课件展示一些青蛙不同方向的跳跃后停留的位置, 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知道起点和终点的名称和作用,明确如何标记起点和终点。 2.组间青蛙跳远比赛 (1) PPT 出示出示学生活动:组间青蛙跳远比赛,用纸带记录跳远的结果。 (2)剪纸带: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把剪刀,完成记录后请大家用剪刀沿 着终点线把多余的纸带剪掉,然后组内用纸带比一比,谁的青蛙跳得更远,把你 们组跳得最远的那只青蛙的纸带,贴到前面的黑板上,来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青 蛙跳得更远,好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从比较演变成测量,初步尝试用熟悉的
16、材料来测量自己的小青蛙 跳得距离。 4.用纸带展示比较全班各个小组的跳远结果。 学生明确各组纸带展示的起点也要一样。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全班展示各组纸带也要统一起点。 四、拓展活动: (预设四、拓展活动: (预设 2 2 分钟)分钟) 1.提问:回家怎么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这只冠军蛙跳了多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谁跳得远?谁跳得远? 统一:统一: 纸条:距离纸条:距离 起点起点 终点终点 【活动【活动手册手册使用使用说明】说明】 1.在我的课堂活动记录方框内贴上纸蛙跳远中做了起点和终点标记的纸带, 培养学生良好的搜集证据的习惯。 2.根据拓展活动中的提示,让学生课后用 A4 纸折纸飞机,
17、比比谁的飞机飞 得远。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三只纸青蛙谁跳得远?( ) A. B. C. 2.如何比较以下三种物体的长短?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判断下面三只纸青蛙谁跳得远?(B) 要让学生明确终点应该是离起点最近的位置为准,并描画出平行与起点的直线。 A. B. C. 2. 要让学生统一起点进行测量。 用手来测量用手来测量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 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 转向测量。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 多样性。同时,在
18、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 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 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 对比得出 2 个物体的高度差, 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 使用非标准单位 “拃” 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 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 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 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
19、,会发 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纸带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上 比较和测 量 单元教学设 计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20、】【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 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聚焦一、聚焦 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 比椅子高多少呢?比椅子高多少呢? 1.问题引入 (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 “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 (2)提问: “如何公平地比较?” 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
21、比。 2.聚焦提问: “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 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 “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 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 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 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 确
22、。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 提醒:2 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 测量的?” 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 就用“拃” (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 少吧! 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 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实测比较比较分析。分析。 在测量过程
23、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比如意识到精确测量需要合作、以及“一拃一拃要相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比如意识到精确测量需要合作、以及“一拃一拃要相 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细节问题。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细节问题。 (1)预测纸带相当于多少拃? *提问: “你们各自的一拃有多少?伸出你们手比划一下。 ” *提问: “观察高度差 (纸带) , 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 估计一下高度差 (纸 带)相当于多少拃?” (2)学生演示测量纸带长度。 *提问: “真的是这么多拃吗?你们会用拃来测量高度差吗?” *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测量。 (3)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 *引导学生指出每次都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