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文言文练习汇总1-8(学生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最新高中文言文练习汇总1-8(学生版).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高中文言文练习汇总18学生版 新高 文言文 练习 汇总 学生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课文课文 1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 (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 语 八佾) 2子曰:“朝闻道 ( ),夕死可矣。”(论语 里仁) 3子曰:“君子喻 ( )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里仁) 4子曰:“见贤 ( )思齐 ( )焉,见不贤而内 ( )自省 也。”(论语 里仁) 5子曰:“质 ( )胜 ( )文 ( )则野 ( ),文胜质则 史 ( )。文质彬彬 ( ),然后君子。”(论语 雍也) 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 ( )毅 ( ),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 ),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7子曰:
2、“譬如为山 ( ),未成一篑 ( ),止,吾止也。譬 如平地 (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 子罕) 8子曰:“知 ( )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 子 罕) 9子贡问曰:“有一言 ( )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 21 ( )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卫灵公) 10 子曰: “小子 22 ( )何莫学夫 诗 ? 诗 可以兴 23 ( ), 可以观 24 ( ),可以群 25 ( ),可以怨 26 ( )。迩 27 ( ) 之事 28 ( )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论语 阳货 ) 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 29 ( )于事
3、而慎于言, 就有道 30 ( )而正 31 ( )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 学而) 12颜渊问仁。子曰:“克 32 ( )己复 33 ( )礼为仁。一日克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34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 35 ( ),请事 36 ( )斯语矣。”(论语 颜 渊)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知 者不惑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譬如平地 平坦的地面 小子 何莫学夫诗 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喻 君子喻 于义 喻 之
4、以理 不足以喻 其美(警世通言) (2)恕 其“ 恕”乎 故今具道所以, 冀君实或见恕 也( 答司马谏议书 ) (3)敏 敏 于事而慎于言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朝 闻道,夕 死可矣 见贤 思齐 焉 见不贤而内 自省也 就有道而正 焉 迩之事 父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仁以为己任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不仁,如礼何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6文化常识 (1)论语 ,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_(作者)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 期成书。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
5、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 张、 伦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 与 _ 并称“四书”,再加上_ _ _ _ _ ,总称为“四书五经”。 (2)君子 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指 _的人。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_的人。 “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多指_的人;同时,它还 是个谦词,可用来称呼自己。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后,指_的人。 三、典句翻译 1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_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_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_
6、四、名句默写 1 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 “_,_”。 2 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 “_,_”。 3在 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刚强的原因是 “_”。 4在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 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 5在 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 还要求君子“_”,认为君子做事要敏捷、迅速,但说话要谨慎。 一、赏析悦读 在中国古代, 诵读 论语 是读书人的必修课, 不只是因为这部书的思想内涵博大精深,
7、 也因为它不同凡俗的语言艺术。 有的语言和缓自然, 体现了立人之心。 如孔子在回答子贡“终 身之言”时说“其恕乎”, “其”是“大概”的意思, 属于揣度语气, 不同于“必恕 乎”;孔子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又有与子贡探讨的意味,显示出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性 格特点。有的语言不事雕琢,表现了挚诚之情。如谈论什么是“好学”时,用的几乎是家常 语,“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慎于言”“就有道”,短短几句话从物质讲到 精神, 从技说到道, 没有一丝矫揉造作。 有的语言斩钉截铁, 表现了不移之志。 如“朝闻道, 夕死可矣”, 运用夸张手法表现自己对“道”的执着追求; 又如“譬如为山, 未成一篑,
8、止, 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运用比喻修辞表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再如“士 不可以不弘毅”“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否定词的单用或连用表现了不容置疑的理性判断。有的语言一针见血,颇有戳心 之痛。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见贤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对比之中高下立现,鄙陋者难免汗颜。整部论语语言干练、精警、生动, 无怪乎传承两千多年而不朽。 二、活用素材 素材点击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 的道理等多方面。 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反映了孔子的
9、世界观。孔子对鬼神持怀 疑态度, 其伦理思想核心是“仁”, 常指人的主观的自觉精神, 其政治哲学主要是德治主义, 强调道德教化,而贬低行政命令和刑罚的作用。 论语中有关教育和学习的论述非常丰富, 其中讲述了许多学习心得。同时,还记载了孔子对于学习和思考关系的论述。 运用角度 精彩运用 文段一: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这里,“道”即真理。真理可以照亮整个人类前行的 道路,世人为此沉迷于真理,献身于真理,不足为奇。但真理的海洋无边无际,我们应当如 何对待真理呢?首先,我们应该坚持求知,探求真理。众所周知,苏洵乃唐宋八大家之一, 但他 29 岁之前才学平庸,并无过人之处,自 29 岁时幡然醒
10、悟之后,便发奋“读尽天下书, 识遍天下字”,终成一代大家,真是大器晚成。对于真理,无论我们何时去探索,只要坚持 格物致知,终将有所收获。 文段二: 孔子曰: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 ”重“义”者, 能超越个人狭隘的“利”的诉求, 实乃君子之风也, 似有高山仰止之叹。 孔子说: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千百年来, 人们往往把“义”和“利”对立起来,认为二者乃非此即彼的关系,如同两条平行线,永远 不可能有交集。可事实却完全与之不同,我们应当大声说:“义利兼得,有何不可?” “义”和“利”不是对立关系。虽然孔子视富贵如浮云、若粪土,然而他也说过“富与 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11、不处也”的话,他并没有否认“利”,只是瞧不起“见 利忘义”的小人而已。墨子说:“义,利也。”易经中说:“利者,义之和。”由是观 之,二者是完全可以相容的。 课文课文 2 报任安书报任安书(节选节选 一、诵读全文,用一、诵读全文,用“/”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 1 段)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 )不可胜记唯倜傥 ( )非常 之人称 ( )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 ( )而作春秋屈原放 逐乃赋 ( )离骚左丘失明厥 ( )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 )不韦迁 ( )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 ( )圣贤发愤 ( )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 ( )不得
12、通其道 ( )故述往事思 ( )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 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 ( )空文以自见 (第 2 段)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 ( )旧闻 考之行事稽 ( )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 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 ( )天人之际通 ( )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 ( )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 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 ( )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 ( )虽万被戮 ( )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 难为俗人言也 二、基础梳理 1通假字 例句 本字及意义 古者富贵而名摩 灭 大底 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网罗天下放失 旧闻
13、则仆偿前辱之责 2古今异义词 例句 古义 今义 唯倜傥非常 之人称焉 形容词,属性词,异乎寻常的, 特殊的;副词,十分,极 大底圣贤发愤 之所为作也 决心努力 3一词多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通 不得通 其道 通 古今之变 通 邑大都 六艺经传皆通 习之(师说) (2)厥 厥 有国语 思厥 先祖父(六国论) 4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思垂 空文以自见 故述往事,思 来者 5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韩非囚秦 6文化常识 上计轩辕 ,下至于兹 轩辕,即_,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相传
14、黄帝的 先祖是有熊氏。由于有熊氏的人们崇尚土德,土是黄色的,母亲附宝给他起名叫黄帝。又因 他长在姬水,居住在轩辕之丘,就以姬为姓,轩辕为号,故后人称黄帝为_。 答案 黄帝 轩辕氏 三、典句翻译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译文:_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_ 3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译文:_ 四、名句默写 1 在 报任安书 中, 司马迁说自己写作 史记 的目的是“_, _,_”。 2 报任安书中描写古代“圣贤”历尽磨难,强志不屈,献身著述的句子是“古者富贵而 名 摩 灭 , 不 可 胜 记 , _ 。 盖 文 王
15、 拘 而 演 周 易 ; _;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 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 诗三百篇, _”。 3 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古代圣贤历经磨难、著述丰富总体评价的句子是“此人皆意有 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_,思垂空文以自见” 一、赏析悦读 这篇文章是司马迁在自己生命遭受极端摧残之后写的。那是一个把人当作畜生的时代。 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话,便横遭暴行,惨受宫刑。昨天还是国家大臣,今天便被阉割,毫 无尊严可讲。宫刑之后的司马迁,精神上的打击异常沉重,他忍辱负重,苟且偷生,饱尝了
16、死亡一样的人生况味。当一个有尊严的人不再在乎尊严的时候,当一个有精神追求的人过着 一种耻辱生活的时候,他还要为人类著书立说,还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 这是多么凄惨又多么悲壮的行为啊! 什么叫知识分子?有人说, 那些为了人类的进步, 在黑暗中挣扎,不畏惧任何权势,哪怕是死亡的威胁,哪怕是精神的摧残,哪怕是人格的剥 夺,都义无反顾的人,才叫知识分子。他是人间真理和正义的化身,他把独立之意志、自由 之精神看作生命的本体,他把传播这种意志和精神作为责无旁贷的义务。这就是中国古代的 “圣人”,也就是今天所谓的知识分子。中国杰出的文人,像屈原、苏轼、李贽、谭嗣同、 鲁迅等等,都是这样
17、。(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二、活用素材 素材点击 司马迁从小就继承父志要修一部史著,为此他刻苦学习古书。20 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 出发,到各地游历,搜集和积累了大量素材和历史资料。因为替李陵辩护,他获罪下狱。他 想到了接受死亡,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但为了完成著述,他毅然接受令人倍感耻辱的宫刑, 忍辱含垢,隐忍苟活,靠着心中的信念,坚持完成了史记 。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坚守梦想,为了梦想奋斗一生,从不放弃,即使再大的风浪也 坚守的有几人?司马迁算一个。 运用角度 精彩运用 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有了坚定的信念,司马迁虽身处逆境,但仍以刚毅之心、正 直之气来书写历史;有了坚定的信念,他
18、才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 史照尘寰。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有了“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放 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 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这些豪杰志士之所以取得成功,固然与他们坚韧不拔的 精神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一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拥有一种永不言败的执着。 课文课文 3 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 一、诵读全文,用“/”给未加标点的段落断句,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第 1 段)臣闻求木之长 ( )者,必固 ( )其根本 ( );欲流之远 者,必浚 (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
19、望流之远,根不 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 ( ),臣虽下愚 ( ),知其不可,而况 于明哲 ( )乎! 人君当神器 ( )之重, 居域中 ( )之大, 将崇 ( ) 极天 ( )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 厚,情不胜 ( )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第 2 段)凡百 ( )元首, 承天景 ( )命, 莫不殷忧 ( )而道 ( ) 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 )实繁,能克 ( )终者盖 ( )寡。岂取 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 下 ( );既得志,则纵情 ( )以傲物 ( )。竭诚则吴越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