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高考《论语》十二章PPT.ppt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696409
  • 上传时间:2020-08-13
  • 格式:PPT
  • 页数:62
  • 大小:2.63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高考《论语》十二章PPT.ppt》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论语 高考 十二 PPT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高考高考论语论语总复习总复习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考情分析一、考情分析 二、复习策略二、复习策略 三、文本梳理三、文本梳理 四、考题训练四、考题训练 论语选读论语选读考试要求考试要求 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浙江省普通高中心课程实验 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基础要求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段的翻、重点字词句段的翻 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 发展要求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论语的的文化内涵文化内涵 ,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影响以及

    2、以及作用作用。 2018年高考年高考考试说明考试说明 传统文化经典(传统文化经典(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 考查形式考查形式 1、默写题、默写题 2、简答题、简答题 复习复习论语选读论语选读的的几个步骤几个步骤 第一、知道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第一、知道材料来自哪篇课文(特别记住 课文标题)课文标题) 第二、知晓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第二、知晓每个材料的意思(内容),也 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就是能基本翻译句子。 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第三、找出材料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

    3、姓者,独何与? 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 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 不为也,非不能也。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孟子 1.1.上文中出现的一个熟语是:上文中出现的一个熟语是:_ 2.2.本文中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你谈谈对对此的理解。本文中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你谈谈对对此的理解。 1.1.非不能也,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2.2.仁政思想。孟子主张要用仁义恩泽百姓,“百姓之不见保仁政思想。孟子主张要用仁义恩泽百姓,“百姓之不见保 ,为不用恩焉”,唯有此,

    4、才能实现社会安定。孟子的仁政,为不用恩焉”,唯有此,才能实现社会安定。孟子的仁政 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民生乃国家大计,以民为本,切实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民生乃国家大计,以民为本,切实 关心百姓,国家才会健康持续发展。关心百姓,国家才会健康持续发展。 “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 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 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 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

    5、合于文理,而归于 治。”治。” 1.1.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这段文字很有可能是_写的。写的。 2.2.请你谈谈你对文中思想的理解。请你谈谈你对文中思想的理解。 荀子荀子 体现了荀子“人性本恶”的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体现了荀子“人性本恶”的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恶的 ,人生来就有各种私欲,若顺应这些私欲不加规范,就会违,人生来就有各种私欲,若顺应这些私欲不加规范,就会违 背礼义,危及国家。要用法度来规范,用礼义来引导,这样背礼义,危及国家。要用法度来规范,用礼义来引导,这样 百姓才能守法知礼,国家才能安定。百姓才能守法知礼,国家才能安定。 荀子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荀

    6、子的思想具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就是用德与法来规范引导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就是用德与法来规范引导社会,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无,名天地之天地之 始始。有,名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 玄,众妙之门。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道德经 1.1.“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很有可能是“常有欲以观其徼”中的“徼”很有可能是_的意思。的意思。 A.A.外在外在 B.B.现象现象 C

    7、.C.条文条文 D.D.本源本源 2.2.联系本段,请你谈谈道家对“道”的理解。联系本段,请你谈谈道家对“道”的理解。 D D 道家主张,能讲出来的道,就不是道家所说的道了。事物能道家主张,能讲出来的道,就不是道家所说的道了。事物能 用名字命名的,那么也就不是它原来的称谓了。所以这个道用名字命名的,那么也就不是它原来的称谓了。所以这个道 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是玄妙而深远的。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是玄妙而深远的。 20102010高考浙江卷高考浙江卷 (三)(三)(4 4分)分) 2424论语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请引用论论 语语中与下面文字意思

    8、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中与下面文字意思相仿的一句话,然后分析它们所 表达的思想。(表达的思想。(4 4分)分)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 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欧阳修朋党论朋党论)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 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中,即君子交友与小 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

    9、价值取向。 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复习内容与方法关于传统文化经典的复习内容与方法 内容内容 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流派的思想内涵及哲学意义)(流派的思想内涵及哲学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地位(传承对现实的影响)(传承对现实的影响) 在文学方面的独特价值在文学方面的独特价值(成语、表现方法)(成语、表现方法) 方法方法 文言阅读能力(文与言)文言阅读能力(文与言) 用拿来和比较的方法把握用拿来和比较的方法把握 用辨正的方法评价用辨正的方法评价 用联系现实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用联系现实批判继承文化遗产 传 统 文 化 传 统 文 化 流派流派 孔孟儒学孔孟儒学 老庄哲学老庄

    10、哲学 其它诸子其它诸子 学派学派 人物人物 时代时代 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儒家儒家 墨家墨家 道家道家 法家法家 孔子孔子 春秋春秋 孟子孟子 荀子荀子 战国战国 墨子墨子 战国战国 老子老子 春秋春秋 庄子庄子 战国战国 韩非韩非 战国战国 提倡提倡“仁仁”“”“礼礼”和和“中庸中庸” ,实行仁政,以德治国,实行仁政,以德治国,“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积极入世,积极入世,“有教无类有教无类”, “仁政仁政”,“民贵君轻民贵君轻”,人性本善,重义轻利,人性本善,重义轻利 “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人定胜天),“君舟民水君舟民水”,人性本恶,人性本恶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学习

    11、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礼” “兼相爱、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推己及人,主张 “非攻”、“非攻”、 “尚贤”、节俭,讲究实际功利精神。“尚贤”、节俭,讲究实际功利精神。 道,辩证法思想,道,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无为而治”,顺天忘我,主张遁世,顺天忘我,主张遁世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齐物论,乐天安命,崇尚自然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变法革新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君主集权,以法治国,变法革新 诸子思想简介诸子思想简介 知识清单知识清单 孔子孔子 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礼。 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

    12、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 仁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1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 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2政治主张 主张“先富后教”、道德教化、取信于民、反对杀戮,为政之道在于以德为政、以身作 则、为民表率、举用贤才,为政必须正名、君臣应各尽

    13、其职,为政者应具备的美德等。 3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的义利观与“富民富民”思想。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 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 “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 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 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 4教育思想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

    14、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 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 师”。 5哲学思想 中庸之道,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执两用中,实 行稳健的主张;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6修身养性 君子: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直道而行;与人为善;文质彬彬。 孟子 孟子思想的核心:仁政,民本,性善。 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

    15、政学说,成为其政 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 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 2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君主应以保民为先, 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 3性善说 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 义,礼,智。他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论语十二章论语十二章 (新高考版)(新高考版) 孔子孔子 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 -公元前公元前479479),),名丘,字仲尼名丘,字仲尼, 春秋春秋时期时期鲁鲁国人,国

    16、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政治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贤者七十二人。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战国时期儒家 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德配天地德配天地, ,道冠古今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删述六经, ,垂宪万世垂宪万世 孔子孔子 意思就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意思就是说:他的德行与天地齐同,与日月同辉与日月同辉,他的“道”(学说或儒教的意思)他的“道”(学说或儒教的意思) 泽被万世泽被万世,古今不二古今不二,

    17、他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他最早整理六经,作为他教学所用的教科书,立下的经典成为 万世人的楷模。万世人的楷模。 论语论语 论语是论语是儒家儒家的经典著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弟子及 再传弟子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语录体为主,记录了为主,记录了孔子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论语与大学中 庸孟子并称庸孟子并称“四四 书书”。共二十篇共二十篇。 第一章第一章 朗读朗读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 如乐何?” 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 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 重

    18、点词语重点词语 而:如果而:如果 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如礼何:怎样对待礼仪制度。 解 读 礼与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 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 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这里 ,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 什么礼、乐的问题。 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所由之本。礼讲 谦让敬人,乐须八音和谐,无相夺伦。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 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 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 这里即

    19、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仁仁 仁者,爱人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爱人,是对仁最高本质的概括。爱人,是对仁最高本质的概括。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最能代表儒家思想。论语论语 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他思想的精华,自然也就传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不仁。不 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终极的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管他要说什么东西,其终极的目的就是教人们一定要仁慈,别 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有脸伸过去,只有这样才显人打了你的左脸,一定要把自己的有脸伸过

    20、去,只有这样才显 得仁慈。得仁慈。 24.24.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上面这段文字对儒家“仁”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的”思想理解是否正确 ,请简要说明理由。,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不正确。儒家认为,仁者爱人,但主张“以直报怨” ,而不是以德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 第九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道:“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 恕吧!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恕:推己及人 与人交往,最重要的莫过于“忠”“恕”二字。“忠”则 能得到朋友的信任,“恕”则能处理好与朋友的矛

    21、盾、过 失。如何贯彻“忠”“恕”二字,行事之前还需要常常扪 心自问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课时 6文化常识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关于 _(作者)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 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 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 语与_并称“四书”,再 加上_,总称 为“四书五经”。 默写 1论语十二章中,反映“君子”与“小人”不 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 。 4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 比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 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 第十二章 .颜渊问

    22、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著 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 归於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於自己,难道还在於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於礼的 不要看,不合於礼的不要听,不合於礼的不要说,不合於礼 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 做.” 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个天下,所谓:“普天西周与春秋,周天子名义上拥有整

    23、个天下,所谓:“普天 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周天子再把土地分 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封给宗室、子弟、功臣,天子所封的就是诸侯国,那时国就是国就是 指诸侯国。指诸侯国。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诸侯国君又把国内的土地分给宗室、子弟、功臣。 这些这些封地就叫做“家”。封地就叫做“家”。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 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子、诸侯、卿大夫、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

    24、下控制,下对上服 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左传。昭公七年左传。昭公七年)的关系。)的关系。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 出特点。出特点。 国国 家家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克己克己 礼治礼治 实行仁实行仁 爱爱 孝悌是孝悌是 基础基础 【恢复周礼,恢复等级秩序(核心:正名恢复周礼,恢复等级秩序(核心:正名君君臣臣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即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各谋其父父子子。即各安其位、各守本分、各司其职、各谋其 政)政

    25、)】 大孝大孝 小孝小孝 维护等级秩序、各守本分维护等级秩序、各守本分 名正言顺名正言顺 孝悌:色难(发自内心)孝悌:色难(发自内心) 守三年之丧报恩:心“安”守三年之丧报恩:心“安” 真正的孝:外真正的孝:外 在形式(礼)在形式(礼)+ 发自内心(仁发自内心(仁 ) 礼与仁的关系礼与仁的关系 :仁是礼的核心仁是礼的核心 、基础,礼是仁、基础,礼是仁 的外在表现和目的外在表现和目 的。的。 孝悌与仁的关孝悌与仁的关 系:系:孝悌是仁的孝悌是仁的 基础、根本。基础、根本。 背景原因: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天下无道背景原因:礼崩乐坏、名实不符、天下无道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 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

    26、周礼”)礼乐崩坏(“无道”,要恢复“周礼”) 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礼的规范(秩序,孝悌,感恩) 复礼办法(克己,正名)复礼办法(克己,正名) 礼礼 “礼礼”是颇为繁多的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祭祀祖先和尊敬其起源和核心则是祭祀祖先和尊敬。“禮禮”从字从字 的结构上来说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于大概礼之起于 祀神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孔子说:“丘闻之,民之

    27、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 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 疏数之交也。”(疏数之交也。”(礼记礼记 哀公问哀公问) 作为原始礼仪作为原始礼仪,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它们的原型本有其极 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政治作用。远古氏族远古氏族 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正是通过这种原始礼仪活动,将其群体组将其群体组 织起来织起来、团结起来团结起来,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按着一定的社会秩序 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和规范来进行生产和生活,以维系整个社以维系整个社 会的生存和活动会的生

    28、存和活动。因之这套因之这套“礼仪礼仪”对每对每 个氏族成员便具有个氏族成员便具有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极大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它相当于后世的法律,实际即是一种未实际即是一种未 成文的习惯法成文的习惯法。 礼是礼是 基本基本 的行的行 为规为规 范。范。 评价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於什么是仁的主要解 释.在这裏,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 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 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裏实际上包括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 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於论语一书的始

    29、终. 那么,“仁”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中的地位又是怎样的那么,“仁”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中的地位又是怎样的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理解与启发:理解与启发:由语段可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由语段可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 把实现仁、成就仁当做把实现仁、成就仁当做最高的生存价值和追求最高的生存价值和追求 。这种精神追求,影响了我国历史上很多的仁这种精神追求,影响了我国历史上很多的仁 人志士。人志士。 第六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

    30、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弘大刚毅,因为他肩负的任务重大而 路程遥远。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任务,难道不是重大吗?到 死方才停止下来,难道不是遥远吗?” 曾子认为,士人要有着弘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 推己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善天下。 第四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 ,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 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 ,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论语论语里谈及的“里谈及的“ 君子”,重在君子”,重在强调一强调一 种人

    31、格的追求。种人格的追求。君子君子 要有一定的要有一定的言行标准言行标准 和道德修养要求。和道德修养要求。 第八章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孔子说:“君子所循的三个方面,我都没能做到:智慧的人不 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惧怕。”子贡说道:“是 老师对自己的描述。” 孔子提出仁、智、勇三条作为君子的标准。仁爱的人不 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这也是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之一。 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第三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 从义利的角度

    32、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 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 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孟子说,鸡 叫就起来,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来,孜孜不 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要知道舜和跖的区别,没有别的,就在 利和善之间。 君子要重视自我道德君子要重视自我道德 修养修养 在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关心生命,提倡保多年前,孔子就关心生命,提倡保 护动物,反对人类竭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界护动物,反对人类竭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界 索取。孔子本人在钓鱼时就只用一个鱼钩索取。孔子本人在钓鱼时就只用一个鱼钩 的钓竿,而不用大鱼网;打猎时,只射飞的

    33、钓竿,而不用大鱼网;打猎时,只射飞 鸟,不射在巢中歇宿之鸟。这样,与人类鸟,不射在巢中歇宿之鸟。这样,与人类 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动物就可以繁衍生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的动物就可以繁衍生 息,不致绝灭;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就可息,不致绝灭;人类与自然界的平衡就可 以永久保持,不致破坏。以永久保持,不致破坏。 第三课时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是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性的通称,指_的 人。而后“君子”一词被赋予了道德的含义,指 _的人。 “小人”是与“君子”相对的一个概念,在先秦典籍中 多指_的人;同时,它还是个谦词, 可用来称呼自己。后来被赋予道德含义后

    34、,指 _的人。 3在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不 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刚强的原因是 “_”。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译文: _ _ 第五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质质(1)胜文胜文(2)则野则野(3),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文质彬彬(5) ,然后君子。”,然后君子。” (雍也雍也) (1)(1)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 (2)(2)文:文采,经过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 (3)(3)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 (4)(4)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35、。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 (5)(5)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这段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这段话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 君子的人格修养,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君子的人格修养,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 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 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体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体 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现了孔子的中庸思想。 中 庸 思 想 中 庸 思 想 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 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

    36、双方互相牵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 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制,互相补充。中庸是一种折中调和的思想。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雍雍 也也)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尤其 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作为一种道德观念,这是孔子和儒家 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尤为提倡的。中庸属于道德行为的评 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价问题,也是一种德行,而且是最高 的德行。的德行。 中 庸 与 德 行 中 庸 与 德 行 君子的言与行君子的言与行 君子的言与行君子的言与行 第十一

    37、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 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 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君子,不应当过多地讲究 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且能经常检讨自己,饮食与居处,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且能经常检讨自己, 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既有勤奋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既有勤奋

    38、的精神,又有高明的方法 ,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才可以算作是热爱学习。 第二章第二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 没有遗憾。” 真理,是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 命的代价。人类有别于动物,在于人类能认识世界,能掌 握自然规律,并能利用掌握的规律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 所以“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谛、宇宙中的真理, 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 第七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 ,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 ,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

    39、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 ,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 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 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 第十章 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 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 孔子说:“同学们,怎么不学诗呢?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 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 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 (1)兴:激发感情的意 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2)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3) 群:合群. (4)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5)迩(r):近. 仁:核心。礼:规范。 仁仁 和和 信信 忠恕忠恕 孝悌孝悌 礼礼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高考《论语》十二章PPT.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96409.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