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技巧及解答1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阅读技巧及解答1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资料).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资料 阅读技巧及解答1 【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资料】 阅读 技巧 解答 部编版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资料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1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动词理解: X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 (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 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用 XX 比喻 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
2、 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 “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 (或引人深思) ,给人以启迪, 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 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
3、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 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4、: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作用: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烘托一中 XX 的气氛,表达一种 XX 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 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
5、是事物的特点。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2 (一)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 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 叙文、小说) (二)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6、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 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 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 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7、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五)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 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8、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3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地描写了, 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 形象生动。 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 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 富于形象感。 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 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
9、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 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 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写人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游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
10、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 栩如生 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 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
11、: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 公式: 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八、读图题。 公式: 分析画面构成要素。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 的
12、人物语言有什么。 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题目+内容+启发。 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 1、 2、3) 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 A 联想到 B,A、B 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 1、2、3 来表达。 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当然也可 以写成“我的发现是
13、 1、2、3 点”。 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 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一、名著阅读。 公式: 要能写出 1 一 6 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 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要具体写明 1、2、3 点。 十二、写信。 公式: 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 写清年月日)。 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表示祝愿、希
14、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 容最后面。 十三、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格式为:用 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 修辞格。 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 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四、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 “诗 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十六、前后照应。 公式: 1、
15、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 起伏。 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 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 映了情感的变化。 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
16、华版)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精华版)4 一、做阅读理解的三个步骤 1.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解答阅读理解时,同学们先要快速的浏览一下整篇文章,重 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理清脉络, 了解基本梗概,不要把时间花在生词难句上。每认真读完一段,要及时概括段意。 2.浏览考项,细读答题。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同学们可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 然后带着这些问题仔细的阅读第二遍,以做到有目的的阅读。 (要做到认真读题目中的每个 字,并在原文找出大体范围,就等于答对该题的一半了。) 3.复读全文, 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 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
17、看一遍, 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简要概括来说:一、纵观全文,把握主旨。二、认真审题,定向扫描。三、筛选组合, 定向表述 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点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体型 在首段-总领全文、首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做铺垫、与 下文进行对比,反衬出 2.概括某段大意- (1)要准确的概括出段意,首先要读懂段落每句话的意思,还要弄清楚段内各句的相 互关系,找出能揭示全段意思的主要句子,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数在段首或段 末,个别也有在段中的)。如果没有中心句的,就要抓住全段的中心意思,自己总结概括。 (2)摘句法,即找出段落中的中心
18、句。例如我的老师中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 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法,用自己的语言概述全段的主要意思。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很 丰富,记述的人物事件很多,可用自己的话概括:“我”回到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4)联合法。有些段落讲的不止一个意思,概括时必须用简练的语言把几个意思表述 出来,缺一不可,这就是联合内容要点加以概述。例如记一辆纺车的第四段,就要综合 三层意思:纺线使衣着自给,纺线使大家爱惜自己制作的衣服,纺线是大家形成了新的美的 观念。 3.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的答题模式: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4.说说主人公思想性格变化题型-关键要答出“变
19、”来,如:他从以前变得 5.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是作者在记叙中所记事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赞扬,为什么赞扬;或反 对,为什么反对。 记叙文中的抒情是作者在记叙的过程中对所记事物抒发自己的感情。 它一般可分为两大 类: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6.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它是通过文章的字、词、段、篇的结构形 式表达出来的。我们要归纳中心思想,首先必须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段意或文章的中心句 来概括总结,也可以从审题、文章的开头、结尾、重点段、议论部分或从考题中得到提示入 手。其主要方法有: (1)先概括文
20、章的主要内容,再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然后领会写作目的, 即中心思想。如穷人主要描写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困难依然收养了自 己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这件事,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呢, 从文中可以分析出作者的写 作目的是:反映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和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互相帮主的高尚品质。 (2)分析课文的重点段。从文中找出中心思想,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第二段,描 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所产生的美好的幻觉以及幻觉瞬间消逝, 重新回到冷酷的 现实,再联系第一段和第三段“惨死接头”就不拿找出中心: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揭露资本主 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他对小女孩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