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1207392380yun
  • 文档编号:695700
  • 上传时间:2020-08-13
  • 格式:DOC
  • 页数:39
  • 大小:1.0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天气 新教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第三 单元 教案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资源描述:

    1、 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天气天气 主题单元标题主题单元标题 天气 学科领域学科领域 科学科学 适用年级适用年级 三年级 所需课时所需课时 8 主题单元概述主题单元概述 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某一段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地球被 一层大气圈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 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 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们对天气的认识还 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对于天气,学生也会有一大 堆疑问:下雨

    2、天为什么有时会打雷?为什么一天中有时冷,有时热?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 行观察、记录、分析。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比较全面、科学的认识, 激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研究的好奇心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 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自课程标准中 3-4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 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2、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标准单位,来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3、。 3、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4、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 5、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 6、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2 7、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8、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准确、便利和快捷。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 8 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呈现“总一分一总”的单元结构。 第一阶段,第 1 课“我们关心天气”。作为单元起始课,明确学生在本单元中的学习 主题,在研讨中测查学生前概念。学生将了解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复杂多样,了解 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记

    4、录天气日历,激发学 生观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 2-6 课。在这一阶段,学生转入对某一项天气特征的观测研究,将分别 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几种天气特征(气温、降水量、风力和风向、云量)的数据。在教 师指导下,用较为准确的科学词汇、图示、符号等描述天气。 第三阶段,第 7-8 课。进入第 7 课时,学生已经做了一个月左右的观察和记录,收集 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数据,用简单的统计 图表整理信息,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在第 8 课中,学 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使用天气符号描述天气。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

    5、悉天气现象,用他们的感官和科学的工具获取天气 特征和记录数据。学生在本单元学到有关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将有助于他 们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生活产生的影响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 气环境下进行,如第 5 课“风的观测”和第 6 课“云的观测”,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 时调整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象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 和记录活动给予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要不断澂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保 持继续实验的热情,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 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科

    6、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 学校的气象观测站,为学生的观测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主题单元目标主题单元目标 3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国中的自然现象。 3、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4、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 5、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6、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会带来灾害。 7、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的综合。 8、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收集大量的数据后,分析、制作并发布的。 科学探究目标科

    7、学探究目标 1、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天气。 2、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记录、描述天气信息。 3、用统计图表等工具整理天气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4、讲述自己的观测、记录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交流。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表现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乐于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完成对天气特征的观测。 3、初步养成记录天气日历的习惯。 4、体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地观测天气。 4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学科学科 科学科学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

    8、课 题题 3 3.1.1 我们关心天气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 可能不一样。 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 阴晴、 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些天气会给我们带来灾害。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交流、讨论。 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天气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了解台风、洪水、干旱等气象

    9、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描述、交流、记录各种天气现象以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坚持进行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1 张天气日历、多种天气现象的视频。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备 注注 一、聚焦话题一、聚焦话题 1谈话:今天天气怎么样?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描述、交流。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对天气已有初步认识,教师记录学生对天气的描述,学生的 回答将帮助教师了解他们对天气的初始认识。 二、交流、研讨二、交流、研讨 1阅读插图、文字,交流:图片中的场景是什么样的天气?说明天气具有 什么特点?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

    10、经验,说说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3展示更多天气情况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受天气的多样性。 5 4引导学生对相关天气现象进行归类,形成对天气的认识:天气是指一个 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雪雨以及风等情况。 5阅读大气圈图片,明确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大气圈中 的自然现象。 6讨论台风、暴雨天气带来的灾害,然后可以提问学生还知道哪些会带来 灾害的天气。 根据大家的交流, 他们会意识到了解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此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科学家利用工具观测天气、发现规律,可以告诉人们天 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图文阅读,交流讨论,了解天气的复杂多样,灾害

    11、天气会给 我们带来灾害。知道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 雪以及风等情况。 三、布置任务三、布置任务 1出示、介绍天气日历,并试着用简单的文字、简图记录当天的天气。 2阅读本册教科书的“科学家这样做”部分的竺可桢观测、记录天气的资 料,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向科学家学习。 3布置记录天气日历,学着对天气变化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天气日历的记录将贯穿整个单元的学习活动,成为单元学习的任 务驱动,学生的活动过程和进展也将体现在天气日历中。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 3.1.1 我们关心天气我们关心天气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活动手册要求学生

    12、观察、记录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活动手册安排了四 个星期的天气日历表,由于版面有限,每一天的日历只安排了比较小的填写空间。为了便 于学生记录,教师可以自行制作天气日历记录表,可以适当扩大单元格的空间,也可以增 6 加单元格的格数。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可以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一个月的天气记录, 最后粘贴在活动手册中;也可以 4 人为一个小组,每人记录一周,单元结束时,做成小组 天气日历册。记录形式相对灵活,可以用简单的文字记录,也可以用全班学生认同的简单 符号来记录,记录的内容最好包括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四个方面。我们希望在天气日 历的记录中看到学生在天气观察活动中的成长过程,对天气的关注

    13、越来越全面,对天气的 记录越来越规范。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单选)“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我们称之为 ( ) A.天气 B.气候 2.(单选)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多云”天气( ) 3.(判断)同一时间、 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 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 )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学科学科 科学科学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 题题 3 3.2.2 认识气温计认识气温计 7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4、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养成运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知道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零下温度的正确读数。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每个小组一支气温计、一个气温计读数练习模型。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备 注注 一、聚焦一、聚焦 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然后,游戏导入。出示两杯温水,让几位学 生用手指测试后,说说冷热情况,引出冷热不同,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要准 确测量

    15、气温就要使用气温计。聚焦“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设计意图: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引起学生对气温测量工具的关注。 (一)认识气温计(一)认识气温计 观察气温计的结构,对照插图,说一说气温计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设计意图:认识气温计的结构,是使用气温计的基础。 (二)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二)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 1出示气温计模型,首先引导学生对气温计的刻度做进一步的观察,使学 生认识到气温计上标出的温度往往是整十数,每两个数值之间分成或 10 个相等的小格,每个小格代表摄氏度或摄氏度。 2学习读数和记录。以 0刻度为标准点,红色液柱向上多了几格就是几 摄氏度,7 摄氏度写作 7,向下少了几格就

    16、是零下几摄氏度,零下 5 摄氏 度写作-5。 3模拟出各种不同的气温数值,让学生进行读数,也可以分组进行这样的 8 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这样的读数练习,在练习中掌握正确读数 的方法。 4检测学生读数的准确率,关注零下温度的读数。利用小口诀强化纠错, 读数口诀零刻度,读数起;向上数,摄氏几;向下数,零下几。 设计意图:气温计读数是难点,以认识刻度学习读数和记录方法练 习读数纠错强化”的步骤,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数方法。 (三)观测其他温度计(三)观测其他温度计 运用课件或实物的形式出示各种不同的温度计,让学生认一认,介绍一下它 们的用途。 让学生知道温度计除前面认识的气温计外还有很多不同

    17、种类的温 度计。知道不同温度计的量程不同。 设计意图:了解多种多样的温度计。 三、研讨三、研讨 1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点在于针对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 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方法。 2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交流读数中的困难,是对读数注意事项的概括和强调。交流测量 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是让学生将天气日历中文字 描述气温与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认识到测量数据更准确。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 3.2.2 认识气温计认识气温计 9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本课是三上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通过第一节课的学

    18、习,学生明确了本单元的学 习主题,对天气现象有了粗浅的认识;对天气的变化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意识到天气影 响着他们的生活。本节课转入对“气温”这一具体的天气特征的观测,重点是气温计的研 究与认识。 聚焦部分,先直述“太阳可以使地球变热”,从宏观的视角,理解太阳热量与气温的 关系,然后聚焦问题:用什么工具去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气温计。通过对气温计的观察,知道气 温计一般与水温计一样,它由液泡、液柱、刻度、单位符号等部分组成,气温的常用单位 是“”,读作“摄氏度”。需要注意的是:水单元有过温度计的使用,但并没有强 调掌握使用方法。而在这一单元,则要求学生会正确使用气

    19、温计。 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气温计读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特别 是零下的读数。利用气温计模型,这解决了实测过程中液柱升降变化难控制的问题,也可 以在短时间内多次练习不同数值的读数。 第三个活动是观察其他温度计。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除气温计外,还有水温 计、体温计、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等很多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不同的温度计有不同的 应用场景。这部分内容只是简单的了解,不需要做深入的分析。 研讨部分有 2 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可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读数中的困难,重 点在于学生碰到的读数困难和不规范做法提出解决办法,从而归纳出气温计正确的读数方 法和记录方法。针对第二个

    20、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气温计测量获得的准确数据让我们描述的 天气情况更加精准,交流测量数据对描述天气、发现天气变化规律的重要性。 拓展部分主要讨论气温计、水温计、体温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观察它们量程的 不同,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结构与它们功能相匹配。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 述。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气温计 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 气温。学生在水单元中已经学习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用温度计测量过水的温度。 本课将在此基础

    21、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 10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课堂活动记录有两个。 第一个活动记录是气温计由哪几部分组成。通过记录让学生对气温计的结构有一个清 晰的认识,知道气温计是由单位符号、刻度、液柱、液泡等部分组成。可以让学生在观察 气温计结构组成的活动中边观察边记录,然后在汇报交流中进行纠正,当然也可以安排在 观察活动之后当作巩固练习来用。 第二个活动记录是利用气温计读数记录。建议安排在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读数活动之 后,在学生经过大量的操作练习已经基本掌握了正确读数方法以后,作为书面诊断操作练 习效果,让学生看模型图来读数记录。记录表中安排了两个零

    22、上气温的读写和两个零下气 温的读写,教师也可以增加几个无零刻度线的气温示数图让学生进行读写。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在图中标出气温计对应的结构。 3.分别写出以下四个气温计的读数。 11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学科学科 科学科学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 题题 3 3.3.3 测量气温测量气温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 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科学探究目标究目标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

    23、的气温, 以此绘制成柱状统 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12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绘制成柱状图, 分析 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按计划的 5 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小组: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 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

    24、备 注注 一、聚焦:揭示课题一、聚焦: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 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测量气温”(板 书)。 3.聚焦问题 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 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一)去室外测量气温(一)去室外测量气温 材料准备:每组 2 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 用和读数吗? 2

    25、.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邀请 1-2 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 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4.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 13 呢? 5.PPT 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 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 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 7.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 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

    26、 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 8.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 (特别强调: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 1.1 米,建议教师 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 9.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 10.总结并过渡: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 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材料准备: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据 1.提问: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生自由回答) 小结:明天

    27、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行测量记 录,发现规律。 2.出示: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 说明: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 现? 3.提问: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 14 会画吗? 4.PPT 演示: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 找气温,点上点; 对应条,划横线; 涂颜色,即完成。 5.实践: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 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 三、研讨:实验发现三、研讨:实验发现 1.提问: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学生反馈交流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现。 小结

    28、:早晚低,午后高。 2.提问: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3.提问: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四、拓展: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四、拓展: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材料准备:小资料 1.总结: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还有 什么疑问吗? 2.交流: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 3.教师 PPT 展示。 4.作业: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明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天中气温的 测量,并进行记录,看看气温变化情况是否和今天发现的规律相同。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3.3.3.测量气温测量气温 早晚低,午后高

    29、早晚低,午后高 15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学生用气温计测量获得的数据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明确了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第二个 问题明确了测量获得气温数据后还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其中的变化规律;第三个问题明 确了要学会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探索部分安排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学习气温计 的使用方法;第二个活动是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一天 中的五个时间点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对测量的温度进行 分析,从而统计发现一天气温的变化规律,认识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是指在一天中哪一时 刻的气温。第三个活动

    30、是在天气日历上坚持记录每天的气温,教师指导学生把测得的气温 记录在天气日历里,为学习第 7 课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做好气温数据的积累。研讨部 分的三个问题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第一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意识到真实数据的记录对发 现科学规律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则是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 第三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明白柱状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示 天气变化规律。 【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测量气温是在学生认识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让学生选择一天中 的五个时间点进行测量并将结果记录下来,这个活动在一节课中无法全部完成,必须延伸 到课外,甚至要延伸到第

    31、二天才能完成,有一些时间点可能正好是上课时间。三年级学生 不可能自发地按要求完成上述任务,教师要做好课后活动的组织工作,可以根据学校作息 时间表选定时间,不一定要严格选在整点时间和间隔 2 小时。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让我体会到,学生是否有所发展,要看教师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了 什么,为学生今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哪些帮助,学生是否体验过科学课堂带来的无穷快乐。 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们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思考 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生的交流释疑环节准备充足的素材和探究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互 动中、生成与点拨中构建知识体系。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16

    32、 本节课主要是想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主动地探究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在 小组交流、讨论中达成共识。从学生想测量到学测量,再到会测量,形成质的飞跃。因此, 我大胆去掉单元开篇内容,把汇报课外测量结果和绘制曲线图放在第二课时。这样,学生 就有一节课的时间去充分探究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交流探究结果,发现矛盾,分析矛盾产 生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学生亲身经历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经历了 一个由“老师牵着我向前走”向“老师放手让我们自由发展”的角色转换过程。此时,问 题分析得怎样、问题得没得到解决已经不是最再重要的了。 2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在生本课堂教育过程中,提倡采用前置学习、交流

    33、释疑、巩固提升的教学策略。我的 教学设计思路是:通过课前谈话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想测量,然后大胆放手让学生到操 场上学测量,并将测量结果填写在黑板的表格里,将学生真实的测量结果展现在学生面前, 至此完成“前置学习”环节。学生在大量事实面前,自主地进行小组间数据的分析对比、 讨论交流,逐步明确科学测量气温的方法,达到会测量的目的,学生在回忆、争论、商讨、 交流中完成“交流释疑”环节。要求学生课外完成“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气温测量”,绘 制“同一地点不同时刻的气温曲线图”,下节课来展示图表,完成“巩固提升”环节。这 样设计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得真实,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感受,学得有提高,学会从所 观察

    34、到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 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要努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思维 方式、良好的精神境界,因为这些都将影响学生的一生。当然,这些不是一节课两节课能 完成的,也不一门学科两门学科所能达到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经营。 生本课堂给每个学生搭建了很好的展示、交流、讨论、发展的平台,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充分感受到“我参与我快乐,我展示我精彩,我自信我成功”, 全面促进了学生的和谐发展。当然,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我 深信,科学课的生本课堂,将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中变得更加高效

    35、。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一、课堂上需要教师自主设计一份活动记录单,并使用。 测量气温记录单测量气温记录单 日期_ 小组 _ 1.当天气温记录 17 测量地点 测量时间 气温() 2.测量并记录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日期:_ 地点:_ 测量时间 气温() 早晨(8:00) 第二节课后( 10:00) 中午(12:00) 第六节课后( 14:00) 傍晚(16:00) 3.活动记录册上的表格及柱状图需要学生在课后第二天进行记录及绘制。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 A.午夜 12 时 B.下午 14 时 C.日出前后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

    36、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 A.室内温度 B.手心温度 C. 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3.为了较准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该( ) 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 18 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附近有阳光的地方读数 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学科学科 科学科学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 题题 3 3. .4 4 测量降水量测量降水量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9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 培

    37、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 能在课后 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便利贴、直尺、喷壶、水槽。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备 注注 一、一、导入,揭示课题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中央台天气预报 常言道“天气不会掉馅饼”,那会掉下什么呢?刚才我们收看了中央台天气 预报,了解到降水是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后,会 形成降水,那你知道哪些降水形式呢? 预设

    38、:雨、雪、冰雹 2.提问: 根据雨的大小, 我们又会把雨分成?那你们说的 “大雨” 、 “中雨” 、 “小雨”是如何区分的呢? 3.引出课题:测量降水量 二、制作雨量器二、制作雨量器 1.气象学家是怎么测量降水量的呢? 引出雨量器,介绍雨量器。 2.你们想像气象学家一样来测测降水量吗?让我们自己来做一个雨量器吧! 小组讨论: (1)需要哪些材料呢? (2)什么形状的容器适合? (3)如何统一测量标准呢? (4)还要注意什么呢? 3.出示材料:透明直筒杯子、便利贴 雨量器制作指导: 20 (1)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2)使用便利贴和直尺制作刻度条。 (3)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沿着直线用刻度条从

    39、底部贴起,0 刻度对准 杯子内底部。(以毫米为单位) (4)在刻度条外面贴上透明胶带,用来防水。 (5)把雨量器放在雨中,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 三、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三、模拟降水,测量降水量 1.现在,你们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使用你们制作的雨量器来测量降水量了。那 我们来模拟一场降雨把! 2.练习使用雨量器。 (1)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讲解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 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2)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 (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 5-10 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3)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3.现在我们已经测量出降水量, 那这是大雨

    40、?中雨?小雨?判断降水量等级 的标准是什么? 引出 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使用五指记忆法记忆。 4.学生小组判断降雨等级 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 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 24 小时的降水量。 5.如何测量雪和冰雹的降水量呢? 四、拓展:连续十天降水量测量四、拓展:连续十天降水量测量 同学们课后可以自己使用到本课的所学来自己制作一个雨量器, 并测量十天 内 24 小时的降水量,并判断降雨等级。 注意事项: 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如果

    41、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21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3 3. .4 4 测量降水量测量降水量 【教材简析】【教材简析】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 中重要的记录元素。学生从小就尝试 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小雨、中雨、大雨。这种使用 感觉器官来判断降 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 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 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42、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 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 量器的改进之处。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 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 10 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 分析。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 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 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

    43、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情分析】【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 下冰雹也是降水。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 22 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 10 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作业设计:作业设计: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

    44、A.厘米 B.毫米 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 A.直筒透明 B.上宽下窄 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 刻度必须与( )对齐。 A.杯子外底部 B.杯子内底部 C.杯子顶部 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人 学科学科 科学科学 上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课 题题 3 3. .5 5 观测风观测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自制简易小风旗。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3 科学、

    45、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使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用自制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教教学难点学难点 利用身边事物对风向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视频。 小组:制作小风旗材料和制作风向标的材料。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备备 注注 一、聚焦:揭示课题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一组风的照片 1.出示生活中刮风的照片,提问:观察照片,这些现象是如何引起的?(预 设:是风引起的。) 2.提问:我们怎么知道风的存在? (预设:观察各种事物) 3.提问:你能描述今天的风吗? (生自由回答) 4

    46、.很多同学们说到了风向(风吹来的方向)和风速(风的大小)。提问:我 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风向和风速呢? (生自由回答) 5.揭示课题:观测风(板书) 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二、探索:风向和风速的观测 材料准备:每组一套制作小风旗材料、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图片,这面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 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2.学习教科书上自制小风旗的方法。 3.分发材料,小组合作完成小风旗的制作。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无 风、微风、大风,这三个等级可以分别用 0 级、1 级、2 级来代替,练习小 风旗的使用。 5.

    47、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 出示 “风向图” 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24 6.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 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学生在画有方位 的地方进行两分钟测量并记录风向。若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情况,就把出现次 数最多的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观测风旗的情况,让学生用 0、1、2 来表示当天的风速。 7.回到教室,汇总观测数据,将它记录在当天的天气日历上。 8.介绍风力等级表。 三、研讨:实验发现三、研讨:实验发现 1.回顾观测活动,说说怎样利用自制的风旗测量风向与风速。 2.提问:利用风旗或其他物体观测风向,观测结果相同吗? (预设:相同,若出现不同,可能因为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改变。) 四、拓展:自制风向标四、拓展: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一套自制风向标材料 1.出示自制风向标,我们还可以使用自制风向标来判断风向,演示风向标的 使用。提问:它是怎么判断风向的? (预设: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天气》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9570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