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4 年高 语文 复习 文言文 阅读 练习题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二轮复习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汇编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铦,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不舍人不休,傅卫国,城刚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溯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
2、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蒲,队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蒲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
3、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赵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选自战国策齐策五,有删改)注倍:通“背”,违背。刿:割,刺伤。铦(tin):锋利。土:通“杜”,堵塞。底:通“砥”,磨砺。队:同“堕”,毁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B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C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
4、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D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后起者藉也”与“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藉”字含义相同。B干将,春秋时著名的铸剑师,与妻子莫邪铸出两把名剑。文中干将、莫邪都指剑名。C“何以知其然也”与“沛公默然”(鸿门宴)两句中的“然”字含义不同。D“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与“且以汝之有身也”(与妻书)两句中的“以”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秦认为,国君如果善于顺应时势、倚重天
5、时,那么成就大事的机会就增多了。B卫国国君在卫国遭到赵国的袭击时,仓促间披头散发逃到魏国求援军。C魏王亲自披甲带剑,为卫国出头,向赵国挑战。卫国乘机重整旗鼓,北向攻赵。D齐国率先联结韩、魏讨伐秦、楚,挑起了大国间的争斗、交锋。从而被天下埋怨。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2)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5苏秦是如何运用比喻论证来劝谏齐闵王要善于借助外力成就功业的呢?请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
6、而以备急难。韩注之战,秦之斗士倍于晋,而出穆公于淖者,赦食马者也。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夫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故城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夫惟贤将能以寡为众,以小为大。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
7、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故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夫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夫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平居与人言,一语不循故,犹在愕而忌。敌以形形我,恬而不怪,亦已固矣。是故,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疑形二: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是故,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
8、,不使吾得之目矣。(节选自苏洵权书)注韩,韩原,地名,在今山西省河津、万泉两县交界处。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B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C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D古之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
9、敌冲/夫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善军者”与“沛公军霸上”(鸿门宴)两句中的“军”字含义不同。B“治寡者法欲简”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简”字含义不同。C“当敌之冲”与“一夫当关”(蜀道难)两句中的“当”字含义相同。D“偃旗”,文中是放倒旗子,隐秘军情的做法,与曹刿论战中齐师“旗靡”状况不同。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率领人数众多的军队进入艰险环境,要分散兵力并缓慢行进,分散兵力可以消除士兵的恐惧心理,缓慢前行的目的
10、则是扰乱敌军计划。B城堡有两种情况不易防守:一是士兵太少;二是城堡太小。但贤能的将领善用疑兵等也能出奇制胜,三国演义中“空城计”就有此描写。C在背靠城墙进行防御作战时,要让士兵认为阵形牢不可破,以此坚定信心;在进攻时,要使士兵觉得有危险,这样他们更会拼死作战。D在战场上,敌人会故意用一些行为迷惑我们,这时我们需要冷静观察,切勿盲动,因为敌人真要有所行动,是不会让我们轻易发现的。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2)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10国际时局风云变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如期实现百年强军的奋斗
11、目标。请结合文本简要谈谈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意义,以及有何借鉴启示。(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邢子愿名侗,美皙清扬,左眉有黑子,相者以为文星。十四入庠,十七,督学使安福邹公奇之曰:“是天下才也。”召读书于其堂,为亲行冠礼。子愿以甲戌成进士,其出与司礼冯保相值于道。保时负上宠,气势赫然,从者驱公马使避。公大声曰:“余山东邢侗,岂畏人者!”保卒让路而去,举朝以为快。万历乙巳冬,余以待补诣燕道广川,值河水不得前,馆于马氏,子愿乃自临邑驱百里至广川。饮之半夜,子愿曰:“余自今与公为硕交矣,后死者请为铭。”受南宫令,益自袚除其心,以爱民为主,罢一切供亿,所用悉自家饷。民有讼,片言决断,两
12、造咸服,称为神明。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已按三吴,岁荒,便宜开赈而后上,民无转徙。擢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而念两尊人老,遂移病自免,三上得请。时年方三十余耳。朝暮视寝膳,不离二亲侧,极力市五方珍进之。母忽病,子愿时顾大女于齐河,闻耗星夜即旋,长路母前请罪。反首抢地祈于天,百计医祷勿效,母终。头触壁,水不下咽,三日几死。座主东阿于文定里居,岁一往候。文定恒语:“子天下才,惜无知子者。”既相,子愿饯之,祝曰:“天下人才何限,必有贤于侗者,无以小子示天下私。”文定甫入朝,遽卒。公往迎丧都门外,抵东阿。经纪其丧,凡请谥、请祀学宫,皆为效力。为碑,手书之。李于鳞后不振
13、,资之购故白雪楼以居,置田瞻之。其他与殡、与赈,不可枚举。古称不朽,功德与言,卓哉邢君,实禀其全。我铭其邱,用垂千年。(节选自冯时可明中顺大夫陕西行太仆寺少卿知吾邢公墓道碑铭)【注】邱:坟墓。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B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C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D月试诸/生自备饔飧/寒畯仍周之/所得名士/应举者甚多/以廉吏高第/征拜御史/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
14、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冠礼,古代男子未成年前束发而不戴帽,至二十岁才由父亲为其梳发,带上新帽,表示其已成人。B硕,坚固之意,硕交,指坚固如石的交情或有坚实交情的朋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挚友”“知己”。C移病,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古代辞官常用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等。D抢地,用头触地、撞地。此处和战国策中的“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情感不同。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邢侗性格耿直,不惧权贵。他在路上遇到气焰嚣张的冯保,并不避让,致使冯保改道而走,让全天下的人拍手称快。B邢侗为官廉洁,善于断案。他不贪占公家财务,所用的衣食都
15、出自家里;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让两方当事人都信服。C邢侗敬重师长,注重友情。对于文定,他生前问候,死后亲自处理丧事;对李于鳞,他资助其购回白雪楼来居住。D邢侗关爱百姓,孝敬父母。灾荒之年,他开仓放粮,使百姓无流离之苦;他为赡养父母,不惜中年就辞官归家尽孝。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子愿时顾大女于齐河,闻耗星夜即旋,长跽母前请罪。(2)天下人才何限,必有贤于侗者,无以小子示天下私。15作者为邢侗写此文的原因有哪些?(3分)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癸卯,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时河北人为突厥所驱逼者,虏退,惧诛,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为:“朝廷议者皆罪契丹、突
16、厥所胁从之人,言其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土不安,此为大事。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制从之。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恐诸将及使者妄求供顿,乃自食疏粝,禁其下无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河北遂安。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
17、:“今之伽蓝,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有,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薨,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节选自资治通鉴)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
18、邮驿以济旋师B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C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D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B制,文中两个“制”字含义相同,都应该翻译为“命令”。C伽蓝,梵语,佛教的寺庙,唐朝女帝武则天信奉推崇佛教。D宿直,宿直于古代是指官员夜间在规定的机构轮流值班。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北道百姓
19、被突厥驱赶逼迫,等突厥撤退后,他们害怕被处死,往往逃跑躲藏起来。B狄仁杰不认同朝廷议政的人的观点,指出他们的做法虽然不同,但都是投敌的思想。C狄仁杰认为物资并不是从天而降的,终究来自于地里,不应烦扰老百姓来获取物资。D每次面对狄仁杰所提出的中肯意见,女帝武则天都深以为然心悦诚服,予以采纳。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2)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20清人蓝鼎元评价狄仁杰为:“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请根据节选文段,简要概括狄仁杰为让河北安定,做了哪些义事?(3分
20、)第 9 页 共 18 页参考答案【答案】1B 2A 3B 4(1)卫国并不比赵国强大,卫国就像是一支利箭,魏国好比强弓劲弩,卫国只是借助了魏国的力量,才取得了赵国河东之地。(2)我听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应该顺应民心,善于估计军事力量的强弱,这样之后再和其他国家联合。 5苏秦用干将、莫邪做比喻。干将、莫邪虽然是宝剑,但如果没有外力,就不会伤害人。苏秦用坚箭、利金做比喻。再坚硬的箭杆、锐利的箭头,如果不借助弓弩,就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苏秦用卫赵之战做比喻。卫国、赵国这样的小国,能够看清形势,利用魏国和楚国的力量夺取土地。【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自己兵弱,偏要同强国为敌;
21、国家疲惫,偏要招来众怒;事情失败,偏要蛮干到底;自己兵弱,却不愿意居人之下;自己国小,偏要与大国为敌;事情失败了,偏偏喜欢行诈。“兵弱而好敌强”与“国罢而好众怨”句子结构一致,各自断开,即在“强”“怨”后断开,排除AD;“憎下人”是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藉”,凭借。/借给。句意: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这就是所谓的“借给敌人兵器,送给敌人粮食”啊!B.正确。C.正确。“然”,这样。/的样子。句意: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儿子无影无踪不知到哪里去了。D.正确。“以”,因为。句意:因为齐国把
22、天下对韩、魏两国的怨恨都集中到自己身上。/况且因为你有身孕了。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披头散发”错误,根据原文“卫君跣行”,应该是“光脚逃走”。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譬”,像;“弦机”,强弓劲弩;“藉”,借助。(2)“为”,治理;“料”,估计;“从”,联合。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可知,苏秦用干将、莫邪做比喻。干将、莫邪虽然是宝剑,但如果没有外力,就不会伤害人。由“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可知,苏秦用坚箭、利金做比喻。再坚硬的箭杆、锐利的箭头,如果不借助弓弩,就
23、不能杀伤远处的敌人。由“昔者赵氏袭卫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可知,苏秦用卫赵之战做比喻。卫国、赵国这样的小国,能够看清形势,利用魏国和楚国的力量夺取土地。参考译文:苏秦游说齐闵王说:“臣听说用兵打仗喜欢首先发难的将有忧患,带头缔结盟约攻打他国的最终陷于孤立。如果后发制人就能有所凭借,顺应时势即可远离仇怨。因此圣贤做事,必定借势而为,且顺天而动。借助形势,有利于展开步骤;倚重天时,则是成功的关键。因此,不懂得借势,违背时势,却能成就大事的机会实在微乎其微。“譬如说,即使有干将、莫邪一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