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docx

  • 上传人(卖家):2023DOC
  • 文档编号:6940988
  • 上传时间:2023-08-22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8.94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docx》由用户(2023DOC)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九年级 音乐 上册 教案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音乐_初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完整演唱歌曲请学生情绪饱满、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并尝试背唱。(根据学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学生不易改正和掌握之处,应重复正确练习3-4遍才能达到纠错效果。)6堂小结(1)今天我们试着用京腔京韵的感觉演唱了这首重整河山待后生,相信同学们从中也领会到了,歌曲所表现的中国人民面对日本侵略者不屈不挠的精神。说唱艺术饱含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艺术的追求和智慧之结晶。大家还记得在本的开始老师介绍我国说唱艺术有多少种?大致分为几大类呢?(2)同学们从音调、旋律走向、节奏、语言等方面,再讨论并总结一下京韵大鼓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好的,在下节上,我们要请同学们欣赏另外三种类型

    2、的说唱音乐,请大家回去分成3个小组,结合表格内容先做一个自主的欣赏,我们下节一起来欣赏并讨论完成此表格。第二节教学目标感受和领会三首说唱音乐的风格特点,认识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说唱音乐的区别。2通过赏析四种说唱音乐,激发学生对说唱音乐及中国曲艺音乐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说唱音乐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认识不同类别的说唱艺术。2让学生清晰地听出每个曲种的最主要特征并加以记忆。教学难点:通过方言、乐器、演唱形式等音乐要素辨认各种不同的说唱音乐。2通过本单元两节的学习,总结归纳我国说唱音乐的特点。教材分析单弦牌子曲单弦产生于北京,又称单弦牌子曲。是清乾隆、

    3、嘉庆年间,在北京的满族子弟中流行的“八角鼓”(说唱艺术,唱时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八角鼓由说唱者自己摇或弹)里的一种自娱娱人的演唱形式。八角鼓是满族的一种小型打击乐器,鼓面蒙蟒皮,鼓壁为八面,七面有孔,每孔系有两个铜镲片,以手指弹鼓或摇动鼓身使铜片相击而发出声音。演唱时,演员手持八角鼓,故又称之为“唱八角鼓”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单弦曲词,是清嘉庆九年(1804)华广生所编白雪遗音卷三中之酒鬼。单弦的演出形式最初是一人手持八角鼓击节,一人以三弦伴奏演唱,时称“双头人”。清光绪六年(1880)前后,有旗籍子弟司瑞轩(艺名随缘乐)自编曲词,自弹自唱于茶馆,贴出的海报上写着“随缘乐一人单弦八角鼓”。自此

    4、单弦作为一个独立曲种传开。风雨归舟单弦牌子曲的一个传统小段,运用写景抒情的手法描写了风雨中渔舟飘摇以及风消云散渔舟归来的情景。唱词典雅生动,押“言前”辙,一韵到底,流利酣畅。唱腔运用“岔曲”曲牌。岔曲的词曲结构为“六、八句”,“六”指的是旋律可分为六个乐句,“八”指的是八句唱词,也就是在六句旋律中排列着八句唱词。风雨归舟在唱腔之前有一个篇幅较长(12小节)的前奏:尤其是第1、2小节和第11、12小节是岔曲乃至单弦牌子曲经常运用的过门音调,在唱腔的间歇处反复出现,甚至可以看成是曲牌或者曲种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唱腔的第一、二句节奏较为徐缓,稍自由,具有吟诵性特点,表现了一种怡然自得的情绪。尤其在“享

    5、清闲”“抚琴饮酒”处,更显得飘逸悠闲、自得其乐。唱腔从第三乐句的后半部分进入到对风雨情景的描述,经过第四乐句的过渡,进入第五乐句时,唱词采用钳字、加垛等手法进行了句式扩充,其中多处状声词的运用更增加了情景描述的生动性。唱腔善于根据唱词声调的起伏,抓住唱词中所描述的状态,使音乐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唱腔的第六乐句“天晴雨过风消云散”的描述,为了更充分地表达感情,唱词也同样采用了钳子、加垛等扩充句式的手法,对结构篇幅进行了扩展,用一字一音的叙述性旋律对情景事物进行了生动地描述、铺垫。最后在“长街换酒钱”时,以较为舒缓流畅的旋律来结束全曲。2四川清音早期称“唱小曲”“唱小调”,又因演唱时艺人自弹月琴或琵

    6、琶,被称为“唱月琴”或“唱琵琶”。本世纪0年代以后才定名为“四川清音”。它用四川方言演唱,流行于以成都为中心的城市与农村,以及长江沿岸的水陆码头。四川清音是由明、清的时调小曲及四川民歌发展而成。音乐十分丰富,计有100多支曲牌。音乐唱腔结构分曲牌和板腔两类。板腔类又有“汉调”和“反西皮”两种。传统的演唱方式为坐唱,即摆上一或两张八仙桌,演唱者面对听客正面而坐,主唱者居中(多数为女艺人),琴师坐在主唱者的左右两边,月琴、琵琶或三弦在左面,碗碗琴、二胡或小胡琴在右面。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欣赏四川清音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是清音演唱中的“哈哈腔”和“舌尖弹音”。女演员用清脆明亮的嗓音和灵巧的舌头,发出类

    7、似西洋歌剧唱腔一样的美妙声音。因此,四川清音又被国外媒体誉为东方歌剧。布谷鸟咕咕叫是一首反映现代生活题材的清音曲目。唱词以布谷鸟的叫声来比喻春耕大忙的开始,描绘了一幅农村建设欣欣向荣的图画,表达了新时代农民愉快劳动的欢欣喜悦的感情。曲调采用传统曲牌鲜花调改编而成,鲜花调与江苏民歌茉莉花有一定的血缘关系,结构较为均衡,以一个基本曲调多次反复来演唱多段唱词。全曲由四个段落构成,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节奏明快,全曲以十六分音符贯穿,多一字一音,具有轻快跳跃的情绪特点;二是旋律优美、活泼,突出高音d与中音i的六度跳进,与节奏明快相结合更显流畅轻快;三是旋律音调与四川方言声调紧密吻合,使曲调既具有浓郁的

    8、地方风格,又充分展现了四川方言的音乐美,其中如“布谷鸟儿咕咕叫”“姐姐妹妹多活跃(哇呵)”“荞子脸红抿嘴笑”“一看就双脚跳”“呵嗬一声喊糟糕”等处,都充分显现了方言美与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相统一的特点。3苏州评弹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

    9、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一首评弹开篇。唱词是毛泽东于197年所写的追念革命烈士杨开慧、柳直荀的旧体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由赵开生用评弹曲调编曲。唱词融合了蒋调、陈调的

    10、传统唱腔旋律,并吸收戏曲的板腔变化手法而构成。“我失骄杨君失柳”节奏自由,带有吟诵特点的旋律。“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大幅度跳动的旋律进行,情绪激动。“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以问答形式表现了革命烈士对革命胜利的充分信念。“寂寞嫦娥舒广袖”舒展悠扬的慢板旋律。“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放忽收的力度变化,舞蹈性的节奏。“忽报人间曾伏虎”高音区强力度转换到中低音区的大跳旋律,节奏自由。“泪飞顿作倾盆雨”强音唱法,难以抑制的激情。这首评弹词曲结合恰当。其中,“魂”字利用韵母作拖腔处理,加强了对烈士深切哀悼之情,“舞”字之后的“啊”音拖腔,又使翩翩起舞的形象更显生动。最后“雨”字的闭口韵,运用了

    11、颤音拖腔中渐强渐快的唱法,展现了似汹涌海浪般的由远而近滔天而起的激情。整首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评弹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教学过程导入集体演唱上节学唱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起回忆其特点。2作品欣赏(1)欣赏动画风雨归舟。(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单弦牌子曲及历史,自主欣赏的感受。(3)聆听风雨归舟并完成表格一。曲名表演形式流传地区地方特色伴奏乐器风雨同舟教师和学生一起哼唱过门旋律,提醒学生注意这是单弦牌子曲的经典旋律,也可以作为判断是否是单弦牌子曲的主要特征。(3)简单介绍八角鼓,加深对此演唱形式的印象,共同完成表格内容。3欣赏四川清音布谷鸟咕咕叫(1)欣赏动

    12、画布谷鸟咕咕叫。(2)学生根据自学简介:四川清音特点及,及自主欣赏的感受。(3)播放音频布谷鸟咕咕叫,注意唱腔有什么特点?请在书上用符号标出。“哈哈腔”在句末处:=E2/4单元分析单元题名称西洋乐话单元教学内容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哈利路亚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欢快的农民集会音乐瞬间进行曲斯拉夫舞曲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俄罗斯舞曲。2唱歌:摇篮曲。单元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现代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主要作品。2听赏、学唱欧洲古典音乐,熟悉欧洲专业音乐的风格,培养审美情感。3初步了解咏叹调、小夜曲、音乐瞬间这三种体裁形式

    13、。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欣赏欧洲300年间(从18世纪到20世纪)的音乐,初步了解欧洲专业创作音乐发展的基本脉络,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印象音乐的特征以及代表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2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学唱、背唱摇篮曲。教学难点:听辨音乐主题旋律。2感受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特点。3解决摇篮曲中的音准、呼吸和咬字问题。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讲解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直观教学法、比较法。第一节教学目标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2听赏音乐,熟悉作品的主题,感受和弦色彩,培养音乐审美情感。教学重、难点了解欧洲巴洛克音乐、古

    14、典音乐的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重要作品。2听辨音乐主题旋律。教材分析G弦上的咏叹调(AirnTheGString)是德国作曲家、欧洲“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曲。原为D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hannSebastianBah)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二首,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经19世纪德国小提琴家威廉米(Augustilhel,1841908)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此曲为二部曲式结构(A

    15、、B)。在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新旋律,经过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这首作品速度舒缓,力度起伏大,音调深沉而动人,具有鲜明的装饰性。整首作品抒发内心激动的情绪,同时带有期盼、祈祷、虔诚、深邃的宗教色彩,感人至深。2哈利路亚选自弥赛亚,是这部大型作品第二幕的终曲。弥赛亚是世界清唱剧体裁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由亨德尔创作于1741年,以大型合唱为主体,全剧由7首作品(包括序曲、咏叹调、重唱、合唱、间奏等形式)组成。亨德尔以无比虔诚的心和火一般的热情,废寝忘食地进行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写作中乐思连绵,思绪万千,音符就像喷泉般地从他笔下喷涌出来,只

    16、用了24天,便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写作,成为音乐史上的佳话。当写完哈利路亚这首合唱的时候,他激动得泪如雨下,对身边的仆人说:“我确实认为我实实在在地看见整个天国就在我面前,我看见了伟大的上帝本人!”1743年在伦敦首演时,深深打动了所有的听众。演唱哈利路亚时,在场的国王乔治二世受歌曲神圣情绪所感染,激动得突然起立,全场观众也随之站立听完全曲。从此,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听众站立听此曲的传统。“哈利路亚”一词的含义是指“赞美上帝”。整部作品雄伟、庄严而恢宏的气势感人肺腑,显示出音乐对神讴歌的巨大魅力。歌词大意:上帝啊我赞美你,你全知全能,无所不在表现了作者对神的虔诚感情,充满戏剧性。乐曲为D大调,

    17、4/4拍子,可分五段和尾声。第一段气势雄伟的欢呼声:“哈利路亚”。第二段为赋格段,主题和答题构成五度模仿,“哈利路亚”动机穿插其中。第三段出现了新的主题和答题构成的赋格段。第四段在主旋律下加入伴唱,“哈利路亚”动机再次出现在伴唱声部中。第五段运用了第三段和第四段的主题,在相互交替中将音乐推向高潮。最后,乐曲在五个“哈利路亚”的热烈气氛中结束。3G大调弦乐小夜曲作于1787年,是莫扎特13首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这是一首充满纯朴、真挚情感的轻快乐曲。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通常被称为G大调弦乐小夜曲或弦乐小夜曲。这部作品共四个乐章,本节所听是第一乐章,和声古典、平衡、简

    18、洁、透明。这一乐章为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前两小节为主和弦的分解形式,三、四小节为属七和弦的分解形式。主部主题雄壮、有力,副部主题柔美而抒情,通过轻快的跳音、颤音以及短小的乐句展示出活泼、欢快的青春活力。再现部之后有短小的尾声。4惊愕交响曲作于1791年,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海顿所作。惊愕交响曲是海顿12部伦敦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这部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为主题变奏的结构形式,旋律典雅、高贵,功能性和声进行体现了古典乐派典型的创作风格。其中,第一、二小节为大调主和弦的分解形式,三、四小节为属七和弦的分解形式;五、六小节为一、二小节的重复,七小节为G大调属七和弦,八小节为G大调主和弦,第二拍强奏的主和弦

    19、即是著名的“惊愕和弦”。传说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妇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妇吓了一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妇们出了丑,海顿看到傻了眼的贵妇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海顿又被称为“交响乐

    20、之父”。他奠定了交响乐为四个乐章的基本格式。欢快的农民集会为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是贝多芬独一无二的标题性交响乐作品。作品所表现的对大自然风情的怡然感触与其通常所塑造的“英雄性”作品有明显的区别。此乐章为三拍子舞曲,快板,3/4拍,三部曲式结构,描写了乡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第一部分弦乐在F调上奏出具有动力感的曲调,木管乐器呼应;第二部分双簧管吹出一段牧歌风的旋律,大管用单调的两个音作为陪衬。当旋律在单簧管和圆号上变换调性再现之后,乐曲进入中段,随音乐发展,舞蹈变得更活跃、热闹嘈杂了,拍子也发生了改变,又出现一个粗线条的两拍子旋律。第三部分,接着又是那个三拍子的旋律,但比以前更活

    21、泼了;音乐整个变得狂乱、来劲;兴奋到了顶点。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雷鸣,这场狂欢集会被打断了,仿佛所有的人们都仓惶走散。教学过程(一份供任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导入(1)播放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片段,教师提问:请学生思考并回答,这段音乐是管弦乐队中哪个乐器组乐器演奏的?(2)请学生边看边回答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构成(复习)。(3)师:让我们一起领略西洋音乐的发展历程。2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1)简介作曲家和作品。此曲是德国作曲家“欧洲近代音乐之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因主旋律只在小提琴最粗的一根琴弦G弦上演奏而得名的。(小提琴定弦为G、D、A、E)出示(图片:小提琴结构图示

    22、)(2)简介咏叹调即抒情调。咏叹调是一种配有伴奏的一个声部或几个声部的优美旋律,长于抒情,便于演员表现高难度演唱技巧。也指富于歌唱性的器乐曲。(3)聆听G弦上的咏叹调音乐。请学生说出音乐情绪、描绘的情境和曲式结构。(期盼、深幽、祈祷、抒情,强调曲子的起伏,为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开始由弱渐强的持续长音,和长音之后的高音下行是其特点。第二部分回旋音型之后的八度大跳是其特点。)3欣赏哈利路亚(1)聆听哈利路亚音乐。请学生听后说出音乐的感受和音乐风格特点。(提示:雄伟、庄严而恢宏的气势感人肺腑,显示出音乐对神讴歌的巨大魅力。)(2)复听哈利路亚音乐。请学生描述“哈利路亚”五段音乐发展的过程。(3)简

    23、介作曲家亨德尔和作品。“哈利路亚”一词的含义是“赞美上帝”。歌词大意:上帝啊我赞美你,你全知全能,无所不在表现了作者对神的虔诚感情,充满戏剧性。(4)音乐小故事。同学们听说过发生在1743年在伦敦首演时的故事吗?当演唱哈利路亚时,音乐深深打动了所有的听众。在场的国王乔治二世受歌曲神圣情绪所感染,激动得突然起立,全场观众也随之站起听完全曲。从此,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保留着听众站立听此曲的传统,以示对神的敬仰。()师生共同总结巴洛克作品的特点:节奏强烈、跳跃,复调和主调音乐结合,看重力度、速度的变化,富于情感变化。4欣赏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1)聆听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请同学闭眼静听音乐。一位同学

    24、到前面观看学生听音乐时的表情变化。同学:(一开始表情平和,后突然吓一跳)。(2)教师简介海顿及惊愕交响曲创作背景。惊愕和弦的运用和主题的出现,表现出了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对附庸风雅的贵妇的讥讽。海顿被誉为“交响乐之父”。(3)熟悉“惊愕”主题,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视唱此主题,并用口风琴吹奏。(4)聆听全曲(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回答问题。采用什么手法写作?(变奏)在整个乐章主题变奏了几次?每次变奏有哪些特点?共变奏四次。主题:由第一、第二小提琴演奏。变奏一:主题在弦乐中音区演奏,第一小提琴在高音区旋律性装饰。变奏二:调性由大调转变为小调。变奏三:节奏变化。变奏四:主题在高声部,中低声部以分解

    25、和弦伴奏,力度增强,气氛热烈。尾声:主题再现。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1)简介作曲家莫扎特。此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3首小夜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共四乐章,本节选听第一乐章。(2)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音频,感受音乐,教师提问两个主题的情绪?主部主题:雄壮有力。副部主题:柔美抒情、活泼欢快(老师补充运用颤音、跳音展示出青春的活力)。(3)熟悉主部主题前四小节。(学生哼唱)并感受和弦色彩。(4)师生讨论什么是小夜曲(serenade),教师补充总结。小夜曲起源于欧洲中世纪,游吟骑士黄昏或晚间在情人的窗下所演唱的爱情歌曲体裁,19世纪开始,作曲家把某些爱情歌曲改名为小夜曲。主要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

    26、国家。通常由男声独唱,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旋律优扬、委婉、缠绵。作为器乐曲,是指18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由小型乐队演奏的多乐章的重奏、合奏的管弦乐套曲。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式也有所发展。后来器乐独奏的小夜曲,也和声乐小夜曲同样流行。同时,我们还应知道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德沃夏克的d小调小夜曲和柴科夫斯基的忧郁小夜曲被称为“三大器乐小夜曲”。6欢快的农民集会(1)聆听欢快的农民集会音频,请同学听后说出所听到的音乐形象。学生回答:欢欣鼓舞的热闹场面。(2)再次聆听欢快的农民集会音频,请对照谱例1、谱例2、谱例3,为各段音乐取一个名字。(3)简介作曲家贝多芬。(4)师生共同总结古典音乐作品的特点:

    27、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7堂小结通过本学习,同学们初步感受了欧洲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从多层面了解了作曲家和其主要作品。熟悉了所学作品的主题旋律。为以后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希望同学后多听作曲家的其他作品,感受古典音乐带给人类的美好。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这三部作品,了解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2了解音乐体裁“音乐瞬间”及其创立者。3掌握“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并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背唱勃拉姆斯摇篮曲。教学重、难点感受欧洲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了解代表作曲家及其主要作品。2初步了解音乐瞬间、摇篮曲这两种音乐体裁形式。3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摇篮

    28、曲。教材分析“音乐瞬间”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创立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小品体裁。1828年出版的舒伯特音乐瞬间包含六首作品,这些钢琴曲结构都短小精悍,形象集中,是这一体裁的代表作。第三首则是这类作品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曾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虽然总共只有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

    29、精巧,使整首乐曲保持着宛若天成、不加雕琢的自然美,玲珑剔透、精致小巧。在二小节轻快节奏奏出后,音乐奏出了一个纯朴、可爱的旋律。乐曲的中间部分转到降A大调上,并在色彩明朗的F大调中结尾。进行曲是柴可夫斯基舞剧胡桃夹子中的选曲。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音乐表现了玩具世界里,木偶兵列队前进时活泼可爱而又滑稽幽默的形象。音乐先由木管乐器吹出带有三连音的跳跃节奏,接着乐队加入,不同乐器组的音色轮番出现,使音响更加丰富。斯拉夫舞曲选自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集作品第72号中的第二首。德沃夏克以捷克以及东欧民间音乐素材创作了两部斯拉夫舞曲集。这些作品反映了那里的人民生活的各个侧面,展示了斯拉夫人的民族性格。本选听

    30、的斯拉夫舞曲是三拍子,e小调。乐曲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乐曲旋律十分优美、抒情。摇篮曲原是母亲抚慰小儿入睡的歌曲,通常都很简短。旋律轻柔甜美,伴奏的节奏型则带摇篮的动荡感。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这首常用于小提琴独奏的摇篮曲,原是一首通俗歌曲,作于1868年。相传勃拉姆斯为祝贺法柏夫人次子的出生,作了这首平和可亲、感情真挚的摇篮曲送给法柏夫人。法柏夫人是维也纳著名的歌唱家,189年勃拉姆斯在汉堡时,曾听过她演唱的一首鲍曼的圆舞曲,当时勃拉姆斯被她优美的歌声深深地感动,特意从德意志儿童绘画读

    31、本中选取一首童谣,以那支圆舞曲为基调,创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摇篮曲。全曲旋律恬静优美,充满了母性的温柔,切分节奏的伴奏形式表现了母亲轻轻拍着孩子时的律动。歌曲为二段式。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教学过程(一份供任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一、导入播放三段音乐片段(音乐瞬间进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请同学判断分别是音乐瞬间、进行曲和舞曲这三种体裁哪一种?(出示听音乐辨别乐曲体裁)2教师补充讲解音乐瞬间、进

    32、行曲和舞曲这三种音乐体裁。重点讲解音乐瞬间这一体裁是由舒伯特所创,同时强调曲名和体裁名相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二、音乐欣赏分别聆听音乐:音乐瞬间进行曲和斯拉夫舞曲,聆听音乐后,教师引导同学讨论并试着回答图表中的问题:(表格填写)(1)作者是谁?(2)什么体裁?(3)节拍?(4)旋律进行特点?()主奏乐器?(6)情绪特点?(7)曲式结构?(教师说出音乐瞬间是自由曲式结构。)(8)选自哪部作品?(教师直接给出答案。)2请同学说一说听音乐后的感受:(温暖、优美、抒情、自由舒展。)3简介作曲家生平。舒伯特简介;柴可夫斯基简介;德沃夏克简介。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浪漫派音乐的风格特点。提倡一种综合艺术;

    33、提倡标题音乐;强调个人主观感觉(更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作品常常带有自传的色彩;作品富于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作品很多。在音乐形式上,突破了古典音乐均衡完整的形式结构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性。三、欣赏摇篮曲动画思考并回答问题:(1)摇篮曲这一体裁的特点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境下演唱的?安静、温馨、柔美。摇篮曲最初是母亲对宝贝哼唱的眠歌,后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2)哪些音乐要素起了重要作用?旋律优美、力度较弱,速度中速,节奏舒展。总结补充:旋律优美抒情,大多采用级进、小跳写作手法,旋律平稳跳动不大,体现了母亲温柔地哼着眠歌的音乐形象;速度采用中速,符合叙事语气;力度较弱,营造亲切安静的氛围;强弱拍节

    34、奏的起伏,模仿出摇篮摇摆的节奏,并采用弱起小节,更体现出平和温柔的意境。(3)简介作曲家勃拉姆斯生平和此曲的创作背景。2解决摇篮曲中音准、呼吸和咬字问题:(1)学生跟琴模唱大跳音程d到高八度d的音准。(2)练习呼吸:教师带学生标出呼吸处(每一乐句换气),指导学生练习缓吸缓呼的方法。(3)练习咬字吐字:教师带同学用正确方法念一句歌词(要求:为更好表现妈妈那亲切温暖的母爱,强调朗诵歌词时,需柔吐歌词,声母和韵母要拉长。)同学们可举一反三进行练习。四、摇篮曲歌曲学习让我们一起随琴或跟录音哼唱全曲,请同学进一步体会摇篮曲意境。(注意:要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同时强调学生的正确坐姿。)2视唱曲谱。(注

    35、意大跳音程d到高八度d的音准及弱起小节的演唱)。3填词演唱全曲,教师钢琴伴奏。(注意歌曲前、后部分力度的对比,前弱后强;需柔吐歌词,声母和韵母)。4学生分组背唱全曲。(注意体会歌曲意境。)教师或同学指挥,学生随录音一起有表情地演唱全曲。五、堂小结我们今天一起领略了浪漫派音乐的几个作品,初步感受了其音乐特点,认识了音乐家,了解了音乐瞬间这一体裁并知道是由舒伯特所创。同时学唱了那充满母爱、温馨、甜美的摇篮曲。希望同学们后再多聆听些其他浪漫派的作品和不同作曲家创作的摇篮曲。第三节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德彪西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斯特拉文斯基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俄罗斯舞曲”,初步感受欧洲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

    36、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及其代表作曲家和作品。2了解欧洲音乐历史发展历程:巴罗克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派的进程;复习和巩固本单元所学作曲家,音乐体裁,作品名称,音乐主题。教学重、难点感受印象派音乐、二十世纪初期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和作品。2能准确判断作品所属乐派。教材分析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是印象派代表作曲家德彪西的代表性作品,他的音乐中最有特点的是使用全音阶。乐曲开头就单独呈示了一遍全音阶,音响充满奇异的色彩。乐曲意在表现透过树林传来的教堂钟声这一现象及其在作曲家思想中留下的印迹。这种飘摇不定、色彩斑斓的景象是印象派作曲家偏爱的创作题材。俄罗斯舞曲选自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现代舞剧彼得路什卡第

    37、一场,讲述了一个被魔术师赋予生命的木偶彼得路什卡的故事。这段是独舞加群舞,动作滑稽,乐曲音响激烈尖锐,充满现代色彩。采用回旋曲式ABAA,第二插部因为调性变化有了很大发展。教学过程(一份供任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导入观看一组印象派画家的绘画作品(莫奈日出印象、塞尚、雷诺阿、修拉)。同时聆听德彪西的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片段。请同学猜一猜是什么时期的绘画和音乐作品。说出听后感受。(模糊、瞬间印象、飘忽不定、色彩斑斓等。)22聆听透过林间树叶的钟声音乐同学可边听边绘画或写诗来描述所听到的音乐形象。(1)教师简介作曲家德彪西及其代表作。(2)教师弹奏并指出全音阶是该作品的典型特点。(3)师生共同总结印象派

    38、音乐的特点。模糊的轮廓,朦胧的色彩,不易分辨的色调变化,都是印象派音乐的明显标志;此时期音乐,不喜欢堂皇、不朽的雄伟气派,喜欢暗示和隐喻,而不喜欢过分夸张、直率和毫无保留。33聆听俄罗斯舞曲音乐(1)同学都听到哪些音乐形象和情节?学生试着描述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2)教师补充,介绍故事内容,并简介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的生平及代表作。(3)复听音乐,教师分析乐曲结构与风格。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更多地通过厚重、刺耳的音响以及强烈的节奏来展现。教师出示不同颜色卡片(红、黄、红分别代表三段)进行曲式结构的提示。第一部分的主题即全曲的主要旋律,第二部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减缩再现。全曲

    39、的最后,还有一个较长的结尾。全曲简洁的旋律、富有弹性的节奏和独特的管弦乐色彩,体现了斯特拉文斯基的创作个性。4乐派请同学谈谈对古典乐派、浪漫乐派、印象乐派音乐现代派音乐的感受,你能说一说随着时间的流逝,音乐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你更喜欢哪个乐派的作品,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艺术等一切领域道德层面的下滑也是一重要因素,人们开始由对神和大自然的讴歌转向对自我感受的陶醉和描述,继而追求感官刺激和个性的解放,从而导致音乐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堂小结今天我们欣赏了两首作品,并对本单元部分内容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使大家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脉络有了

    40、一个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对音乐家及其代表作有了一较深的印象。单元分析单元题名称神州大地海滨音诗单元教学内容唱歌:鼓浪屿之波。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大海啊,故乡海滨音诗。3学吹竖笛:大海啊,故乡。4音乐创编:用多种艺术形式来表现海的景色。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从学唱鼓浪屿之波导入“大海”的主题,感受两岸人民隔海相望、渴望早日回归故乡的思乡情怀。2通过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等不同的作品,感受大海的变幻多姿,体验人们热爱大海的情感。3通过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体验演奏一首乐曲的成功与快乐。4在丰富的音乐创编活动中,了解大海,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唱歌曲鼓浪屿之波,感受鼓浪屿之波中表达的思乡情感,并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演唱。2欣赏西沙,可爱的家乡海滨音诗,分辨乐曲段落,感受用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塑造“大海”的形象。3在音乐创编活动中,感受大海的音乐形象,体验音乐的表现力。教学难点:在学唱鼓浪屿之波过程中,注意歌曲的分句、起伏,弱起节奏,做到深情地演唱。单元主要教学方法听唱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2.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94098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