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doc》由用户(1207392380yun)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三年级 上册 科学 单元 教材 分析 下载 _三年级上册_教科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水水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型的液体。学生已在 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 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水时可以看见水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 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知向科 学概念转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 征?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以 6.3.2.3 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 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本单元以“水”
2、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 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 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 同时, 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 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 “物 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 8 课,这 8 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水的三态变化(第 1 课到第 4 课) ,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 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 5 课和第 6 课引导学 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 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
3、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 7 课引导学 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 8 课引导学生探究与 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比变化和水这种特 殊物质的认识。 第 1 课“水到那里去了” ,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 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 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 2 课“水沸腾了” ,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水沸腾的探究实验,观察水 的沸腾过程,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和证据吗,与已 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第 3 课“水结冰了” ,学生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
4、以及水结冰 后有哪些变化。当温度下降到 0C 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 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 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第 4 课“冰融化了” ,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 到液体) ,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 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第 5 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学生将更进一步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 溶解能力。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回答“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这个 问题,进行试验是最好的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 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将食盐和小苏打水中的溶
5、解能力 进行对比,学生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是有限的,并且不同的物 质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 6 课“加快溶解” ,学生在教室的引导下进行的实验中,只存在一个 变量。虽然教科书中没有提到“控制变量”这一实验方法,但是在实验设 计的过程中,渗透了这一方法,并且在之后的课堂中,学生要实际应用这 一方法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实践。 第 7 课“混合与分离” ,引导学生对增加或减少水分是,食盐的水溶液 会有什么变化:问题进行思考。通过实际的观察活动,学生能够了解食盐 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认识到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可 逆的。 第 8 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总
6、结和反 思,对水、纸和橡皮泥的变化进行对比,实际上是让学生厉洁物理变化的 本质。这是一次评价的机会,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单元学习后在科学概念方 面的发生变化。 单元单元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 状态变成固体状态。 3、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4、当环境温度高于 0时,冰开始融化。 5、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 的重要因素。 6、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7、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8、
7、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9、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科学探究目标: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并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以及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 点。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3、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4、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 5、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 6、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 7、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 分却没有改变。 8、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
8、断、 发展思维。 9、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 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以及它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 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3、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 有积极的探究兴趣。 4、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5、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 以及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2、意识
9、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3、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 4、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和空气,珍爱生命 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空气空气 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空气几乎无处不在,深刻地影响着各种生物的 生存和人类的生活。 在一年级教科书里, “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 7 课,学生已经对空 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简单地观察和描述空气, 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 3 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 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采用感官和 各种辅助工具,
10、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在本单元中,教师 将带领学生认真地观察空气,并且使用多种方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让学生 了解到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也是可以被压缩的;空气虽然感觉很轻, 但也是有质量的,很多很多的空气积聚起来,质量还不小;空气也是可流 动的,自然界的很多现象都与空气的流动有很大关系。学生还将联系生活 实际,认识到空气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人们 利用空气的性质做了许多事情。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来课程标准中 34 年级的下列相关学习内容。 1.1 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长度、 质量、 体积、 温度等常见特征, 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 1.3 知道固体有
11、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 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 形状和体积。 3.1 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3.2 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3.3.1 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 3.3.2 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3.3.3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本单元共 8 课,这 8 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感知空气(第 1 课, 感受空气)具体研究空气的各种性质特征(第 2 课到第 7 课)讨论、归纳、 总结、提炼空气的特征和作用(第 8 课) 。学生运用各种科学方
12、法和技术手 段研究作为物质的空气的基本性质,再聚焦到空气的资源属性,认识空气 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让学生了解空气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培养学生保 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在本单元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首先用感官观察空气,然后通过简单的 实验,用竖直倒扣的杯子、注射器、简单天平、热气球、风的成因盒子来 探究空气的各种性质,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实现科学概念 和科学探究协同发展。 第 1 课“感受空气”作为单元起始课,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对于空 气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在 1 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空气的基本特 征有所了解,而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