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气体燃料燃烧资料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4章-气体燃料燃烧资料课件.ppt》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气体燃料 燃烧 资料 课件
- 资源描述:
-
1、1第四章第四章 气体燃料燃烧气体燃料燃烧 3.1 火焰传播3.2 正常火焰传播速度3.3 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3.4 火焰稳定的原理和方法3.5 湍流燃烧火焰特点 第一节火焰传播概述1.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的三个阶段n 燃料与空气的混合阶段n 可燃混合气的加热与着火阶段n 完成燃烧化学反应阶段2.火焰传播第一节火焰传播概述2.火焰传播n 当炽热物体或电火花将可燃混合气的某一局部点燃着火时,将形成一个薄层火焰面。n 火焰面产生的热量将加热邻近层的可燃混合气,使其温度升高至着火燃烧。n 这样一层一层地着火燃烧,把燃烧逐渐扩展到整个可燃混合气一、火焰传播现象 可燃混合气中火焰的传播正常火焰传播 爆燃现象
2、1.瓶内压力常数;2.薄层火焰面,分子热运动传递热量;3.速度有限,依靠热传导传播,取决于混合气性质及流动状况冲击波绝热压缩,10004000m/s二、正常火焰传播1.1.火焰传播火焰传播 可燃混合气物的局部首先着火,着火部分向未燃部分传递热量和 活性粒子,使之相继着火的过程2.2.火焰前锋火焰前锋 未燃气体和已燃气体的分界面,亦称火焰前沿(flame front)3.3.火焰传播速度火焰传播速度 火焰前锋沿其法线方向朝新鲜可燃混 合气移动(传播)的速度,用vL(m/s)表示L0limndnvd Lpnvvvvn 可燃混合气速度矢 量v在火焰前锋法 线方向上的投影4.4.本生灯锥形火焰正常传播
3、本生灯锥形火焰正常传播 速度速度vL的确定的确定(1)本生灯原理p 燃气、空气混合,形成均匀 可燃混合气p 点燃后,形成稳定的锥体形 层流火焰p ,内锥为蓝色预混焰 锥,外锥为紫红色燃烧产物火焰p ,内锥为蓝色预混火焰,外锥变为黄色扩散火焰11(2)通过测量内锥的层流预混火焰锥测定火焰正常传播速度 稳定状态下,灯口流出可燃混合气量 与整个内锥焰面上燃烧掉的气量相等0f0LFvAv AAf 灯口出口截面积,m2;AF火焰内锥表面积,m2;v 灯口出口处平均流速,m/s。几何关系0fL22F0sinrAvAvhr 设管内可燃混合气的流量为qV(m3/s)本生灯锥形火焰正常传播速度vL(m/s)20
4、VqvrL2200Vqvrhr0L,Vh r qv0fL22F0sinrAvAvhr5.本生灯实际火焰锥及其特点1.可燃混合气燃烧前,存在一个薄加热层,造成火焰前锋锥体离开灯口一段距离,并且比灯口尺寸略微扩大;2.可燃气含氧量不同,外界介质影响火焰锥体形状。第二节正常火焰传播速度概述(混合气性质,压力,温度,过量空气系数,流动状况,周围散热情况)设备燃烧强度 火焰传播速度层流火焰传播的机理有三种理论:热理论:认为控制火焰传播的主要机理为从反应区到未燃区 域的热传导扩散理论:认为来自反应区的链载体的逆向扩散是控制层流 火焰传播的主要因素综合理论:认为热的传导和活性粒子的扩散对火焰传播可能 有同等
5、重要的影响一维层流燃烧室中气体工质的温度和燃料浓度变化一、火焰正常传播速度的理论求解及分析1.用于简化近似分析的热理论 x0 为可燃混合气预热区0 x 为可燃混合气燃烧区 (为燃烧区的宽度)x 为燃烧产物区(1)可燃混合气在开始着火之前的温度变化规律 描述一维层流燃烧室系统中具有化学反应时 的导热微分方程式 连续性方程(流通截面不变)因此()0pxxddTdTcvQwdxdxdx00 xxvv00()0pddTdTcvQwdxdxdx 在 x0的预热区内,可燃混合气没有发生燃烧反应 求解可得可燃混合气在 x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规律 边界条件00()0pddTdTcvdxdxdx在x=-处在x=0
6、处0dTdx及 T=T0T=TB0()xdTdTdxdx 求解过程00()0pddTdTcvdxdxdx0()000()dTTdxpTdTdcvdTdx000()()pdTcv TTdx0000)BTxpTdTcvdxTT在x=-处0dTdx 可燃混合气在 x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规律 气体介质在 x0的平均热导率,W/(mK)可见:在=8时,烯烃和炔烃的vL,max将接近于饱和烃的数值。2.燃料分子结构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燃料分子结构对vL的影响十分显著。应该指出的是,由于大多数燃料的理论燃烧温度均在2000K左右,燃烧反应的活化能也均在167kJ/mol左右,燃料中碳原子数对vL影响并不是由于
7、火焰温度的差异引起的,而是由燃料的热扩散性质所引起的,这种热扩散性与燃料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3.温度的影响(1)可燃混合气初始温度T0 的影响 预热温度对城市煤气(热值为20934 kJm-3,密度为0.5 kgm-3)燃烧速度的影响T0 越高,则气体分子的运动动能越大,传热增强,可显著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从而提高vL。可燃混合气初始温度T0对火焰传播速度vL影响的实验结果可见:vL随着初温T0的增大而增大 vL和T0的关系式:L0,1.52mvTm(2)火焰温度Tr 的影响燃烧过程的化学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提高,从而大大提高火焰传播速度0exp()EkkRT原因:气体介质的离解大大加速
8、,极大地提高了火焰中自由基H、OH等的浓度,既促进了燃烧反应,又进一步显著增强了火焰传播。4.压力的影响 压力p 对火焰传播速度影响的实验关系式Lmvpm路易斯压力指数,mn/21;n 燃烧反应级数(1)当vL 0.50 m/s,n 2,m 0,vL 随着p 的升高而减小;(2)当0.50 m/s vL1.00 m/s,n 2,m 0,vL随着p 的升高而增大。多数碳氢化合物的n2,故其vL随着压力p的升高而下降 流过火焰表面的可燃混合气质量流速与压力p的关系 单位火焰表面反应速率n 燃烧反应级数20Lkg/(ms)v0Lv20Lnvp5.惰性组分的影响(1)稀释燃气,使得单位时间内在同样大小
9、的火焰前锋上燃烧的可燃混合气减少,直接对燃烧温度产生影响,从而影响燃烧速率00 00()rBpBTTvwccTT(2)改变可燃混合气的热物理性质,如果惰性组分的摻入使得可燃混合气的 减小,则将使火焰传播速度减小pc 惰性组分N2、CO2对vL的影响vL、vL 考虑惰性组分影响前、后的火焰传播速度,m/s 可燃混合气中N2、CO2的体积分数22LLNCO(11.2)vv22NCO、第三节扩散火焰与预混火焰概述根据燃气是否预混空气可将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 形成扩散燃烧火焰动力燃烧(预混燃烧)形成动力燃烧火焰(预混火焰)按照由于气体介质流速引起的流态的不同,火焰还可分为:层流燃烧火焰 湍流燃烧火焰
10、一、燃烧方式与火焰结构 气体燃料燃烧所需的全部时间mixch 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所需的时间mix 燃料氧化的化学反应时间ch 气体燃料燃烧所需的全部时间mixch若 ,则 近似地等于氧化反应时间,即 化学动力燃烧或动力燃烧mixchch若 ,则 近似地等于扩散混合时间,即 扩散燃烧mixchmixmixMT111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时间MT,燃烧方式与火焰形状二、气体燃料的预混燃烧 火焰性质随 的变化情况1扩散火焰部分预混燃烧或半预混燃烧全预混燃烧10(1)(2)101.011.0(3)1.层流预混火焰传播与火焰结构(1)静止可燃混合气中层流火焰的传播:未燃的预混可燃混合气II:高温燃烧产物B
11、:点火源火焰中心A:球形火焰面:火焰前锋前沿厚度(1mm)(2)可燃混合气流动时的火焰传播 可燃混合气以速度v0流动,点火后所形成的火焰面向可 燃混合气来流方向传播 火焰的位置应该稳定,火焰前锋应驻定而不移动可燃混合气流动时的火焰传播对于传播速度为vL的层流火焰,火焰的绝对速度v为:可见,火焰前锋相对于管壁的位移有三种可能的情况:1)若v0 vL,即 ,火焰面将被气流吹向下游3)若v0 vL,即 ,火焰面将驻定不动,即火焰稳定0Lvvv 0v 0v 0v(3)典型的稳定层流火焰前锋层流本生灯火焰 管口处为稳定的近正锥形火焰前锋(内焰)(4)典型的稳定层流火焰前锋 管内层流火焰 层流火焰在管道内
12、传播,焰锋呈抛物线型 若在管内的层流预混可燃 混合气中安装火焰稳定器,则会形成倒锥形焰锋(5)燃烧器喷口预混火焰稳定性及其结构 工程中要求预混火焰稳定在燃烧器喷口 附近,形成稳定的圆锥形火焰锋面 为保证火焰驻定在喷口处,火焰面上各点 vL应等于焰面法线方向上的气流速度v0 v0与可燃混合气喷出速度w之间的关系 GouyMichelson定律(余弦定律)0Lcossinwwvv 火焰锥体的高度(火焰长度)l 火焰锥表面微元面在高度方向上的投影为dl,在径向上 的投影为dr,则由几何关系可得0Lcossinwwvvtandldr21cos1()dldr2L()1dlwdrv 假定:正锥体火焰,底面
13、半径等于喷口半径r0;vL为常量,与r无关;气流速度w取为喷口断面的平均流速pjw可见,层流预混火焰长度随着可燃混合气喷出速度或喷口管径的增大而增大,却随着火焰传播速度的增大而减小pi20L()1wlrv2020L()1Vqlrr v结论:1)当燃烧器喷口尺寸和可燃混合气成分一定时,若增大 流量qV,则将使火焰长度l增大;2)在喷口尺寸和流量相同的情况下,火焰传播速度较大 的可燃混合气(例如H2)的燃烧火焰,要比火焰传播速 度较小的(例如CO)要短。pi20L()1wlrv2020L()1Vqlrr v2.火焰的稳定性 当喷出速度w变化时,火焰面可通过改变角,维持火焰稳定 w增大,角也增大(角
14、减小。如果角直到增大至接近90 也无法满足余弦定律,则火焰面无法继续保持稳定,火焰将 被吹离喷口。此时,火焰可能出现3种现象 1)离焰 2)吹熄 3)脱火(吹脱)w减小,角也减小角增大。如果角直到减小至接近0也无法满足余弦定律,则火焰面 无法继续保持稳定,火焰将缩入喷口内,出现回火0Lcossinwwvv三、气体燃料的扩散燃烧 按燃料和空气供入的不同方式,扩散燃烧可有3种形式 a)自由射流扩散燃烧 b)同轴射流扩散燃烧 c)逆向射流扩散燃烧 按照射流的流动状况可分为 层流扩散燃烧和湍流扩散燃烧1.层流扩散燃烧和火焰结构特点:燃气喷出速度低,气流处于层流状态,燃气和空气的混 合依靠分子的扩散作用
15、进行 燃烧速度取决于气体扩散速度 扩散火焰厚度很薄,可视作焰面 焰面各处的燃气与空气按化学当量比进行反应,焰面保 持稳定(空气量过大或不足,自动平衡)层流扩散火焰分为四个区域:1)中心的纯燃料区2)外围的纯空气区3)火焰面外侧的燃烧产物和 空气的混合区4)火焰面内侧的燃烧产物和 燃料的混合区 火焰锥某一横截面aa上燃料、空气及燃烧产物的浓度分布 实际扩散火焰的特点燃料预热区受热传导和高温燃烧产物扩散被加热,热解析碳。不完全燃烧损失2.层流扩散火焰结构的分析层流扩散燃烧系统:气体燃料和空气以相同速度 分别由环形喷管的内管(r1)与外环管(r2)喷入燃烧室,形成同轴射流扩散燃烧扩散火焰外形有两种类
16、型:类型1呈封闭收敛状的锥形 扩散火焰(曲线1)l 类型2呈扩散的倒喇叭形火 焰(曲线2)取决于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浓度层流扩散燃烧火焰结构模型 圆柱坐标系(r,z)中的扩散方程对于稳态扩散过程:c 可燃混合气浓度D 质扩散系数 时间w 可燃混合气流速221()cccDrzr rrcczcwzz 221()cDccrzwzr rr221()ccrzr rr221()cDcczwzrr假定(沿z轴气流的扩散传递忽略不计)描述层流扩散火焰的微分方程式边界条件:(1)当z0及0rr1时,cc1(内管喷出燃气的初始浓度)(2)当z0及r1rr2时,cc2(外环管喷出氧气的初始浓度)(3)当z0及r0和rr
17、2时,0cr 同轴射流扩散火焰中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达式i 1 mol 燃气完全燃烧时所需要的氧量J1、J0 一阶、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r2 J1的正零点,即J1(r2)0的特征根w 可燃混合气的流速(假定燃气和空气的流速相等)22121 01100221220221()()()exp()()rcrcJr JrDcczrirJrw201ccci对于扩散火焰,火焰前锋面上燃气与空气完全反应,c0 描述火焰前锋形状的方程式可见:当燃烧器喷口尺寸及工质一定时,E为常数,上式可用 以预测火焰前锋的形状211021021()()exp()()Jr JrDzEJrw22211 022r crEirc 扩散火
18、焰长度wf、wa 燃气、空气的流速qVf、qVa 燃气、空气的体积流量可见:层流扩散火焰长度与气流流速或燃料的体积流量qVf及 燃烧喷口半径的平方成正比,与质扩散系数D成反比 燃料一定时,D不变且喷口尺寸也一定时,火焰长度将随 着气流速度的增大而成比例地增大2f 1f1Vw rqlDD2a21a2()Vw rrqlDD 霍特尔(H.C.Hottel)和郝索恩(W.R.Hawthorne)的实验 结果(“火焰全长”曲线的前半段,即 的部分)f15m/sw 2f 1f1Vw rqlDD1f 11lw rrD11Relr层流扩散燃烧火焰长度与雷诺数Re的关系对于层流扩散燃烧,可假定D运动粘度,则有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