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科技文艺.docx

  • 上传人(卖家):cbx170117
  • 文档编号:689453
  • 上传时间:2020-08-10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682.0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科技文艺.docx》由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1 年高 历史 核心 热点 农耕 文明 古代 中国 科技 文艺 下载 _热门考点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1 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科技文艺 高考热点与命题方向 高考命题者对于中国传统科技侧重考查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历法、农书、中医等,对于中国文艺侧 重考查由贵族文学到平民文学的演变及原、文字书法、绘画、戏曲等。从立德树人、家国情怀的高度,培 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国情、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形成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 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命题选材种类多样,如文字、图表、绘画等,设问角度灵活,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实实证、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的高度把握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考生复习备考时应掌握科技文艺的核心主干知识,同时注意横向与

    2、经济、政治、民族、对外关系相联 系,多角度分析古代中国科技特点、文艺演变的社会因素。 真题研究 综合考法综合考法 东西方科技比较东西方科技比较 【典例】 (2014 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 1666 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 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 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 书的序言中所说, “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 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 四库全

    3、书 , 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 19 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 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2 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 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 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 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 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 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

    4、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 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 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5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10 分) 【命题分析】 注重能力和方 法指导 以宋应星、牛顿作为切入点,考查“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 现的背景、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体现了“中外关联”的命题原则 强化比较能力 通过对“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

    5、背景、二人科技成果命 运不同的原因”的比较”,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体现了 高考历史的育人功能 凸显核心素养 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 养,增强学生对科技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社会环境的不同 【答题规范】 第一步:审思设问,明了方向,确定答题范围 第二步:分析材料,联系所学,确保答全要点 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审设问 设问要求 答题范围 答案来源 (1)科技成果的特点及背景 (2)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中国明代和近代英国 (1)中国明代和近代英国 第三步:组织答案提示词化、序号化、段落化、要点化,书写工整来 特点 背景 特点:

    6、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 的科学成果。 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 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原因 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 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考法一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拓展教材的宽度 【典例 1】 (2020 全国卷)图 4 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 ,描绘了唐太宗李世 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图 4 步辇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

    7、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析材料, 明答案 特点 背景 原因 第一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中 他 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 手工业技术 和 被誉为 17 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 技成就的重要文献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 科技的特点来分析, 可归纳出注重传统经验技术的总 结,缺乏创造,是传统科技的集大成;牛顿科技成果 的特点结合近代科技的特点和牛顿力学的意义来分 析,可概括出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 科学成果; 第二小问中宋应星科技成果背景从材料一 中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 考试,均名落

    8、孙山概括出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 从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 手工业技术 的信息, 可归纳出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牛顿科技 成果出现的背景从材料二中自幼喜欢钻研科学的 信息可概括出长期从事科学研究, 再结合所学知识从 近代科技的产生来分析, 可归纳出近代科学研究方法 形成,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 宋应星的原因从材料一中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 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 ,不予收录,民间 因此更不敢印行的信息可概括出士大夫热衷于科举 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再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 固守农耕文明的生产方式、 文化氛围等角度来分析即 可;牛顿的原因可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 发

    9、展,牛顿力学体系的意义来分析。 【命题分析】 命题视角 通过阎立本步辇图考查唐代绘画艺术以及民族关系问题。扩大了考查知 识面,拓宽了教材内容 注重能力素养 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等学科素养 选项分析 A 项,吐蕃不属于西域地区,与西域风情无关,排除 A 项。 B 项, 步辇图属于人物画,与表达文人意趣的文人画、反映市井风情的风 俗画无关,排除 B 项。 C 项,阎立本的步辇图是唐朝人物画的代表作,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同 时也是研究唐朝民族关系的重要史料,具有史料价值,故选 C 项。 D 项,阎立本的步辇图再现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 主

    10、义风格,排除 D 项。 【典例 2】 (2020 年天津卷)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 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 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命题分析】 命题视野宽 以“北朝民歌木兰诗”为切入命题,而这一现象在教材中很少涉及 能力立意高 考查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 的解读能力;并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 能力 素养考查广 史料实证:“归来见天子

    11、,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历史解释:考查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家国情怀: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选项分析 A 项,材料中仅提及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被加入了唐代的内容, 并未涉及其他朝代,无法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A 项以偏概全,排 除 A 项。 B 项,据材料“北朝民歌”可知, 木兰诗并不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排除 B 项。 C 项,据材料“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可知,这并非原作中的内容,应是北 宋收录时新增的,说明木兰诗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故选 C 项。 D 项, 木兰诗作为北朝民歌,呈现了大量北朝时期的社会风貌,具有 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12、,排除 D 项。 考法二考法二 延展知识的长度延展知识的长度 【典例 3】 (2018 新课标全国卷)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 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命题分析】 命题视角 长 通过中国古代药物学著作的问世和发行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科学文化 成就及其影响因素,从汉代描述到明代,延展知识的长度 注重能力 素养 通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本题意在弘扬中国

    13、传统文化,增加对民族 文化的自信 选项分析 A 项,药物学的发展,不仅仅是大一统政治体制的影响,更是社会发 展等一系列综合因素的结果,故 A 项错误。 B 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药物学著作的发展,或突出国家颁行,或突出 国家组织制定,强调的是国家在药物学著作编著中的重大作用,国家 推动了药物学著作的发展,故答案为 B 项。 C 项,药物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繁荣并没有直接联系,故 C 项错误。 D 项, 神农本草经与唐本草完成于宋明理学出现之前,不会与 宋明理学产生因果关系,故 D 项错误。 考法三考法三 挖掘认知的深度挖掘认知的深度 【典例 4】 (2020 全国卷)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

    14、技乐也,巴俞(渝)戏、鱼 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 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 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命题分析】 考查主干知识 通过探究角抵(摔跤) ,考查中国古代传统技艺 注重能力和方法 指导 通过“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 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考查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 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 凸显核心素养 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

    15、释等学科素养,具有一定的深度 选项分析 A 项,材料主要提及秦汉时期的角抵表演,无法体现它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排除 A 项。 B 项,由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 “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从秦二世到汉 武帝,从贵族统治者到普通民众、乃至从汉人到西域人对这一运动项目的喜爱, 体现了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故选 B 项; C 项,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材料还提及到秦二世,时间不符,排除 C 项。 D 项,角抵最初是一种作战技能,后来成为训练兵士的方法,又演变为民间竞技, 不是劳作技能,排除 D 项。 考法四考法四

    16、转换思维的角度转换思维的角度 【典例 5】 (2019 新课标全国卷)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 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命题分析】 材料新颖 以荆楚民间“牵钩之戏”作为切入点,考查唐代“拔河”比赛 角度新颖 考查唐代积极进取阳刚之气的民族精神 呼应热点 考查学生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家国情怀等 选项分析 A 项,材料仅涉及拔河渊源于荆楚民间,无法得出

    17、江南文化成为主流的结论, 排除 A 项; B 项,材料主要讲拔河活动不是战争,排除 B 项; C 项,根据材料“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可 知唐代推崇阳刚与力量的社会风尚,故选 C 项。 D 项,材料“荆楚民间”说明不是以宫廷生活为主,排除 D 项。 真题研究 考向一考向一 中国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技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中国传统科技的考查,重点把握农耕文明与传统科技的关系,理清传统科技 的产生的原因、特点、影响等。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传统科技的概况;另一方面,还 会考查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对比,把握东西方科技特点等。备考时,注意将百家争鸣与

    18、唯物史 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关联起来理解。 【真题 1】 (2018 年浙江卷)谈到宋代对外贸易情况,有论著谓:“海洋中的航线取代了沿 着海岸的线路。船只配备了密闭舱,航行不再完全依赖顺风,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 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为可能中国港口城市建有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的聚居区。”下列项中与上述材料相对应的史实是( ) 指南针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聚居区严格按坊市制度进行管理 宋代彻底放弃了唐代的海外贸易航线 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的外销商品 A B C D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船舵的改进、指南针的运用以及对季风更深入的了解使这样的航行成

    19、为可能”,指南针对 航海意义重大,故正确;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错误;“彻底放弃了”,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宋 代成为丝绸之路的畅销品,故正确,选择 A 项符合题意。 考向二考向二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考查,重点把握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两大流派,中国古代文 学演变的基本规律:由上层贵族文学趋向下层平民文学,其原因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备考时,运用唯 物史观理解不同文学流派产生的原因、理解其的家国情怀的艺术感染力。 【真题 2】 (2018 年江苏卷)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 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

    20、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元曲特点的认识, 旨在考查学生描述、 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难度中等。 材料中“曰 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雅俗共赏”说明元曲的创作题材是从生活中来,雅俗共赏,容易被人们接受,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反映的是元曲贴近生活, 不是强调意境, 故 B 项错误;元曲并不讲求句式整齐, 故 C 项错误; 材料中元曲“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说明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生活,并不是在强调元曲的内容丰富,故 D 项错误。故选 A。 考向三考向三 中国

    21、汉字与书法中国汉字与书法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的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汉字的演 变及其规律;另一方面,还会综合考查汉字书法风格折射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备考时,注意将中国汉字与 书法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关联起来理解。 【真题 3】 (2017 新课标全国卷)图 4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 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解析】本题以西周与战国时期文字的写法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解释历史现象的

    22、能力。战 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私学和士阶层的发展、兼并战争等使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人们对文字 的丰富和发展作了有益的尝试,故 A 项正确;西周至战国时期,人们把文字刻在甲骨、陶器上,或镌刻在 青铜器上,后来更多地使用竹片、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但书写材料的不同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 B 项错误;各国变法主要是为了增强自身实力,对字形的变化影响不大,故 C 项错误;“书同文”是统一全国 后秦始皇实行的文化政策,故 D 项错误。 【真题 4】 (2020 年全国卷)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 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 A书写结

    23、构的严整性 B书写气象的灵动性 C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书写技法的内敛性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得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并结合所学张旭是草书大家可知其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飘逸灵动, 故选 B 项;材料“笔法之意”和“而得其神”可知偏于写意,不强调严整性,排除 A 项;据所学草书强调笔法 流畅简约可知不是笔画的繁杂性,排除 C 项;材料“争路”和“舞剑器”说明不是内敛,排除 D 项。 考向四考向四 中国古代戏曲中国古代戏曲 【考向点评】高考全国卷关于中国古代戏曲考查,一方面会结合新材料、设置新情境来考查戏曲产生的背 景、概况等;另一方面,还会把戏曲与政治、商品经济、个性解放等问题联系起来考

    24、查。备考时,重点把 握用唯物史观解释戏曲产生的背景,从家国情怀的高度理解戏曲表达精神内含。 【真题 5】 (2019 海南高考)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 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 于( )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曲者, 词之变”和“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结合所学宋词可以演唱可知是由宋词演变而来的元曲, 故选 D 项;南北朝时“词”还没有产生,排除 A 项;唐朝时的文学主要是诗而不是词,排除 B 项;北宋时 期的主要文学是词,排除 C 项。 【

    25、真题 6】 (2018 新课标全国卷)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 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 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昆曲流行的原因。根据材料“官腔”“雅乐”“宫廷重要活动郡邑大夫宴款 府城中庙会之高雅”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昆曲在上层社会中极为流行,说明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 D 项 正确。材料未涉及陆王心学和社会等级观念的问题,

    26、故排除 A、C 两项;京剧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与材料 时间“明朝万历年间”不符,故 B 项错误。 考向五考向五 中华文明为世界作出贡献中华文明为世界作出贡献 【考向点评】高考侧重考查中华文化秦汉时期开始走向世界,隋唐时期形成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影响到周 边国家,推动了世界的进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化多样性、开放性、包容性,多角度考查学生在科学史 观指导下运用科学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真题 7】(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602664) ,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 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 1

    27、300 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 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 ,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 12 年, 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 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 分) 【答案】评分要求: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 (3 分) 论据准确,史实引用合理,须为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 (6 分)

    28、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 分) 示例: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这一传播促进了欧 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造纸术和印刷术 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解析】 首先, 依据材料玄奘西行“他译出佛经 1300 多卷, 精炼而准确。 由他口授而成的 大唐西域记 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鉴真东渡“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 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归纳概括,提炼出其中心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 献;其次,根据观点选取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注意题目要求为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之外的其他相 关史实;再次,运用相关史实对所提炼得观点进行论证,论证时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准确、引用合 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1年高考历史核心热点:农耕文明下的古代中国科技文艺.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89453.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