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资料】 数学 广角 教材 分析 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资料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材分析 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 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 数与形相结合的例子在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中随处可见。有些情况下,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 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的例 1 以及相关练习就属于这种情况。 例如, 第 109 页第 2 题 (如 下图),使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第 2 个图比第 1 个图增加 2 个小圆,第 3 个图比第 2 个图增加 3 个小圆, 第 4 个图比第 3 个图增加 4 个小圆这样依次下去,各个图形中的小圆个数分别是 1,3,6,10, 即 1,1+2,1+2+3,
2、1+2+3+4,如果是第个图,小圆的个数是。等学生将来学习了等 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就知道第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是。 而有些情况下,是利用图形来直观地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让人一目了然。尤其是对 于小学生,其思维的抽象程度还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例如,利用长方形模型来教 学分数乘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算理,利用面积模型来解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 算理、乘法分配律、完全平方公式等。 还有的时候,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例如,解析几何中,函数图象与方程、方程组互为工具,互为解释,有机融合。小学中的正
3、比例关系和反 比例关系图象也很好地反映了这样的思想。 本单元教材以“”“”为例,引导 学生认识利用数和形的结合解决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一、与实验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同)的主要区别 新教材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 编“数形结合”的内容。本册的数学广角,编排了一个新的内容数与形。 二、教材例题分析二、教材例题分析 例 1:连续奇数的等差数列之和等于某平方数。 本例让学生计算从 1 开始的连续若干奇数之和。在计算时,即使不借助图形,也可以通过, ,发
4、现规律:从 1 开始,连续个奇数之和,就是的平方。但把图形与 算式对应起来,更具直观性,更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之美。图中有的规律显而易见(每个图都是一个大的 正方形,第个图形中,大正方形的每行、每列都有个小正方形,因此,小正方形的总数是),有的 规律相对比较隐蔽(从左下角到右上角,每个“”形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 1,3,5,7,)。每个图 中都“隐藏”着一个等式,如第个图中的等式就是。从图形的角度直观 理解“正方形数”或“平方数”的特点,显然,使学生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得到 关于数的规律。 例 2:等比数列之和等于 1。 本例让学生计算的得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 , 加
5、数有规律,即后一个加数是前一个加数的;和也有规律,每次相加所得的和都等于 1 减去最后一 个加数;加数的项数越多,和越接近 1。 这些加数无限地加下去,最后的和无限接近于 1。但这个无限接近于 1 的数到底是多少呢?教材利用 “分数的认识”中的面积模型和长度模型,在圆上和线段上表示出这些加数,使学生借助图理解:无限加 下去,最终的得数为 1。由此,教材借助图形解决了比较抽象的、复杂的、不好解决的问题。 但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有了图形的直观支持,仍有学生对最终结果为 1 这一事实不能理解,这也是非 常正常的。可以有两种解释的方法:第一种,如果学生认为和为,教师可以追问:如果再加上一项 呢?加上,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