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页).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120页).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年级 下册 数学 导学案 120 下载 _七年级下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1 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 5 单元 课题 5.1 相交线相交线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 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教学 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 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 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 重点 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 教学 难点 对顶角性质与应
2、用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 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 自 主 学 习 温故 知新 2 阅读课本 P1 图片及文字,了解本章要学习哪些知识?应学会 哪些数学方法?培养哪些良好习惯? , 角的表示 方法 角的计算 互补的理 解 互助 释疑 5 1. .准备一张纸片和一把剪刀, 用剪刀将纸片剪开,观察剪纸过 程,握紧把手时, 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两刀 刃之间的角引发了什么变化? . 如果改变用力 方向,将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两刀刃之间的角又 发生什么了变化? . 2.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
3、交的直线, 剪纸过程就关 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阅读课本 P2内容,探讨 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有哪些?各有什么特征? 动手操 作 探究 出招 15 1.画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并说出图中 4 个角,两两相配共 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 么将它们分类? 例如: (1)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 OC,它们的另一边互 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用量角器量一 量这两个角的度数,会发现它们的数量关系是 (2)AOC 和BOD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 为 。用量角器量一量这两个角的度数, 会发现它 们的
4、数量关系是 。 3.用语言概括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自 学 探 究 小 组 合 作 _ O _ D _ C _ B _ A 2 的两个角叫邻补角。 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4.探究对顶角性质. 在图 1 中,AOC 的邻补角有两个,是 和 ,根据 “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 = ,而这两个角又 是对顶角,由此得到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 . 注意: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 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 角的数量关系. 你能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纸过程中所看 到的现象吗? 展 示 交 流 小组 展示 3 小组内交流对顶角、邻补角的
5、区别,并达成共识 班级 展示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关于对顶角、邻补角的认识 点 拨 升 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就学生的展示点拨 总结 提高 1 邻补角和对顶角的特点 扩展 提升 4 1.例题:如图,直线 a,b 相交, 1=40,求2,3,4 的度数. 课 堂 作 业 达标 训练 5 课本 p3 练习和习题 6.1 第 1、2 题 挑战 自我 5 1、 对应配套练习 2、如图,直线 AB、CD 相交于点 O. (1)若AOC+BOD=100,求各角 的度数. (2)若BOC 比AOC 的 2 倍多 33,求各角的度数.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 O D C B A b a 4 3
6、2 1 3 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 5 单元 课题 5.1.2 5.1.2 垂线(垂线(1 1)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教学 目标 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2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3掌握垂线的性质,并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 重点 垂线的定义及性质。 教学 难点 垂线的画法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 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
7、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 自 主 学 习 温故 知新 4 1如图,若1=60,那么2=_、 3=_、4=_ 2 改变上图中1 的大小, 若1=90,请画出这种图 形,并求出此时2、3、4 的大小。 小组内 完成 角的表示 方法 角 的 计 算 生活中与 垂直有关 的实例 互助 释疑 1 通过两个例题进一步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 探究 出招 15 1.阅读课本 P3的内容,回答上面所画图形中两 条直线的关系是_,知道两条直线互相 _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2. 用语言概括垂直定义 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 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其中一条
8、直线是 另一条的_,他们的交点叫做_。 3垂直的表示方法: 垂直用符号“”来表示, 若“直线 AB 垂直于直线 CD, 垂足为 O”,则记为_,并 在图中任意一个角处作上直角记号,如下图。 4.垂直的推理应用: 自学 探究 , 然后在 此基础 上发现 问题, 注意数 学学习 中的细 节。 4 O D C B A ( 1 ) AOD=90 ( ) ABCD ( ) ( 2 ) AB CD ( ) AOD=90( ) 5垂直的生活应用 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 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找 一找:在你身边,还能发现哪些“垂直”的实例? 展 示 交 流 小组 展示 3
9、 小组内交流垂直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并达成共识 尺规作图 班级 展示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关垂直的定义以及表示 方法的认识 点 拨 升 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就学生的展示点拨,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矫正 总结 提高 1 垂直的定义以及表示方法和垂直在生活中的应用 扩展 提升 5 1用三角尺或量角器画已知直线 L 的垂线. (1)已知直线 L, 画出直线 L 的垂线, 能画几条? L 小组内交流,明确直线 L的垂线有_条,即 存在,但位置有不_性。 (2)怎样才能确定直线 L 的垂线位置呢? 在直线 L 上取一点 A,过点 A 画 L 的垂线, 能画 几条?再经过直线 L 外一点 B 画直
10、线 L 的垂线,这样 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A . B L L 从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 2变式训练,请完成课本 P5练习第 2 题的画 图。 画完图后,归纳总结: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5 E (3) O D C B A 就是画它们所在_的垂线. 课 堂 作 业 达标 训练 6 1、 习题 6.1 第 3、4、5 题 2、 对应配套练习的部分练习 挑战 自我 5 (有困难同学可以选做)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 等.( )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 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4.
11、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 直线互相垂直.( ). (二)填空题. 1.如图 1,OAOB,ODOC,O 为垂足,若 AOC=35 ,则BOD=_. 2.如图 2,AOBO,O 为垂足,直线 CD 过点 O,且 BOD=2AOC,则BOD=_. 3.如图 3,直线 AB、 CD 相交于点 O,若EOD=40 , BOC=130 ,那么射线 OE 与直线 AB 的位置关系是_. 4.你能用折纸方法过一点作 已知直线的垂线吗?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 6 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 5 单元 课题 5.1.2 5.1.2 垂线(
12、垂线(2 2)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掌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教学 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 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 2.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 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 重点 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教学 难点 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导学 环节 课堂 流程 时 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 自 主 学 习 温故 知新 10 1.上学期我
13、们学习过“什么什么最短”的几何知识, 还记得吗? 。 2.思考课本P5图5.1-8中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 农田 P 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 3.自学课本 P5-6页的内容后,你能解决 2 中提出的问 题吗?若不能,有哪方面的困惑? 温故知 新,自 学 垂线的概 念,垂线 的性质 两点间的 距离 相交线 互助 释疑 3 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 P 处, 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 短?师生共同分析再短的路径。 (可以动手画一画, 并量一量) 动手操 作 探究 出招 10 1问题转化 如果把小河看成是直线 L, 把要挖的渠道看成是一条 线段,则该线段的一个端点自然是农田 P, 另一个端 点就是直
14、线 L 上的某个点。那么最短渠道问题会变 成是怎样的数学问题? 2.学具感受 自制学具:在硬纸板上固定木 条 L,L 外有一点 P,另一根 可以转动的木条 a 一端固定 在点 P,使木条 a 与 L 相交, 用数学 眼光思 考 自 学 探 究 , 小 组 _ l _ P _ a _ A 7 左右摆动木条 a,会发现它们的交点 A 随之变化, 线段 PA 长度也随之变化.观察:当 PA 最短时,直 线 a 与 L 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一下。 3.画图验证 (1)画直线 L,在 L 外取一点 P; (2)过 P 点出 POL,垂足为 O; (3)点 A1,A2,A3在 L 上,连接 PA、
15、PA2、PA3; (4)用度量法比较线段 PO、PA1、PA2、PA3 的大小,.得出线段 最小。 4.探究“点到直线的距离”?定义: (1) 学习课本 P6第二段内容回答什么叫“点到直 线的距离”?默写一遍: 叫 做 点 到 直点 到 直 线的距离线的距离 。 (2)对照课本 P5图 5.1-9, 回答线段 PO、 PA1、 PA2、 PA3、 PA4中, 哪一条或几条线段的长度是点 P 到直线 L 的距离? 合 作 尺规作图 展 示 交 流 小组 展示 2 小组内交流课本 P5, 的探究并达成共识 班级 展示 2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与 联系 点 拨 升 华 反馈 矫
16、正 2 (1)垂线段与垂线有何区别联系? (2)垂线段与线段有何区别与联系? 总结 提高 1 1、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 中, .简单说成: . 2、 叫做点到直线的点到直线的 距离距离 。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或方法?还有什么困惑? 相互交流一下。 扩展 提升 5 1、 如果课本P5图5.1-8中比例尺为1:100000,试计算 农田 P 到小河的距离有多远? 2、解决课本 P5图 5.1-8 中提出的问题吗?在图形中 画出“最短渠道”的位置。 课 堂 作 业 达标 训练 5 课本 p6 练习和习题 6.1 第 6、7 题 挑战 自我 5 对应配套练习 板 书 8 设 计 课
17、后 反思 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 5 单元 课题 5.1.35.1.3 同位角、内错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角、同旁内角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 目标 1. 理解三线八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 ,知道什么是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 2. 通过比较、观察、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能正确识别图形中的同位角、 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教学 重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教学 难点 较复杂图形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识别。 导学 环
18、节 课堂 流程 时 间 任务驱动 问题导学 学法 指导 知识 链接 呈现 目标 用小黑板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师生一起诵读,教师并要求 自 主 学 习 温故 知新 3 1.指出右图中所有的邻补角和对顶 角? 2. 图中的1 与5,3 与5, 3 与6 是邻补角或对顶角吗? 互助 释疑 3 1、 若都不是,请自学课本 P6内容后回答它们各是什么关系 的角? 2、 自学的过程请带着这个问题 “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 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细心观 察 9 探究 出招 15 1.如图(1) ,将木条a,b与木条 c 钉在一起,若把它们看成三条直 线则该图可说成“直线 和
19、直线 与直线 相交” 也可以说成“两 条直线 , 被第三条直线 所 截”.构成了小于平角的角共有 个,通常将这种图形称作为“三线“三线 八角” 。八角” 。其中直线 , 称为两被 截线,直线 称为截线。 2. 如图(3)是“直线 , 被直线 所截”形成的图形 (1)1 与5 这对角在两被截线 AB,CD 的 ,在截线 EF 的 ,形如“ ” 字型. 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同位角同位角。 (2) 3 与5 这对角在两被截线 AB,CD 的 , 在截线 EF 的 , 形如“ ”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 对角叫内错角内错角。 (3) 3 与6 这对角在两被截线 AB,CD 的 , 在截线 EF 的
20、, 形如“ ” 字型.具有这种关系的一 对角叫同旁内角同旁内角。 3.找出图(3)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 角、同旁内角。 自 学 探 究 , 小 组 合 作 邻补角和 对顶角 展 示 交 流 小组 展示 3 小组内交流“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与“邻补角、对 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 班级 展示 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本组关于“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 角”与“邻补角、对顶角”在识别方法上有什么区别?的认 识 点 拨 升 华 反馈 矫正 2 教师就学生的展示点拨 总结 提高 2 (2)归纳总结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特征: 同位角: “F” 字型, “同旁同侧” “三线八角” 内错角:
21、 “Z” 字型, “之间两侧” 同旁内角: “U” 字型, “之间同侧” 扩展 提升 5 例 1、如图(2)中1 与2,3 与4, 1 与4 分别是哪两条直 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形成的什么角? 例 2.课本 P7 的例题 课 堂 作 业 达标 训练 6 课本 p7 练习和习题 5.1 第 11 题 挑战 自我 3 1、 对应配套练习 10 板 书 设 计 课后 反思 11 集体备课导学案集体备课导学案 学段 初中 年级 七年级 学科 数 学 单元 第 5 单元 课题 5.2.15.2.1 平行线平行线 课型 新授 主备学校 初审人 终审人 主备人 合作团队 课标 依据 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