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3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doc

  • 上传人(卖家):淡淡的紫竹语嫣
  • 文档编号:671217
  • 上传时间:2020-08-02
  • 格式:DOC
  • 页数:73
  • 大小:285.96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doc》由用户(淡淡的紫竹语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新版 体系 程序 文件 汇编
    资源描述:

    1、 编号:编号: 程序文件汇编程序文件汇编 (第(第 1 1 版)版) 编制:编制: 审核:审核: 批准:批准: 2012017 7- -1010- -0101 发布发布 2012017 7- -1010- -0101 实施实施 *有限公司有限公司 目录目录 文件控制程序 . 1 记录控制程序 . 6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 8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 16 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 21 相关方管理控制程序 . 24 运行控制程序 . 27 污染物管理控制程序 . 30 生产和服务提供控制程序 . 33 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 38 合规性义务和评价控制程序 . 41 产品的监视和

    2、测量控制程序 . 43 绩效测量与监视控制程序 . 47 不符合与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 50 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 53 事件调查控制程序 . 58 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 62 知识管理控制程序 . 65 变更管理控制程序 . 68 组织的环境、相关方分析及风险控制程序 . 71 文件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 1.1.目的目的 对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文件进行控制, 确保各部门使用文件的适宜性、 充分性和有效性。 2.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和资料的控制。 3.3.职责职责 3.1 办公室负责管理体系文件的归口管理; 3.2 技术部负责技术文件的管理和控制;

    3、3.3 研发部负责设计研发和技术协议等文件的控制管理; 3.4 各部门负责归口外来文件的控制管理。 4.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1 管理体系文件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 A 层文件管理手册 ;B 层文件程序文件 ; C 层文件有: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国家/行业标准等。 4.2 文件的审批流程 4.2.1 A 层文件: 管理手册由综治办编写、常务副总审核,总经理批准。 4.2.2 B 层文件: 程序文件由编写小组负责编制,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 4.2.3 C 层文件:由管理部门编写,部门负责人审核,分管副总批准。 4.2.4 公司行政文件 4.2.4.1 人事任命文件 高层管理

    4、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会审核,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正职管 理人员任命由总经理提名、董事长批准后发布;部门中层副职、班组长任命,由分管副总 提名、总经理批准发布。 4.2.4.2 其他文件 其他文件由主管部门起草,经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总、总经理审批后发布。 4.3 文件的控制管理 4.3.1 文件编写格式统一按照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要求进行编写。 4.3.2 技术部负责工艺规程、产品标准等文件发放和回收控制管理。 4.3.3 研发部负责新产品研发文件、SDS 和使用说明书、技术协议等文件的发放控制管 理。 4.3.4 办公室负责体系书面文件的复印、发放和回收等的控制管理(技术文件除外) 。

    5、 4.3.5 综治办负责 OA 系统电子版文件授权的控制管理, 负责各部门书面文件发放及变更 的登记。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和控制。 4.3.6 文件应保密,不准私自外泄及复印,严格执行保密制度;需借阅时申请批准,并建 立文件借阅记录。 4.4 文件的管理 4.4.1 建立“文件发放和回收记录” 各部门应建立本部门的“文件发放和接收记录” ,并对其变动情况实行动态管理,随 时掌握文件的现行修订状态和有效版本,保证各使用场所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4.2 文件的借阅 借阅文件应填写 “文件/记录借阅记录” ,经文件保管部门的负责人批准后,即可借 阅,涉密文件要经分管副总或总经理批

    6、准。 4.4.3 文件的增发 需要增加书面文件的,由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统一由办公室、技 术部和研发部按文件控制程序进行控制发放。 4.4.4 文件的补领 使用中的文件因破损无法使用或丢失时,应到文件发放部门办理更换或补发手续,经 原批准人批准后发放;更换的文件分发号不变。当公司内部机构调整或人员变更时,应做 好文件交接工作。 4.4.5 文件的作废、销毁和留用 4.4.5.1 文件更新或换版时,由文件发放部门依据文件发放记录及时收回旧版本,发放新 版本,填写回收记录,并加盖“作废”标识。 4.4.5.2 作废的和超过保管期的文件,由办公室填写文件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

    7、可处理,销毁时应有二人在场,并在销毁单上签名。 4.4.5.3 作废文件由编写部门规定保存期限,对需保留以备查用的作废文件,加盖“保留 作废”章,分别存放,并予记录。 4.4.6 文件的保管、归档、状态识别 4.4.6.1 文件保管、归档应编目整齐,保存完好,各部门在撤销、合并时,应及时回收作 废文件。 4.4.6.2 文件管理部门应根据文件发放情况,及时更新有效文件清单(一般每年一次) 。 4.4.7 外来文件的控制 4.4.7.1 对直接引用的外来文件,由归口部门负责审查其适用性,按受控文件发放使用; 并由归口部门于每年定期对其有效性进行技术查新,确保有效。 4.4.7.2 对各部门适用的

    8、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由归口部门通过相关媒体、网络等查询更 新,确保其适用性。 4.5 文件的更改 4.5.1 文件需要更改时,由原编写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文件更改单 ,经原批准人批准 后,并经综治办备案,由办公室、技术部或研发部收回文件统一更改,填写更改记录,并 按更改单的要求在更改位臵标识更改次数(a、b、c)和更改记录处数(1、2、3) 。 4.5.2 文件的更改方式采用划改或换页 4.5.2.1 划改:部分更改采用“划改”的方法,在原有文件相应条款处进行修改。即在原 有文字上划两道横线,并在原有文字的适当位臵写出更改后的内容。 4.5.2.2 换页:为保持文件的严肃性和便于阅读,文件累计更

    9、改面积不得大于该页有效面 积的 1/4 或划改次数不得超过 4 次,否则必须作换页处理。 4.5.3 因公司产品、 组织机构、 管理模式等发生改变时, 由原编写部门对原文件进行评审, 以确定文件是否需要更新,对更新的文件更改,应再次评审。 5.5.相关文件和记录相关文件和记录 5.1 体系文件编写导则 5.2 文件/记录更改申请单 5.3 文件/记录销毁清单 记录控制程序记录控制程序 1.1.目的目的 为了加强体系运行记录的规范管理和有效的控制,保证记录满足可追溯性要求,为管 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客观证据。 2.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范围内记录的控制管理。 3.3.职责职责 3

    10、.1 办公室负责体系运行记录控制的归口管理;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运行记录的控制管理。 4.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1 记录的控制范围与分类 4.1.1 记录包括:管理体系文件规定提供的记录及其他记录(包括电子存储介质) ,也包 括来自相关方的记录。 4.1.2 记录的分类包括: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测量记录及电子记录等。 4.2 记录的填写 4.2.1 按记录设臵内容逐项填写,不得空项。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 4.2.2 填写记录时,一律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填写时字迹要清晰、整齐、能准确识 别,填写人员签名时必须签全名。 4.2.3 记录的内容应完整、齐全,

    11、提供的数据、资料应准确、语言要简练。 4.2.4 各种管理记录、操作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等要及时填写,不得后补、伪造。 4.2.5 记录填写完,原则上不允许任何部门或个人涂改,以确保其原始性、可追溯性,并 为制定纠正措施提供依据。如系笔误或经证实原有记录不准确,可在原始记录上采用“划 改”形式进行更改,但应保留原有记录的可识别性。凡涂、贴、刮方式改动的记录一律作 废。 4.3 记录的管理 4.3.1 记录的编号 根据体系文件编写导则规定进行编号。 4.3.2 记录的编制、修改 填写 “记录表格编制/修改申请表” , 附空白记录表格, 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使用。 4.3.3 记录的使用 各部门

    12、应建立本部门“文件/记录清单” ,并保存空白表格,当需要使用新版本记录时 应规定使用时间。 4.4 记录的贮存、保管、处臵 4.4.1 使用记录原则上由使用部门自行保管, 并分类明确, 贮存在适宜环境中, 防止变质、 损坏、丢失。 4.4.2 当人员发生变更时,做好交接工作。 4.4.3 各部门应收集整理有关记录,建立记录台帐,要求保存期限在 3 年以上的,应按年 度移交办公室保存;办公室对移交的记录,在移交清单上签收,分类存放,建立管理台帐。 4.4.4 各类记录根据法规、合同、产品特点和工作需要确定保存期限,一般 3-15 年。具 体保存期限由记录形成部门规定并明示在文件清单上。 4.4.

    13、5 对超过保存期限且无查考价值的记录可销毁。对需处理的记录,由部门负责人填写 记录销毁清单,经分管副总批准后方可处理。销毁时,必须二人在场,并在清单上签名, 清单应保存 3 年。 4.5 记录的借阅 4.5.1 借阅记录必须经记录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借阅。若与借阅的记录内容无直接关系 的人员,无权借阅。借阅人员须填写借阅记录。 4.5.2 借阅人员应爱护记录,不准在记录上私自涂改或撕毁,保持记录的完整和清洁,由 各部门记录管理人负责对借阅归还的记录进行检查,检查是否有拆页、更改等情况发生, 出现以上问题时,要追究借阅者的责任。 4.5.3 外部人员借阅记录时,需经记录保存部门批准后方可办理借阅

    14、手续。 5.5.相关文件和记录相关文件和记录 5.1 文件控制程序 5.2 体系文件编写导则 5.3 文件/记录清单 5.4 文件/记录销毁清单 5.5 文件/记录借阅记录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1.目的目的 为识别、评价和更新公司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以及可期望对其施加 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其环境影响的程度,从而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为制定环境目标、 指标提供依据。 2.2.范围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环境因素的识别与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更新 与管理。 3.3.职责职责 3.1 环境部负责组织各部门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与评价,汇总各部门环

    15、境因素,确定重要 环境因素,编制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识别与更新; 3.3 分管副总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审核、批准。 4.4.术语和定义术语和定义 4.1 环境因素: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与环境或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 (注:重要环境因素是指具有或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 ) 4.2 生命周期: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自然资源中获 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臵。 (注: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 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臵) 5.5.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5 5. .1 1 环境因

    16、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5.1.1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时。 5.1.2 环境法律法规、标准等发生变化、更新和新增时。 5.1.3 工艺、设备、材料和人员等发生变化时。 5.1.4 新增作业活动、过程和服务时。 5 5. .2 2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步骤 5.2.1 识别环境因素和环境影响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a)考虑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 b)生产活动、服务等产生的废(污)水、废气、噪声、固废和资源能源利用。 c)供应商、施工方、运输公司等相关方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d)正常、异常运行条件及可合理预见情况或紧急状况(如火灾、爆炸、废水、废气 或噪音

    17、的异常排放、人员伤害事故等)所伴随的环境影响。 e)以往遗留的环境因素问题、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以及设计开发活动可 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的要求。 5.2.2 各部门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根据涉及的作业活动、服务和工作程序,画出流程 图,标出各工序的输入和输出,填写环境因素排查表 。 a)输入:原材料、辅助材料、能源、消耗品、工具辅具等。 b)输出:正常、异常情况、紧急情况下产生的废水、废气、噪音、固体废弃物。 c)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固废排放、资 源利用、能源消耗、植被破坏和生态影响等。 5.2.3 识别环境因素是一个动态

    18、变化过程,各部门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充分考虑三种 来源、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及两种范围: a)三种来源:活动、产品、服务。即公司应考虑:存在公司活动(如生产加工过程、 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公司产品本身中和公司提供服务中存在的环境因素。 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即公司应考虑:对过去遗留可能仍在产生环境影 响的环境问题、 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计划中的活动和产品出厂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c)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即公司应考虑:正常运行条件、异常运行条件(如 启动、关闭、检修等情况) 、紧急状态(如发生爆炸、火灾、意外事故等情况)下带来的 环境问题。 d)八个方面:公司

    19、的活动、产品和服务所形成的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土地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物理属性(如形状、大小、颜色、外观) 、废物和副产品、能 量的释放(如噪声、热、辐射、振动) 、能源的使用。 e)两种范围:直接、间接。直接范围是指本公司自身可以管理、改变、处理、处臵 的环境因素,包括公司自行设计的产品、生产加工过程、设备维护、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 素。间接范围是指公司不能直接加以控制管理的环境因素,往往属于与公司关系较密切的 相关方,可通过对相关方施加影响,以间接实现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或管理。 5.2.4环境因素排查表的填写说明及注意事项: a)活动、产品和服务:主要是指设计开发、生产、经营和销售

    20、活动;如设备运行、 采购、化学品贮存等。 b)环境因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要素。如:污水 的排放、噪音的排放、能源的消耗等,应采用“名词+动词”的表现方法。 c)环境影响:是指环境因素给环境造成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如:对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废弃物污染、对资源、能源的浪费、以及其他影响,如 对景观的影响或对环境产生辐射污染等。 d)时态:用现在、过去、将来表明造成环境影响的时段; e)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不同条件下,环境因素处于的状态。 5.2.5 各部门根据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进行环境因素评价; 初步评价按两组评价因子分别 评分: a)第一组

    21、因子包括:发生概率、发现/预防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分值为三个因子的 乘积; b) 第二组因子包括: 法规的符合性、 监控措施、 事故/投诉, 分值为三个因子的和 (当 “事故/投诉”栏中两种以上情况同时发生时,以高分为准) ; c)具体评分依据环境影响评分基准的各项标准进行。 5.2.6 各部门负责填写环境因素评价表评价记录并提交环境部,环境部负责汇总和评审 各部门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其中综合评分为 A 级的 直接列入,B 级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C 级暂不列入) 。清单报分管副总审核后发至各职 能部门。 5.2.6.1、废水、废气、噪声、固废、事故方面环境因素的评

    22、价,按照发生的概率、发现/ 预防的可能性、影响程度、法规的符合性、监控措施、事故/投诉等进行: a.法规的符合性差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b.发生事故或有投诉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c.其他情况经评审后根据影响情况进行分类。 5.2.6.2、资源、能源消耗类环境因素评价分为以下三类: a.消耗量大并且有减少可能,能带来比较显著效益的列为重要环境因素。 b.消耗量大有减少可能,但效益不明显的列为 B 类。 c.消耗量小的列为 C 类。 5 5. .3 3、环境因素的更新、环境因素的更新 5.3.1、在法律、法规变更时,组织进行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时,以及相关方要求等情 况下,要及时进行环境因素识别评价,

    23、更新环境因素。 5 5. .4 4、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控制 5.4.1、对重要环境因素清单中的环境因素应制定环境目标和指标及管理方案,或制 定程序、作业指导书来控制。 5.55.5、间接环境因素的控制、间接环境因素的控制 5.5.15.5.1、供方环境因素的控制、供方环境因素的控制 5.5.1.1、经营部在评价供方时应同时调查供方的环境影响,并对供方存在的环境因素施 加 影响,使之能不断改善其环境因素。 5.5.1.2、经营部根据合格供方名录 ,对照下列评价依据,选出施加影响、暂不施加影 响单位: a.在该供方处一年采购额占公司当年采购金额前三位。 b.供方成品在公司使用过程中

    24、是否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c.环境部认为其产品包装可循环使用、节省资源的。 d.满足以上任意一项的为施加影响单位,不满足的为暂不施加影响单位。 5.5.1.3 对经过施加影响且取得较好环境绩效的供方,一般在下一年将不再作为施加影响 对象,然后评选出下一批施加影响的单位,以此类推,不断更换。 5.5.1.4 当采购货物发生重要调整或供方发生环境事故等特殊情况时,则需要重新进行评 价。 5.5.1.5 在确定新的供方时,由经营部对新的供方的环境问题进行调查、评价和选定,并 负责监督。 5.5.2 5.5.2 废品收购废品收购( (取取) )方环境因素的控制方环境因素的控制 5.5.2.1 由环境部

    25、、经营部列出废品收购(取)方清单。 5.5.2.2 废品收购(取)方对废品处理的方法直接影响到环境行为,故均列为施加影响单 位。 对处臵有毒有害的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废弃物的废品收购方必须得到当地环保局 的认可,并具有相关证明。 5.5.2.3 确定新的废品收购(取)方时,其环境行为必须满足环保要求。 5.5.3 工程合同方(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 5.5.3.1 因工程合同方在公司范围内施工,因此可直接对其施加影响。同时,其环境行 为也通过承包协议对其进行限制,故所有的工程合同方均列为施加影响单位。 6.6.相关文件记录相关文件记录 6.1 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附件一) 6.2 环境因

    26、素排查表 6.3 环境因素评价表 6.4 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附件一: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环境影响评分基准表 第一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第一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 发生的概率(m1) 分 值 发现/预防的可能性(m2) 分 值 影响程度(m3) 分 值 已经发生(经常发生,每日 不低于 1 次) 10 不可发现(不可预防) 10 影响严重 (甚至涉及到公 司外部) 10 发生的可能性大(曾经发生 或偶尔发生) 8 难以发现 (突发偶发较多, 难以预防) 8 影响大 (公司内可处理或 污染物排放量大) 8 有发生的可能(尚未发生但 可能性大) 6 可发现/可预防、 尚无措施 6 影响

    27、一般 (部门内可处理 或污染物排放量小) 6 发生的可能性小 3 易发现、易预防 3 影响小(作业者可处理) 3 根本不会发生 1 有经常性预防措施 1 根本没影响 1 第二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第二组评价因子及评分标准 法规的符合性(n1) 分 值 监控措施(n2) 分 值 事故/投诉(n3) 分 值 超标/违规 12 无 3 发生过环境事故未采取 措施 12 偶然超标/违规 6 有 0 发生过环境事故采取了 措施 6 在标准内/符合规定 3 公司外投诉 3 没有规定 0 公司内投诉 1 未发生事故/有投诉已解 决 0 综合评分等级对照表综合评分等级对照表 n=n1+n2+n3 m=m1m2m

    28、3 第二组分值 2712 118 74 30 第一组分值 180 A A A B 90180 A B B C 90 B B C C 备注:评分为 A 级的直接列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B 级讨论后决定是否列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 C 级暂不列入“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 环境因素评价表环境因素评价表 单位: 岗位名称: 分析人员: 审核人员: 分析日期: 年 月 日 序号 活动、产品或 服务 环境因素 第一组评价因子 第二组评价因子 综合评分 分级 是否列入重 要因素 m1 m2 m3 第一组分值 m=m1m2m3 n1 n2 n3 第二组分值 n=n1+n2+n3 1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

    29、价控制程序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1.目的目的 为了规范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管理,规定事先辨识、评价危险源和风险评价 流程,减少和避免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程序。 2.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产装臵、设备、设施,原材料贮存、运输、使用 环节和相关方活动等过程危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价。 3.3.职责职责 3.1 安全总监负责公司重大危险源和安全管理方案的审批; 3.2 安全部负责公司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审核; 3.3 各部室、车间负责本单位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及风险管控工作。 4.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1、危险源辨识范围包括以下过程和场所: a) 、对

    30、工作区域、过程、装臵、设备、设施,原材料贮存、运输、操作、拆除程序 和工作的设计。 b) 、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维修)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 c) 、项目实施、拆除各阶段的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风险信息更新。 d)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e)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f) 、组织及其活动、材料的变更,或计划的变更。 g)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4.24.2、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时机和频次、危险源辨识与评价时机和频次 4.2.1 公司常规活动危险源每年辨识一次(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 。 4.2.2 下列情况应在开始之前: a.非常规活动; b.新建、改建、扩建项

    31、目; c.技术改进项目; d.生产设备设施的维护、维修及变更项目; e.操作或工艺变更; f.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4.2.3 风险评价小组依据公司生产周期和特点,对重大危险源每年第三季度评价一次, 确定其危险等级,注意其变化趋向,写出安全评价报告,制定安全措施,使其风险降低。 4.2.4 随时进行风险评价, 生产运行中突然出现问题或经过短暂超温、 超压等异常运行, 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后或重大变更时, 发生各类事故时或按照实际要求接受同行业事故教 训时,由公司安全部组织一次风险评价。 4.34.3、评价准则:、评价准则: a)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 b)、有关抗氧剂生产

    32、行业的规范,技术标准。 c)、公司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d)、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e)、有关公司签订的内、外部合同规定。 4.44.4、评价方法、评价方法 风险评价的方式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4.4.1 各项直接作业的风险评价方法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 4.4.2 岗位、部位需完成的工作任务等风险评价方法首选工作危险分析(JHA) 。 4.4.3 设备设施、罐区等场所的风险评价,选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 4.4.4 重大危险源可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 。 4.54.5、职责与分工、职责与分工 4.5.1 公司新改扩建项目,应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做设立安全评价

    33、报告和验收评价报告, 落实评价报告提出的对策和措施。 4.5.2 项目投产运行后,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丢弃、废弃、拆除、处臵与开停车等)风 险,应由风险评价小组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5.3 设备新增或拆除的风险应由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5.4 事故及潜在紧急情况的风险应由安全部及各职能部门进行评价, 并做好控制记录。 4.5.5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风险,包括违反安全操作 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风险由风险评价小组和本车间进行分析,并做好控制记录。 4.5.6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采购、储存和使用过程的风险由风险评价小组和经营部

    34、、 财务部进行分析并做好风险控制记录。 4.64.6、公司设立风险评价小组、公司设立风险评价小组 公司组织以分管安环副总经理为组长, 各职能部门及车间主要负责人和从业人员代 表(班组长、主要岗位操作工)为组员的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全公司范围的风险评 价及控制工作。 4.74.7、 内容与要求内容与要求 4.7.1 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a.安全部主持风险评价活动, 成立评价小组。 评价小组编制风险评价指导书或报告; b.各相关部门收集、整理风险评价所需资料,提交评价小组; c.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实施现场检查,识别危险有害因素; d. 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e. 根据

    35、评价结果,提出控制措施; f. 得出评价结论。 4.7.2 风险评价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 虑以下因素: a. 火灾和爆炸; b.冲击和撞击; c.中毒、窒息和触电; d.有毒有害物料、粉尘、气体的泄漏; e.人机工程因素; f.设备的腐蚀、缺陷; g. 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4.7.3 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a. 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b.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c. 公司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4.7.4 危险源辨识一般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4.7.4.1 询问、交谈 由对某项工作具有一定经验的人组成小组(一般3-5人) ,分析某

    36、项工作中存在的危 害,可初步分析出该项工作存在的所有危害。 4.7.4.2 现场勘察和工作经验判断 由具有一定安全技术知识和掌握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要求的人组成小组(一 般2-3人) ,进行现场勘察。通过对现场环境或工作经验判断,发现存在的危害。 4.7.4.3 查阅有关记录 通过查阅事故、事件、职业病记录,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 4.7.4.4 获取外部信息 从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文献资料、聘请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有关危害信息,包括其 他相关方的要求,加以分析研究从中辨识存在的危害。 4.7.4.5 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分析员工工作任务中所涉及的危害,辨识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 4.7.4.6 安

    37、全检查表 运行已编制好的安全检查表,进行系统的安全检查,从而辨识出存在的危害。 4.7.4.7 下列四种危害,应定为我公司风险评价级别较高的危害: a. 曾发生过事故,至今无合理控制措施的(重特大风险) ; b.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风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c.不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规范的; d.相关方依据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或根据公司所做承诺提出的合理抱怨。 4.84.8、 风险控制的内容风险控制的内容 4.8.1 公司对识别出的危害,按照其风险等级,进行风险控制策划并进行分级控制。风 险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臵措 施等,可通过制定管

    38、理方案、强化运行控制、制定应急预案等方法实现。选择风险控制 措施时,应考虑: a. 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及公司经营运行情 况; b.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8.2 控制措施应包括: a. 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b.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c.培训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d.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e. 应急处臵措施,尽最大可能减少伤害和损失。 4.8.3 风险信息更新 公司应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定期 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风险评价的频次一般每年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公司应 及

    39、时进行风险评价: a. 新的、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b.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c.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d.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e.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4.8.4 风险管理的宣传、培训 公司根据双体系建设及运行进度, 定期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和采取的措施对从业人员 进行宣传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识别评价方法、风险分级管控层级、及风险控制措 施和应急预案等,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 风险的技能。 5 5. . 相关文件和记录相关文件和记录 5.1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价报告 5.2安全评价记录 5.3安全检查表 记录不全 信息交流控制

    40、程序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1.1.目的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内、外部信息交流和传递方式,确保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沟通 及时和准确,特制定本程序。 2.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外部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 3.3.职责职责 3.1 安全部负责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面有关信息的内外部信息交流; 3.2 环境部负责公司环保管理方面信息的内外部交流; 3.3 经营部负责顾客和供方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沟通; 3.4 办公室负责公司内外部宣传报道; 3.5 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相关信息的内外部交流。 4.4.工作程序工作程序 4.1 4.1 信息的分类信息的分类 4.1.14.1.1 外部信息类别外部

    41、信息类别 4.1.1.1 技术研发、行业发展动态、项目申报、安全环保产业政策; 4.1.1.2 有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标准; 4.1.1.3 顾客和供方、合作伙伴等相关方的信息及反馈; 4.1.1.4 相关方参观、交流、各种迎查通知、会议。 4.1.24.1.2 内部信息类别内部信息类别 4.1.2.1 管理体系正常运行信息,包括:方针、目标和指标的制订、修改文件,运行控 制过程中的信息,内部审核及管理评审信息等; 4.1.2.2 应急准备和响应信息; 4.1.2.3 产品和工艺运行信息及分析; 4.1.2.4 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节能等合理化建议。 4.2 4.2 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信息交流的主要渠道 4.2.1 内部交流形式:主要有各种会议;ERP、OA、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新版三体系程序文件汇编.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7121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