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礼记》全集及翻译汇总精编.docx

  • 上传人(卖家):阳光灿烂杨老师
  • 文档编号:669870
  • 上传时间:2020-08-01
  • 格式:DOCX
  • 页数:129
  • 大小:95.8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礼记》全集及翻译汇总精编.docx》由用户(阳光灿烂杨老师)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礼记 全集 翻译 汇总 精编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 页 共 129 页 目录 礼记简介 敖不可长 做人治学的准则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生命与孝道之间 的选择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 引咎自责的敬业 精神 曾子寝疾 事于小处见精神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 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 现 子柳之母死 君子不取不义之财 成子高寝疾 生死都要对人有益 晋献公之丧 非礼不听是君子 吴侵陈 师出必须有名目 知悼子卒 进谏规劝的艺术 陈子车死于卫 制止殉葬的“黑色幽默” 卫献公出奔(1) 一碗水难以端平 战于郎 规则也有灵活用时 孔子过泰山侧 从镜子中照见人类的丑恶 鲁人有周丰也者 身教重于言教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

    2、页 共 129 页 齐大饥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 晋献文之成室 以子之矛,陷子以盾 季孙之母死 借外包装通行天下 阳门之介夫死 最难对付是同仇敌忾 赵文子与叔誉观平九原 为官清廉者有几 多 昔者仲尼与于蜡宾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 昔者先王未有宫室 圣人的能耐有多大 发虑宪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玉不琢 不成器 学习是为了开发潜能 虽有嘉肴 实践出真知 古之教者 用制度确保教育的是实施 大学始教 做官从上学开始 大学之教也 学习贵在持之以恒 今之教者 对症下药治弊端 大学之法 方法是成功的保证 学者有四失 心理状态是过失的根源 善歌者 鼓动性来自魅力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 选择师长必须慎重 凡学之道 师道何日

    3、再尊严 善学者 响鼓不用重捶 记问之学 读死书者不配为师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3 页 共 129 页 良冶之子 循序渐进才匝得下根 古之学者 于平易中见深刻 大德不官 立足根本才可随心所欲 凡音之起 音乐以情感为中心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 音乐表现情感而不 是形象 礼以道其志 音乐是治国安邦的工具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音乐可以察知世事 人心 乐者,通伦理者也 文艺是一种工具 乐由中出 以礼约取代兵刑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 礼乐当随时代而变 化 乐者,天地之和也 以礼乐维护秩序与和 谐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乐是论功行赏的奖品 天地之道 教化如同春风化雨 乐也者, 圣人之所乐也 音乐能净化

    4、人的 心灵 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 音乐随情感的变化 而变化 土敝则草木不长 淫乐如洪水猛兽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4 页 共 129 页 德者,性之端也 不可尽信“乐为心声” 钟声铿,铿以立号 君子听音与众不同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 夫乐者乐也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 礼记简介 敖不可长 做人治学的准则 【原文】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4)。贤者狎而敬之(5),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 知其善。 积而能散, 安安而能迁迁(6)。 临财毋苟得(7), 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8),分毋求多。疑事毋质(9), 直而勿有(10)。 【注释】 本节选自曲礼上。

    5、 曲礼记录了先秦儒家 关于各种礼仪制度的言论, 目的在于继承和发扬礼教, 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礼教的规范。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讲 做人和治学的态度。敖:同“傲” ,傲慢。从:同 “纵” ,放纵。极:达到顶点。狎(xia) :亲近。 (6)安安:满足于平安的境遇。迁:改变。(7)临: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5 页 共 129 页 遇上,面对。苟:苟且。(8)很:争论,争执。(9)质: 判定,证明。(10)直:明白。 【译文】 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志向不可自满。 享乐不可达到极点。对于贤能的人要亲近并敬重,要 敬畏并爱戴。对于所爱的人要了解他的恶德,对于憎 恨的人要看到他的优点。能积聚

    6、财富,但又能分派济 贫;能适应平安稳定,又能适应变化不定。遇到财物 不要随便获得,遇到危难不应苟且逃避。争执不要求 胜,分派不要求多。不懂的事不要下断语,已明白的 事不要自夸知道。 【读解】 古代儒家思想的最大特点是凡事保持中间态度: 既不能不及,又不能太过。这种态度叫作“中庸” 。 做人,保持中庸尤其重要,而且具有很大的实践 价值,也是修身养性的主要内容。内心要庄重矜持, 但又不能过分,过分便成了傲慢。欲望可以得到正当 的满足,过分则走向放纵。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事情 上,都不能达到顶点,不能走向极端。这样,才能在 上下左右的关系中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站稳脚跟,有 所作为。 这种观念体现了儒家对

    7、人生的基本态度。它是积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6 页 共 129 页 极的、现实的、进取的,同时又是谨慎的、保守的。 千百年来,它对塑造我们民族的人格心理起过重要作 用,产生过深远影响,是人生修养的重要思想资源。 无论我们现在如何来评价这种人生态度,事实上 它已深入到了我们人格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我们已 习惯于按这种方式来待人接物,习惯于寻找历史的和 现实的例证来证明傲慢、纵欲、自满、享乐的有害, 以及保持中间状态的成功。我们也习惯于以此来品评 他人,要求他人。这种传统,恐怕难以改变。 -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 生命与孝道之间的选择 【原文】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2)。公子重耳谓

    8、之曰: “子盖言子之志 于公乎(4)?”世子曰: “不可。君安 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 ”曰: “然则盖行乎?”世 子曰: “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5)。天下岂有无 父之 国哉?吾何行如之(6)?”使人辞于狐突曰(7): “申生 有罪, 不念 伯氏之言也, 以至于死。 申生不敢爱其死。 虽然,吾君老矣,子 少(8),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 图吾君(9)。伯氏苟出而图吾君(10),申生 受赐而死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7 页 共 129 页 (11)。 ” 再拜稽首(12), 乃卒(13)。 是以为恭世子也(14)。 【注释】 本节选自檀弓上。 “檀弓”是前首人物的姓 名, 编者用作篇

    9、名。 全 篇内容主要记载了孔子及其弟 子们讨论丧礼的言论,富有文学色彩,风格独 特 晋献公: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晋国国君,姓姬,名诡 诸。世子:太 子公子重(chong)耳:太子申生的 同父异母弟弟。后来当上晋国国 君,称晋文公,是春 秋五霸之一。盖(he):同“盍” ,何不,为什么 不。 弑(Shi):臣子杀国君,或儿子杀父亲叫弑。(6)行: 这里指 逃奔。如;连词。之:往,去。(7)辞:告别, 狐突:申生的师傅,字伯 行,所以又称“伯氏” 。(8) 子:指骊姬的儿子奚齐。(9)图:策划,谋 划。(10) 苟;如果,倘若。(11)赐:恩惠。(12)再拜:连拜两次。 稽 (qi)首:古时叩头敬礼

    10、。(13)卒:死去。(14)恭:人 死后按其生前敬顺 的事迹给予的称号,即谥(Shi)号。 【译文】 晋献公想要杀掉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告诉申 生说:“你为 什么不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对父亲说呢?” 太子说: “不行。父亲有 骊姬才得安乐,我说出来会 伤他的心。 ”重耳又说: “那么为什么 不逃走呢?”太 子说: “不行。父亲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 没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8 页 共 129 页 有国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 派人向狐突 告别说: “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忠 告,以至于只有去死。我 不敢贪生怕死。虽然如此, 但我们国君年纪老了, 爱子年纪又小

    11、。 国家有许多忧 患, 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 如果您肯出来 为 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得到了您的恩惠,甘愿去死。 ”申 生再拜叩 头行礼,接着自尽身亡。因此,人们送他溢 号称“恭世子” 。 【读解】 太子申生在父王欲杀自己时,既不愿对父王表露 心迹,又不愿逃走,最后自尽以成孝道。这事在古代 儒生看来可歌可泣,值得赞美,但在今天看来,自尽 并非最好的选择。 杀身以成仁,为了某种理想和价值追求而献出自 己的生命,这本身的确值得赞颂。它体现了人类超越 肉体生命的一种追求, 体 现了古人对生命存在的一种 深刻领悟: 肉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 仅仅在于肉体本 身,更在于它与某种精神意义的联系。换句话说

    12、, 活 着应当有意义和价值一不管这种意义和价值的具 体内涵是什 么。 申生所看重的是人伦纲常中的孝道。他的角色定 位是儿子, 是 本可以继承王位的特殊的儿子太子。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9 页 共 129 页 他由此而来的职责和义 务是无条件地服从父亲和国 君,不能有超越角色和职责义务的言 行举止。对此, 他有高度的意识和自觉性, 所以不惜生命的代价 、 来 换取他所笃信的价值和理想。对于他来说,可谓是生 命诚可贵, 孝道价更高。若为孝道故,生命可以抛。 如今恐怕很少有人会这样去做,因为我们不仅看 重生命本身, 价值取向已全然不同。 我们也可以做到 献出生命, 但不会为孝也 无论是

    13、父母还是别的什么人, 我们可以尊重他们, 认真听取他们 的意见和建议。 如 果出现意见分歧, 可以通过对话的方式来解决, 也可 以寻求第三方的调解。 即使到了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 也完 全没有交出生命的必要。 传统孝道的大部分内 涵早已失去了存在的必然根据,除了敬 重长辈之外, 所剩无几。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 【原文】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2),县贲父御,卜国为 右(4)。马惊,败绩(5)。公队(6),佐车授绥(7)。公曰: “末之(8),卜也! ”县贲父曰: “他日不败绩,而今败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0 页 共 129

    14、 页 绩,是无勇也! ”遂死之。圉人浴马(9),有流矢在白 肉(10)。 公曰:“非其罪也。 ” 遂诔之(11)。 士之有诔(12), 自此始也。 【注释】 本节选自檀弓上。鲁庄公:春秋战国时 的诸侯国鲁国国君, 姓姬,名庄公。宋:春秋战国时 诸侯国国名,子姓。乘丘:鲁国地名。 (3)县(xuan)贲 (ben)父:人物姓名,县是姓,贲父是名。御:驾驭车 马。 (4)卜国:人名。右:战车的右边。败绩:失 败。这里指翻车。 (6)队(zhui):同“坠” ,坠落。(7) 佐车:副车。绥(sUi) :挽住手上车 的绳子。(8)末: 这里的意思是软弱无力。 (9)圉(yu)人; 养马的人。 (10)

    15、 流矢。飞箭。白肉;大腿内侧的肉。(11)诔(lei):追述 死者功德的 悼念文章。(12)士:古代处在人大和庶民 之间的阶层。 【译文】 鲁庄公和宋国人在乘丘交战,县贲父为鲁庄公驾 车, 卜国在 车右边护驾。 拉车的马受惊, 将车翻 倒。 庄公摔下车来。 副车上 的人递下绳子, 拉庄公上了副 车。庄公说: “卜国啊,没有勇力呀! ” 县贲父说: “以 前没有翻过车, 今天却车翻人坠, 这是我们没有勇 气! ” 于是两人殉职而死。事后马夫洗马时,发现马大腿内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1 页 共 129 页 侧中了 飞箭。庄公说: “原来翻车不是他们的罪过。 ” 于是庄公作文追述 他

    16、们的功德。 为士作文悼念的风习, 就是从这开始的。 【读解】 有句古话说, “士为知己者死。 ”我们不知道鲁庄 公是否是县 贲父和卜国的 “知己者” , 但他们是随从, 负有保护国君的责任。 由于失职 (事后才知道并非他 们的过失) ,二人引咎赴死,战死在 沙场之上。 无论县贲父和卜国同鲁庄公的私人关系如何,他 们忠于职守 的一个“忠” ,却是感人至深的。出了事 故,不是左推右塞,竭力 寻找客观原因,而是挺身而 出,大胆承担责任,并以生命为代价来表白自己的忠 诚和献身精神。能够这样做的人,古今往来大概并不 多,如今尤其罕见。 认真想起来,不管社会如何变化,不管事现代、 后现代,还是超现代、超超

    17、现代,只要人性还在,恐 怕不能不讲一个“忠”字。最起码的,要忠于自己,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然后要对得起自己的职责、 父母、 家庭、社会等等。如果现代化连这点做人的最起码的 准则都化掉了, 那还不如不要这样的现代化。 活著不 容易,做人更难,做忠诚的人难上加难。 -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2 页 共 129 页 曾子寝疾(1) 事于小处见精神 【原文】 曾子寝疾(2), 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4)。 曾元、 曾申坐于足(5),童子隅坐而执烛(6)。童子曰: “华而 睆(7)。大夫之箦与(8)?”卜也! ”子春曰: “止! ”曾 子闻之。瞿然曰(9): “呼(10)! ”曰: “

    18、华而睆,大夫之 箦与?”曾子曰: “然。斯季孙只赐也(11)。我未之能 易也。元,起,易箦。 ”自此始也。曾子曰: “夫子之 病革矣(12),不可以变(13),幸而至于旦(14),请敬易 之。 ”曾子曰: “尔之爱我也不如彼(15),君子之爱人 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16)。吾何求哉?吾得 正而毙焉(17),斯已矣(18)。 ”举扶而易之(19),反席未 安而没(20)。 【注释】 本节选自 檀弓 上。 曾子: 孔子得弟子, 名 参,字子舆。寝疾:病倒,卧病。 (3)病:意思事病 情严重。 (4)乐(le)正子春:曾子的学生。曾元、曾 申:曾子的儿子。 (6)隅:墙角。(7)睆(huan

    19、):光泽。 (8)箦(ze): 席子。 与: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9)瞿(ju)然: 惊惧的样子。 (10)呼(xv):同“吁” ,叹息声。(11)斯: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3 页 共 129 页 这。 季孙: 季孙氏, 鲁国的大夫。 (12)革(ji): 危急。 (13) 变:意思是移动。(14)幸:希望。(15)尔:你。彼:他。 这里指童子。(16)细人:小人。(17)得正:合于正礼。 (18)已:意思是可以。(19)举:起,抬起。(20)反:同 “返” 。没:同“殁“,死去。 【译文】 曾子病倒在床上, 病情严重。 乐正子春坐在床下, 曾元、曾申坐在脚旁,童仆坐在墙角,

    20、手拿烛火。童 仆说: “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得席子吧?”乐 正子春说: “住口! ”曾子听到了,突然惊醒过来说: “啊! ”童仆又说到: “席子花纹华丽光洁,是大夫用 得席子吧?”曾子说: “是的,这是季孙送给我的,我 没有力气换掉它。元啊,扶我起来,把席子换掉。 ”曾 元说: “您老人家的病已很危急了,不能移动,希望能 等到天亮,再让我来换掉。 ”曾子说: “你爱我不如爱 那童仆君子爱人是用德行,小人爱人是姑息迁就。我 现在还要求什么呢?我只盼望死得合于正礼罢了。 ” 于 是大家扶起曾子,换了席子,再把他扶回到床上,还 没有放安稳,曾子就去世了。 【读解】 儒林外史中的严贡生临死前伸出

    21、两个手指, 示意为节省灯油要掐灭一根,露出十足的守财奴的嘴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4 页 共 129 页 脸,吝啬的本性至死不改。曾子临死前要求换掉华丽 的卧席,却不是出于悭吝,而是以言行维护他所信奉 的“礼”不是大夫的身份不得受大夫的饿礼遇。 曾子的举动与严贡生的守财奴有着质的不同。为了维 护自己的信念,他慎终如始,严于律己,直至去世。 曾子换席子的做法不可仿效,但他的精神大可借 鉴的。常言说: “正人先正己。 ”要求别热做到的自己 首先要做到,否则便不会有说服力。做人的严谨应当 体现在遵守规则之上,尤其是细小的事,更能见出真 精神。 精神源于信念,信念事对自己所确认的价值和意

    22、 义的执着追求。没有信念做支撑,可能凭兴之所至地 做一些事,却不可能始终如一,不可能在大大小小的 事上都表现出完全的一致性。 局外人, 营营苟苟的人, 事不可能理解这一点的。 人在生活中的确应当有精神,不管这种精神的具 体内容是什么,它都会使我们的言行有所归依,有轨 可循。 -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1) 劝诫忠告是爱心的体现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5 页 共 129 页 【原文】 子夏其子而丧其明(2)。曾子吊之,曰: “吾闻之 也:朋友丧明,则哭之。 ”曾子哭,子夏亦哭,曰: “天 乎!予之无罪也! ”曾子怒曰: “商!女何无罪也? 吾与女事夫子于洙泗之间(4),退而老于西河之上

    23、(5), 使西河之民疑女于夫子(6),尔罪一也。丧尔亲,使民 未有闻焉,尔罪二也。丧尔子,丧尔明,尔罪三也。 ” 而曰:“女何无罪与?” 子夏投其杖而拜曰:“吾过矣! 吾过矣!吾离群而索居(7)。亦已久矣! ” 【注释】 本节选自 檀弓 上。 子夏: 孔子的弟子, 春 秋 末期卫国人,名叫卜商,子夏是字。 (3)女(ru): 同“汝” ,你。 (4)事:侍奉。夫子:孔子弟子对孔子 的尊称。 洙泗: 古时鲁国的两条水名。 西河: 地名, 在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 (6)疑: 同 “拟” , 比拟。 (7)索居:独居。 【译文】 子夏因儿子死了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前去吊唁并 说: “我听说朋友的眼

    24、睛失明了,就要为它哭泣。 ”曾 子哭了, 子夏也哭起来, 说道:“天啊! 我没有罪过呀! ” 曾子气愤地说:“你怎么没有罪过呢?以前我和你在洙 水和泗水侍奉老师,后来你告老回到西河,使西河的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6 页 共 129 页 人们把你比作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居亲人 之丧,没有可以为人特别称道的事这是你的第二条罪 过。 你儿子死了就哭瞎了眼睛。 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 ” 曾子接着反问道你难道就没有罪过吗?“子夏听后仍 掉手杖,下拜说: ”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独自 居住太久了。 【读解】 儒家讲“仁” 。仁的内容之一是爱人,是以宽厚之 心去爱护他人。这个宽厚

    25、之心,并不是没有原则的姑 息迁就,也不是丧失自我立场地随便附和,而是用德 行去感化、影响对方。这种爱法叫做“爱人以德” ,用 今天的话说,对朋友的真正爱护,是帮助他克服自己 的缺点,改正自己的过错。子夏的故事就是讲的这个 道理。 儒家的这个思想早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并把它当 作做人的准则之一。 比如俗话说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其实便是对“爱人以德”德通俗解 说。 忠告朋友告诫朋友,提醒朋友,是爱心的体现这 个十分明显的道理,人们在实际中总是想不通,脑筋 转不过弯。遇到批评就以为是与自己过不去,甚至是 故意作对。可是,如果忠告者不看重你,不关心你,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

    26、译 第 17 页 共 129 页 犯得着对你进行规劝和提醒吗?脑筋转弯儿得要从相 反得角度去想想,才会得到正确得答案。 - 子柳之母死(1) 君子不取不义之财 【原文】 子柳之母死(2)。 子硕请具。 子柳曰:“何以哉?” 子硕曰: “请粥庶弟子母(4)。 ”子柳曰: “如之何其粥 人子母(5),以葬其母也?不可。 ”即葬。子硕欲以赙 布之余具祭器(6)。子柳曰: “不可。吾闻之也:君子 不家于丧(7),请班诸兄弟之贫者(8)。 ” 【注释】 本节选自檀弓上。子柳:鲁国人。子 硕(shi):子 柳的弟弟。具;备办。这里指备办丧葬的 器用。(4)粥(yU):同“鬻” ,卖 庶弟:父亲的妾所生 的

    27、年幼的儿子。 如之何: 怎么。 其: 语气助词, 没 有 实义。(6)赙(fU)布:送给丧家助葬的钱帛。(7)家:意思 是充作 家用。(8)班:分发。诸:之于,给。之: 代同,指剩下的钱帛。 【译文】 子柳的母亲去世了,子硕请求备办丧葬的器用。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8 页 共 129 页 子柳说: “用 什么来备办呢了”子硕回答道: “请把庶 弟的母亲卖了。 ”子柳说: “怎么可以卖掉别人的母 亲,用得来的钱安葬自己的母亲呢?不 行。 ”安葬之 后, 子硕想用别人送来助葬剩下的钱帛备办祭祀器物。 子柳说: “不能这样。我听说,君子不惜丧葬之事以利 其家,辽是 聂我把剩下的钱帛分

    28、发给贫穷的兄弟们 吧。 ” 【读解】 借机发财,是势利之人的心态。只要机会出现, 有利可图,便 会削尖脑袋往里钻,管他正当不正当、 仁义不仁义,绝不会放过任何一点借机发财的时机。 那么,君子就不爱财了?非也。君子爱财,取之 有道、这就 是说,君子和小人都爱财,这大概是人的 天性。 但是, 君子和小 人的分野在于: 一个取财有道, 一个取财无道;一个是正当的,一 个是不义的。这个 差别虽然不能说是天壤之别,却也是原则的差 别。 君子既要顾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 凭自己的正 当劳动获取理应得到的财物, 比如孔子收 取学生的“束修” (干 肉) 。小人则只顾自己,不顾别 人, 发不义之财是

    29、常事, 把自己的 快乐建立在他人的 痛苦之上也不少见。 记住这个原则差别, 约束自己非 份的发财欲望,肯定会使自 己变得好起来。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19 页 共 129 页 - 成子高寝疾(1) 生死都要对人有益 【原文】 成子高寝疾(2)。庆遗入请曰: “子之病革矣, 如至乎大病(4)则如之何?”子高曰: “吾闻之矣:生 有有益于人,死不害于人。吾纵生无益于人,吾可以 死害于人乎哉(5)! 我死, 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6)。 ” 【注释】 本节选自檀弓上。成子高:国子高,齐 国大夫。庆遗:齐国人。请:治理的意思是询问。 (4)大病:重病治理纸委婉的死亡。乎哉:表示反问 的语

    30、气词。(6)不食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 【译文】 成子高病倒在床。 庆遗进屋问他说: “您的病已很 危急了,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后事该怎么办呢?”子 高说: “我听说过,活着的时候要对人有益,死了也不 要害人。我纵然在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死了害 要危害于人吗?我死之后,就找一块不长庄稼的地把 我埋了吧。 ” 【读解】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0 页 共 129 页 古人有诗说:“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 这诗意,不知是否从成子高地事迹化出?即使不是, 总有一点是相通的:做人应当替他人着想,有益于他 人,牺牲自我,哪怕是死了也要有益他人。 这大概可以算作是一种无私的献

    31、身的精神吧,如 同春蚕,直到生命终结,才停止孜孜不断的吐丝;正 如红烛,直到最后一滴烛泪烧干,才不会再燃烧。倘 若提倡人人都像落红、春蚕、红烛一样默默为他人作 奉献,自然是很高尚、很伟大的。倘若要求别人作奉 献,自己则独享别人的奉献,那算是怎么回事呢? 理想同现实毕竟事两回事。现实中总有人在作奉 献,也总有人在安享别人的奉献,甚至害挖空心思地 窃取。如果成子高有灵在天,怕事不得安宁吧。 - 晋献公之丧(1) 非礼不听是君子 【原文】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2)。且曰: “寡人闻之(3):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虽吾子俨 然在忧服之中(4), 丧亦不可久 也(5), 时亦不可失也,

    32、孺子其图之(6)! ”以告舅犯(7)。舅犯曰: “孺子 其辞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1 页 共 129 页 焉(8)!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9)。父死之谓何?又因 以为利,而 天下其孰能说之(10)?孺子其辞焉! ”公 子重耳对客曰: “君惠吊亡臣 重耳(11),身丧父死, 不得与于哭泣之哀(12),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 或 敢有他志(13), 以辱君义?” 稽颡而不拜(14), 哭而起, 起而不私(15)。子 显以致命于穆公(16),穆公曰: “仁 夫,公子重耳!夫稽颡而不拜,则 未为后也(17),故 不成拜(18)。 哭而起, 则爱父也。 起而不私, 则远利 也。 ” 【注

    33、释】 本节选自檀弓下。秦穆公:春秋战国国 时诸侯国泰国国君,姓 赢,名任好,春秋五霸之一。 寡人:古时君主自称。这只是使臣代国 君讲话。 吾子:表示亲爱的称呼。俨然:严肃的样子。忧服: 忧伤服 丧。(5)丧(sang):失位逃亡。(6)孺子:对年幼 者的称呼。堰,重耳的舅舅,字子犯。 (8)辞:推辞, 拒绝。(9)仁亲:以仁爱对待亲人。(10)孰(shu):谁。 说:辩解。(11)亡:逃亡,流亡。 (12)与:参与。(13) 或;又。敢:岂敢,怎敢。(14)稽颡(qi sang): 古时 居父母之丧时跪拜宾客的礼节。拜:拜谢。(15)私: 私下交谈。 (16)子显:公子絷(Zhi),字子显,是

    34、秦穆 公派来吊唁的使者。致命:复命,汇 报。(17)后:指 继承人。(18)不成拜:只稽颡,不拜谢。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2 页 共 129 页 【译文】 晋献公死后,秦穆公派使者向公子重耳吊唁,并 且说:“我听说, 亡国常在这时, 得到国家也常在这时。 虽然你现在庄重地处 在优伤服丧期间, 但失位流亡不 宜太久, 不可失去谋取君位的时 机。 请你好好考虑一 下! ”重耳把这些话告诉了舅犯。舅犯说道: “你要 拒绝他的劝告! 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可宝贵的东西, 只有 把以仁爱对待亲人当作宝物。 父亲去世是怎样的 事啊?利用这种 机会来图利, 天下谁能为你辩解?你 还是拒绝了吧!

    35、 ” 于是公子重 耳答复来使说: “贵国国 君太仁惠了, 派人来为我这个出亡之臣吊 唁。 我出亡 在外, 父亲去世了, 因此不能到灵位去哭泣, 表达心 中 的悲哀,使贵国国君为我担忧。父亲去世是怎样的事 啊?我怎 敢有别的念头, 有辱于国君待我的厚义呢?” 重耳只是跪下叩头 并不拜谢, 哭着站起来, 起来之后 也不与宾客私下交谈。 子显向 秦穆公报告了这些情况, 穆公说: “仁义呀,公子重耳!他只跋 叩头而不行拜 礼,这是不以继承君位者自居,所以不行拜礼。哭 着 起立,是表示敬爱父亲。起身后不与宾客私下交谈, 是不贪求 私利。 ” 【读解】 面对权力的诱惑而不动,流亡在国外而不妄称君 礼记全集

    36、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3 页 共 129 页 主接班人在咱们的历史上,恐怕只有春秋战国那样的 时代才会有的事。那时,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不 搞阴谋诡计,凡事讲究礼仪,讲究名正言顺事成,是 很体面的。专靠耍手腕,搞小动作,贪欲膨胀,譖越 名份而取得不应属于自己的名誉、地位、财富,是为 人不齿的。这是那个特殊时代的风气,并且一去不复 返了。 凡事讲礼,尤其是在现实利益的诱惑面前,比如 权力、女色 财物、金钱、名誉、地位的诱惑面前,也 要讲究取之有道,在天的人看来,可能太迂腐,太繁 琐,太无必要。但是,这的确是大有必要的。社会生 活和人伦关系要有序,要有轨可循,总得有 所规范。 礼虽不一定是

    37、最好的规范,但毕竟比没有规范、乱来 一气要好。难怪孔子为了维护礼的理想秩序,坚持非 礼勿视,先勿听,非礼勿行。 同法相比,礼是一种软性的社会规范。它主要靠 人们内心的自觉,而内心的自觉来自于性情的陶冶和 修炼。因而,这种软性 的规范的作用总是有限的,古 人多半针对“君子”强调礼,把 “小人” 、 “野人”排 除在礼之外, 大概便是意识到了凭自觉和修养 来守礼, 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加上人性之中恶的一面总是存 在并时刻表现出来,礼的作用和影响便更加有限。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4 页 共 129 页 此外, 在讲礼成风的春秋时代, 要成为:“王者” , 除了凭实力之外, 也逃不出礼

    38、仪的制约。 或者干脆说, 不讲礼仪,就不能归顺人心,就成不了王者。公子重 耳之所以能成雄一时,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大概与此 又极大关系。 - 吴侵陈(1) 师出必须有名目 【原文】 吴侵陈(2)。斩祀杀厉(3)。师还,出竟(4),陈太宰 嚭使于师(5)。夫差谓行人仪曰(6): “是夫也多言,盍 尝问焉(7): 师必有名, 人之称斯师也者, 则谓之何?” 太宰嚭曰:“古之侵伐者不斩祀, 不杀厉, 不获二毛(8)。 今斯师也,杀厉与?其不谓之杀厉之师与?”与曰: “反尔地(9),归尔之,则谓之何?”曰: “君王讨敝 邑之罪(10),又在矜而赦之(11),师与,有无名乎?” 【注释】 本节选自 檀弓

    39、下。 吴: 春秋时诸侯国名, 姬姓。陈:春秋时诸侯国名,妫(gui)姓。斩祀:破 坏祭神地场所。 杀厉: 杀害患疫病地人。 竟: 同 “境” 。 (5)太宰:古代官名。嚭嚭(pi):人名。(6)行人:官名,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5 页 共 129 页 负责朝勤聘问。 仪: 人名。 (7)盍(he): 何不。 (8)二毛: 鬓发班白的人。(9)反:同“归” ,归还。(10)敝邑:对 自己国家的谦称。 (11)矜:怜悯。 【译文】 吴国侵伐陈国,破坏了祭祀的场所,杀害了患疫 病的人。后来吴军返回,离开陈国边境。陈国的太宰 嚭出使吴军。 吴王夫差对行人仪说道: “这个人能说会 道,我

    40、们何不试着问他一下:出师讨伐一定要有个名 目,如果人们问起我们的军队来,该怎样称呼呢?” 太宰嚭回答道: “古人侵伐他国时,不破坏祭祀场所, 不杀害患疫病的人,不俘获鬓发斑白的人。现在贵国 军队不是杀了病人吗?不是可以称为杀害病人的军队 吗?”夫差说: “要是归还你们土 地,归还你们被俘 的子女,又该怎样称呼我们的军队呢?”太宰嚭回答 说: “君王讨伐我国的罪过,却又怜悯并赦免我们,这 样的军队,还能没有好的名目吗?” 【读解】 春秋不仅多义士,也多辩士。太宰嚭一番巧辩, 说得吴王夫差一阵尴尬, 不能不使人叹为观止。 同时, 我们注意到古人打仗极其重视规则:师出必须有名, 否则,即使打了胜仗,

    41、也不会让人心服;攻城掠地, 烧杀抢夺,擒获俘虏等等,都得有一个说法,否则,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6 页 共 129 页 会被称做“不义之师” 。因此,出征之前要誓师,誓词 的主要内容便是罗列各种名目和说法,也就是找理由 和借口,以便说服参战的人相信征伐是合乎礼仪和正 义的举动。 这倒有点像外国人的决斗,堂堂正正挑明理由, 正大光明地按规则进行,甚至还找人当裁判,在公平 的前提下决出胜负。 不过,任何战争,不管找出多么堂皇的理由, ,总 该有些界线是不能超越的,诸如杀害伤病者、俘虏和 平民百姓,抢劫财物,抓老弱病残作人质等等,这类 不人道的举动, 是任何堂皇的名目理由都无法抵销的

    42、。 从某种意义上说,打仗也应当是一种公平的、按 一定规则进行的竞争。名目重要,规则同样也重要。 - 知悼子卒(1) 进谏规劝的艺术 【原文】 知悼子卒(2)。 未葬, 平公饮酒(3), 师旷、 李调侍, 鼓钟。杜蒉自外来(4),闻钟声,曰: “安在?”曰: “在 寝(5)。 ”杜蒉入寝,历阶而升。酌曰: “旷,饮斯! ” 又酌曰: “调,饮斯! ”又酌,堂上北面坐饮之(6)降,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7 页 共 129 页 趋而出(7)。平公呼而进之,曰: “蒉,曩者尔心或开 予(8)。是以不与尔言尔饮旷何也(9)?”曰: “子、卯 不乐(10)。 知悼子在堂, 斯其为子、 卯也

    43、大矣! 旷也, 大师也(11)。 不以诏(12)是以饮之也。 ”“尔饮调何也?” 曰: “调也,君之亵臣也(13)。为一饮一食,亡君之疾 (14),是以饮之也。 ” “尔饮何也?”曰: “ 蒉也,宰 夫也(15)。 非刀匕是共(16), 又敢与知防, 是以饮之也。 ” 平公曰: “寡人亦有过焉,酌而饮寡人。 ”杜蒉洗而扬 觯(17)。 公谓侍者曰:“如我死, 则必无废斯爵也(18)! ” 至于今,即毕献,斯扬觯,谓之“杜举” 。 【注释】 本节选自檀弓下。知(zhi)悼子:晋国之 卿,名荀盈、知盈。平公:晋国的国君,名彪。 杜蒉(kuai):人名。(5)寝(qin):后宫。(6)北面:面朝北

    44、方。 (7)趋:快走。(8)曩(nang)者:刚才。开:开导。 (9)饮(yin):给人喝的东西。(10)子、卯:古人认为不吉 利的日子。乐(yue):奏乐。 (11)大师:太师,乐官之 长。(12)诏:告诉。(13)亵:亲近。(14)亡:同“忘” , 忘记。疾:忧患。(15)宰夫:掌管膳食的官。(16)匕: 古代食器, 像汤勺。 共: 同 “供” 。 (17)扬: 举。 觯(zhi): 古代酒器。(18)爵:古代酒器。这里指举杯献酒。 【译文】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8 页 共 129 页 如悼子死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却喝起酒来, 并让师旷和李调作陪,敲钟击鼓奏乐。杜蒉从外面

    45、进 来,听见钟鼓声,问道: “国君在哪里?”有人回答 说; “在后官。 ”杜蒉进入后宫,沿阶而 上。他倒了一 杯酒说:“师旷, 把这杯酒喝了! ” 他又倒了一杯酒 说: “李调,把这杯酒喝下去! ”他又倒了一杯酒,在堂上 面朝北 坐着喝了。 接着, 他走下台阶, 快步走出后宫。 晋平公叫他进宫 来,说道; “杜蒉,刚才你也许想要 开导我, 所以我没有同你说话。 你为什么让师旷喝酒 呢?”杜蒉回答道: “照礼,在甲子日和乙卯 日不奏 乐。知悼子的灵柩还在堂上,这比逢上甲子、乙卯日 还要 严重。 师旷是掌乐的太师, 不把这种礼节告诉国 君,所以罚他喝 酒。 ”晋平公问“你为什么让李调喝 酒呢?”

    46、杜蒉回答:“李调是 国君的近臣。 为了吃喝, 竟忘了国君的忧患, 所以也罚他喝一杯。 ” 平公又问; “那你自己为什么喝酒呢?” 杜蒉回答;“我掌管膳食, 没有尽到提供刀、匙的职责,却胆敢参与防止违礼的 事,所以罚 自己喝一杯。 ”平公说; “我也有过失, 倒杯酒来罚我喝。 ” 杜蒉洗 过酒杯, 倒上酒举起献上。 晋平公对侍者说; “如果我死了,一定 不要废止举杯 献酒的礼仪! ” 直到如今, 凡是向国君和宾客献酒过 后, 就要举起酒杯,这叫做“杜举” 。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29 页 共 129 页 【读解】 杜蒉以独特的方式来劝诫国君,使之知错能改, 用心可谓良 苦。 春秋之

    47、士多聪明之举。 诤言直谏固然 可嘉,但未必都会取得 好效果。 “忠言逆耳利于行” , 虽说是“忠言” ,毕竟听来不顺耳呀 既是忠言,又让 人听来顺耳, 岂不是更好。 士人们在这上面煞费 苦心, 既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又体现了对君主的忠诚,还富 有戏 剧性。 研究中国传统智谋的人们, 恐怕应该在这 上面做点文章才 行。 在注重实效,追求信念,讲究礼仪的前提之下, 春秋士人也 追求智慧和谈吐举止的高雅得体, 这的确 令人仰慕这种风气的 形成始于何时,还不十分清楚, 但在春秋时代已十分普遍。 表达 的道理要严正, 具有 征服力和穿透力, 而表达的方式要精微巧妙, 含蓄委 婉,具有感动力和激发力。整个表达的过程像一出经 过精 心创意、构思、排练过的戏,富有戏剧性,既激 动人。又耐人寻味。 这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化,也是艺术的生活化,生 活与艺术高 度融合在一起, 不分彼此。 优游的生活方 式, 使士人们有足够的 叫来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某些专 长。 他们不必像政治家一样忙于 权利之争、 奔走游说、 宴饮歌舞, 不必像农夫匠人在自己的土地、 作坊里辛 礼记全集及翻译礼记全集及翻译 第 30 页 共 129 页 勤操劳, 也不必像军事家那样驰骋沙场。 即使是读书, 没 有浩如烟海的典籍, 更没有数理化生物之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礼记》全集及翻译汇总精编.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69870.html
    阳光灿烂杨老师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