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doc》由用户(四川三人行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六 数据 分析 年级 上册 数学 北师大版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北师大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 1 平均数 第 1 课时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 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 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难点 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 135 页第六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师: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
2、动项目,尤其是男生更是倍爱有加下面播放一段 CBA(中国篮球协会)20052006 赛季“广东宏远队”和“八一双鹿队”的一场比赛片段, 请 同学们欣赏 在学生观看了篮球比赛的片段后,请学生思考: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因素)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 要比 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 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算术平均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 136 页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
3、2 赛季冠、亚军球 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 哪支球队队员的身高更高?哪支 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解: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1.98 m,平均年龄为 25.4 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 2.00 m,平均年龄为 24.1 岁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高更高,更为年轻 教师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1,x2,xn,我们把1 n(x1x2xn)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简称平均数,记
4、为 x. (2)课件出示教材第 137 页“想一想”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 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 只是在求相 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2加权平均数 课件出示教材第 137 页例题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从而认识由于测试的每 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 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教师结合例题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 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例如,
5、在例题中 4,3,1 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 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724503881 431 为 A 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三、练习巩固 教材第 138 页“随堂练习”第 1,2 题 四、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 五、课外作业 教材第 138139 页习题 6.1 第 15 题 教学中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 通过设置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与小组间的合作 交流,让学生理解算术平均数的意义,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加权平均数的计 算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教学过程要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注 意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类比, 提
6、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 2 课时 算术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1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 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 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 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 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难点 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导入 师: 什么是算术平均数?什么是加权平均数?请
7、同学们各举一个有关算术平均数和加权 平均数的实例,与同伴进行交流 在学生的复习交流中引入课题: 本节课将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 以及算术平均 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 139 页学校广播操比赛题 对于第(1)问,让每一位学生动手计算,然后教师抽取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的结果投 影展示,进行评价 解:一班的广播操成绩为:910%820%930%840%8.4(分) 二班的广播操成绩为:1010%920%730%840%8.1(分) 三班的广播操成绩为:810%920%830%940%8.6(分) 因此,三班的广播操成绩最高 对于第(2)问,让学生先在小组内各抒
8、己见,然后在全班交流体会,归纳: 以上四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 果有影响 三、举例分析 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支出为 3 600 元,教育支出为 1 200 元,其他支出为 7 200 元,小颖 家今年的这三项支出依次比去年增长 9%,30%,6%,小颖家今年的总支出比去年增长的百 分数是多少? 以下是小明和小亮的两种解法,谁做得对?说说你的理由 小明:1 3(9%30%6%) 15%. 小亮:9%360030%1 2006%7 200 3 6001 2007 200 9.3%.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说明理由: 由于小颖家去年的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
9、支出金额不等,因此,饮食、教育和其他三项 支出的增长率“地位”不同, 它们对总支出增长率的“影响”不同, 不能简单地用算术平均 数计算总支出的增长率,而应将这三项支出金额 3 600,1 200,7 200 分别视为三项支出增 长率的“权”,从而求出总支出的增长率所以小亮的解法是对的 四、练习巩固 1教材第 139 页“议一议” 2教材第 140 页“随堂练习”第 1,2 题 注意事项: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结果做适当的评价,特别要关注中下等生,对他们点点 滴滴的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五、小结 师:说说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有哪些联系与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议论、交流、总结出结论: 算术平均数是加
10、权平均数各项的权都相等的一种特殊情况,即算术平均数是加权平均 数,而加权平均数不一定是算术平均数 由于权的不同,导致结果不同,故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 六、课外作业 教材第 140141 页习题 6.2 的第 16 题 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 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 和交流,体会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认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在改 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增进 学好数学的信心.2 中位数与众数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
11、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 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 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让学生获得一 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3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 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区别, 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 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 一、情境导入 师: 在当今信息时代, 信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们经常
12、要求一些信息“用数据说话”, 所以对数据作出恰当的评判是很重要的下面请看一例: 某次数学考试,小英得了 78 分全班共 32 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 1 个 100 分,4 个 90 分,22 个 80 分,2 个 62 分,1 个 30 分,1 个 25 分 小英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 77.4 分,所以小英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数学成绩在班上 处于“中上水平”小英对妈妈说的情况属实吗?你对此有何看法?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作出评判: 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数据代表, 但是在这里, 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五的成绩说成处 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是不属实的原因是全班的平均分受到了两个极端数据 30 分和
13、25 分的影响,利用平均数反应问题就出现了偏差 师:怎样说明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学习新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教材第 142 页有关某公司员工的收入的题目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教师对表现积极的学生予以鼓励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进行点拨: 上述问题中,经理、职员 C、职员 D 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该公司的收入情况: (1)月平均工资 2 700 元,指所有员工工资的平均数是 2 700 元,但只有正、副经理的工 资比平均工资高,是他们两人的工资把平均工资“拉”高了 (2)职员 C 的工资是 1 900 元,恰好居于所有员工工资的“正中间”(恰有 4 人的
14、工资比 他高,有 4 人的工资比他低),我们称 1 900 元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9 个员工中有 3 个人的工资为 1 800 元,出现的次数最多,我们称 1 800 元是这组数 据的众数 师:你认为用哪个数据表示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 让学生讨论,充分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归纳:用中位数 1 900 元或众数 1 800 元表示 该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水平更合适些,因为平均数 2 700 元受到了极端值的影响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引入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一般地,n 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 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
15、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教师指出: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它们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让学生用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释引例中小英的数学成绩的问题 注意事项:在问题的讨论中,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会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说 得有道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不可强求结论的一致性 三、举例分析 1对于一组数据:3,3,2,3,6,3,10,3,6,3,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3 B. 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的数值不等 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数值相等 D.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与众数的数值相等 答案:A 220112012 赛季
16、北京金隅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 四、练习巩固 你课前所调查的 20 名男同学所穿运动鞋尺码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分别是多少?你 认为学校商店应多进哪种尺码的男式运动鞋? 五、小结 师: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哪些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总结特征: 1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可靠和稳定,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 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最为充分,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用,但它容易受 极端值的影响. 2用中位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它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 但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