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九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九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第24章 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 24 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 数学 上册 华东师大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华师大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 24 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1 测量 利用前面学习的相似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 初步接触直角三角 形的边角关系 重点 探索测量距离的几种方法 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对数学实践活动的原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掌握 一、情境引入 当你走进学校, 仰头望着操场旗杆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时, 你也许想知道操场旗杆有 多高 你可能会想到利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但如果在阴天, 你一个人能测量 出旗杆的高度吗? 二、探究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 100 页“试一试”,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节内容 如图,站在离旗杆 BE 底部 10 m 处的 D 点,目测旗杆的顶部,视线 A
2、B 与水平线的夹 角BAC34,并已知目高 AD 为 1.5 m,现在请你按 1500 的比例将ABC 画在纸上, 并记为ABC,用刻度尺量出纸上 BC的长度,便可以算出旗杆的实际高度你知道计算 的方法吗? 分析: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测量物体高度或宽度时, 关键是构造和实物相似的三角形, 且能直接测量出这个三角形各条线段的长,再列式计算出实物的高或宽等 解:ABCABC, ACACBCBC5001. 只要用刻度尺量出纸上 BC的长度,就可以计算出 BC 的长度,加上 AD 长即为旗杆 的高度若量得 BCa cm,则 BC500a cm5a m故旗杆高(1.55a)m. 教师再用课件展示例题,
3、可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教师点评 例 2 为了测出旗杆的高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案,并测得图(a)中 BO6 m, OD3.4 m,CD1.7 m;图(b)中 CD1 m,FD0.6 m,EB1.8 m;图(c)中 BD9 m,EF 0.2 m,此人的臂长为 0.6 m. (1)说明其中运用的主要知识; (2)分别计算出旗杆的高度 (a) (b) (c) 【分析】图(a)和图(c)都运用了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图(b)运用了同一时刻 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 解:(1)AOBCOD, AB CD OB OD,即 AB 1.7 6 3.4, AB3(m) (2)同一时刻物高与影长成正比
4、, AB BE CD DF,即 AB 1.8 1 0.6, AB3(m) (3)CEFCAB,CFGCBD, EF AB CF CB FG BD, 0.2 AB 0.6 9 , AB3(m) 教师点评: 测量物体的高度可利用自己的身高、 臂长等长度结合相似图形的性质求出物 高,也可以运用同一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正比的性质测量物体的高度 三、练习巩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点名上台展示,教师点评 1已知小明同学身高 1.5 m,经太阳光照射,在地面的影长为 2 m,若此时测得一塔在 同一地面的影长为 60 m,则塔高为( ) A90 m B80 m C45 m D40 m 2如图
5、,A,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点 A,B 外任选一点 C,连结 AC,BC,分别取其 三等分点 M,N,量得 MN38 m,则 AB 的长为( ) A76 m B104 m C114 m D152 m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一枝红莲,高出水面 1 米,一阵风吹来,红莲被风吹到一边, 花朵齐及水面,已知红莲移动的水平距离为 2 米,问这里水深多少? 4某同学想测旗杆的高度,他在某一时刻测得 1 m 长的竹竿竖起时的影长为 1.5 m,同 一时刻测量旗杆影长时,因旗杆靠近一幢楼房,影子不全落在地面上,有一部分落在墙上, 他测得落在地面上的影长为 9 m,留在墙上的影长为 2 m,求旗杆的高度 四、小结
6、与作业 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测量物体高度的方法? 布置作业 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 24.1”中选取 本课时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测量旗杆的高度入手, 通过探究设计各种测量方案, 让学生 学会利用所学的相似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经历测量过程从而获得成功 的体验,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并用之于实际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 动手操作能力 242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2继续学习几何证明的分析方法,懂得推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知道数学内容中普遍 存在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规律 重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应用
7、难点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思想方法 一、情境引入 复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类特殊的三角形,除了具备三角形的性质外,还具备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1)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勾股定理) 二、探究新知 除了刚才同学们回答的性质外,直角三角形还具备哪些特殊性质?现在我们一起探索! 1实验操作:要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直角三角形的纸片 (1)量一量边 AB 的长度; (2)找到斜边的中点,用字母 D 表示,画出斜边上的中线; (3)量一量斜边上的中线的长度 让学生猜想斜边上的中线与斜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2提出命题: 直角三角形斜边
8、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证明命题: 你能否用演绎推理证明这一猜想? 已知,如图,在 RtABC 中,ACB90,CD 是斜边 AB 上的中线 求证:CD1 2AB. 【分析】可“倍长中线”,延长 CD 至点 E,使 DECD,易证四边形 ACBE 是矩形, CEAB2CD. 思考 还有其他方法来证明吗?还可作如下的辅助线 4应用: 例 如图,在 RtACB 中,ACB90,A30. 求证:BC1 2AB. 【分析】构造斜边上的中线,作斜边上的中线 CD,易证BDC 为等边三角形,所以 BCBD1 2AB. 【归纳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练习巩固 教师利用课件
9、展示练习题,可由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归纳 1如图,CD 是 RtABC 斜边上的中线,CD4,则 AB_ 2三角形三个角度数比为 123,它的最大边长是 4 cm,那么它的最小边长为 _cm. 3如图,在ABC 中,AD 是高,CE 是中线,DCBE,DGCE,点 G 为垂足 求证:(1)点 G 是 CE 的中点; (2)B2BCE. 第 3 题图 第 4 题图 4如图,在ABC 中,ABAC,C30,ABAD,AD2 cm,求 BC 的长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有斜边上的中点,要考虑构造斜边上的中线
10、或中位线 布置作业 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 24.2”中选取 本课从复习已学过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入手,通过实验操作、猜想、证明、探究直角三 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定理,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积极参 与定理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主体意识和综合意识 243 锐角三角函数 243.1 锐角三角形函数 第 1 课时 锐角三角函数 1使学生掌握锐角的三种三角函数的定义 2使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重点 三角函数的定义及三角函数值的求法 难点 引入参数三角函数值 一、情境引入 教师展示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学习内容 1含 30角的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 答:30
11、角的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为1 2. 2上述结论与所选取的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 答:无关 3含 45角的直角三角形中,45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比值为多少? 这个比值与所选取的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有关吗? 答: 2 2 ,无关 4一般地,在 RtABC 中,A 为其一个锐角,当A 取一个固定的值时,A 所对 的直角边和斜边的比值固定吗? 答:固定不变,如下图 在 RtAB1C1,RtAB2C2, RtAB3C3中,A 的对边和斜边的比值分别为B1C1 AB1, B2C2 AB2, B3C3 AB3. B1C1B2C2B3C3, RtAB1C1RtAB2C2RtAB3C3,
12、 A的对边 斜边 B1C1 AB1 B2C2 AB2 B3C3 AB3是一个固定值 我们把这个固定的比值,称为A 的正弦,记作 sinA,当A 看作变量时,sinA 常称 为A 的正弦函数,正弦函数是三角函数的一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锐角三角函数 二、探究新知 (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如图,在 RtABC 中,C90. A 的正弦:sinAA的对边 斜边 BC AB a c, A 的余弦:cosAA的邻边 斜边 AC AB b c, A 的正切:tanAA的对边 A的邻边 BC AC a b. 【教学说明】这三个三角函数的书写和含义,特别是不能看成是乘法的关系,另外角的 符号也常常省略 提问:
13、你能按定义写出B 的三个三角函数来吗? (二)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在 RtABC 中,A 为其一锐角,有 0ac,0bc,0sinA1,0cosA0. (三)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1直接利用定义求三角函数值 例 1 如图,在 RtABC 中,C90,AC15,BC8,试求出A 的三个三角 函数值 解:AB BC2AC2 28917, sinABC AB 8 17, cosAAC AB 15 17, tanABC AC 8 15.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的比,求三角函数值 例 2 在 RtABC 中,C90,ab23,求 sinA,cosA. 解:设 a2k,b3k, 由勾股定理
14、得 c a2b2 13k, sinAa c 2k 13k 2 13 13 , cosAb c 3k 13k 3 13 13 . 3已知某锐角三角函数值,求三角函数值 例 3 在 RtABC 中,C90,sinA2 3,求A 的另外两个三角函数值 解:sinAa c 2 3, 设 a2k,c3k, 由勾股定理得 b c2a2 5k, cosAb c 5k 3k 5 3 , tanAa b 2k 5k 2 5 5 . 三、练习巩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练习题,可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1,2,3,由学生抢答第 4 题教师 适当点拨:过点 A 作 ADBC 构造直角三角形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点评 1在平面直
15、角坐标系中,点 P 的坐标为(2,4),O 为原点,OP 与 x 轴的夹角为 ,则 sin_ 2在 RtABC 中,C90,a c 5 13,则 cosA_ 3在 RtABC 中,C90,tanA1 3,则 sinA_,cosA_ 4如图,在ABC 中,ABC60,ABBC25,求 tanC 的值 四、小结与作业 小结 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的正弦:sin的对边 斜边 , 的余弦:cos的邻边 斜边 , 的正切:tan的对边 的邻边. 2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 当 为锐角时,0sin1;0cos0. 3利用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布置作业 从教材相应练习和“习题 24.3”中选取 本课时遵循
16、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 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第 2 课时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1熟记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2让学生经历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推导过程,从而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 数的运用方法 重点 熟记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难点 根据函数值说出对应的锐角度数 一、情境引入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例题,复习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复习 如图,在 RtDEC 中,E90,DE6,CD10,求
17、D 的三个三角函数 值(sinD4 5,cosD 3 5,tanD 4 3) 二、探究新知 你能否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 30角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1探究 如图,在 RtABC 中,C90,A30. 思考:(1)BC_1 2_AB; (2)由勾股定理可得 AC2_AB2_BC2_, AC AB2BC2_ 3 2 _AB, sin30BC AB 1 2AB AB 1 2, cos30AC AB 3 2 AB AB 3 2 , tan30BC AC 1 2AB 3 2 AB 3 3 . 问:如何求 60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60AC AB_ 3 2 _,cos60BC AB_ 1 2_, t
18、an60AC BC_ 3_ 2做一做 在 RtABC 中,C90,A45,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A 的三角函 数值 思考:(1)ACBC; (2)由勾股定理可知 AB AC2BC2_ 2_AC. 归纳:sin45_ 2 2 _,cos45_ 2 2 _, tan45_1_ 3填表 sin cos tan 30 1 2 45 1 60 1 2 思考:(1)sin随着 的增大而_增大_; (2)cos随着的增大而_减小_; (3)tan随着 的增大而_增大_ 例 求值:sin30tan30cos60tan60. 解:原式1 2 3 3 1 2 3 2 3 3 . 三、练习巩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
19、练习, 可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点名展示, 教师点评: 第 1 题的计算, 注意理清运算顺序;第 2 题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再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解决,注意两种 情况;第 3 题可先求出 的三角函数值,再根据其值求角的度数 1计算: (1)|3 12|( 6 2 2) 0cos2304sin60; (2) 2(2cos45sin60) 24 4 ; (3)(sin30) 120200|4 3|tan60. 2直线 ykx4 与 y 轴相交所成的锐角的正切值为1 2,则 k 的值为_ 3求下列锐角 的大小: (1)4cos23 2sin450; (2)tan2( 31)tan 30. 4如图,在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