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一、防震减灾-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c1631).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蒙教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一、防震减灾-教案、教学设计(配套课件编号:c1631).doc》由用户(老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蒙教版 六年级 上册 综合 实践 防震 减灾 教案 教学 设计 配套 课件 编号 c1631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蒙教版_综合实践_小学
- 资源描述:
-
1、防震减灾 教学设计 (一)认识地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灾害的成因和主要概念 2、培养学生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探究兴趣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地震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 历史,将永远铭记地球上这一坐标:北纬 31 度,东经 103.4 度。人类,将 永远铭记历史这一时刻:公元 2008 年 5 月 12 日,北京时间 14 时 28 分。一场 8.0 级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中国西部的四川省汶川县,强大的地震波震动全 川,摇撼全国,在瞬间夺取了成千上万的生命。这是自 1976 年唐山大地震以来, 中国遭受的伤亡最为惨重的自然灾害,举世为之震惊,无数国人为死难同胞落 泪。那么这场
2、强烈的地震是怎么样形成和发生的呢?今后在地震来临之际我们 应该怎么样去做呢?下面我们谈一谈有关地震的知识。 一、概述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 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大地振动是 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 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 万次,对整 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 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 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
3、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 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这是因为地震波 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先到达的缘故。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 晃动,是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1960 年智利大地震时,最大的晃动持续了 3 分钟。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和构筑物,造成人畜的伤亡,如 1976 年中国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地震对自 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断层和地裂缝。大地震的地 表断层常绵延几十至几百千米,往往具有较明显的垂直错距和水平错距,能反 映出震源处的构造变动特
4、征(见浓尾大地震,旧金山大地震) 。但并不是所有的 地表断裂都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联系,它们也可能是由于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 响。特别是地表沉积层较厚的地区,坡地边缘、河岸和道路两旁常出现地裂缝, 这往往是由于地形因素,在一侧没有依托的条件下晃动使表土松垮和崩裂。地 震的晃动使表土下沉,浅层的地下水受挤压会沿地裂缝上升至地表,形成喷沙 冒水现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观,或隆起,或沉降。使城乡道路坼裂、铁 轨扭曲、桥梁折断。在现代化城市中,由于地下管道破裂和电缆被切断造成停 水、停电和通讯受阻。煤气、有毒气体和放射性物质泄漏可导致火灾和毒物、 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灾害。在山区,地震还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
5、造成掩埋村镇 的惨剧。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1923 年日本关东大地震时, 神奈川县发生泥石流,顺山谷下滑,远达 5 千米。 二、地震的起因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 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 为震中。破坏性地震的地面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极震区往往也就是震中所 在的地区。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 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 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 断裂、
6、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 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 70 公里 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 70-300 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 300 公里的地 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 1963 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 部海域的 5.8 级地震,震源深度 786 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 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 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 100 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 100-1000 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
7、,大于 1000 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 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 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 地震叫余震。 三、地震起因分类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 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 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 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 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
8、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 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 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 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人工地震是 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 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 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
9、。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 70 千米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 70-300 千米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 300 千米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 是浅源地震。如 1976 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 12 千米。 四、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 来表示。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 一级,能量相差约 30 倍。 五、地震按震级分类: 弱震:震级小于 3 级的地震;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 3 级、小于或等于5 级的地震; 中强震:震级大于5 级,小于 6 级的地震; 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 6 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
10、等于 8 级的又称为巨 大地震。 3 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称为微震;5 级以上的地震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 性,称为破坏性地震。 六、地震烈度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 12 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 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 年 2 月 10 日,常熟-太仓发生了 5.1 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 4 级,在无锡是 3 级, 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 5.1 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 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 6 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 4 度,在
11、无锡地震烈度是 3 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 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 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1 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2 度:微有感个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3 度:少有感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4 度: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 响; 5 度:惊醒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6 度:惊慌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7 度:房屋损坏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 水
12、; 8 度:建筑物破坏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 度:建筑物普遍破坏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 铁轨弯曲; 10 度:建筑物普遍摧毁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 扑岸; 11 度:毁灭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12 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七、地震的分布规律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 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 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 全世界 80以上的浅
13、源地震,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 全部能量的 80。 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像一个巨大的花环,把大陆与海洋 分隔开来。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 后向南经我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 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 我国地处全球两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带主要分布在: 东南台湾和福建沿海一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渤地区,西南青藏 高原、云南和四川西部,西北新疆和陕甘宁部分地区。 (二)如何做好防震自救和互救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有关地震的知识,学习震中震后自救和互救的的
14、防震救灾方 法。 2、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性格和保护自 己保护家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勇敢坚强的性格和保护自己保护家人的能力 教学过程 我地区长期坚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提高了人们的应变能力。平时多 一分防震的知识和经验,震时就能减少伤亡和损失。学校要使用录像配合教育, 制定好学校的防震预案,举行防震自救演习、明确疏散路线,对避震场所、应 急物品存放位置等都应有预先安排,让师生学会自救与互救,做到居安思危, 有备无患。 一、沉着应付突发地震 1室内应急 俗语说:小震不用跑,大震跑不了。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 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