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备课教案.doc

  • 上传人(卖家):副主任
  • 文档编号:663237
  • 上传时间:2020-07-29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2.2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备课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词 建德 六月 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西江 夜行 黄沙 优秀 备课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3 3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 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 本课有 3 个生字,字音上,要注意“蝉”是翘舌音;字形上,强调“德”字右边中间 不要少写一短横。本课出现

    2、了三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 们的意思。本课的多音字有: “移舟泊烟渚”中的“泊”读“b”;“卷地风来忽吹散” 中的“卷”读“jun”,“散”读“sn”。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 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 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 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2.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指导 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宿建德江 ,为了 让学生感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蕴

    3、含的深意,引导他们想象诗人往日与亲人 朋友相聚时的情景,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 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多么惬意!”有的学生也许会说:“在一个风和日丽 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好不乐哉!”还有的学生或许会 说:“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真是其乐融融啊! ”这样一幅幅 温馨的画面与诗人眼前身处异乡, 孑身一人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经历这样的想象之后, 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3.3.表达运用表达运用 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学生领略了诗人描写的一场又大又

    4、急的 骤雨后,让他们联系生活,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雨。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起来自然有 话可说。有的学生写细如牛毛的春雨,有的学生写热烈粗犷的夏雨,还有的学生写清新凉 爽的秋雨,这种就地取材的语言训练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宿建德江宿建德江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 2.边读

    5、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 1.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就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请 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 2.2.导入新诗。导入新诗。 夜幕降临,江中

    6、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始三分钟,抓住学生心。教师首先让学生比较两首同是思乡古诗的相似之处,然后 找出它们的诗眼,这就为学习新诗奠定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最后设置疑问 “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 腔圆。 2 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指名朗读,字正腔圆。 (1)第一

    7、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 (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 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 3.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 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1.忆学法。忆

    8、学法。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 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2.2.解诗题。解诗题。 (1)“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宿、留宿。 (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 呢?(指名读、齐读) 3 3知作者。知作者。 (1)学生交流关于孟浩然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 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 (生交流) (2)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 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

    9、诗多首, “有声于江楚间” 。当他奔赴京 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后经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 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 。然而,诗中的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 最终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 孟浩然南下吴越, 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 写下了这首 宿建德江 。 (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俗话说 “言为心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舟泊暮宿,触景 生情

    10、,满怀愁绪的情感。 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 (一)明诗意。(一)明诗意。 1 1默读古诗,默读古诗,感知大意。感知大意。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 ,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 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悟诗情。(二)悟诗情。 1 1找出诗眼找出诗眼“愁愁”。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 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 生:愁

    11、。 2 2品味品味“愁愁”字。字。 (1)齐读“日暮客愁新”,知“愁”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日暮客愁新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 (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 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 。此时,是 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2)对比想象“日暮图”,感知“愁”绪。 分享温馨画面。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生:背着书包回家去。 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2、图片 (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 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 一家三口夕阳下散步图) 。 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 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 1: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生 2: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 生 3: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 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一时间,他满怀的愁 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评价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移舟

    13、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一咏三叹“月近人”,悟“愁”心。 对月抒发愁绪。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 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生 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 生 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 回忆往昔甜蜜。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已飞到家 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生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 生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生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14、 入情入境读诗句。想起昨日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生读)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三)拓诗句(三)拓诗句 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 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5、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想象画面和感情朗读是学习古诗的良方。全诗围绕一个“愁”字,诗人的孤寂、愁闷、 思念等复杂心情蕴含在每一句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在学生已能把 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对比想象“日暮图”, 对月抒愁绪以及忆往昔甜蜜, 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这样环环相扣, 步步为营,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进一步感受诗人羁旅中的惆怅、愁思。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

    16、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 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 了他在日暮时分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的满怀愁绪。 2.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哀愁的音乐,与诗人的心境相融,很好地烘托了气氛。配乐让学生背诵古诗,不仅积 累了语言,而且升华了情感体验。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书 课课时时目标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 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 1.1.指名读诗题。指名读诗题。 2.2.理解诗题。理解诗题。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时间、地点、事件。 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 3 3简介诗人。简介诗人。 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 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

    18、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诗题总览全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从诗题中了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同时教师还设置了一个疑问:“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课时 结尾深化主旨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 1.1.读得正确。读得正确。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强调“遮”是翘舌音, “卷” 读“jun”,“散”读“sn”。 2.2.读出节奏。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3.3.读出韵味读出韵味。 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 (山、船、散、天) (2)按“平长仄短”练读。 (3)分组读,

    19、齐读。 【设计【设计意图】意图】 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知诗意和诗趣,为知 意和背诵打下基础。 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三、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 1默读古诗,圈出景物。默读古诗,圈出景物。 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默读古诗,想想每行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快速用 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来。 (云、雨、风、水) 2 2配乐范读,想象画面。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范读古诗,想象你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配乐,约 50 秒)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3

    20、.汇报交流,品汇报交流,品读感悟。你仿佛看读感悟。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到了怎样的画面? (1 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黑云翻墨未遮山 联系生活实际。夏天雷雨来临之前,天空的景象是怎样的?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吗?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学生想象画面。 生 1: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就像打翻的墨汁一样,却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 生 2:我看到黑云翻滚,就像浓浓的墨汁在天上蔓延,但来不及遮住山峦。 生 3:我看到黑压压的乌云像海浪一样,汹涌地翻腾而来,但没有遮住远处的山峦。 (点击 课件,“黑、翻墨”变色) 带着感受读诗句。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出了这幅“翻墨云”图。谁来读一读这句诗? 让我们

    21、感受一下。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2 2)课件)课件出示:出示: 白雨跳珠乱入船 抓关键词语,品析雨的特点。 生 1:夏天的雨很急很大,我从“跳珠”知道雨落在船上就像是跳动的珍珠,发出噼里啪 啦的声音。 生 2:我从“乱入船”的“乱”字看出雨势很大,这雨是杂乱无章的,就像顽皮的孩子活 蹦乱跳。 生 3:我还从“白雨”看出这场雨很大,只有大雨点儿才会看起来是白色的,有种白花花 的感觉。 (点击课件,“白、跳珠、乱”变色) 用多种形式,读出雨的气势。谁来将这场又急又大的雨,通过朗读带到我们大家眼前?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教师小结,引出别样景象。 师:这真是一场又急又大的雨啊。它让我们感到

    22、震撼!激动!惊叹!当我们正被眼前 这白花花的大雨所震撼并为之惊叹的时候,一阵大风吹来,天地间又换了一副新的图景。 (3 3)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卷地风来忽吹散 品味“忽”之妙。 生 1:我从“忽”字感受到大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一阵狂风席地卷而来,就把雨吹没 了。 生 2:我从“忽”体会到这风很有威力,一下子就把大雨吹散了,还吹散了天上黑压压的 云,天空变得一片瓦蓝。 (点击课件,“忽”变色) 拓展含“忽”的诗句。 生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 2: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读出“风吹雨散图” 。 (分组赛读) (4 4)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望湖楼下水如天 想“水如天”

    23、之景。 生 1:水如天一样开阔,蓝天倒映在湖水中,水天一色。 生 2:水如天一样明亮,雨后湖中泛起粼粼波光。 生 3:水如天一样澄净,雨过天晴,一切都像刚洗过的样子。 读出“雨后西湖”的画面感。碧空如洗,水平如镜,读出你的想象与感觉。 (指名读、 齐读) 4.4.联系生活,训练写话。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联系生活,训练写话。请学生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写雨吧。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想象画面,化诗为画是本课的语文要素,也是课后习题的要求。每行诗,紧紧围绕关 键词展开描写,从下雨前的“黑云翻墨”到雨中的“白雨跳珠”,再到“风吹雨散”的水 天一色,学生在头脑中不断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

    24、面,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个过程中,始 终将想象与品读相结合,让学生领略诗人遣词造句的精妙,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四、深化主旨,指导背诵 1 1升华诗题中升华诗题中“醉醉”的含义的含义沉醉。沉醉。 作者非常欣赏这首诗,他 50 岁时再到杭州,特意又写诗道:“还来一醉西湖雨,不 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首诗的喜爱。 2 2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你知道当时诗人是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诗人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你知道当时诗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在什么情况下写这 首诗的吗?首诗的吗? 师: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在官场受到排挤,无奈自请外 任,远离

    25、京城,到杭州任杭州通判。他与朋友同游西湖时,经历夏日骤雨,触景生情,写 成此诗。 大凡诗人失意,总会借酒消愁,吟诗抒怀,而此诗却不见愁情,你从这场骤雨中读到 了一位怎样的诗人? (乐观、豁达) 3.3.指导学生背诵全诗。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联系诗的写作背景,是对主 题的一个升华,也是和前面“了解诗人”这一环节相呼应,一脉相承。 五、课外延伸,阅读积累五、课外延伸,阅读积累 1.1.拓拓展名诗。展名诗。 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爱西湖,尤爱雨中的西湖,他还在饮湖上初晴后雨 中写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

    26、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请你 说一说, 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西湖是怎样的? 2.2.积累名篇。积累名篇。 俗话说,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描写和赞美西 湖的千古名篇,课后找来读读并积累。 【设计意图】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师以这首诗作为一个生长点,引发学生去搜集描写 西湖的古诗,把学生的视野一下子由课内转向课外,有效地拓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体现 了“大语文”的教学理念。 第第 3 3 课时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 课时课时目标目标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

    27、课文,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融入丰富的想象,感悟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 热爱之情。 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一、范读课题,自主解题 1.1.师读课题,提出疑问。师读课题,提出疑问。 读题目时老师为什么在中间停顿一下? 生:因为“西江月”是词牌名, “夜行黄沙道中”是词题。 2.2.联系旧知,了解课题。联系旧知,了解课题。 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 生 1:我知道“黄沙”是指黄沙岭,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的西面。 生 2:题目的意思是晚上诗人在黄沙岭的一条小道上散步。 【设计意【设计意图】图】 入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对课题的解读。“你们对课题还有哪些了解

    28、?”以此引出学 生的已有知识。 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1.学生自由读全词。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学生自由读全词。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读通读顺。 2.2.指名读词。指名读词。 重点强调: “蝉”是翘舌音, “见”读 xin,不读 jin。 (1)理解“见”的意思。“见”就是出现的意思。 (2)联结已知。这个“见”还在什么地方出现过?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 3)齐读全词。)齐读全词。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读通读顺,是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教师要因疑而教,抓住最易读错的字,并联结已 知,强化巩固。 三、自读自悟,入境抒情三、自

    29、读自悟,入境抒情 过渡过渡:读通词是学好诗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 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一)品读上阕(一)品读上阕 1 1自读自悟。自读自悟。 学生默读上阕,不懂的地方打上“?” ,小组讨论汇报。 2 2汇报交流。汇报交流。 (1)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弄懂“别枝” 。借助注释,可以知道“别枝”指横斜突兀的树枝。 理解词意。 生:这句词的意思就是:月光明亮,惊醒的鹊儿飞绕在树枝上。清风吹来,半夜里蝉儿在 鸣唱。 学生质疑。 生:我不认为是明月惊醒了

    30、鹊儿,也可能是作者的脚步声惊动了鹊儿。 师:有自己的见解,真棒! 想象画面。师范读这句词,学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明亮的月光下,惊醒的鹊儿飞离树枝。半夜里清风吹拂,传来声声蝉鸣。 有感情地朗读。黄沙岭的景色是多么迷人啊!谁能读出来呢?(指名读) 过渡:你们还读懂了什么? (2 2)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描述画面。 生:这句词展现的画面是:稻花飘香,农民们在谈论丰收的年景;蛙声阵阵,吸引诗人侧 耳细听。 表达异议。 生:我认为这里的两句应倒过来,读为“听取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 。一片蛙声说 明青蛙很多,稻花飘香预示着丰收。因此,这里是青蛙在争

    31、说丰收,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 给予鼓励。 师:你想象丰富、见解独特,了不起! “说丰年”的是农民还是青蛙,各人见解不一样, 重要的是让读者体会到丰收的喜悦。 读出喜悦。 (一咏三叹读) a.多少年来,与农田朝夕相处的青蛙,看到黄沙岭这喜人的丰收景象,能不高兴吗? 男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农民丰收多不容易啊!他们怎能不开心呢? 女生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朝朝出,天天望,辛勤的耕耘终于有了收获,辛弃疾又怎能不为农民高兴呢? 齐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3.齐读上阕。齐读上阕。 明亮的月光,惊醒的鹊儿,微微的凉风,鸣叫的蝉

    32、儿,清新的稻花香,蛙声一片,这 一切多么美好,让我们一起置身于这美好的夜晚,感受着清风明月,轻轻地吟一吟吧 齐读上阕。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词”的教学重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交流自 己想象的画面,在关键处给予巧妙引导。最后扣住人物心情,用一连串反问句式,一咏三 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读中悟情,悟中抒情,以引领学生读出词背后的那份情、那份 爱、那颗心、那种味,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二)品读下阕(二)品读下阕 1.1.默读下阕。默读下阕。 2.2.学生交流。重点点拨:学生交流。重点点拨: (1)“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应该颠倒顺序来理解,就是“天外

    33、七八个星, 山前两三点雨。” (2)品“忽见”之趣。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读出惊喜。阵雨来临,天黑乎乎的,避雨的地方很难寻找,辛弃疾非常着急,在阵雨 到来之前终于找到了。 读出放松。诗人正在为避雨着急,现在看到茅店,心情放松了。 读出兴奋。进了茅店,又可以与农民们一边喝酒,一边说丰年了。 3.以诗表情。 想想哪句诗最能表达词人此时的心情? 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个性朗读。 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下阕。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情”要靠“象”去显。教师紧扣“忽见”,让平面的词句通过学生的想象体悟, 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

    34、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把学生引入词的意境, 想词人所想,感词人所感,急词人所急,学生的感悟与朗读实现了无缝焊接,词句背后的 情味和意蕴,在“象”的召唤和引领下,喷涌而起,一泻千里。 四、四、对比阅读,体会情感对比阅读,体会情感 (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两首诗词。 )这两首诗词都 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有不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一个“愁”字让我们体会到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 随月去”的满怀愁绪。诗人把这份愁情托付给了江中的月儿, “江清月近人”一句让我们 看到了一个愁肠百转、孤独寂寞的诗人。诗人看见月亮便勾起了自己的愁绪,抒发了诗人 漂

    35、泊在外的愁思。 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描写的是恬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丰收在即的 喜悦之情。 五、链接词人,拓展阅读五、链接词人,拓展阅读 1.1.走近词人辛弃疾。你们了解他吗?走近词人辛弃疾。你们了解他吗? 生 1:我在资料上得知,辛弃疾在黄沙岭建有“黄沙书院”,他在为农民的子女读书着想。 生 2:辛弃疾,号稼轩,说明他十分关心种庄稼的人。 2.2.拓展辛弃疾的作品。拓展辛弃疾的作品。 (1)背诵描绘农村生活的佳作清平乐村居 。 (2)阅读抒发爱国豪情的杰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

    36、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交流感受。 齐读。 3.3.课后搜集词作。课后搜集词作。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辛弃疾的词,读一读,背一背。下周咱开个赛词会,感悟辛弃疾的 人生。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对词人的介绍,以两首不同风格的辛词进行对比,意在操练整体感悟的阅读方法,拓 展本词的文化背景,丰富本课的文化底蕴。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使得本课成为一个意味无 穷的起点站,学生将驶向广阔的经典诵读天地。 六、布置作业,指导写字六、布置作业,指导写字 1.1.指导写好生字指导写好生字。 “德、鹊、蝉”这三个字,重点指导“德”字。强

    37、调不要少写了“心”上面的短横。 2.2.背诵并默写西江月背诵并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夜行黄沙道中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重点指导易错字“德”,有助于学生强化记忆,巩固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词,则很 好地落实了课后习题的要求,增加了学生的诗词积累。 1.1.培养想象能力。培养想象能力。教学古诗词,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如宿建德江一 诗,让学生想象诗人往日与亲朋好友相聚的欢乐情景,学生畅所欲言,描绘出一幅幅温馨 幸福的画面,更加衬托出此时诗人的满怀愁绪。 2.2.关注语言训练。关注语言训练。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 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让学生学习苏轼,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自己熟 悉的雨。有古诗做依托,又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写起来便有话可说,写话训练取得 了很好的效果。 3 3. .重视朗读指导。重视朗读指导。教学本课,我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在读中体验 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诗中,扣住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反问 句式,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品读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读中悟情, 悟中抒情,引领学生读出词句背后的那份情、那份爱、那颗心、那种味,从而掀起课堂教 学的高潮。 不足之处是在教学时,三首古诗词都是平均使用力量,没有做到有导有放,这不利于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备课教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63237.html
    副主任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