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备课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优秀备课教案.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古诗词三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词 建德 六月 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西江 夜行 黄沙 优秀 备课 教案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 资源描述:
-
1、 3 3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 1.会写“德、鹊、蝉”3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建德江、惊鹊、鸣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 的意思。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重点重点 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诗词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 难点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1.字词教学字词教学 本课有 3 个生字,字音上,要注意“蝉”是翘舌音;字形上,强调“德”字右边中间 不要少写一短横。本课出现
2、了三个多音字,要在初读时帮助学生读准字音,熟读时体会它 们的意思。本课的多音字有: “移舟泊烟渚”中的“泊”读“b”;“卷地风来忽吹散” 中的“卷”读“jun”,“散”读“sn”。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 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 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 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中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 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 2.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在教学本课时,教师要指导 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古诗词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如宿建德江 ,为了 让学生感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蕴
3、含的深意,引导他们想象诗人往日与亲人 朋友相聚时的情景, 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有的学生可能会说: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 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多么惬意!”有的学生也许会说:“在一个风和日丽 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好不乐哉!”还有的学生或许会 说:“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真是其乐融融啊! ”这样一幅幅 温馨的画面与诗人眼前身处异乡, 孑身一人的处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经历这样的想象之后, 学生更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会到诗人浓浓的羁旅愁思。 3.3.表达运用表达运用 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时,在学生领略了诗人描写的一场又大又
4、急的 骤雨后,让他们联系生活,也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雨。学生熟悉的事物,写起来自然有 话可说。有的学生写细如牛毛的春雨,有的学生写热烈粗犷的夏雨,还有的学生写清新凉 爽的秋雨,这种就地取材的语言训练取得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1.1.预习提纲预习提纲 (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孟浩然、苏轼和辛弃疾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 (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2.2.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第 1 1 课时课时 宿建德江宿建德江 课时目标课时目标 1.读准多音字“泊”,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宿建德江 。 2.边读
5、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 3.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一、复习旧知,激情导入 1.1.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秋 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这两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都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每一首古诗都有“诗眼”,“诗眼”就是能揭示诗的中心、点明诗人心境的字。请 同学们找一找,这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思,忆) 2.2.导入新诗。导入新诗。 夜幕降临,江中
6、烟雾迷蒙,远处行来一叶扁舟,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今 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宿建德江 。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课始三分钟,抓住学生心。教师首先让学生比较两首同是思乡古诗的相似之处,然后 找出它们的诗眼,这就为学习新诗奠定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氛围。最后设置疑问 “舟上的诗人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 腔圆。 2 2指名朗读,字正腔圆。指名朗读,字正腔圆。 (1)第一
7、行诗中有一个多音字“泊”,在这里是“停船靠岸”的意思,读作“b”。 (2)“泊烟渚”的“渚”是翘舌音,“日暮客愁新”的“愁”也是翘舌音;最后一行诗 中,“清”是后鼻音,“近”是前鼻音。 3.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 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三、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1.忆学法。忆
8、学法。 同学们,大家还记得学习古诗“四步法”吗? 生: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悟诗情。 2.2.解诗题。解诗题。 (1)“宿”是什么意思? 生:住宿、留宿。 (2)“建德江”是一个地名,那么诗题的意思就是留宿在建德江。该怎么读好诗题 呢?(指名读、齐读) 3 3知作者。知作者。 (1)学生交流关于孟浩然的资料。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孟浩然,你们在课前已 经搜集了他的资料,现在说说对他的了解吧。 (生交流) (2)了解写作背景。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情 感,我们一起来看孟浩然写这首诗前的一段经历: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孟浩然自幼聪颖好学,抱负高远,青年时就作
9、诗多首, “有声于江楚间” 。当他奔赴京 城,想要求取功名、施展才华之时,却总是名落孙山。后经举荐,他受到了唐玄宗的召见。 在唐玄宗面前,孟浩然一展所学,朗诵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岁暮归南山 。然而,诗中的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两句让唐玄宗大发雷霆。因此求官不成、踌躇满志的孟浩然 最终被逐出了京城。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 孟浩然南下吴越, 在建德江停舟过夜时, 写下了这首 宿建德江 。 (3)带着感受,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俗话说 “言为心声”,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舟泊暮宿,触景 生情
10、,满怀愁绪的情感。 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四、想象品读,明意悟情 (一)明诗意。(一)明诗意。 1 1默读古诗,默读古诗,感知大意。感知大意。 请同学们静静地默读这首宿建德江 ,结合书上的插图和注释,想一想,这首诗大 概讲的什么意思?诗里的哪个字、哪些词在向你传递诗人的感觉和情绪,可以做做记号。 2.指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二)悟诗情。(二)悟诗情。 1 1找出诗眼找出诗眼“愁愁”。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请一位同学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 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代表孟浩然此刻的心境? 生:愁
11、。 2 2品味品味“愁愁”字。字。 (1)齐读“日暮客愁新”,知“愁”意。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日暮客愁新 “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思乡之愁、寂寞之愁) 你怎么知道他是思乡之愁呢?你是从这行诗的哪个字看出来的?(客)“客”是指谁? (诗人自己)诗人把自己说成是客?(因为他此时身处异乡) 同学们,飒飒秋风勾起了张籍的思乡情,重阳登高勾起了王维的“倍思亲” 。此时,是 什么景物触动了孟浩然的思乡之情呢?(日暮) (2)对比想象“日暮图”,感知“愁”绪。 分享温馨画面。日暮是夕阳西下时分,这个时候你在干什么呢? 生:背着书包回家去。 师:还有人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12、图片 (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图、 夕阳下母亲迎接孩子归来图、 一家三口夕阳下散步图) 。 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现在我们回到诗人所处的建德江,你看到了什么? 生:空旷的原野,江面上只有诗人一个人。 师:如果这时候你是诗人,你会想到什么呢? 生 1:如果我能和家人在一起多好啊! 生 2:如果这时候有人陪我说说话多好啊! 生 3:如果这时候我在家乡多好啊! 读出满怀愁绪的感觉。诗人孑然一身途经建德江,面对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 想到自己“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一时间,他满怀的愁 绪涌上心头。谁来读一读这满怀的愁绪?(指名读、评价读)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移舟
13、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一咏三叹“月近人”,悟“愁”心。 对月抒发愁绪。满怀的愁绪向谁诉说呢?(月亮) 孤人对月是何等的苍凉、孤寂,如果你是诗人,你会向月亮诉说什么呢? 生 1:月亮啊,请把我带回家乡吧! 生 2:月亮啊,只有你知道我的心情,陪伴着我。 回忆往昔甜蜜。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已飞到家 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相聚的情景,那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生 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火炉边,把酒言欢。 生 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作对,流连忘返。 生 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融。
14、 入情入境读诗句。想起昨日和亲朋好友把酒言欢,好快乐啊!可是,这里却只有“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生读)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看不到熟悉的家乡山水,听不到亲切的乡里乡音,这里只有(生读)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忆故乡甜如蜜,思故乡愁满怀,此时此刻作者有的只是愁。 (三)拓诗句(三)拓诗句 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 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课件出示课件出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5、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想象画面和感情朗读是学习古诗的良方。全诗围绕一个“愁”字,诗人的孤寂、愁闷、 思念等复杂心情蕴含在每一句诗中,有许多地方值得反复诵读、细细品味。在学生已能把 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滋有味的前提下,开启他们想象的闸门,让学生对比想象“日暮图”, 对月抒愁绪以及忆往昔甜蜜, 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这样环环相扣, 步步为营,不着痕迹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之中,进一步感受诗人羁旅中的惆怅、愁思。 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五、背诵古诗,升华情感 1.1.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
16、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不知不觉中,我们走近了一轮明月,这是孟浩然、李白、杜甫曾经守望过的月,也是我 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们的月,是古往今来唯一不变的月。学了这首古诗,我们已然成为孟浩然的知己,体会到 了他在日暮时分了他在日暮时分“人在江中、心随月去人在江中、心随月去”的满怀愁绪。的满怀愁绪。 2.2.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配上音乐,指名背、齐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哀愁的音乐,与诗人的心境相融,很好地烘托了气氛。配乐让学生背诵古诗,不仅积 累了语言,而且升华了情感体验。 第第 2 2 课时课时
17、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醉书 课课时时目标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2.化诗为画,理解诗意,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 3.在品悟诗句中体会诗人豁达开朗的胸怀。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 1.1.指名读诗题。指名读诗题。 2.2.理解诗题。理解诗题。 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时间、地点、事件。 设疑: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 3 3简介诗人。简介诗人。 师:这是北宋诗人苏轼流传千古的一首名诗,你了解苏轼吗?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他曾两度做杭州的地方官,疏通西湖, 建筑苏堤,造福于杭州百姓。 【
18、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以诗题总览全文,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学生从诗题中了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 同时教师还设置了一个疑问:“诗人仅仅只是喝醉了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课时 结尾深化主旨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二、初读古诗,读准读美 1.1.读得正确。读得正确。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读,强调“遮”是翘舌音, “卷” 读“jun”,“散”读“sn”。 2.2.读出节奏。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3.3.读出韵味读出韵味。 学生练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1)找出诗中的押韵字。 (山、船、散、天) (2)按“平长仄短”练读。 (3)分组读,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63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