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4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精品导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金钥匙文档
  • 文档编号:652892
  • 上传时间:2020-07-23
  • 格式:DOCX
  • 页数:247
  • 大小:1.2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精品导学案.docx》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全套 精品 导学案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人教版语文必修人教版语文必修 3 3 全套精品导学案全套精品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林黛玉进贾府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一、预习目标 1.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识记重点的字音、字形、字义 2.了解关于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常识了解关于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常识 二、预习内容二、预习内容 一、基础字词 1.识记字音 阜 盛( ) 敕 造( ) 嬷 嬷( ) 丫鬟 ( ) 斟 上( ) 怯 弱( ) 癞 头( ) 疯癫 ( ) 放诞 ( ) 绾 着( ) 璎珞 ( ) 盘螭 ( ) 绉 裙( ) 裉 袄( ) 嫡 亲( ) 翠幄 ( ) 轩 峻( ) 厢庑 ( ) 錾 金( ) 黼

    2、黻 ( ) 美人觚 ( ) 孽 根( ) 溺 爱( ) 小幺 ( ) 咳嗽 ( ) 盥 手( ) 懵 懂( ) 瞋 视( ) 诽谤 ( ) 辜 负( ) 韶 光( ) 纨绔 ( ) 罥 烟眉( ) 两靥 ( ) 颦 颦( ) 杜撰 ( ) 2.识别字形 3.分辨词义 一概一律 委曲委屈 不经之谈: 敛声屏气: 恭肃严整: 顾盼神飞: 寻愁觅恨: 二、文学常识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名霑,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祖 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 的伴读和御前侍卫,

    3、后任江宁织造, 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吏, 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 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颙、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 60 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 “秦淮风月” 之地的 “繁华” 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受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曹以 “行为不端” “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颙下狱治罪, “枷号”一年有 余。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 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

    4、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 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 “满径蓬蒿” , “举家食粥” 。他以坚忍不拔 的毅力,专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乾隆二十七年(1762 年),幼子夭亡, 他陷于过度的忧伤和悲痛,卧床不起。到了这一年的除夕(1763 年 2 月 12 日),他终于因贫 病无医而逝世(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两种说法)。 他的小说 红楼梦 内容丰富, 思想深刻, 艺术精湛, 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 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 “字字看来 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产物。可惜,在他生前,全书没有完

    5、稿。今传红楼梦120 回本,其中前 80 回的绝大部分出于他的手笔,后 40 回则为他人所续。80 回以后他已写出 一部分初稿,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流传下来。 三、提出疑惑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点 疑惑内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了解红楼梦前五回内容,及在全书的地位作用。 2学习和运用“点评式读书法”,分析人物形象(林黛玉、王熙凤) ,并掌握古代小说的欣赏 方法。 3对作品中人物、环境能作出一些评价,对作品中精彩片断进行创作

    6、表演,提高分析鉴赏 古典小说能力。 二、学习过程二、学习过程 (一)根据结构图,整体感知课文(一)根据结构图,整体感知课文 林黛玉进贾府 )( )( “ ,: “:“ ,: ,: ,: ,: )( )( )( 结局安置在碧纱橱内 高潮 不要这劳什子摔玉动作 二字极妙颦颦言语 古今不肖行为偏僻不通世务性格 语言常笑转盼多情神情 美玉项圈服饰 眉鬟色面肖像 初见宝玉 未相遇拜见母舅 发展 喜拭泪笑见黛玉 粉面丹唇吊梢眉三角眼容貌 彩绣辉煌服饰 先声夺人出场 初见王熙凤 发展 集体介绍探春惜春迎春 珠大嫂子二舅母大舅母 单独介绍贾母 拜见贾母及众人 拜见众人 环境描写开端初进荣府 , , , , (

    7、二)问题导读(二)问题导读 1.这篇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通过林黛玉的见闻,介绍了众多的出场人物,但所 使用的方法却不相同。各使用了什么方法? 2.在人物出场之前, 作者是怎样从侧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 点? 3.人物出场之后,作者是怎样从正面描写贾宝玉的?这些描写表现了贾宝玉怎样的性格特 点? 4.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是“细心、多虑与自尊” ,请分析课文是怎样刻画出这些特点的。 5.课文的 5、6 两个自然段集中刻画了王熙凤的性格,分为五层:一是人物出场,二是肖像 描写,三是贾母的戏谑之言,四是见林黛玉,五是回王夫人的话。分析这五层内容表现了王 熙凤怎样的性格特

    8、点。 6.红楼梦的第三回“初步展现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的概貌”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 写了这一典型环境?分析一下环境描写的作用。 (三)主旨探讨(三)主旨探讨 (四)课堂小结与反思(四)课堂小结与反思 ( (五五)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下面几个句子是对人物肖像的描写,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1)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2)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3)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 启笑先闻。 (4)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

    9、点,娇喘微微。 A.探春、惜春、李纨、王熙凤 B.迎春、探春、王熙凤、林黛玉 C.迎春、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探春、李纨、林黛玉、王熙凤 2.下列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七个动词,正确的一项是( ) 头上_着金丝八宝攒珠髻,_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_ 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_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_着缕金 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 外_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_翡翠撒花洋绉裙。 A.绾 戴 带 系 穿 着 罩 B.系 绾 带 罩 穿 戴 着 C.绾 系 带 罩 穿 戴 着 D.戴 绾 带 系 穿 罩 着 3.以下的外貌描写各写的是谁?分别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特点? (1)面若中秋之月,色

    10、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 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2)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2)林黛玉。体弱多病,敏感多疑,美貌多情,超凡脱俗。 4.对下面各句中的“笑”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台矶之上,坐着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一见他们来了,便忙都笑迎上来。 (因初见贵客而 异常高兴) B.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 “宝玉来了! ” (反映出宝玉平时对下人 随和平等) C.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明笑的人物地位非同一般,无所顾忌) D.熙凤道: “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

    11、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 了目好送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笑王熙凤乖巧精灵,实际上哪里预备了) 5.下面四句描写中的A和C各是谁?你根据什么作出判断?哪三句描写中表现了同一个人的 同一种心理状态?这是谁的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1)A 再四携他上炕,B 方挨 A 坐了。 (2)C 忙拉了 D 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D 十分推让。 (3)虽然未曾见过 E,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 可。 (4)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课后练习与提高课后练习与提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阜 (f)盛 敕 (ch)造 规矩 (j

    12、u) B.两靥 (y) 忖 (cn)度 钗钏 (chi chun) C.怯 (qu)弱 纳罕 (hn) 盥 (gun)沐 D.憨 (hn)顽 瞋 (chng)视 惫 (bi)懒 2.“风骚”一词有以下几种含义:a.诗经和楚辞的并称;b.泛指诗文;c.俊俏;d.轻佻,放 荡;e.才华,文采,借指“文治”方面的业绩;f.风韵。下列各句中“风骚”的含义各属哪 一项? (1)天然一段风骚 ( ) (2)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 ) (3)各领风骚 数百年( ) (4)卖弄风骚 ( ) (5)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 ) (6)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 ,下该沈宋( ) 3.“风流”一词有如下含义:a.风俗

    13、教化;b.遗风;c.风度;d.英俊,杰出;e.有才而不拘 礼法的气派;f.风韵,风情;g.泛指放荡的男女关系。下列各句中“风流”的含义各属哪一 项? (1)数风流 人物,还看今朝( ) (2)风流 总被雨打风吹去( ) (3)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态度( ) (4)司徒总御人伦,实掌邦教,当务峻准评,以一风流 ( ) (5)长安有平康坊,妓女所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风流 渊薮( ) (6)(王羲之)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风流 为一时之冠( ) (7)(山西)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谣慷慨,风流 犹存耳( ) (8)(刘备)有风流 ,善谈论(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

    14、,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 “天下真 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 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 偏就去世了! ”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 “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 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 ”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 “正是呢!我见了妹 妹,_,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又忙携黛玉之手,问: “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 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一面又问婆

    15、子们: “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 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 4.填到文中横线上使上下文衔接最好的一句是( ) A.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伤心,又是喜欢 B.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 C.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喜欢 D.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可怜,又是伤心 5.王熙凤见黛玉这一段精彩的表演,可归纳为“笑、哭、喜、问、吩咐”等几折。关于这一 段的描写,下列说法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她对寄人篱下的黛玉的真心喜爱和对弱者的出于人性的同情。 B.表现了她在贾府威重令行,敢于“放诞无礼”的地位。 C.表现了她善于逢迎讨好贾母的性格特点。

    16、 D.表现了她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精明能干的性格特点。 6.画线部分集中体现了王熙凤的性格特点,有人说此语一举而四得,试分析“四得” 。 _; _; _; _。 7.王熙凤的两“携”一“拭”是否对黛玉有真情?这些动作有何目的? 阅读下面四个文段,完成 811 题。 又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 服之人。 正门却不开, 只有东西两角门有人出入。 正门之上有一匾, 匾上大书 “敕造宁国府” 五个大字。 黛玉想道: 这必是外祖之长房了。 想着, 又往西行, 不多远, 照样也是三间大门, 方是荣国府了。 黛玉度其房屋院宇, 必是荣府中花园隔断过来的。 进入三

    17、层仪门, 果见正房厢庑游廊, 悉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一时进入正室,早有 许多盛妆丽服之姬妾丫鬟迎着。 上面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黛 玉便知这方是正经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出大门的。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 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 ,后有一行小字, “某年月日, 书赐荣国公贾源” ,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 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地下两溜十六张楠木交椅,又有一 副对联,乃乌木联牌,镶着錾银的字迹,道是: 座

    18、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 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 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 8.语段写贾府的正门,写出了高门贵族之家的气派。正门匾上的文字有何作用? 9.语段所描写的院落是何人所在?他在贾府中地位如何?从他的居所可以看出他的性情 如何? 10.语段仔细写贾政所在的“荣禧堂” ,着重写了哪些器物?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11.语段所写是贾政日常居所,与语段比较,可以看出贾政的性格及喜好吗? 答案答案 课前预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二)问题导读(二)问题导读 1.提示:提示:作者介绍人物有详有略,详写的如贾宝玉、王熙凤,略

    19、写的如王夫人、邢夫人等, 有实有虚。实写,人物出场,作者作正面的直接描写,如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虚写, 人物不出场,作者从侧面作间接描写,如贾赦、贾政。有的单独介绍,如贾宝玉、王熙凤; 有的集体介绍,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是在人物出场之后再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来 表现其性格特点,如王熙凤;有的则是在人物出场之前就作了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在人物 出场之后再作正面直接描写,刻画其性格特点,如贾宝玉。有的人物是只见其形不闻其声, 如迎、探、惜春三姐妹;有的则是未见其形而先闻其声,如王熙凤。 采用哪种方法,是由人物的地位、身份、性格特点等因素决定的。例如王熙凤和贾宝玉 这两个主要人物,由于在贾

    20、府中的地位和身份不同,性格特点不同,作者对他们的出场介绍 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作了精心处理。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内侄女,年龄不大,又不识字,却掌 握着贾府的钱财大权。又因为她极会察言观色、阿谀奉承,所以深受贾母宠爱。在贾府中, 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就凭这,她在府中欺上压下,为所欲为。为此,作者 写王熙凤出场也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方法: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众人都“敛声屏气” “恭肃 严整” ,她却又说又笑,放荡无礼。只有这样写,才符合她的特殊的地位身份,才能表现出 她泼辣的性格。而对贾宝玉,作者则采用了人物出场前从侧面描写、充分铺垫,出场后再正 面描写、细致刻画的方法。这样写,是为了通过前后

    21、对比来突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也为贾 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作了铺垫。 2.提示:提示:人物出场之前,作者是从两个方面对贾宝玉作侧面描写的。一是王夫人在嘱咐林黛 玉时,说贾宝玉是“孽根祸胎” “混世魔王” ,意思是说贾宝玉是给全家人带来灾害的祸根。 还说 “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 一时有天无日, 一时又疯疯傻傻” , 意思是说贾宝玉喜怒无常。 二是林黛玉原先在自己家时曾听母亲说, 贾宝玉 “顽劣异常, 极恶读书, 最喜在内帏厮混” 。 贾府内外这些人贬斥贾宝玉的话,充分表现了他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人们把他说得这样坏, 是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封建正统人物的要求,违背了封建正统的世俗常情。由此可见,

    22、贾宝玉被视为封建阶级的叛逆。 摔玉的情节。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的通灵宝玉,贾宝玉自己却全不放在心上, 只要“发作起痴狂病来” , “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 。用王夫人的话说,就是“一时甜言蜜 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 。用西江月中的词句,就是“无故寻愁觅恨,有 时似傻如狂” 。其实,这也是贾宝玉对封建思想不满和反抗的一种形式。应该说,摔玉的情 节也表现了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在分析贾宝玉的性格时应注意: 贾宝玉虽然具有反封建的叛逆精神, 但由于他在经济上 要依赖封建贵族, 思想上又没有完全摆脱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 所以他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还 是很不彻底的。 4.提示:提示:林黛玉是

    23、在母亲去世后投奔外婆家的,虽然贾母十分疼爱她,她却总有寄人篱下之 感,所以,进贾府后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 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细心、多虑、自尊。比如: (1)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 ,黛玉婉言拒绝了,她说: “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 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 恐领了赐去不恭, 异日再领, 未为不可。 望舅母容谅。 ” 这一番十分得体的话,既表达了对邢夫人的感激和尊敬,又表现了自己懂礼节、识大体,可 以看出林黛玉做事处处留心在意。 (2)在王夫人房里。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 “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 政之位。因见挨炕一

    24、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 四携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了” 。连坐在什么地方都不肯轻易从事,可见黛玉行事的谨慎 小心。 (3)在贾母房中吃晚饭时, “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 ,直 到贾母说明了理由, “黛玉方告了座, 坐了” 。 饭后喝茶、 漱口之类的事不合家中之事, 便 “一 一改了过来” 。 (4)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时,黛玉回答是“念了四书 ” ,但当宝玉问她念什么书时,她 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先说读过书,后说不曾读,是因为她听 贾母说“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之后,才改口

    25、的,可见她 多思多虑,做事小心谨慎。 5.提示:提示: (1)从人物与众不同的出场,既能看出人物特殊的地位身份,又能看出其泼辣的性 格。 (2)肖像描写不仅表现了王熙凤的外在特征年轻、貌美,而且表现了她的内在性格 刁钻、狡诈。 (3)贾母的“泼皮破落户” “凤辣子”的戏谑之语,虽是开玩笑,却一针见血地揭示了人物 的性格特点:心狠手毒。 (4)王熙凤见林黛玉,先是恭维,而后“便用帕拭泪” ,接着“忙转悲为喜” ,还“亲为捧 茶捧果” , 差人打扫房间。 王熙凤察言观色, 善于逢迎贾母的虚伪性格, 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淋漓尽致。 (5)回王夫人的话,虽是一带而过的情节,却也是刻画人物的重要一笔,它

    26、不仅表现了王 熙凤善于机变逢迎的性格,也表现了她的精明能干的特点。 6.提示:提示:主要是三个方面:写外观。开头一段。写布局。以林黛玉的行踪为线索,写了 贾府的结构布局。写陈设。 作用主要有两点: 通过环境描写表现贾府的显赫高贵的社会地位和豪门贵族的气派。 如开 头写贾府的“兽头大门” ,门前的“两个大石狮子” ,正门匾上的“敕造荣国府”五个大字, 无一不在显示着贾府与众不同的社会地位和豪华气派。 通过环境描写揭示贾府荣华富贵的 来源。如“敕造荣国府”的门匾,皇帝御笔书赐的“荣禧堂”的匾额,室内陈设的物品显示 着君王的宠幸和主人对王的忠诚等。君 (三)主旨探讨(三)主旨探讨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

    27、下表述: 1 本文通过记叙林黛玉初进贾府的见闻感受,展现了封建大家族贾府的富贵豪华,生动地描 写了贾府这一“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的奢侈生活,初步揭示了红楼梦中林黛 玉、贾宝玉、王熙凤、贾母等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2 节选的课文介绍了小说中的一批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的典型环境,从而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 森严的礼法制度, 揭露了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以及这种生活所依赖的封建王朝对农民的残酷 剥削, 也展示了小说男女主人公初见就两心相通、 感情相投的微妙关系以及他们与封建正统 观念的格格不入的叛逆性格。 3 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天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重要 人物,形象地展

    28、现了贾府这样一个“与别家不同”的豪华府第,拉开了红楼梦故事发展 的帷幕。 ( (五五) )当堂检测当堂检测 1. 提示: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肖像所具有的特征来推断人物。句的相貌特征是“温柔沉默” , 温和柔顺,沉默是金,三姐妹中秉性柔弱的非迎春莫属;句的相貌特征是“顾盼神飞” , 举手投足,一顾一盼,神采飞扬,据此判断应是探春无疑;句的相貌特征是美丑融合,丹 凤眼、柳叶眉是美女的写照,写出其姿容俏丽;三角眼、吊梢眉是悍妇的特征,写出其刁钻 狡黠,据此判断应是王熙凤无疑;句的相貌特征是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具有这种特征 的自然是林黛玉了。 答案:答案:B 2.提示: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描写王熙凤

    29、衣着的一系列动词, 每个动词都与相应的衣服与饰物相匹 配,可谓相得益彰。 答案:答案:D 3.提示:提示: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肖像所具有的特征来推断人物, 并由此进一步推断人物的性格特 点。 答案:答案: (1)贾宝玉。玉树临风,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善感多情。 (2)林黛玉。体弱多病,敏感多疑,美貌多情,超凡脱俗。 4.提示: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中不同人物“笑”的表情的分析鉴赏。 “王夫人一笑”是对王 熙凤考虑问题之周到、安排事情之细致的夸奖与肯定; “点头不语”则表明这种夸奖与肯定 是不事张扬的,这也符合王夫人吃斋念佛的性格。 答案:答案:D 5.提示:提示: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不同动作推断不

    30、同性格的能力。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A 是王夫人,C 是王熙凤。 (2)王夫人是“携”黛玉上炕,既注意礼法又很庄重;而王熙凤则是“拉”黛玉入座,为 了讨好贾母表现得特别热情。 (3) (1) (2) (4)句都表现了林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心 理状态。 课后练习与提高课后练习与提高 1.解析:解析:A.“阜盛”的“阜”应读“f” ;C.“怯弱”的“怯”应读“qi” ;D.“瞋视”的 “瞋”应读“chn” 。 答案:答案:B 2.解析:解析:根据词意及句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答案: (1)f (2)e (3)b (4)d (5)c (6)a 3.解析:解析

    31、:根据词意及句意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答案:(1)d (2)b (3)f (4)a (5)g (6)e (7)b (8)c 4.解析:解析:课本原话 答案:答案:B 5.解析:解析: “真心喜爱”不当 答案:答案:A 6.解析:解析: 王熙凤这段话以赞黛玉讨好贾母, 并不因赞黛玉而冷落了小姑, 从而讨好了王夫人, 一举四得。 师师 说导学案说导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一、预习目标习目标 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查字典,积累语言知识。初步理解文章含义。 二、预习内容二、预习内容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郯子( ) 苌弘( ) 老聃( ) 子蟠( ) 经传

    32、( ) 师襄( ) ?贻( )谀(?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道理。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得知。 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吾从而师之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而耻学于师 (4) 孔子师郯子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今异义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吾从而师之 (4)小学而大遗 (5)师不必贤于弟子 6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类型。 (1)师

    33、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师不必贤于弟子。 (4) 学于余。 (5)耻学于师? (6)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不拘于时。?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师者,_。 (2)是故_,_,_,师之所存也。 (3)孔子曰: “三人行,_。 ” (4)是故_, 师不必贤于弟子。 _, _, 如是而已。 三、提出疑惑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 通过你的自主学习, 对于文中的词句, 你还有哪些疑惑?对不理解的词句做出标记。 课内探究学案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

    34、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3.明白“从师”的重要性,发扬“师严道尊”的民族传统。 重难点:积累文言知识点,领会课文正反对比、破立结合的论证方法。 二、学习过程二、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为什么要从师?选择老师的标准是什么? 3.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 ,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 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4.李蟠好的是什么样的“古文”?他不愿被什么样的“时”所束缚? 三、反思总结三、反思总结 文章第一段论述了老师的基本任务是“_” ,指出了从师的必要性,进而提出 “_”的从

    35、师标准。第二段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第 一层以“古之圣人”与“_”作对比,第二层从对其子与“_” 的角度对比,第三层将“_”与“_”进行对比,从而使文章一步 步 深 入 展 开 。 第 三 段 转 入 正 面 阐 述 , 引 用 _ 的 名 言 “_” ,并由此得出结论“_” 。 最后一段交代写作的原因。 四、当堂检测四、当堂检测 、基础积累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贻(y) 嗟乎(ji) 针砭时弊(bin) B蹉跌(cu) 严谨(jn) 不拘于时(j) C鞭笞(ch) 阿谀() 杀一儆百(jng) D沏茶(q) 联袂(mi) 不屑一提(xi) 2下列句中

    36、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其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策之不以其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择师而教之 吾从而师之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因为昌黎(现河北省昌黎县

    37、)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昌黎,后世又称他为韩文 公。 B韩愈和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主 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 “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 不实的文风。 C韩愈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D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与“论”相比,随便 些。像捕蛇者说 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 ,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 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38、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5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何陋之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10 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 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 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 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 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

    39、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 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 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 怪也欤!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未见其明也 明:聪明。 B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竟然。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句中的停顿。 D则耻师焉,惑矣 惑:疑惑。 7下列句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C其出人也远矣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反 8对下面句中“于”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耻学于师 不拘于时 学

    40、于余 师不必贤于弟子 其皆出于此乎 于其身也, 则耻师焉 A和相同,与相同,与不相同 B和不同,与不同,与相同 C和相同,其余皆各不相同 D和不同,其余全部相同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彼与彼年相若也, 道相似也 师道 之不传也久矣 A不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不同 10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课后练习与提高课后练习与提高 一、韩愈的传世名言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韩愈治学名联) 古之君

    41、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 原毁 ) 亲之割之不断,疏者属之不坚。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送孟东野序 )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故友。 事业无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 进学解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调张籍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原道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古砚说 (明)许獬 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已而有识 者曰: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 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

    42、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 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 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其人自视又奚如? 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而 不知羞。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 好自娱,命之曰好古。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 从而效之。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 以夸士。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

    43、,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然窃 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之所 存而以玩焉, 则恍然如见其人也, 是以好之而不厌。 故夫古之为好者, 非以其物, 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僇(l)辱:羞辱,侮辱。哓(xio)哓:吵嚷。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 遗:赠送。 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 示:告诉。 C必尽效

    44、其所有而后快 效:模仿。 D是以好之而不厌 厌:满足。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 最后点明了写作缘由。 B文章第二段指出,流传到后世的古物,在它所产生的那个时代,只是被当做一件普通的 物品来对待的。 C作者认为,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 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 D文章对当时盲目好古、仿古、造假的风气进行针砭,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和 卓尔不群的个性特征。 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有识者曰: “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

    45、损毁。 ” (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三、轻松练笔 本文第三段引用了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 于弟子”的结论,从而有利地论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道理。引用名人名言, 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彰显文化底蕴,丰富写作素材。 请引用名言名句写一个 400 字左右的片段。 四、类文欣赏 我的老师(节选) 贾平凹 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他不漂亮,也少言语,平时不准父母杀 鸡剖鱼,很有些良善,但对家里的所有来客却不瞅不睬,表情木然,显得傲慢。开始我见他 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小孩为师,是我 疯了, 或耍矫情。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全套精品导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5289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