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全套说课稿AA.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中地理全套说课稿AA.doc》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地理 全套 说课稿 aa doc 下载 _其他资料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 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公转的地理意义 【板书题目】 , 我将从说教材、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我的授课理念和思路。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公转的地理意义是必修一开篇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一节是必 修一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认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本节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不仅要分析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的原因,还应分
2、析 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根据高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及学习能力,特制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从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入手,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知识、会用 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环境观。 知识和技能: (1)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 (3)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 长短的变化规律。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 过程与方法:运用绘图的方法,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二、说重点、难点二、说重点、难点 根据课标要求及本节的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节的重、难点。 重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 难点: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形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说教法、学法三、说教法、学法 1. 教法:讲授法 多媒体演示法 2 学案导学法 2. 学法:自主学习法 合作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 我主要从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环节进行设计。 第一步,复习导入第一步,复习导入 复习前面讲过的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展示地
4、球运动动态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一点随直射点的变化, 发生了什么变化,适当引导学生昼夜长短的变化。 目的: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探究欲望 第二步,知识要点讲解第二步,知识要点讲解 要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要点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主要从时间变化上来分析,这是这节课的重点,因此,我采用图表转化,学生绘图,合 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讲解。 1。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运动立体图,图上能清晰的看出某一纬线随地球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让学生有一 个立体感知。导入这个知识点。 2。根据课本上的图1.23北半球二分二至日全球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学案上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图 中的数据,让学生绘图,学生根据表中的数据
5、转绘成坐标图,横坐标表示二分二至时间,纵坐标表示昼长, 最长为24小时。让学生根据数据描点、连线。然后同桌互相点评。 90 N 60 N 40 N 20 N 0 20 S 40 S 60 S 90 S 夏至 日 24h 18h29 m 14h51 m 13h13 m 12 h 10h47 m 9h9m 5h31 m 0 二分 日 12h 12h 12h 12h 12 h 12h 12h 12h 12h 冬至 日 0 5h31 m 9h9m 10h47 m 12 h 13h13 m 14h51 m 18h29 m 24h 3。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总结昼夜长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 4. 在学生自己
6、总结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说出世界杯的举办地约翰内斯堡和北京今天的 昼夜长短情况,今后昼夜长短的变化情况。 3 5。引入日出、日落和昼夜长短的关系。 要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要点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也是本节课的重点,我将采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类似的方法,加上案例探究,突破 重点。这个知识点由定义、变化规律、计算、应用四大方面。 1。定义 展示太阳高度示意图,讲清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变化规律 根据学案上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数据,让学生绘图,一幅是横坐标为纬度,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另 一幅是横坐标为二分二至, 纵坐标为太阳高度的图。 同样是让学生根据
7、数据描点、 连线。 然后同桌互相点评。 学生合作探究,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计算 给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 直射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与直射点相差一定纬度的地点的太阳高度是多少度?你能否发现规律? 4。应用 采用案例展示的方法介绍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 案例一:本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角度问题 案例二:本地区与上海的楼房间距问题 要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要点三:四季更替和五带 这个知识点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讲解。 应用天气预报前的一段视频展示四季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接触过,难度较小,让学生 自主学习,填学案。但为了与高中地理衔接,我又设置了一个讨论
8、题“如果黄赤交角变化,五带的范围将如 何变化”进而引申到气候会不会变化,也为下一章的学习做个铺垫。 目的:目的:重在能力培养 第三步,课堂练习第三步,课堂练习(实施:先让学生做,然后找学生解答分析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注重知识点的落实,以及解题方法的指导。 目的:目的: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第四步,课堂小第四步,课堂小结(强调重难点和考点) 目的:目的:让学生课下的复习有侧重点 4 第五步,布置作业第五步,布置作业(最好是开放性题目) 探讨“太阳方位与影子的关系” 目的:目的: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五、本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五、本设计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内容多,有可能完不成
9、教学任务 办法:根据学生程度,案例探究数量适当减少。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设计,不足之处请指正,谢谢! 板书设计(板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说课稿 2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地理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历年高考 命题中常见的内容之一,同时由于受学生年龄特点的限制,难点也较多。学好本节内容将有助于学生解决日 常生活中的一些地理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教学目标: 5 (一)知识目标 了解正午太阳高度、四季、五带等基本概念 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变化规律 理解四季、五带的形成和划分 (二)能力
10、目标: 能准确地画出和识读“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能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在不同季节昼夜长 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及季节变化状况。 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空间立体思维能力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理解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变化的。 、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规律的变化是形成四季、五带的原因,同时又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之 一,因此,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又因为学生在学习中涉及到太阳直 射点南北移动、晨昏线的倾斜等空间想象,而绝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差,空间想象力薄弱,所以理解和 掌握昼夜长短和正
11、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又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1、 多媒体演示法。由于本节内容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 去展示地球的空间运动,为了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我这节课将利用多媒体动画来 展示地球的运动,通过这样的一个展现可以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连续、动态、真实的感性材料,化静 为动,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好地、更形象直观地去认知地球的空间运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地球 运动带来的地理现象,有效突破难点。 2、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 3、归纳推导法。通过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三、说学法
12、 (1)读图分析法。学生通过读图分析掌握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时能加强学生读图 分析问题的能力。 (2)自学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得出结论。 6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通过提问:“进入秋季了,昼夜长短和前段时间有什么变化?”等与日常生活 紧密相关的问题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 、新课教学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首先让学生观看在北半球任取的一地点随地球自转一周的动画,比较点位于昼半球和夜半球的时 间长短, 通过这一
13、动画演示来使学生掌握判断一地昼夜长短的方法, 即只要判断所求地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即 可。 (2)用多媒体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图”,让学生读图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昼夜长短随 纬度的变化情况,为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将通过提问来督促促使。分析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后,播 放全球昼夜长短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变化的动画, 让学生观察动画分析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最后归纳 总结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并补充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相 关的练习题叫学生课堂上完成,做到当堂训练,及时反馈,便于学生自查和教师了解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 情况。 (3)讲完这部分内
14、容后布置一个探究活动,即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地区的极昼、 极夜天数是否一样长,为什么? (4)由于课本上没有昼夜长短的动态变化图,为便于学生课后复习,可以演示动画留下课件。 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首先通过提问“一天中有几个太阳高度?何时太阳高度最大?”来帮助学生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然后展示图组“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和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动态图,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 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及随季节的变化规律,然后归纳总结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补充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之后展示几个练习让学生当堂训练加以巩固。 (3)补充正
15、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水器安装问题、建楼楼距问题等。 3、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由于此部分内容比较简单, 学生可以自学完成目标, 为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加强知识的体系性我设计了下面 几个问题: (1)四季的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不存在还有四季吗? (2)五带的划分界限和划分依据是什么?若黄赤交角增大或减小 3 度,五带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7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可以利用知识结构图(图见板书设计)把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黄赤交角到四季五带形成复述一 遍,这样既可以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中,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 季与五带形成的根源所在。 五、板书设计 地
16、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8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断 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二、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4、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三、四季、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2、五带的划分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1 9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 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
17、 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 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 理图
18、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 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 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方时。 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 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10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
19、)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迟”与与“早早”的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 说教法说教法: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配合传统教学方式,达到激活学生思 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高兴趣。 说学法: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 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 说导入: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说重点:说重点: 观察法突出重点:通过观察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观察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 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 创设
20、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但是, 当我在重庆106。5E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 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思考地方时与区时的差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 说难点:说难点: 对比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纠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 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 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区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 出计算规律。 辨析法突破难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时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
21、,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区别 的。 说兴趣点:说兴趣点: 若时间充足,让学生观察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紧迫,让学生观察视频“厄瓜多尔赤 道线上的怪现象”,总结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游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能力。 小结:小结: 11 课堂小结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握昼夜交替产生 的原因,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如果地球不是自东向西 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
22、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 美观规范外, 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 (此 处临时改的,不是很清楚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说课稿2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 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部分说课。 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 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学生
23、已习得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 1 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及区别。 2 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3 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2 1 通过观察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 2 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寻找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3 通过对比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 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24、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 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 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方时。 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由于受年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限制,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 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迟”与与“早早”的概念容易混淆。的概念容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