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docx》由用户(金钥匙文档)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中国古代 诗歌散文 欣赏 教案 下载 _人教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 长恨歌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白居易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2、把握长恨歌人物形象及主题; 3、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分析文中唐明皇与杨贵妃形象 2、诵读全文 3、把握长恨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在叙事和塑造人物上运用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间:教学时间:2 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相传白居易三岁时就开始念诗,五岁就写出许多首诗,至九岁时,已经能掌 握诗的韵律,且善于对句了。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
2、。饭后,其舅父 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 “曹子建七步成诗。 ”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有了腹稿,但他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对不上来, 取笑他道: “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 “我早已对上,只未说出而 已。 ”众人大奇,催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 “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 颇为高兴。 白居易长大后,舅父带他到长安向当时年已花甲的名诗人顾况求教。白居易 见到顾况说: “顾大人,我是来向您请教的。我写了一卷诗,请大人指教! ” 顾况一见是乡下来的,很不耐烦。当他看到诗卷上的名字是“白居易”时, 更觉得可笑,说: “长安米贵, 白居不易啊!你还是快回乡下去吧! ” “我是在乡下居住,
3、很快就要回去。只是听说您是很有学识的人,想请您过 过目。要是您重任在身,来不及看,我可先读一首,请您听一听。 ”说罢,白居 易翻出一首诗,读了起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 当顾况听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他伸过 手去,把诗卷接了过来,并收白居易为弟子。顾况对白居易说: “你能写出这么 好的诗, 居天下何难! ” 二、幻灯介绍白居易及写作背景 白居易, 字乐天, 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 “元白” , 与刘禹锡并称 “刘白” 。 文章精切,尤工诗,作品平易近人,老妪能解,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其诗重 视诗歌讽喻功能,强调揭露社会弊端、反
4、映民生疾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 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其讽喻诗如 新乐府 、 秦 中吟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 琵琶行有 很高的艺术成就。 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 。杨贵妃名叫杨玉环,原是玄宗子寿王李瑁 的妃子,后被玄宗看中,度为女道士,号太真,召入宫中。后被立为贵妃,满门 亲族也跟着沾光,堂兄杨国忠位居宰相。李隆基早先励精图治,晚年逐渐松弛。 得杨玉环后,更是沉湎酒色,荒废朝政。加上杨国忠为非作歹,朝政日渐败坏。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与杨贵妃等匆匆逃亡,行至马嵬坡,羽林军 求诛杨氏兄妹以谢天下。迫于情势
5、,李隆基只得如请, “命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 前梨树下。 ” 三、幻灯片展示,检查预习情况 回眸( ) 凝脂( ) 云鬓( )骊宫( ) 鼙鼓( ) 城阙( )千乘( ) 花钿( ) 萦纡 ( ) 旌旗 ( ) 龙驭 ( ) 踌躇 ( ) 马嵬 ( ) 悄然 ( ) 耿耿 ( ) 霜华重 ( ) 衾 ( ) 临邛 ( ) 绰约 ( ) 玉扃 ( ) 参差 ( ) 珠箔 ( ) 仙袂 ( ) 迤逦 ( ) 飘飖 ( ) 凝睇 ( ) 人寰 ( ) 擘 ( ) 四、放录音诵读欣赏,并要求学生概述课文内容 玉环进宫,隆基宠爱:汉皇重色思倾国不重生男重生女 逃难途中,玉环被杀:骊宫高处入青云不见玉颜空死
6、处 乱后回京,痛思玉环:君臣相顾尽沾衣魂魄不曾来入梦 道士施法,寻觅玉环:临邛道士鸿都客梨花一枝春带雨 玉环送钗,天人永隔: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 五、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分层赏读,内容把握 第一层:汉皇重色思倾国尽日君王看不足 内 容: 玉环超凡姿色和李对她极度恩宠入宫、得宠、杨家显赫交代长恨之 因,讽刺唐明皇荒淫误国 思 考: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2、哪一句集中描写了杨玉环的美貌?运用了什么手法?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运用夸张和对比,反衬出杨玉环倾国倾城的美貌。 3、
7、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批判统治集团因腐朽荒淫而招致祸乱 第二层:渔阳鼙鼓动地来魂魄不曾来入梦 补充材料:马嵬兵变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范阳,六郡附之。次年长安失守。玄宗率 1300 人 和 24 名宫女出逃,大将陈元礼护驾。西行至马嵬驿,将士们怨恨杨氏兄妹不肯 前进。诬说杨国忠通敌谋反而杀之,陈又对皇帝说“既然杨国忠通敌,杨贵妃也 不宜留下”李隆基无可奈何,用白绫让其自缢。时 38 岁,已追随皇帝 17 年。 内容: 马嵬兵变 贵妃缢死 入蜀及归途的思念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揪心的“恨” 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第三层:临邛道士鸿都客此恨绵绵无绝期 内容:方士招魂 仙山寄
8、情 浪漫主义手法 深化、渲染“长恨”主题 解题: 长恨歌 A、谁恨? 李隆基和杨贵妃 B、恨什么? 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 基退位。 C、为什么恨?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至“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 不足。 ”皇之重色、求色,杨女之美貌、娇媚,皇杨之间缠绵悱恻的宫闱之欢, 杨之得宠,不仅自己“夜专夜” 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 。恨之内因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至“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 和流。 ”杨女之死。恨之直接原因(悲剧的制造者成了悲剧的主人公) D、怎么表现恨? 入蜀道上归途的思念玄宗回京后的思念之苦 思考:分析玉环被杀
9、后李隆基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景物描写) 1、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秋景凄凉,以凄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 2、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面对青山绿水,朝夕不能忘情,表现了玄宗内心的痛苦。 ) 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用月色和铃声给予玄宗的特殊感觉表现玄宗悲痛的心情。 ) 4、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这两句景物描写刻画了人物什么心理? 景物依旧,物是人非,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贵妃的 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表现了怀念之情。 5、夕殿萤飞
10、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此处景物描写又表现了玄宗什么感情? 从黄昏到黎明,集中表现了玄宗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鲜明 地表现了玄宗的冷落孤寂、彻夜相思。 6、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逦迤开。云 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 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三个连贯而为的动作,描摹她得悉汉皇派来使者后的震惊、激动和惶惑、焦 急与迫切、内心的悲哀、凄伤、酸楚、痛苦、委屈、感激贵妃凄美寂寞哀怨 的情态 7、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 令心似金钿坚,天
11、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 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把“钿盒金钗寄将去” ,以表心迹,并表示“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 相见” 。又恐怕皇怀疑不信, “殷勤重寄词” ,以两人在七夕之夜于长生殿立下 的密誓作证。托物寄情。 (叙事见情) 8、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结尾有何用意? 一方面点明了杨玉环和唐玄宗的天人永隔之恨, 另一方面暗示了正是唐玄宗 自己的重色轻国造成了这个无可挽回的终身恨事。 用此句结尾有点明题旨的作用。 二、主题分析 1、教师提供写作背景,然后再分析主题。 长恨歌主题的三种典型观点: 你认为本诗的
12、主题是什么? 附录:写作背景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 ,当时 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 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 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 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 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 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 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
13、 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 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 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 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三种意见: (1)讽喻说。就是只把唐玄宗当作皇帝写。认为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 讽刺李隆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 。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 蹈覆辙。至于诗歌后半部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也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 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 国而终于苦果自尝。说明作为一个皇帝,爱美人首先要爱江山,失去江山,美人 也会失去。爱美人更要爱江山。 (2)爱情说。把唐玄宗当作凡人写。
14、(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认为此诗 的前半部分中,对李、杨荒淫无度、废弃国事诚然有所讽刺和不满,但这不是主 旨。全诗以大部分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论者还 认为, 诗中所写的李、 杨爱情, 实际上已超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 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与人民的生活、 与人民的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认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 度招致祸乱作了明显讽刺, 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 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者。
15、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 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冲突。 冲突的体现者主要是两个人物本 身,而冲突的必然结果是人物的长恨。 2、三种说法中,你怎么看?为什么? 提示:分析长恨歌的主题思想,首先必须注意:这是一首叙事诗,叙述 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李、杨早先的逸乐和后来的长恨,都是这个故事不可缺少 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早先的逸乐是导致后来贵 妃丧生、彼此长恨的显著原因,而长恨则是李、杨荒淫误国、终于殃及自身的必 然结果。所以,任意突出或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将损害故事的完整性,将 割断前后情节的内在逻辑和因果联系而使这一故事失去它本有的特殊
16、意义, 其评 论当然也就难以符合作品实际和作者原意。 其次还应注意:这是一出经作者艺术处理过了的爱情悲剧,作为悲剧中的两 个主人公,李、杨具有特殊的双重身份:一方面,他俩的荒淫逸乐引发了安史之 乱,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悲剧的制造者;另一方面,安史之乱的发生使他们死 生异处,相见无期,自食其果,因而又是这一悲剧的承受者。评论长恨歌的 主旨,必须顾及这一点,因为它是我们分析、理解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 感情倾向的必要前提。 再次, 也是最为重要的, 是必须注意作者对这一悲剧的是非态度和感情倾向。 长恨歌是一首叙事诗,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在叙述李、杨爱情始末的过 程中,作者融进了自己的感情,通
17、过感情的媒介,表现了他对这一悲剧的是非评 判。对李、杨之娱乐误国,作者显然是意在批评而语含讥讽的,这从“汉皇重色 思倾国” 、 “从此君王不早朝” 、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缓歌慢舞 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等语句中可明显看出。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 悲剧的发生,作者对李、杨的态度也由批评讽刺转向怜悯同情。这从“君王掩面 救不得” 、 “宛转蛾眉马前死” 、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到此踌躇 不能去” 、 “不见玉颜空死处” 、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 “夕殿萤飞 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等等等大量饱含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获得非常明显 而强
18、烈的感受。诚然,作为悲剧的承受者,作者对李、杨深抱同情;作为悲剧的 制造者,作者对李、杨又有所谴责。 三、布置作业 1、熟读全诗 2、选背喜欢的句子 3、课外阅读长生殿或梧桐雨 湘夫人湘夫人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1、注意几个意思为“水边”的字,积累文言词语,并背诵全文。 2、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之情,理解本文的主旨。 3、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 理解文中大段虚幻景象描写的用意。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体会男女水神在生死契阔后欢会难聚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把握景物描写中反映水神的情绪。 教学课时教学课时: : 2 课时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 朗
19、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教学步骤: : 一、导入新课 洞庭湖有着独特的美景以及瑰丽的神话传说以及一些古代文人的赞美和歌 颂,因而闻名天下。洞庭湖中有君山,又叫洞庭山。山上有二妃墓和湘妃寺,在 二妃墓和湘妃寺周围生长着高低起伏、郁郁葱葱、苍翠茂盛的斑竹,在这些竹子 上长满泪痕似的斑点,有人说这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景观。大家知道这 种斑竹是怎么来的吗? 根据山海经 、 尚书的记载,在传说的三皇五帝时代,尧考察他的接班 人舜,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还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后来舜外出 巡行生了重病,娥皇、女英就赶去看望他,当她俩赶到洞庭湖中君山的时候,那 边传来消息说大舜已经崩于
20、苍梧之野,娥皇女英悲痛哭泣,然后就投江而死。她 们投江而死之前哭泣的泪痕就化成了现在的斑竹。 当地把这个美丽的传说编成歌 舞, 而湘君和湘夫人就成为传说中湘江的一对恋人神,屈原则根据这个美丽的传 说写作了一首诗歌湘夫人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作家简介 1、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屈原 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 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 纵则楚王。 ” 屈原因出身贵族, 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 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 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
21、, 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 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 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 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 278) ,秦将白起攻破 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2、屈原的作品有离骚 、 天问 、 九歌 (11 篇) 、 九章 (9 篇) 、 招 魂 ,凡 23 篇。其中,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 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 苍天提出了 172 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
22、许多领域,表现了诗 人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九歌是在民间祭歌的基础 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神乐歌,诗中创造了大量神的形象,大多是人神恋歌。 3、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 实录。 “美政” 就是屈原理想中的完美政治, 它包括诗人的一切政治主张, 如振兴楚国、 统一天下,以民为本、施行德政,斥逐奸佞、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依法治国等 等,它是屈原毕生的追求,也是诗人爱国主义情感的具体体现。 4、屈原诗歌名句: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屈原的人格理想和影响: (1) 砥砺不懈、特立独行的节操。
23、(2) 在逆境中敢于坚持真理,敢于反抗黑暗统治的精神。 (3) 以其卓越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鼓舞并感召后世志士仁人,培养中 国士人主动承担历史责任的勇气。 (4) 屈原精神发展成为安顿历代士子的痛苦心灵的家园。 6、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 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 突破了 诗经 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 天地。后人也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 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 到汉赋的形成。 三、背景介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