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 学人 年级 上册 2012 新编 有理数 乘法 课时 法则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上册(旧)_人教版(2024)_数学_初中
- 资源描述:
-
1、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正有理数和0的乘法,在前面已学习负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教材首先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填写什么数?”为引导,让学生分别思考、探究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2、各应得到什么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总结规律,进而自然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在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对有理数乘法法则合理性的感知,能够初步了解即可,要求不宜过高,着重放在有理数乘法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既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延伸,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除法与乘方运算的基础,其乘法法则的提炼让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确定乘积的符号,可以让学生尽早领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获得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是
3、丰富多彩的,往往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结论是重要的,但结论的获得离不开过程.因此在研究有理数乘法时,首先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答有关“小虫爬行”的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最后让学生对所得的数学式子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感受“规定”的合理性,明晰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归纳法则时,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同时与小学的乘法进行类比,找出异同点,从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有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了知识,也让学生长了智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与提高.基于
4、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够理解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给出的推理过程,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2.目标解析(1)教材是利用合情推理,通过比较数字算式蕴含的规律性,类比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推敲与比较这些算式,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会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描述这种规律,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有理数乘法法则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两个方面.因此,学生在初期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求他们从这两个方面分层次、有步骤地思考,即先考虑两个乘
5、数的符号,然后决定积的符号,再考虑两个乘数的绝对值,进而决定积的绝对值大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规定是建立在小学里正数与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的基础之上的.从法则的建立到学生的多年实践,他们丝毫不怀疑法则的合理性,因为他们可以毫不费劲的从生活实例中得到圆满解释.引入负数后就不同了,如果说“负数与正数相乘”还能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解释,而且也的确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背景的话,如连续降温等,那么“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0相乘”等运算,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合理的解释.由于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对正数的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等相关概念已经比较熟悉,同时具有一定的
6、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如果直接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告诉学生,他们必然产生疑问:这些规定正确吗?为此,应设计易于理解的情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观察、归纳,从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手段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拉长了知识产生过程的“生长链”,让学生充分感受引进负数后乘法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的确定,特别是对“两个负数相乘,积为正数”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123等于多少?表示什么?答案:236,表示3个2相加,即:
7、232222请将(2)(2)(2)写成乘法算式.(2)(2)(2)(2)3.师生活动:师: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乘法运算,它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新知探究问题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一直向东爬行. 记小虫原来的位置为点O,那么在3分钟后、2分钟后、1分钟后、0分钟、1分钟前、2分钟前、3分钟前,它位于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观察下面的四个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326,313,30
8、0. 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追问2:观察下面的三个乘法算式,说明以上规律在引入负数后是否仍然成立?3(1) 3 ;3(2) 6 ;3(3) 9 .问题2:两只小虫,在同一地点O处,它们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爬行. 若一只分别以每分钟3米、2米、1米、0米的速度向东爬行3分钟,另一只分别以每分钟1米、2米、3米的速度向西爬行3分钟,那么它们爬行后的位置分别在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236,133,030.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追问2: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
9、)3 3 ; (2)3 6 ;(3)3 9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师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从符号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是: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从绝对值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是: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问题3: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一直向西爬行. 记小虫原来的位置为点O,那么在3分钟后、2分钟后、1分钟后、0分钟、1分钟前、2分钟前、3分钟前,它分别位于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
10、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3)39,(3)26,(3)13,(3)00.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追问2:按照上述规律,下面的空格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3)(1) ;(3)(2) ;(3)(3) .师生活动: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用文字叙述,教师板书法则:有理数乘法法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510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