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docx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6510508
  • 上传时间:2023-07-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00.0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 学人 年级 上册 2012 新编 有理数 乘法 课时 法则 教学 设计 下载 _七年级上册(旧)_人教版(2024)_数学_初中
    资源描述:

    1、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第1课时,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及运算.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小学已学过正有理数和0的乘法,在前面已学习负有理数和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之后进行的因此,教材首先以正数、0之间的运算为基础,构造一组有规律的算式,让学生从算式左右各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些算式的共同特点并得出规律,再以问题“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填写什么数?”为引导,让学生分别思考、探究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

    2、各应得到什么运算结果,从积的符号和绝对值两个方面总结规律,进而自然得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在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对有理数乘法法则合理性的感知,能够初步了解即可,要求不宜过高,着重放在有理数乘法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既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延伸,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除法与乘方运算的基础,其乘法法则的提炼让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确定乘积的符号,可以让学生尽早领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所有这些都是学生获得发展所必备的数学素养.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知识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过程”是

    3、丰富多彩的,往往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结论是重要的,但结论的获得离不开过程.因此在研究有理数乘法时,首先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解答有关“小虫爬行”的问题;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数学化”,探索有理数乘法的法则;最后让学生对所得的数学式子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学生感受“规定”的合理性,明晰结论,归纳出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在归纳法则时,引导学生类比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归纳方法进行分类讨论,同时与小学的乘法进行类比,找出异同点,从而让学生建构起自己的“有理数乘法”的认知结构.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了知识,也让学生长了智慧,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也得以培养与提高.基于

    4、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够理解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给出的推理过程,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两个数的乘法.2.目标解析(1)教材是利用合情推理,通过比较数字算式蕴含的规律性,类比发现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推敲与比较这些算式,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并会从符号、绝对值两个方面来描述这种规律,体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2)有理数乘法法则涉及运算结果的符号与绝对值两个方面.因此,学生在初期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要求他们从这两个方面分层次、有步骤地思考,即先考虑两个乘

    5、数的符号,然后决定积的符号,再考虑两个乘数的绝对值,进而决定积的绝对值大小.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规定是建立在小学里正数与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的基础之上的.从法则的建立到学生的多年实践,他们丝毫不怀疑法则的合理性,因为他们可以毫不费劲的从生活实例中得到圆满解释.引入负数后就不同了,如果说“负数与正数相乘”还能用有理数的加法来解释,而且也的确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背景的话,如连续降温等,那么“正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负数相乘”、“负数与0相乘”等运算,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合理的解释.由于学习本节课前,学生对正数的乘法运算以及相反数、绝对值等相关概念已经比较熟悉,同时具有一定的

    6、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归纳概括能力.如果直接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告诉学生,他们必然产生疑问:这些规定正确吗?为此,应设计易于理解的情景,要求学生动脑、动手、观察、归纳,从经历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用数学手段研究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拉长了知识产生过程的“生长链”,让学生充分感受引进负数后乘法运算法则的合理性.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的确定,特别是对“两个负数相乘,积为正数”的理解.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接下来就应该学习有理数的乘除法同学们先看下面的问题:123等于多少?表示什么?答案:236,表示3个2相加,即:

    7、232222请将(2)(2)(2)写成乘法算式.(2)(2)(2)(2)3.师生活动:师: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和0的乘法运算,但是在实际问题中还会遇到超出正数范围的乘法运算,它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有理数的乘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新知探究问题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一直向东爬行. 记小虫原来的位置为点O,那么在3分钟后、2分钟后、1分钟后、0分钟、1分钟前、2分钟前、3分钟前,它位于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观察下面的四个乘法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326,313,30

    8、0. 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追问2:观察下面的三个乘法算式,说明以上规律在引入负数后是否仍然成立?3(1) 3 ;3(2) 6 ;3(3) 9 .问题2:两只小虫,在同一地点O处,它们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爬行. 若一只分别以每分钟3米、2米、1米、0米的速度向东爬行3分钟,另一只分别以每分钟1米、2米、3米的速度向西爬行3分钟,那么它们爬行后的位置分别在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观察下面的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吗?339,236,133,030.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前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追问2: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成立,那么应有 (1

    9、)3 3 ; (2)3 6 ;(3)3 9 .追问3: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上述算式,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师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从符号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是:正数乘正数,积为正数;正数乘负数,积为负数;负数乘正数,积为负数从绝对值角度观察,可归纳积的特点是: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问题3: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一直向西爬行. 记小虫原来的位置为点O,那么在3分钟后、2分钟后、1分钟后、0分钟、1分钟前、2分钟前、3分钟前,它分别位于这一点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追问1:利用上面归纳的结论计算下

    10、面的算式,你发现什么规律?(3)39,(3)26,(3)13,(3)00.师生活动:规律: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追问2:按照上述规律,下面的空格可以各填什么数,从中可以归纳出什么结论?(3)(1) ;(3)(2) ;(3)(3) .师生活动:结论: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师:你能从中归纳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的正负号和绝对值的关系入手,发现规律.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想法,相互交流、补充,概括法则,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并用文字叙述,教师板书法则:有理数乘法法

    11、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设计意图】通过对乘法法则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加深对乘法法则的理解.(三)法则挖掘问题4:阅读,填空:(1)(5) (3) 同号两数相乘 (5) (3)( ) 得正 5315 把绝对值相乘所以(5) (3)15.(2)(7) 4 (7) 4( ) 7428 所以(7) 4 .追问:通过上题,你认为:非零两数相乘,主要步骤是什么?师生活动: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先要判断两个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因数是否为零;也就是先判断积的符号,然后再把绝对值相乘.教师板书:有理

    12、数乘法步骤:两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积”的绝对值.【设计意图】通过对法则的深度挖掘,帮助学生熟悉法则,使学生明晰做有理数乘法运算时的常用方法和步骤,并养成“算必有据”的习惯. 同时将有理数的乘法法运算转化为小学学习过的数的乘法运算(绝对值相乘),渗透了化归思想.(四)典例分析例1:计算:(1)(3)9;(2)8(1);(3).解:(1)(3)9 (异号两数相乘)(39) (积为负,把绝对值相乘)27;(2)8(1) (异号两数相乘)(81) (积为负,把绝对值相乘)8;(3) (同号两数相乘) (积为正,把绝对值相乘)1.追问1:观察(2)式,你有什么发现? 8(1)= 8

    13、.2;观察(3)式,有什么特点?1. 一个数同1相乘,得原数的相反数2.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追问2:数a(a0)的倒数是什么?a(a0)的倒数是.【针对训练】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1,5,5,.追问3:0有没有倒数?追问4:一个数的倒数等于它本身,这个数等于多少?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要求学生能说出每一步的运算依据.教师点评法则运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同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设计意图】巩固乘法法则,引出倒数的概念,同时说明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与乘1之间的关系(反过来有88(1))例2: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

    14、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登高1km,气温的变化量为6C.攀登3 km后,气温有什么变化?解:气温的变化量为(6)3= 18(C).答:气温下降了18C.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然后与教材相比较.【设计意图】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五)当堂巩固1. 确定下列两数积的符号(1)6(9);(2)45;(3)(7)(9);(4)(12)3答案:(1)负;(2)正;(3)正;(4)负.2. 填写下表答案:积的符号:负;正;正;负;绝对值:35;90;180;100;结果:35;90;180;100.【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法则的应用,深刻理解法则的内容和含义可

    15、根据时间的情况,多安排一些练习,以求通过练习达到巩固掌握的目的.(六)能力提升1. 若a0, b0,则ab_0.2. 若a0,b0, 则ab_0.3. 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4. 若ab0,则a、b应满足什么条件?5. 已知3a是一个负数,则( ).A. a0 B. a0 C. a0 D. a0答案:1.;2.;3. a,b同号;4. a,b异号;5. A.师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法则,体会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加法的区别. (七)感受中考1(2022张家界)2022的倒数是( )A2022BC2022D【解答

    16、】解:2022的倒数是:故选:B2(2022深圳)下列互为倒数的是( )A3和B2和2C3和D2和【解答】解:A、因为,所以3和是互为倒数,因此选项A符合题意;B、因为,所以2与2不是互为倒数,因此选项B不符合题意;C、因为,所以3和不是互为倒数,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D、因为,所以2和不是互为倒数,因此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3(2022黔东南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与2互为倒数B2与互为相反数C0的相反数是0D2的绝对值是2【解答】解:A选项,2与2互为相反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选项,2与互为倒数,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0的相反数是0,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2的绝

    17、对值是2,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2宜昌)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2022的相反数是2022;2022的绝对值是2022;的倒数是2022A3B2C1D0【解答】解:2022的相反数是2022,故符合题意;2022的绝对值是2022,故符合题意;的倒数是2022,故符合题意;正确的个数是3个,故选:A5(2022包头)若a,b互为相反数,c的倒数是4,则3a3b4c的值为( )A8B5C1D16【解答】解:因为a,互为相反数,的倒数是4,所以ab0,所以3a3b4c3(ab)4c041故选:C6(2022泰安)计算的结果是( )A3B3C12D12【解答】解:原式故选:B【设计

    18、意图】通过对最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的训练,使学生提前感受到中考考什么,进一步了解考点.(八)课堂小结1.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有理数乘法法则. 2. 本节课的学习,你领悟到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回顾和认识,进而形成一个清晰的脉络,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与掌握(九)布置作业P37:习题1.4:第1、2题;P38:习题1.4:第3题.五、教学反思因此本节课采用“情境探究概括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并在该模式下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总结自我提高”.因此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与思考为主,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归纳等,使学生

    19、真正获得对知识的“消化”,引导学生认识变化过程与结果,把新的学习内容正确的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使其成为整个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因而本节课开始就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学习.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其中,不急于表明观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去思考、去归纳,经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好初中数学的信心.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获得知识的同时,向学生渗透分类、比较的数学思想,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善于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面向全体学生,让

    20、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触、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突破重难点.对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是这样突破的:对3(1)3的理解,可以根据小学乘法的意义,即3(1)表示3个1相加,因此结果为3来帮助学生理解. 因为还没有学习整式的乘法,不宜用“要使原来的运算律仍然成立,即3(x1)3x3”来解释.对于3(2)、3(3)的结果,也可以先利用整数乘法的意义来解释,然后再利用 “随着后一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的规律来验证.当然,也可以直接用后面的规律来探究结果.最后,通过观察三个“思考”,概括得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

    21、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讲、练使学生能熟练地、准确地按照法则进行乘法运算.至于两个数相乘,一个数是0的情况,参照正数与0相乘的结果,可以规定负数与0相乘也得0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这个数乘以“1”即可,即a(1)a.对于倒数的概念是这样突破的:在有理数中,仍然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与小学倒数的定义相同,只是现在求一个非零有理数的倒数时,这个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而已.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思考得到: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0没有倒数,并通过提问 “为什么0没有倒数”,将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没有倒数再一次联系起来.对于有理数乘法的实际应用是这样突破的:利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建立有理数乘法算式,再根据有理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数学人教七年级上册(2012年新编)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教学设计).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510508.html
    教师相关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