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3诗词三首 教案(部编版九上语文).doc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650108
  • 上传时间:2020-07-23
  • 格式:DOC
  • 页数:5
  • 大小:71.5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3诗词三首 教案(部编版九上语文).doc》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3 诗词三首 教案 部编版九上语文 诗词 部编版九上 语文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3 诗词三首 行路难(其一)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诗歌,获知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歌形象和富于变化的语言。 3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少有大志,以管仲、晏婴等名相自期,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使 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即使退而求其次,也要像他的乡人司马相如、扬雄那样,以一篇辞 赋文章一鸣惊人,为天子所用。他二十四岁离开蜀地,“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漂泊大半 生,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两年以后又不容于朝,被迫出京。这个人就是李白。今 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代表作行路难(其一),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

    2、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年轻时漫游全国 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 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 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 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 诗歌背景: 行路难 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 年)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所作, 共三首, 本文是第一首。“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目标导学二:赏析诗句,品味情感 1本诗

    3、的前四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状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是如何表 现他的感情的? 明确: 前四句写出“嗜酒见天真”的作者竟然在朋友的践行宴上, “停杯投箸不能食”, 并“拔剑四顾心茫然”,写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为了表现这种苦闷,作者用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 就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 【教学提示】 可引导学生从诗歌情绪的起伏入手思考。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作者在这里并未渡河登山,那么这么说的 用意是什么呢? 明确:这两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他苦闷的原因。“冰塞川”“雪满山”象征 了

    4、人生道路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处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 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他受诏入京后,却没有被皇帝重用,而 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 太行吗?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化用了什么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前一句化用了姜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周文王的典故;后一句化用了伊尹受 商汤聘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经过太阳旁边典故。 作者在此化用这两个典故, 表明自己有朝一 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的信心。 4“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作者化用典故刚刚

    5、有了信心,为何又开始 感叹行路难? 明确:当作者的思绪再次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仍然感到了生活的艰难。展望未来,只 觉前路崎岖,歧路甚多,要走的路,究竟在哪里呢?这四句节奏短促,反复感叹过去自己那 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 同时也表现出进退失据而又不甘自弃, 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说明作者最终拥有了怎样的心境? 明确:说明了作者又对前路充满信心,哪怕面前的道路险峻而多歧,作者却相信终有一 天将乘长风破万里浪,渡过大海,直达理想彼岸。突出表现了他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 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这是他唱出的最强音。 目标导学三:赏析本诗艺术手法

    6、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 篇的气势格局,其原因在哪里? 明确:(1)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2)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 义气质,以及不畏前途艰险的豪迈。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诗句品析较细致,能够注重情感的变化,让学生体会 百步九折的艺术特点。 不足之处 如果能在品析诗句情感内容的起伏时加上朗读环节, 效果会更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2理解诗中典故,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 3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

    7、:酬,即酬答,在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乐天,即白乐天,也就是白居易。 这首诗选自刘禹锡集 ,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 代诗人。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唐敬宗宝历二年(826 年), 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刚离任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在酒宴上白 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译文】你为我举杯满酒同饮共醉,

    8、我为你拿起筷子击盘吟诗。你写诗才华堪称国手也 是徒然无用,命运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放眼望去别人风风光光,你却长守寂寞, 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独自蹉跎。你的才名太高,按理说遭受点挫折也正常,但是遭遇二 十三年的曲折,这磨难也太多了。 面对同病相怜的好友的怜惜,刘禹锡是怎样答谢的呢?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感悟,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根据注释,理解本诗内容。 明确: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 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 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

    9、酒振奋精神。 2根据诗歌内容,自由朗诵诗歌,揣摩诗歌情感。 3学生展示读及教师范读。 目标导学二:联系白诗,体悟情思 1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承接白诗的哪句话?写出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承接白诗“二十三年折太多”。 “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凄凉地”三个字举重若轻,一语带过多少艰辛。“二 十三年”概写自己被贬的遭遇,“弃置身”三个字,点明被放逐。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 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2颔联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请借助注释把它概括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明确:向秀作赋的典故和王质烂柯的典故。“怀旧”句表达了对受迫害的故友王叔文、

    10、 柳宗元等人的悼念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 人事变迁的感慨。 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悲痛怅惘的心情。 3如何理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此联针对白诗的哪两句话而言? 明确: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2)“沉舟”和“病树”指什么呢? 明确: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3)这句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 明确:至此,刘禹锡的真正思想才显露出来。白诗的意思是你长守寂寞独自蹉跎,真令 人悲叹不已; 而刘诗的意思是反过来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 对世事的变 迁和仕宦的升沉,作者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

    11、向上的人生态度,表现出开朗、豁达、乐观、 坦荡的气魄和襟怀。 (4)此联被后人赋予的哲理意义是什么? 明确: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 4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有什么作用? 明确: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扣住 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突出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气概。 知识小结 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 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 同时也 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神。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巧妙联系白诗情感内容,理解刘诗的情感内容,强化了

    12、学 生的理解并且在对比之中更深入地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2诗中哲理理解较难,分层次逐步化解难度,学生把握较 好。 不足之处 没有把握好本课的契机,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延伸,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 水调歌头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了解作品背景,熟读并背诵课文。 2把握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体会词的意境,感受“月亮”所寄寓的内涵。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以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你能背一些咏月的诗词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花秋月何时

    13、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千年以前,大文豪苏轼也在中秋明月下对酒当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咏月名篇水 调歌头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苏轼,走进他的词。 【教学提示】 可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 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 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创作背景

    14、: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 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代 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 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 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1074 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 实现。 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 已七年未得团聚。 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教学提示】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盛行于宋代的一种文学体裁,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词按字 数的多少大致可以

    15、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词有词牌,每一种词牌都代表一支曲子,有严格 的字数和平仄要求,一般的词人只负责“填词”就行了。词的内容一般分为上、下片。词基 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 目标导学二:朗读诗词,把握节奏 1初读文本,借助工具书梳理字词。 2教师范读或播放范读音频,学生模仿着读,并在朗读中把握朗读节奏。 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 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 /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16、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目标导学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小序交代了写这首词的时间和原因。时值中秋佳节,月圆之夜,因此写月,古人 见月思乡思亲,苏轼亦然,因此写此作来怀念自己的弟弟。 2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月下饮酒(写景),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下阕:写对月怀人(抒情),由感伤离别转化为对离人的祝福。 3上阕写到月宫境界,表现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 请结合下面提示做简要分析。 提示: 写作该词时,苏轼正被贬密州任知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其时, 他和

    17、弟弟苏辙(即子由)已经七年没有团聚了。 明确:他写这首词时正政治失意,思想的矛盾、对现实不满充塞胸怀,由此,才写出幻 想中的天上宫阙,幻想超脱尘世。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他最终做 了怎样的选择? 明确: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 理。 但矛盾的最终结果是回到现实,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便说明他最终选择了入世。 5下阕写月光引起作者的无眠,作者为什么会“无眠”?作者在此处的“无眠”是否 还有深刻含义? 明确:文章在小序中便说“怀子由”,这“无眠”正是因怀念亲人而起。而“无眠”一 词在此还有更深刻的含

    18、义,即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 人。 6请赏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 明确: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 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达的, 以最开放的心胸慨然面对一 切,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效仿。 7再次朗读本词,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有情有味,要能读出矛盾的 心理,积极的处世态度,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注重解读作者心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情感的起伏。 不足之处 课堂时间有限,词句品析不够细致,甚至部分词句 品析以教师讲解代替了学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3诗词三首 教案(部编版九上语文).doc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50108.html
    四川天地人教育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