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解析)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零模考试历史试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精准解析)湖南省教育联合体2021届高三零模考试历史试题-.doc》由用户(刘殿科)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准解析 精准 解析 湖南省 教育 联合体 2021 届高三零模 考试 历史试题
- 资源描述:
-
1、湖南教育联合体2020年7月新高三联考历史第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二里头文化遗址为人们了解夏代文明的发展程度提供了可能。二里头墓葬中有很多玉器,它们制作工艺相当精美;陶器中占比例最大的是酒器,为以前所罕见。据此可推知A. 夏代的历史从此成为信史B. 当时粮食产量有很大增加C. 夏代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D. 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答案】B【解析】【详解】夏代墓葬中陶制酒器的数量空前,说明当时粮食产量增加,有了更多剩余,推动了酿酒业和制陶业的发展,B项正确;二里头文化遗
2、址中发现大量玉器和陶器,不能证明夏代有了文字和信史,排除A项;陶器、玉器数量大不能说明奴隶制剥削非常残酷,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当时社会“等级制度森严”,D项排除。2. 秦朝统一后,对原属燕国的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设置郡县、开辟交通等措施,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这些措施的施行意在A. 强化国家文化认同B. 建立大一统的国家C. 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 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从题干关键信息“这与其统治中原内地的措施并无不同,且是同时进行的,增修燕之北长城与修筑北方的长城也没有区别”可知,秦朝统一后,对原属于
3、燕国的东北辽西走廊和辽东地区采取的措施与内地中原地区是一致的,这说明秦朝并没有对新拓展的地区采取差别对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的目的是推动不同地区的政治文化体制的一致化发展,强化东北地区对国家的认同,故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中“秦朝统一后”矛盾,排除;“消除”的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该措施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D项错误。3. 六朝隋唐时期盛行壁画,画作为宏伟建筑物的装饰物之用;卷轴盛行后,画成为可以随身携带享乐的一种物品。此变化A. 助长了社会奢靡之风B. 迎合了人民大众的需要C. 促进了文人画的兴起D. 推动了绘画艺术的普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
4、知,绘画艺术日益大众化,受众群体从贵族逐渐转向一般民众,所以答案选B项;A、C两项与材料无关;D项错在“普及”,排除。4. 下表为新唐书中孔子称号的变化情况统计表(部分)。该表反映了唐朝A. 佛道思想兴盛B. 君主专制强化C. 儒学地位稳固D. 中外交流频繁【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中的先圣、宣父、太师、隆道公、文宣王的称号可知,唐朝时期,统治者对孔子都较为尊崇,孔子的地位逐渐提高,这反映出儒学地位的不断稳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佛道思想,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外国的交流,D项错误。5. 从嘉靖末年起,两浙地区虽已允许外省客商子弟附本地民籍入学
5、应考,但其限制较多,规模亦不是很大;而到了万历中期,经巡盐官员呈请,外地商人通过编定商籍在浙江占籍应试终于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批准。这反映明末A. 科举制发展繁荣B. 传统秩序被破坏C. 江南是全国重心D. 抑商政策在调整【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嘉靖末年至万历中期,两浙地区外地商人子弟入学应试的限制逐渐放宽,外地商人通过编定商籍在浙江占籍应试获得了朝廷的正式批准,这体现了商人地位的提高,说明传统抑商政策在明末有所放松,故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政府对两浙地区外省商人子弟入籍考试限制的变化,反映不出科举制的发展繁荣,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解体,传统社会秩序被破坏,B项与材
6、料时间不符,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6. 朱荫贵教授指出,在近代中国,辛亥革命引发了一场“经济突变”,虽不如政治变革那样激烈,但其带来的经济突变时间拉得更长。该学者作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 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B. 推动“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C. 使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D. 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在经济领城的影响,而否定君主专制统治的必要性属于辛亥革命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列强加紧侵华,民族危机
7、日益严峻,“实业救国”思想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群众性爱国运动趋于高涨与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强干涉中国内政有关,不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排除C项。7. 与同时代大多数年轻知识分子一样,陈独秀刚开始倾心于康梁的变法维新主张。但在赴日留学接触了大量新思潮后,面对国内封建复古思想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他决定办一个“思想革命”的刊物,“革中国人思想的命”,于是青年杂志诞生了。据此可知,陈独秀A. 以维新思想为革命思想B. 在思想上推动革命发展C.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D. 积极倡导民主科学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思潮以及国内封建复古思想的泛滥、袁世凯称帝的社会现实
8、让陈独秀认识到只有思想革命才能改变当时中国的社会,这反映出陈独秀意识到思想革命的重要性,并通过创办青年杂志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进而在思想上推动民主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陈独秀的思想已发生变化,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非陈独秀个人的影响,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民主与科学,排除D项。8. 19世纪60年代起,以中国人为主创办的近代报刊迅速兴起它们“传述各国之事,上自朝廷,下及闾里,尽情议论”。19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上百种报刊先后创办,其中以上海为最,遍及各主要城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报刊成为了解世界的主要窗口B. 近代中国开始走向主动开放C. 报刊成为当
9、时反清革命的媒介D. 社会变局影响近代报刊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19世纪60年代,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势,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近代报刊业迅速兴起。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传播维新变法思想,推动报刊业的发展。这说明社会变局影响近代报刊业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报刊对了解外部世界的作用,没有和其他传媒工具进行比较,所以“主要窗”表达不妥,A项错误;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被动性,B项错误;C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9. 下表是1938年前后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相关言论。由此可知,两人何应钦“消耗持久,则适合我之国情,如国土、人口、物资、地形等皆有利于消耗持久
10、”李宗仁“吾人必须避我之所短,而发挥我之所长,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A. 承认中国抗战具有长期性B. 对中国抗战前景持悲观态度C. 重在动员全民族联合抗日D. 主张中国借助外力持久御敌【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消耗持久,则适合我之国情”“利用我广土众民、山川险阻等优越条件来困扰敌人,作有计划的节节抵抗的长期消耗战”可知,两人都认为中国抗战应扬长避短,坚持持久抗战,即承认中国抗战具有长期性,故A项正确;两人都主张中国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持久消耗战略定能战胜敌人,这表明两人对中国抗战前景均持乐观态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两人
11、都意识到敌强我弱,中国的正确战略应是扬长避短,利用自身的人、物力持久消耗敌人,“重在”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两人承认中国应当持久抗日,两人都主张抗战当立足于自身,发挥自身的战争潜才能战胜敌人,没有涉及“借助外力”,排除D项。10. 2013年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先后成功举办两届“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针对不同全球议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反映出新时期的中国外交A. 形成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机制B. 不断调整以适应世界格局变动C. 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莫定基础D. 在实践中积极主动
12、和奋发有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并多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外交积极进取和奋发有为,故D正确;材料中“成功举办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重要国际会议”表明并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排除A;材料反映了中国政府在世界格局变动中积极主动和努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体现不出中国外交的“不断调整”,排除B;材料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意识,没有涉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构建,排除C。【点睛】11.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法作为整体,作为
13、一个统一国家的法律制度来说已经中断,但在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各王国中,罗马法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中仍保持着效力。自12世纪开始,西欧各国先后出现的研究、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提高了罗马法的地位,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据此可知,罗马法A. 鲜明体现出自然法精神B. 成为欧洲各国立法基础C. 重新恢复到之前的状态D. 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法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仍然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保持着一定的效力,且自12世纪后,西欧各国出现研习罗马法的热潮,这反映出罗马法具有穿越时空、民族和地域的永恒价值,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故D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自然法的
14、内容,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罗马法在日耳曼人建立的各王国中有一定的效力,但无法得出罗马法是欧洲各国立法的基础,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且材料仅涉及西欧研究罗马法的热潮提高了罗马法的地位,扩大了罗马法的适用范围,但无法说明罗马法恢复到之前的鼎盛状态,C项错误。12. 英国1765年颁布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违者剥夺国籍、没收家产。1788年,对输出工具或机器者处以500英镑罚金。这些措施A. 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 动摇英国技术优势地位C. 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D. 阻碍了世界工业化进程【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所示,英国限制人、技术、机器出口,这不利于工业革命成果在世界范围内扩展,会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