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炼字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6394806
  • 上传时间:2023-07-04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71.3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炼字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4 高考 语文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炼字 专项 练习题 答案 解析 下载 _真题分类汇编_高考专区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炼字题专项练习题【课内回顾】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下列对登岳阳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是视觉错觉加上想象的产物,这是一个很成功的宏观意象。它的主要特点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像这样大的宏观意象、气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很少见的。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与杜诗高远的境界不分伯仲。C“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们这时连音信都没有了,诗人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年老多病的诗人泛着一叶扁舟到处漂流。与上联结合起来看,洞庭湖的汪洋浩渺,更加重了诗人身世的孤危感。D“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站在岳阳楼上,想到北方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不禁涕泪交流。诗人在尾联中把个人命运和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感情深沉。2古人作诗都讲求炼字,请从炼字角度赏析颔联中的“坼”和“浮”。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牢关遇雨吴融泽春关路迥,暮雨细霏霏。带雾昏河浪,和尘重客衣。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惆怅家山远,溟蒙湿翠微。【注】武牢关,原称虎牢关,因西周

    3、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唐时因为避高祖的祖父李虎的讳亦称武牢关,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人多次考试不第,此诗应为诗人科举应试再次落第,途经武牢关时所作。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关”字,写前路杳杳,暮雨霏霏,渲染了关山难越的氛围。B颔联出句紧承首联次句展开,因“暮”河浪“昏”,因雨而“带雾”。C颔联对句“重”字,既写诗人沾满尘土的衣着之重,也写出心情沉重。D尾联以景作结,再次营造了凄迷的氛围,寄托了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4诗歌讲究炼字,请赏析颈联炼字的妙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南湖早春【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乱点碎

    4、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注释: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本诗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所作。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精于选景构图,前三联抓住晴日、山杏、水草、白雁、黄鹂等意象,紧扣时令和地域特征,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B诗歌工于炼字,一“发”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一“生”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C最后两句显示出诗人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与前面所绘之最形成强烈的反差,富有艺术张力。D诗歌秉承了白居易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明丽、朴实自然,符合诗人对诗歌创作的主张。6前人评此诗曾云“刻画

    5、早春,有色泽,腹联尤警”,请结合前人评价赏析诗歌颈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山房春事二首岑参(唐)其一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其二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释】衣桁(h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7其一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感情基调的词语是_,其二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情感基调的词语是_。8请从炼字角度分析两首诗歌中“乱”字的妙处。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显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

    6、热烈而直接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B诗人借助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湖上亭的不舍之情。C前两句诗歌写出自己来到湖上亭,看到美好的环境勾起了自己的伤感。D后两句诗歌写出了自己在这个地方居住时间长了,和黄莺都成为了旧相识。10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1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选篇理由: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烟”“画”“绕”“卷”等字,生动、传神地刻画了杭州的美好景致。柳永词注重炼字,炼字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而本词也是精于炼字的

    7、典范,将之与望海潮(东南形胜)对比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体会“字”的表达效果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少年游柳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注】前期:往日的约定或志向。狎兴:狂放游乐的兴致。萧索:零散,稀少。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由秋日中的长安古道起笔,低沉伤感,为全词蒙上了一层愁绪。B“夕阳”三句写词人眼前的景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寥落的茫茫秋野之景。C“归云”乃作者自喻,“一去无踪迹”表现其归隐的洒脱和胸襟的豁达。D“不似少年时”含有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眼下处境的失意之情

    8、。13“高柳乱蝉嘶”一句中“乱”字用得极妙,请结合全词,分析其妙在何处。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注】纳税:缴纳丝税。征苗:征收青苗税。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从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出了一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B颈联写残酷掠夺造成的结果,渲染出山中寡妇艰难异常的生活境况,富有艺术感染力。C尾联直抒胸臆,强烈控诉了统治阶级无孔不入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被剥削者的深切同情。D全诗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真切地再现了晚

    9、唐时期的社会现实。15诗歌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述理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 白居易湖上春来是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曾就任杭州刺史,在职期间,兴修水利,疏浚西湖,甚为便民。此诗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春”“湖”展开景境,前三联绘景,尾联抒情,全诗情景交融,物我划一。B首联对春天的西湖作了介绍:乱峰簇拥,水面平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有如“画图”。C颔联借比喻为景物生色,山松似翠,

    10、水月似珠,巧极形容,宛然一幅玲珑精致的工笔画。D诗人别出心裁在山水中嵌入农事,表现了一种变格出新,流露了诗人归隐田园山水之意。17有人说诗歌颈联诗意地描绘农事,尽显“春来”时特有的美色,请从修辞和炼字的角度赏析此“春来”之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泛若耶溪綦毋潜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采取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诗人在一个作江花月之夜,泛舟若耶溪所见之景。这些景物虽然寂静,但整体上却不乏动势B“此去随所偶”,诗人跟随着伴侣一起出游,其

    11、意境与赤壁赋中的“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有异曲同工之妙。C第三、四句看似无人参与,却尽显夜游之乐。“花”既言沿途风光之美,又切合题目的“春”字,貌似信笔写来,又显用心细致。D第五句到第八句紧扣游溪,从“际夜”游到“林月低向后”,不难看出作者泛舟之久,游兴之浓,这是开篇“无断绝”的具体写照。19一首诗的诗眼,往往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词句。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语?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鄂州;

    12、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武昌。全唐诗于此篇题下注至德中作,时当在唐朝安史之乱的前期。20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标题,先写泊在鄂州的心情,次句突转,使平淡的语句体现微妙的思致。B颔联写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动静结合,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C尾联抒发诗人想起家业早已因战争而荡然无存的感慨,鼓鼙声使主题更加深刻。D诗歌语言不用艳藻,淡雅而含蓄,抒情平易而炽热,句法曲折有致,韵味无穷。2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苏洵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卧听晓鼓朝眠稳,

    13、行入淮流乡味生。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虚实结合,通过想象友人去潭州的场景来表达对友人“得郡”的心情。B“稳”写人心无挂碍的安眠,“狞”写风吹船行的气势,用词生动,韵味无穷。C“细雨满村莼菜长”一句由点到面,由上到下,写出了一幅雨中乡村图。D苏洵的诗语言明朗,这个特点在这首诗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中有明显体现。23本诗的诗眼是“喜”,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阅读下列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汴河亭许浑广陵花盛帝东游, 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 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 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

    14、归有道, 迷楼还似景阳楼。【注:】隋炀帝为东游广陵(扬州),不惜民力开凿一条运河。其东段叫汴河,汴河之滨筑有行宫,即“汴河亭”。 迷楼:隋炀帝筑。景阳楼:南陈后主筑。24颈联哪两个字用的最为精妙?请指出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25这首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古风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华池:此处指王母的瑶池。2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人托物言志,以荷花自喻,表达人生的感慨和理想。B荷花生于幽泉之侧,分外明艳动人,暗示了诗人高洁的人

    15、格与不俗的才华。C诗歌的末两句,表现出诗人对当权者用人不问实际才干,只看门第的愤慨。D这首诗的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正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27“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一句哪两个字用得最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8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1)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白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一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2)用本诗上的哪两句诗来概括诸葛

    16、亮一生的功业最准确?为什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泛江送客杜甫二月频送客,东津江欲平。烟花山际重,舟楫浪前轻。泪逐劝杯下,愁连吹笛生。离筵不隔日,那得易为情。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照应标题,交代送客时间。“频”字写出送客次数之多,暗示别愁之浓。B次句点明送客的地点东津,并且描绘出一幅春水上涨、江面欲平的画面。C颈联描写送客场面,渲染离愁:举杯劝客,泪逐杯落;耳畔闻笛,倍增离愁。D尾联照应前文“频送客”,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屡经别离,变得更加容易动情。30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请赏析其精妙之处。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17、。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31下列对诗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全诗八句,前六句写往“访”,重在抒情,情致婉转;末两句写“不遇”,重在写景,景色优美。B首句写所闻,,次句写所见,这是入山的第一程。第二句中“带露浓”三字,除了为桃花增色外,还点出了入山的时间是在早晨,与下一联中的“溪午”相映照。C颔联是诗人进山的第二程。林间小道上麋鹿出没,林深路长,正午溪边却听不到钟声。这两句极写山中之幽静,暗示道士已经外出。D诗题为“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诗中却无一字说道士,无一句说不遇,然而句句是不遇,句句是访道士不遇,可见其构思的精妙。32请找出颈联中用得最精妙

    18、的两个字并对其进行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潭州【唐】李商隐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注】承尘:唐代以前,没有天花板,房梁横木之上用遮布挡灰,名曰“承尘”。3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写诗人傍晚看到潭州官舍里人去楼空,不禁陷入伤今吊古的情怀之中。第一句由过去之景写起,第二句由古今情承,由今及古,情由景生。B“湘泪浅深滋竹色”一句隐晦曲折的表达了自己的幽怨哀伤之情,传说舜帝南巡,淹死在湘水,他的两个妃子蛾皇、女英在湘水边啼哭,泪

    19、洒在竹子上,让竹子润出或浅或深的颜色。C“楚歌重叠怨兰丛”,“楚歌”是古代的楚地民歌,这里专指楚国大诗人屈原写的离骚九歌九章等骚体诗;“兰丛”即兰惠等香草,当属离骚中常见的意象。D“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是说东晋太守陶侃当年用战舰来作战,在空荡荡的沙滩上只见雨水在飞;西汉贾谊贾太傅祠庙如今很破烂,只回荡着一些风吹着天花板发出的声音。34颔联中哪两个字用的最妙,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开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

    20、白登岳阳楼赋诗,使岳阳楼更添一层神秘色彩。35颔联的两句诗中,哪两个字用的好?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36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了岳阳楼的什么特点?试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注检校:查核,此指游览。社肉:祭神用的肉。床头:指酿酒的槽架。37下列有关这首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作者写住处山园有高大的松竹,村民有酒有肉,邻里关系和睦。B下阕的“偷”字将一个穷困、胆怯的儿童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C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朴素清新,不用奇

    21、字丽句,没有任何雕饰。D“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上阕写闲居带湖的满足,下阕书所见。38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由。39赏析月夜,并回答下面的问题。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有人说这一联中有两个字用得格外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你认为是哪两个字,并简要说明理由。第 11 页 共 31 页参考答案:1B 2“坼”有分裂的意思,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浮”给人升腾之感,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这两个字写出了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展

    22、现了阔大的意境和宏伟奇丽的景色。此外“浮”字前加以“日夜”修饰,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可谓一语双关。【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如孟浩然也有咏叹洞庭湖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杜诗高远的境界不分伯仲”说法错误。杜甫这两句与孟浩然的两句相比,还略胜一筹。孟诗中“撼”字用得有声势,杜诗中“浮”字用得更加自然。“撼”字是炼字炼出来的,用“浮”字则不仅要炼字,而且要深入观察,把握了客观实际,才能逼真地深刻地反映现实。尤其是,杜甫的两句与全诗是统一的,浑然一体,深沉博大;孟诗全篇头重脚轻,稍见缺憾。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诗的颔联“吴楚

    23、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没出现水字,却是专门写洞庭水。“吴楚东南坼”表明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方向极目眺望,只见洞庭湖水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而吴地则被挤向了远远的东边,楚地则被远远地挤向了西边、南边。这景象,就好像洞庭湖水向东南伸展,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地和楚地,一下子分裂成为两块。“坼”字用的很好,有动态感。仿佛湖水在延伸,大地被切割开。“乾坤日夜浮”是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四面眺望,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水,仿佛整个天地万物都被湖水漂浮起来,仿佛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洞庭湖水上浮动漂游。“浮”字也有动态感。使人想到整个苍穹都被湖水托住的个半球,而万物的运动,都是

    24、湖水荡动的结果。这两句都是写洞庭水,境界宏阔。正是通过“坼”和“浮”字,一是极写水面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够割裂大地,能够浮动乾坤,这是极写它的力量。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而被割裂、被浮动东西之庞大,则显示出湖水的宽阔。这不是简单的夸张手法,这里有个视觉、感觉和想象的问题。诗人准确、真实地抓住了视觉和感觉上的错觉,就把湖水描写成了四际无垠,仿佛大地四处都是水乡泽国,这是视觉感觉的真实。但诗人又借助想象,把本来看不到的吴楚大地和整个乾坤四际,也融进了这个视觉和感觉的画面。同时“浮”字也暗示作者此时的生活实景,因为贫困,作者住在一艘船上,常年漂泊在水面上。所以“浮”

    25、字前加以“日夜”修饰,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漂泊无归的感情,可谓一语双关。3D 4“迷”,迷失、迷惘之意。“迷”字既是写“去骑”迷路,更是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落第失意,深感前途迷茫、迷惘消沉的心理状态。“乱”,纷杂无序之意。这里诗人化抽象为形象,融情入景,借写“斜晖”之乱,抒发愁绪萦怀的伤感。【解析】3本题考查小说赏析诗歌内容、手法、形象等的能力。D.“忧国怀乡的复杂情感”错。从“惆怅家山远”可以看出,主要抒发了思乡之情。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炼字题首先要释义,然后指出手法,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效果。“望中迷去骑,愁里乱斜晖”句意是:武牢关远望,雨中之人迷失了道路,一片哀愁之中夕

    26、阳之光杂乱无章。“迷”,迷失、迷惘;“乱”,纷杂无序,诗人表面写雨中赶路之人迷失道路,其实在写自己可觉应试再次落第后对前途的迷茫,内心的失意;夕阳的余晖并无杂乱之感,但是诗人内心哀愁,因此将愁绪萦怀的伤感融入“乱斜晖”之中,化抽象为形象,融情入景。5B 6白雁雨水未干,翅膀沉重,低空飞行;黄鹂的舌头有些生涩,不听使唤。颈联选用“白雁”,“黄鹂”,色彩对比鲜明。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黄鹂早春鸣叫,初歌口拙。更是显出早春的情态。【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B.“发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一生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错误,“乱点碎红

    27、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漫山遍野的山杏,碎红点点,毫无秩序可言,显示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之态,故用“乱”字点出;而湖面之水苹,一望无际,犹如整齐地铺在水面上的绿色草坪,故说“平铺”。故应为“点”字写出山杏吐艳争芳的景象,“铺”字让人身临其境,写出水草之茂盛,富有动态美。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是视觉,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是听觉,属于视听结合。同时前句为静,后句为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严冬方过,大雁飞得低而缓,黄鹂早春鸣叫,初歌口拙。因为身上雨水未干,翅膀

    28、变得沉重的白雁不得不低空飞行;同样由于雨水的淋浇,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之感。然而,它们一个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翩翩起舞,一个虽然舌涩但也禁不住歌唱鸣叫,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刚刚到来的春天太美妙,太富有魅力了。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白雁、黄鹂色彩对比鲜明,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7 荡春光 萧条 8(1)第一首中“乱”是误入的意思,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2)第二首中“乱”是乱飞的意思,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日暮”时分,众

    29、鸟投林,乱鸦聒噪的景象;以声衬静,描绘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基调,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其一中“荡春光”,满目荡漾春光,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所以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感情基调。其二作者借园林萧条,表达了诗人的伤感、物是人非和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所以最能体现整首诗歌感情基调的词是:“萧条”。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第一首中“乱”是误入的意思,蝴蝶和蜜蜂不时乱飞进厅房。第一首“戏蝶游蜂乱入房。”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春光充天塞地,连山房书屋都被蜂

    30、蝶花木占领,进一步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二首中“乱”是乱飞的意思,梁园之中夕阳已西下,只有点点乱飞的乌鸦。一“乱”字,既是视觉形象,又是听觉形象,生动形象表现了“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乱鸦聒噪的景象。一片聒噪声,以声衬静,结合下文“极目萧条三两家”,乱鸦聒噪更衬托出地上人少,描绘了一片萧条的景象。作者不言感慨,而今古兴亡、盛衰无常的感慨自在其中。9A 10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11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

    31、,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直接”错误,从诗中来看,作者是借助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来表达对湖上亭的依恋,属于间接抒情。故选A。1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由题干来看,考生需要到诗歌中找到能体现作者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内容,然后分析使用的手法。由诗歌标题可知,诗人将搬家离开湖上亭;第二句“柳条藤蔓系离情”是说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是说柳条藤蔓不舍得作者离开

    32、,第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是说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作者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频频啼鸣,别情依依,在作者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这里使用拟人的手法,同时也是借景抒情来表达不舍之意。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首先理解“系”“啼”的意思。“系”是“攀牵”“牵系”,“啼”是“啼叫”“啼鸣”。然后分析这两个字在写景和表情方面的效果。如“柳条藤蔓系离情”意思是“亭边柳条摇荡藤蔓攀牵撩惹着离情”,这里以“系”来写柳条藤蔓,既可以展现亭边柳条、藤蔓修长体态以及轻盈招展的姿容,同时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

    33、,好似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诗人的衣襟,不让诗人离去,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如“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意思是“枝头黄莺在这里久住我们几乎相识,将要分别它向我频频啼叫了四五声”,“啼”是黄莺鸣叫的特点,同时这频频的啼叫又好似是对诗人的挽留不舍。12C 13“蝉嘶”之前加一“乱”字,形象地表现了蝉声的纷乱。这纷乱的蝉嘶,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蝉声的“乱”更引出词人内心的纷扰烦乱。“前期”的渺茫、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等愁绪令词人难以安适【分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语言、技巧的能力。C.“归隐的洒脱和胸襟

    34、的豁达”错。词人一生落魄,如行云般飘浮不定,应是迷茫和痛苦的,而不是“洒脱”和“豁达”的。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乱”字,有“纷乱”的意思。“蝉嘶”之前加一“乱”字,不仅表现了蝉声的缭乱众多,也表现了词人心绪的纷杂缭乱。“高柳乱蝉嘶”一句,体现出一种时序变换的哀感。“高柳”是蝉所在之地,又以“高”字表现了“柳”之萧疏。因为柳叶已经凋零,所以柳树显得高瘦,加上日暮、寒风、茫茫荒野,以及易令人产生离愁别绪的“柳”,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意境。因此,“乱”不仅是蝉声乱,也是人的心绪和离愁之乱,昔日欢乐的不可复得,令词人难以安适。14C 15(1)“犹”和“尚”,是犹且、尚且之意;(2

    35、)这两个字,形象地揭露了官府在桑柘、田园歉收的情况下,不顾百姓死活,仍然横征暴敛的罪行,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根本原因“苛政猛于虎”。【解析】14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中,C项,“直抒胸臆”错,应是借助议论抒情。“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任凭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没有办法可以躲避赋

    36、税和徭役。“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故选C。15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能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题干要求分析“你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找出并简述理由”,首先要找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然后再分析效果。基本上炼字主要炼的是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色彩词等。本诗的颔联“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的意思是:桑树柘树都荒废了,再也不能养蚕,却要向官府交纳丝税,田园荒芜了却还要征收青苗捐。通过分析。

    37、只有“犹”和“尚”两个字用得好。“犹”和“尚”这两个字都是犹且、尚且之意。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所以这两个字形象地揭露了官府横征暴敛的罪行,也揭示了百姓难以活命的根本原因“苛政猛于虎”。【点睛】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如本题中的

    38、“稀”,句中用稀写花落后枝头的情形。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比如本诗中就借助“稀”营造了一种凄凉伤感的意境。第四是炼所用的手法,即对该字所用手法,如比喻、拟人、双关等作分析,如本题中,如选用“归”即可从双关的角度分析。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16D 17(1)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了“早”、“新”的特点,把水稻刚长出来的短秧比作碧毯上的线头,把蒲绿刚伸展出来的嫩叶比

    39、作青罗裙上的飘带,极富“春来”之意。(2)这两句的动词“抽”和“展”极为传神,“抽”字写出秧苗才离开母体、吃力地生长的情状,“展”字可见蒲草初长嫩叶时轻盈、洒脱的风姿,两动词传神地表现“春来”时之生机。【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本诗并未流露归隐之意,而是隐含诗人对湖区百姓的关怀。故选D。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意思是,绿色的毛毯绒头是抽长的早稻,青色的罗裙飘带是舒展的新蒲。从修辞看,“碧毯线头”“青罗裙带”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描绘

    40、西湖春色,突出春色一个“早”字和“绿”字,妥贴入微,真切动人,表达了诗人对湖上春光的喜爱之情。从炼字看,颈联最有表现力的两个词是“抽”和“展”。诗句抓住“抽”和“展”两个动词来写,早稻犹碧毯上抽出的线头、新蒲象青罗裙上舒展的飘带。把本来静态的事物写的极富动态和情趣,凸显了春来万物的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形象的画面感。18B 19“幽意”(或“幽”)。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幽情、幽趣”:小舟轻飏,随性而至,清闲自在。作者夜游所见皆是“清幽朦胧之景”:晚风轻拂,春花夹岸,潭水淡烟,月色溶溶。抒发了作者“幽隐(归隐)之志”:向往远离人嚣、幽居独处、不问世事的生活。【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

    41、容的能力。B.“诗人跟随伴侣一起出游”说法有误。诗句中“偶”字兼有“偶”与“遇”的含义,可知诗人并没有跟伴侣一起出游,且此句包含着率性出游,随遇而安的意思。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首先,诗句“幽意无断绝”意思是“我寻幽探胜的心意没有定止”,其中“幽意”即寻幽的心意。正是因为这寄情山水、寻幽探奇的“幽情、幽趣”,才使得诗人任凭轻风吹送小船,让自己随性而至,清闲自在地探访山野。在景物描写上,诗人以“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描写了习习晚风,吹拂着游船,船儿任凭轻风吹送,转入春花夹岸的溪口,恍如进了武陵桃源胜境,多么清幽,多么闲适!“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中“际

    42、夜”说明泛舟时间之久,正是“幽意无断绝”的具体写照。“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中更是用一“飞”字,把水色的闪耀,雾气的飘流,月光的洒泻,都写活了。从这几联对景物描写的内容可知,诗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等景物,创造了一种幽美、寂静而又迷蒙的意境。从中可见,作者夜游所见皆是“清幽朦胧之景”:晚风轻拂,春花夹岸,潭水淡烟,月色溶溶。怀着隐居“幽意”的泛舟人,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最终发出了“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的感叹,说明人生世事正如溪水上弥漫无边的烟雾,缥缈迷茫,作者愿永作若耶溪边一位持竿而钓的隐者。由夜景的清雅更觉世事的喧嚣,便自然地追慕“幽意”的人生。由此可见,“幽意”二字更是透露了

    43、全诗的主旨,即作者的“幽隐(归隐)之志”:向往远离人嚣、幽居独处、不问世事的生活。20B 21归心二字,是全篇诗眼。首联一个“犹”字,道出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颔联写旅途中内心的纷乱不宁的心情,衬托归心之急。颈联将归心的愁绪与秋色的凄凉融合在一起,“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尾联点明归心如此急切的原因是战争,深化了主题。【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整首诗词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

    44、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衬托诗人此时平静的心情”说法错误,应该是衬托诗人内心的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进行炼字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先明确什么是“诗眼”,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作答时,首先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然后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

    45、句中的含义。接着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最后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本题,通读诗歌,可知全是是围绕“归心”二字来写的,所以“归心”是整首诗歌的诗眼。首联“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扣题写“晚次鄂州”,但不露痕迹,“云开远见汉阳城”说明行进方向。鄂州离汉阳甚远,故下句说“犹是孤帆一日程”,这样远的距离,当然不能直接看到,但诗人思乡心切,日望归程,天际云开,引

    46、领而望,仿佛已见到汉阳城,真恨不得马上能够赶到.可惜天色已晚,须待明日,而屈指计算,竟还有整整一天路程。句中一个“犹”字,道出诗人急迫的归乡心情。颔联“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写舟中情景,实际上是回顾归乡途中百无聊赖的生活。白天风平浪静,单调的行旅生活使人昏然欲睡;夜间江潮看涨,船家絮语,更觉长夜难眠。估客昼眠,独寻美梦,舟人夜语,自得其乐,这更加衬托出诗人归乡途中昼夜难眠的焦躁心情。颔联“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 将归心的愁绪与秋色的凄凉融合在一起,写秋意正浓,诗人鬓发也渐渐斑白,内心急切的思归之情,只有对着明月默默倾诉。诗人零于江湘之间,国难家愁,已染成诗人两鬓星霜,刚巧又正值这肃杀的秋天,这一怀愁绪怎生了结!离家万里,欲归不能,这一片乡情,只能托与天上的明月。一个“逢”字,将诗人万端愁绪与秋色万般凄凉融为一炉,愁绪倍增;一个“对”字,把有心与无情结为一体,“明月”更增添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而上句“秋”、下句“心”,分明正含着一个“愁”字。尾联“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把忧心愁思更加地深化了,点明归心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炼字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39480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