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层作业).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层作业).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分层作业 语文 人教版八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23课 三章分层作业一、积累与运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古文默写。1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环而攻之而不胜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4表明这篇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5文中表明攻城的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的句子是:“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6文中强调防守的一方所具备的有利条件的句子是:“ 城非不高也 , 池非不深也 , 兵革非不坚利也 , 米粟非不多也 。”(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环而攻之而不胜环: 围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3委而去
2、之 委: 放弃 去: 离开 4得道者多助 得道: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5寡助之至 至: 极点 6亲戚畔之 亲戚: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 同“叛”背叛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答案】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答案】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案】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3、;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答案】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答案】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富贵不能淫(一)古文默写。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 , 安居而天下熄 。2 居天下之广居 ,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 。3孟子在富贵不能淫中谈到“志向”时,提供给我们两种正确的人生选择:“ 得志 , 与民由之 ; 不得志 , 独行其道 。”4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富贵不能淫一文中的相关观点:“ 富贵不能淫 , 贫贱不能移 , 威武不能屈 。”
4、(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得: 怎么能够,哪里能够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 教导、训诲 4以顺为正者 顺: 顺从 正: 准则,标准 5富贵不能淫 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6贫贱不能移 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7威武不能屈 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答案】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
5、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答案】(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答案】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答案】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古文默写。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 , 衡于虑 ,而后作。4 征于色 , 发于声 ,而后喻。5孟子
6、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认为,一个人经过磨难砥砺的益处是:“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阐述导致亡国原因的句子是:“ 入则无法家拂士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7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和压力,每一个时代的奋斗者都要有坐不住、等不起的紧迫感,都要有“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危机感,都要有勇于担当、造福人民的使命感。(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兴起,指被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 狱官 3必先苦其心志 苦: 使痛苦 4行拂乱其所为 拂: 违背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增加 6衡于
7、虑,而后作 衡: 同“横”,梗塞、不顺 作: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征验、表现 发: 显露、流露 喻: 了解、明白 8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指在国内 拂: 同“弼”,辅佐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指在国外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 使生存 (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答案】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答案】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3人
8、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答案】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二、课内阅读(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10分)1. “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3分)() A.正确的道理,规律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答案】D2. 下列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作者从城高、池深、兵器锐利、粮食充足四个方面强调作战方所具备的“地利”,然后笔锋一转,指出即使如此,仍有人弃城而逃,自然地得出“地利不如人和”的结论。C.本
9、文中与“得道者”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君子”,即能行仁政的君主。D.本文集中反映了孟子的“仁政”“法治”思想。【答案】D【解析】作者强调“民心”“仁政”的重要性,实则是希望君主实行“德治”,而非“法治”。3. 文中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是如何体现的?(4分)【答案】体现了孟子实行“仁政”的主张。(1分)孟子首先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然后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概念进行比较阐述,强调了“人和”(“得道”)的重要性,反映了他欲得天下先得人心的主张。(3分)(二)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8分)1. 下列对富贵不能淫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春认为公孙衍、
10、张仪能够左右诸侯,影响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是了不得的男子汉大丈夫。B.针对景春的观点,孟子主张真正的大丈夫应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C.在孟子看来,身居高位,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D.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没有仁义道德,奉行的是“妾妇之道”,谈不上是大丈夫。【答案】C【解析】“身居高位”错。文中“立天下之正位”中“正位”喻指“礼”,不能理解为高位。2. 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之意思相近?(2分)【答案】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2分)【解析】首先应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意思,然后从富贵不能淫一文中找出
11、与之意思相近的话即可。3. 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3分)【答案】讲仁德,守礼法;无论得志与否,都不放弃自己的原则;更不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每点1分)【解析】根据第二段中孟子的话进行概括即可。(三)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9分)1.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A.文章的开头运用了排比句式,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B.文章先列举事例,再依据事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C.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
12、亡身。”这两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答案】C【解析】 C项,“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表述有误,文章列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艰苦环境造就人才的观点。2. 下列对选文中相关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A.内心苦恼,坚持思考,然后才能有所作为。B.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C.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振作起来。D.内心苦恼,平衡思虑,然后表现出来。【答案】B【解析】该句中“困”意为“忧困”,“衡”意为“梗塞、不顺”,“作”意为“有所作为”。故答案选B。3. 文中作者从思想、生活、行为方面列举了承载“天降大任”的人会遇到的
13、磨难。在作者看来,这些“磨难”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怎样的作用?(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这些磨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使人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原本不具备的才能。(3分)【解析】根据文中“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能改”“而后作”等句子可看出,主、客观上的磨炼可以让一个人的性格变得坚韧,增加他所不具备的才干,从而有所作为。三、素养提升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10分)【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14、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故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节选自管子牧民,有删改)【注】政:政令。佚乐:使安乐。危坠:危亡。生育:使生养繁息。欲:欲望。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1.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384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