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语文 人教版八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第23课 三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亚圣”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提出的观点,我们本学期学的第一课消息二则中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之一就是“得人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深入探究
2、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板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出示目标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课件展示:1.了解作者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实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2.简介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
3、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其特点包括: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知识链接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4、四、初读感知1.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展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学生听读课文,划分节奏,自由朗读课文)2.译读课文(1)译读
5、课文“天时不如地利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课件出示:天时:宜于做某事的自然气候条件。如:及,比得上。地利:地理优势。人和:指人心归向,上下团结。城:内城。郭:外城。环:围。夫:句首语气词。得:得到,获得。然而:这样却。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包围的方式攻城,必定有得天时之处,这样却不能取胜,是因为天时比不上地利啊。(2)译读课文“城非不高也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课件出示:城:城墙。池
6、:护城河。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皮革制成的甲、胄、盾之类。坚利:坚硬锋利。米粟:泛指粮食。委:放弃。去:离开。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地利比不上人和啊。(3)译读课文“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战必胜矣”这部分内容,把握文意。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句。课件出示:故:所以,因此。以:依靠。固:巩固。险:险要。威:名词用作动词,震慑,威慑。利:锋利,锐利。得道: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寡:少至:极点。畔:背叛君子:指能行仁政的君主。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
7、)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要么不作战,(如果)作战就一定会取得胜利。五、研读课文1.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哪些?最重要的是什么?预设:天时、地利、地利。最重要的是人和。2.为了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作者列举了哪两个例子?这两个例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提出的?预设:列举的两个例子:一是环而
8、攻城不胜、二是城高兵利粮足不守。“环而攻城不胜”是从攻的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城高兵利粮足不守。”是从守的角度论证地利不如人和。3.文章第句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运用排比句式,从反面强调“人和”的重要性。运用对举句式,将“得道者”与“失道者”的后果互相衬映,点明文章主旨,突出“仁政”的重要性。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否改变?为什么?预设:不能。“域民”“固国”“威天下”是治国的三个阶段,必须做好前一阶段的事,才有可能实现后一个目标,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因此不能改变顺序。5.本文在论证结构上有什么特色?预设:逐层论证,层层
9、深入。文章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争实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然后进一步类推阐述,表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6.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预设:举例论证:运用战例,分别从攻和守的角度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对比论证:将“得道者多助”与“失道者寡助”进行对比,将“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与“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进行对比,强调了“得道”的重要性。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都是作者的观点,哪句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什么?预设: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由这个中心论点一步一步推出的,它反过来又可以论证中心论点 “人和”的重要。8.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在今天具有什么普遍意义?预设:治国、作战以及做任何事情,都要顺乎民心,合乎正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失去民心,注定是要失败的。师小结(中心):本文通过列举战争实例论证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表现了孟子推行“仁政”的治国主张。岁月的想念以及对平淡生活的珍爱。六、布置作业请完成本课分层作业。【板书设计】第二
11、课时 富贵不能淫一、初读感知1.听读课文,把握字音、重音、停顿。(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并展示)富贵不能淫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学生听读课文,划分节奏,自由朗读课文)2.译读课文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词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38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