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docx

  •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 文档编号:6384215
  • 上传时间:2023-07-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0.4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doc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孟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 语文 人教版八 下载 _八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第23课 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重点难点】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观点和思路。2.反复诵读,体会孟子说理的特点。3.背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列任务。1.了解作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他主张实

    2、行“仁政”,推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2.简介孟子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政治学说以及有关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其特点包括:长于言辞,气势磅礴,论证严密,雄辩色彩鲜明;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道理。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掌握文体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等。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

    3、,宣传自己的社会、政治主张,比较重要的有儒、法、道、墨四家。诸子的文章,各具风采。这类作品的代表有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4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

    4、,战/必胜矣。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环而攻之而不胜 环: (2)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革: (3)委而去之 委: 去: (4)得道者多助 得道: (5)寡助之至 至: (6)亲戚畔之 亲戚: 畔: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5)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探究案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探究下列问题。1.梳理文章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总分总施行仁政论证进攻天时不如地利战争需

    5、要人和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类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治国需要 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论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失道者寡助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并分别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个观点。三、质疑案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第二课时 富贵不能淫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富贵不能淫,完成下列任务。1.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6、,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 大丈夫: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得: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 (4)以顺为正者 顺: 正: (5)富贵不能淫 淫: (6)贫贱不能移 移: (7)威武不能屈 屈: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2)居天下之广居,立

    7、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二、探究案阅读富贵不能淫,探究下列问题。1.梳理文章结构富贵不能淫树靶子用景春的话引出话题破立结合大丈夫批谬论以 之道类比反驳景春立标准坚持仁、礼、仪坚守自己的道义原则 不能淫, 不能移, 不能屈2. 文中孟子连用两个问句质问景春的用意是什么?3比较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4孟子提出的可以称为“大丈夫”的三个条件,位置能否颠倒?为什么?5千百年来,“大丈夫”精神一直被人们所崇尚,请谈谈它被称颂的原因。三、质疑案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

    8、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预习案查阅工具书,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任务。1.自由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连。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解释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 (2)管夷吾举于士 士: (3)必先苦其心志 苦: (4)行拂乱其所为 拂: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 (6)衡于虑,而后作 衡: 作: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 发: 喻: (8)入则无法家拂士 入: 拂: (9)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 (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2)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二、探究案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探究下列问

    10、题。1.梳理文章结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正面)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历经磨炼个人分总逆境成才讲道理客观:天将降大任主观:困于心,衡于虑死于安乐(反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2文章开篇列举了六位名人,有什么作用?请从论证方法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3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4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中心论点的。三、质疑案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点拨要点第一课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预习案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环: 围 (2)兵革: 泛指武器装备 (3)委: 放弃 去: 离开

    11、(4)得道: 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行仁政 (5)至: 极点 (6)亲戚: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 同“叛”背叛 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天时比不上地利,地利比不上人和。(2)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3)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4)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5)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二、探究案二、探究案1.梳理文章结构得道多助,失道寡

    12、助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总分总施行仁政论证进攻天时不如地利战争需要人和防御地利不如人和类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治国需要人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结论得道者多助天下顺之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说,施行仁政的君主会得到广泛的拥护,不行仁政的君主则会失去民心。周文王和商纣王的故事能证明这一点。文王姬昌为西伯时,“笃仁,敬老,慈少”,礼贤下士,善养老者,所以人民拥护,贤士归心,为后来周代商而立奠定了基础。商纣王虽然天资敏捷,“材力过人”,却不行仁政,“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以酷刑残害臣民,最终“民罔不欲丧”,众叛亲离,葬送了商朝。第2课时 富贵不

    13、能淫一、预习案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诚: 真正,确实 大丈夫: 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2)焉得: 怎么能够,哪里能够 (3)命: 教导、训诲 (4)顺: 顺从 正: 准则,标准 (5)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6)移: 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7)屈: 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2)(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3)得志的时候和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14、独自走自己的道路。(4)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二、探究案1.梳理文章结构富贵不能淫树靶子用景春的话引出话题破立结合大丈夫批谬论以妾妇之道类比反驳景春立标准坚持仁、礼、仪坚守自己的道义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 对景春的观点进行否定,也包含了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子未学礼乎”点明景春的错误在于考虑问题不合乎礼义之道。3“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内心对仁、礼、义的坚守。4不能。“居天下之广居”三句是作为大丈夫应该坚持的根本原

    15、则,是核心,是基础,所以必须放在最前面说;接下来“得志”“不得志”是分两种情况讨论,是对根本原则的一种补充;“富贵”“贫贱”“威武”是三种极端情况,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又是进一步的补充,因此置于最后。5每个时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会因时代要求的不同,其内涵也各有侧重。唐代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建功立业,元朝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民族气节,今天的“大丈夫”精神可能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担当。但无论如何演变,“大丈夫”精神中的德行要求和社会责任感,却一直是这一精神的内核,也是它历来为人所称颂的原因。第三课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预习案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发: 兴起,指被任用

    16、(2)士: 狱官 (3) 苦: 使痛苦 (4)拂: 违背 (5)曾益: 增加 (6)衡: 同“横”,梗塞、不顺 作: 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 征验、表现 发: 显露、流露 喻: 了解、明白 (8)入: 指在国内 拂: 同“弼”,辅佐 (9)出: 指在国外 (10)生: 使生存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1)舜从田野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2)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3)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二、探究案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7、,探究下列问题。1.梳理文章结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正面)摆事实古代六个名人都历经磨炼个人分总逆境成才讲道理客观:天将降大任主观:困于心,衡于虑死于安乐(反面)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国家)出则无敌国外患2论证方法: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历史上六位名人的事例,论证了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观点。语言:运用排比修辞,用相同的句式, 连举六个例子形成一种无可辩驳的气势,增强了说服力。3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所以,必须从思想、身体、行为上经历磨炼,才能起到“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主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成就一番事业。4主客观因素,个人和国家。先阐明造就人才既需要艰苦环境的客观因素,和个人内在动因的主观因素;然后再从个人说到国家,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也在于需要内忧外患的激励,否则就可能灭亡;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3课 《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导学案).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384215.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