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部编统编版 六下语文作文范文).docx

  • 上传人(卖家):四川天地人教育
  • 文档编号:635122
  • 上传时间:2020-07-13
  • 格式:DOCX
  • 页数:2
  • 大小:15.4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部编统编版 六下语文作文范文).docx》由用户(四川天地人教育)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部编统编版 六下语文作文范文 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部编统编版 六下语文作文范文】 第一 单元 家乡 风俗 统编 语文 作文 范文 下载 _六年级下册_部编版(统编版)_语文_小学
    资源描述:

    1、 范文一:范文一: 贴春联贴春联 我们家乡每逢春节都要贴春联。无论是住在楼房,还是住在平房,家家户户 都要把红色的春联贴在门上,用来辞旧迎新,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联,据说起源于桃符。桃符的最初用意是求平安。据古书记载,五代十国 时期,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题写对联了。宋代王安石的诗句“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的“新桃” “旧符”指的就是桃符。后来,桃符便由 桃木板变成了纸张。 贴春联这一习俗到了明代开始盛行。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十分喜欢大户人家贴 的春联,于是想推广,便要求每到春节时,金陵的人家都要将大红春联贴在门框 上。有一户人家因为忙而没来得及贴春联,大年初一的早晨,被微服巡视

    2、的朱元 璋看到了。朱元璋得知原因后亲笔题写了一副春联送给这户人家,但这户人家舍 不得贴,把它当成“限量版”春联珍藏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联的内容 除了表达新春祝福以外,更融入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贴春联有讲究,上下联的位置不能贴错。贴春联时,人们可以根据横批的书 写方式来贴上联和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书写的,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 之则贴在左边。 贴春联,不仅是为了营造喜庆祥和的气氛,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热爱之情。 名师点评:小作者对春联的发展过程、贴春联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 介绍,让读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对春联相关故事的讲述,增强了习作的 趣味性; 对名句

    3、的引用和对贴春联、 写春联的学问的讲述, 增强了习作的知识性。 范文二:范文二: 冬至打年糕冬至打年糕 “年糕,年糕,年年高。 ”冬至打年糕是我们家乡的传统习俗。 冬至前后,村子里到处散发着一股熟悉的味道,是年糕!打年糕喽!瞧,家 家户户都像赶庙会似的,或肩扛,或车载,把一袋袋糯米陆续运到村头。大家把 一袋袋糯米倒进碾米机里,碾成糯米粉来做年糕。碾好的糯米粉都被倒进了一个 个小木桶里,白花花、软乎乎的,沾点儿放到嘴里,淡淡的米香中夹着一丝甜 味糯米全部碾好后,家里人就把木桶拎到蒸年糕的炭炉上,只等糯米粉熟了 就可以做年糕了。每个人的脸都被炉炭映得红扑扑的,看起来很喜庆。 不一会儿,蒸糕师傅喊了

    4、一声: “出锅嘞! ”人群立刻开始骚动,小孩子们更 是迫不及待,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热气腾腾的糯米粉被倒入石臼中。 “可以 开始了! ”话音刚落,好几个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就挽起衣袖,围着石臼,拿着木 槌,一边转一边舂糯米粉。淘气的孩子们也会乘机上前,你敲一下,我捶一下。 可他们一不小心把糯米粉蹭到脸上,就变成了小花脸。 没多久,年糕打好了,婶婶们就拿着菜刀,娴熟地将一大块年糕分成许多小 块的。吃上一口热乎乎的年糕,香滑软如,谁尝了都会啧啧称赞。切剩的年糕角 就被心灵手巧的奶奶变成了小兔子、小鲤鱼、大元宝孩子们可喜欢这些了。 最后,每家都把年糕一块一块整齐地摆在竹席上,再把竹席托举到通风的竹 架

    5、子上。等风干后,就能带回家慢慢享用了。 冬至,全村打年糕、吃年糕,品尝的是邻里之间的那份温馨,感受的是乡里 乡亲的那份情谊。 名师点评:小作者详细介绍了冬至打年糕的习俗,习作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打 年糕前的准备工作、打年糕时的情景和年糕出锅后的热闹场面。习作详略得当, 场面描写生动,读来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范文三:范文三: 提着酥糖去拜年提着酥糖去拜年 我的故乡是鄂东地区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却有着丰富的 地方特产,特别是我们当地的武穴酥糖。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提着酥糖去 亲戚家拜年。 提起武穴酥糖,还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呢!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武穴有一 位姓董的孝子与母亲相依为

    6、命。有一年秋天,母亲突发风寒,卧病在床。因为家 里贫穷, 无钱治病抓药, 这位孝子很着急, 一心想着缓解母亲的病情。 情急之下, 他把自家田里种的芝麻炒熟后,碾成粉末状,然后摇落院中新鲜的桂花,用甘蔗 糖水浸渍,与芝麻末混拌,最后让母亲吃下去。没想到奇迹出现了,母亲吃了几 天后,居然康复了。这位姓董的孝子将这一良方传给了身边的人,经历代糕点名 师不断改进,后定名为“酥糖” 。这个美丽的传说伴随着武穴酥糖流传下来,脍 炙人口,家喻户晓。 最初也许是动人的故事打动了我, 但后来对它产生深厚的感情是因为它的味 道香甜。年关将近,亲戚之间相互串门,便会带上一盒“武穴酥糖”当作礼物, 这是我的故乡特有的

    7、风俗。客人走之后,我们小孩便会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盒, 从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封酥糖,还未来得及轻轻地咬上一口,浓浓的香气便弥漫 开来。合上牙齿,酥糖的甜味便在舌尖回荡。松脆却不粘牙齿,细碎的芝麻末散 落在唇齿间,酥酥麻麻的感觉妙不可言。吃完一封后,喝上一杯菊花茶,别提多 惬意、多舒适了。 今天,武穴酥糖名扬四方,我想不仅与它的味道有关,还与它背后的美好民 间传说有关,与它寄托着行孝和感恩的美好愿望有关。 名师点评: 小作者用凝练而生动的笔墨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武穴酥糖的传说和 味道, 让人读后如见其形, 如闻其香, 如品其味。 全文一气呵成, 开篇直奔主题, 正文重点突出,过渡自然巧妙,结尾抒发感情,是一篇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 家乡的风俗 (部编统编版 六下语文作文范文).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3512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