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市优)2022年九年级化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市优)2022年九年级化学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体验化学探究 体验 化学 探究 课件 市优 2022 九年级 化学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节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体验化学探究一、知识目标:一、知识目标:1 1、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2 2、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二、能力目标:二、能力目标: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怎样学习化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体验怎样学习化学。三、情感目标:三、情感目标:养成养成“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的习惯的习惯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开展化学研究,如何学好化学:开展化学研究,如何学好化学:一、从问题开始一、从问题开始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活动天地活动天地1-31-3观察观察蜡烛蜡烛燃烧并提出有探
2、究价值的问题燃烧并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一、从问题开始一、从问题开始点燃前点燃前: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或仪器对一支蜡烛在有感官或仪器对一支蜡烛在点点燃前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作详尽、客观的描述。现象作详尽、客观的描述。提示: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提示:观察蜡烛的形状、颜色、气味、硬度、密度硬度、密度等等点燃时:点燃时:1 1、燃烧着的蜡烛形状有什么改变?、燃烧着的蜡烛形状有什么改变?活动与探究二活动与探究二2 2、(、(1 1)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蜡烛的火焰分为几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内焰、焰心2 2、(、(2 2)哪一部分的温度最
3、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哪一部分温度最低?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点燃时:点燃时:l外焰外焰温度最高温度最高l焰心焰心温度最低温度最低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焰中约1-21-2秒钟,取出火柴梗,秒钟,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火柴梗有什么变化?点燃时:点燃时:活动与探究二活动与探究二3 3、(、(1 1)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杯壁)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杯壁 上有什么现象产生?上有什么现象产生?(2 2)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取下烧杯,向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有什么现象产生?有什么现
4、象产生?(3 3)推测一下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什么物质?)推测一下蜡烛燃烧可能生成什么物质?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变浑浊熄灭时:熄灭时:1 1、熄灭的瞬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熄灭的瞬间你观察到什么现象?2 2、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有何现象产生?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有何现象产生?3 3、推测下白烟是何种物质?推测下白烟是何种物质?活动与探究三活动与探究三有白烟产生有白烟产生 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被点燃。用燃着的火柴迅速靠近白烟被点燃。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5、点燃前点燃前固固体、质体、质软软、密度比水、密度比水小小、不溶不溶于水于水点燃时点燃时石蜡石蜡熔化熔化、棉芯变、棉芯变黑黑、火焰分、火焰分三层三层、干燥的烧杯内壁有干燥的烧杯内壁有水雾水雾出现、石灰水出现、石灰水变变浑浊浑浊熄灭后熄灭后熔化停止、产生熔化停止、产生白烟白烟、用火柴去点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燃刚熄灭时的白烟,又将蜡烛引燃1.1.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善于从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2.2.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要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3.3.学会质疑学会质疑,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对现成的结论不能轻信;4.4.善于观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善于观察,
6、从不同角度看问题;5.5.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对任何事物都要认真思考其现象,提出本质的问题。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怎样才能发现和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点燃蜡烛时,对、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的描述错误的是A A、火焰外焰最亮、火焰外焰最亮B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C C、蜡烛的火焰分三层、蜡烛的火焰分三层D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2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及对燃烧现象的探究,、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及对燃烧现象的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外焰的温度最
7、高外焰的温度最高 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发光发热燃烧能发光发热 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A A、只有、只有 B B、只有、只有 C C、只有、只有 D D、D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11-P13P11-P13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导学一导学一科学探究有哪几个环节?科学探究有哪几个环节?提出提出问题问题 获得获得结论结论 猜想猜想与与假设假设表达表达与与交流交流反思反思与与评价评价 收集收集证据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进行实验实验探究实验探究1-11-1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探究蜡烛燃
8、烧的奥秘1、指导学生参与小明同学的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参与小明同学的实验探究2、学生自主提出有关蜡烛燃烧问题的探究活动。、学生自主提出有关蜡烛燃烧问题的探究活动。注意注意: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等: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等供学生参考的问题:供学生参考的问题:1 1、蜡烛燃烧生成了哪些物质?、蜡烛燃烧生成了哪些物质?2 2、蜡烛中含有哪些成分?、蜡烛中含有哪些成分?3 3、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确定了科学探究的问题后,从确定了科学探究的问题后,从设计实验设计实验到到实施实验实施实验需要需要“三思而
9、后行三思而后行”,实验完成实验完成后,还应后,还应“行后而三思行后而三思”。根据根据【活动天地活动天地1-4 1-4】的内容的内容完成下列思考题完成下列思考题导学二导学二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哪几项?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哪几项?1 1、小明同学实验后,对探究活动的哪一方面进行、小明同学实验后,对探究活动的哪一方面进行 了反思?做了哪些改进?了反思?做了哪些改进?2 2、常言道、常言道“三思而后行三思而后行”,“行后而三思行后而三思”同样重要。同样重要。你认为对探究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你认为对探究活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呢【思考思考 】如(如(1)实验方案是否科学、环保、简洁实验方案是否科学
10、、环保、简洁(2)获得实验数据是否存在较大差异)获得实验数据是否存在较大差异(3)猜想与结论是否相符)猜想与结论是否相符1 1、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2 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包括:、科学探究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猜想猜想 与假设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 行实验等)行实验等)”、“获得结论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表达与交流”等等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1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科学探
11、究的基本环节是 、等。2 2、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 A、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 B B、获得结论、获得结论C C、收集证据、收集证据 D D、反思与评价、反思与评价C3 3、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如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
12、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s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最先碳化。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结论:蜡烛火焰的_部分温度最高。部分温度最高。小小两边两边外焰外焰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
13、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一定生成浊。结论:蜡烛燃烧一定生成_。二氧化碳二氧化碳4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A.A.C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实验:(1 1)吹灭蜡烛,)吹灭蜡烛,立即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
14、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填序(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 _ _。A刚熄灭时蜡烛周围还有燃烧残留的二氧化碳刚熄灭时蜡烛周围还有燃烧残留的二氧化碳4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A.A.C.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
15、蜡固体。实验:实验:(2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是_。B4 4、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A.A.C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实验:实验:(3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
16、去点白烟(注意不)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燃性,这为假设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设_,因为,因为 。CA、B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二氧化碳和水不能燃烧以以“活动天地活动天地1-4”1-4”中化学探究实验报告为范例,中化学探究实验报告为范例,撰写撰写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作业作业谢谢谢谢合合作作!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7、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所采取的措、了解温室效应及防止温室效应所采取的措施。施。实验指导:实验指导:请同学们对照图请同学们对照图6-13,完成实验,完成实验6-4。注意:注意:1、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沿着烧杯壁;、倾倒二氧化碳时要沿着烧杯壁;2、倾倒时动作要缓慢。倾倒时动作要缓慢。思考题:思考题:根据报道,根据报道,1999年年2月河南省正阳县有位月河南省正阳县有位50多岁的农妇,在自家的地窖中拾红薯时不多岁的农妇,在自家的地窖中拾红薯时不幸死亡。你能说出其死亡的原因吗?幸死亡。你能说出其死亡的原因吗?6-15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现象现象分析分析内容内容类别类
18、别石蕊石蕊变为红色变为红色石蕊石蕊不变色不变色石蕊石蕊不变色不变色石蕊变为红色石蕊变为红色酸溶液能够酸溶液能够使紫色石蕊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够不能够使紫色石蕊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变成红色水水不能使不能使紫色石蕊紫色石蕊变成红色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变成红色石蕊石蕊变为紫色变为紫色碳酸不稳定碳酸不稳定分解成分解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和水水1、将稀盐酸滴入盛有石蕊的试管中;、将稀盐酸滴入盛有石蕊的试管中;2、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石蕊的试管中;、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石蕊的试管中;3、将水(约、将水(约1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