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课标卷Ⅲ-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新课标卷Ⅲ-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新课 名师 深度 解析 高考 历史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1 2019 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历史试题深度解析 (2019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 24)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 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解析解析】本题以儒家思想内容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宗法制的历史。 (1)联系所学知识,结合题干材料呈现的内容可知,“孝”“悌”适用对象是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根据周 礼的概念(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可推断出题干材料中的“礼”,讲的是长幼、尊卑、贵贱 等级有序;“乐”,结合礼乐制度的概念,可知“乐”是辅从于“
2、礼”的音乐、舞蹈、歌咏等,即不同的等级有不 同标准和规格的“乐”。总之,儒家倡导的“孝”、“悌”、“乐”、“礼”,与“血缘关系、长幼尊卑贵贱、等级有血缘关系、长幼尊卑贵贱、等级有 序序”有密切的关系。 (2)结合史实,儒家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孔子非常推崇三代,尤其是对周公制礼作乐很是 崇拜,主张克己复礼,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加之,宋以前人们称呼儒家思想为“周孔之道”。综上,可 以推知,重视人伦关系的儒家思想与宗法制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A 项的宗法制度符合上述分析推理,是 正确答案。 (3)判定其他选项。B 项,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代即尧舜禹时代,民主推举首领的办法,与长幼尊卑 贵贱、
3、等级有序没有关系,不符合题意;加之学界有人对禅让制是否存在还持有怀疑态度,认为其只是个 传说。错误。C 项,郡县制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才干政绩来选拔官员,被认为是“公天下”之端。与“血 缘关系、长幼尊卑贵贱、等级有序”没有任何关系。错误。D 项,察举制亦称举孝廉,以官举士,标准是孝 或廉,与“血缘关系、长幼尊卑贵贱、等级有序”没有多少关系。错误。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 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
4、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一,龙门石窟主要是魏晋北朝和隋唐时期 修建的,隋唐时期的居绝大多数。这一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中,为了适应本土化的需要,加进了 许多中国本土文化(主要是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的元素,佛儒融合成为这一时期典型的文化特征。 这种佛儒融合的文化特征,必然对此时佛教石窟艺术有很大的影响。符合唯物史观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 具有反作用的原理。二,以前衣裳单薄,主要是受印度文化影响,赤裸身体,暴露比较多。而儒家思想讲 2 求正襟危坐、礼义廉耻,魏晋又盛行峨冠博带、宽袍大袖。魏晋时期,佛教在传播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中 国的传播发展需要,不断的融入中国元素,即不断中
5、国化,中国化就是不断地吸收中国主流文化元素,让 人们感觉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相通之处,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两情相悦长久时。所以,受儒家思 想文化影响,佛像服饰肯定不能像印度风格那样了,必须严谨庄重,整齐包裹严实。故符合题意和史实只 有 D 项。 A 项,迷惑性很大,既不符合基本常识,也不符合逻辑。佛像的衣服是石头雕刻的,不是用布匹做的, 雕刻的衣服多一点,即题干中说的“服饰亦趋整齐”,或少一点即题干中说的“衣衫单薄,甚至裸身”,与经济 发展水平没有任何关系。错误。 B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佛像雕刻的“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或“表情庄严,服饰亦趋 整齐”,与绘画技术进步没有直接
6、关系。错误。 C 项,有利于巩固统治或对自己政权发展有利,才可能出现政治权力干预情形,即佛像雕刻的表情与服 饰搭配没有关系。错误。 (2019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 26)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 (1)题干的结构是“材料+高度概括的代词”,这类题多数 情况下考影响,少数情况下考本质;影响类选项用词一般是“促进了”、“有利于”、“推动了”、“阻碍了”等表 示发展程度、变化趋势性的词语;本
7、质类选项用词一般是“说明了”、“反映了”、“表明了”、“体现了”、“揭 示了”等描述、比喻事物本质或实质的词语。根据本题四个选项的用词“加重了”、“提升了”、“弱化了”和“加 剧了”可知,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实行募兵制产生的影响。 (2)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句“兵士待遇较为优厚以 此养家糊口”,再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冗兵”“冗费”“冗官”的影响,即北宋实行募 兵制,并使待遇优渥,加之兵员数量非常庞大,因此这大大加重了北宋政府的负担。答案可以说脱口而出。 如果再结合选修内容王安石变法,那就更简单了。在此就不赘述了。 B 项, 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只是强调北宋募兵制下士兵待遇优厚和军队
8、数量庞大, 并没有呈现军队战斗 力强弱信息。不符合逻辑推理,士兵待遇优厚和数量庞大,与军队战斗力的提升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符 合史实,北宋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打仗,失败居多数,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北宋军队战斗力比较菜。错误。 C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说的是军队的情况,与地方即地方政府没关系。不符合史实,北宋政府通 3 过“制其精兵”、剥离地方武将担任地方行政长官即文臣知州、通判监督及转运使制度等措施,弱化了地方权 力,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错误。 D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主体也不一致,募兵制下士兵待遇优厚及军队数量庞大,与分配制度不公容易 引起贫富分化及加剧没有关系。错误。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
9、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 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演变的历史。 (1)题干材料讲的是清朝时期江南地主,基本居住 在自家所有土地以外的地方,尤其是居住在城里,为什么会这样?结合基础知识合理推知:明清时期,江 南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市镇的繁华吸引了许多有钱有势的人纷纷移居城市。所以,出现了题干 材料所述现象。 (2)以往地主家的土地的生产经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将部分土地
10、出租给佃农,佃农以家 庭为单位组织生产,属于个体农耕生产。二是将部分肥沃的土地留下来,雇佣长工进行小规模的集体生产。 (3)题干材料说地主都移居到城里了,那地主家的土地的生产经营方式,就不可能出现雇佣长工进行集体 生产的情况,只能是出租给佃农组织生产;而佃农的生产经营属于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故题干所述 现象,反映的是地主移居到城里,其家所属土地上的生产经营采用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符合题 意只有 C 项。 A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未呈现“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的信息,错误。 B 项,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未呈现“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的信息; 不符合史实和常识, 在农业社会,
11、 最主要的财富就是土地,千百年来,中国农民最大愿望就是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能养家糊口的土地;明 清资本主义萌芽没有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商业者“以末致富,以本固之”,引种影响 了工商业的扩大再生产; 当年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革命根据地, 大力宣扬“三十亩地一头牛, 老婆娃娃热炕头”, 就极具吸引力。这些都说明了,土地很重要,土地上的产出更重要。错误。 D 项,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指的是土地上种植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题干材料并没有呈 现这样的信息,不符合题意,错误。 28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12、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4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 (1)根据“材料+高度概括的代词”及选项用词可知,本题属于考查影响意义类试题。根据题干材料所 给时空“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可知,此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处于第一个阶段艰难产生时期。结合 所学,并根据题干材料,合理推知:由于封建政府的阻挠,民间一些有钱人举办近代企业困难比较大,所 以借用外国人的名号举办企业;这种情况在通商口岸比较盛行,说明这种情况即借用外国人名号举办企业 比较多。那么这种情况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呢?
13、既然选项都属于影响类选项,我们还是解读分析选项吧。 (2)解读、判定选项。A 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推理,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艰难产生,困 难重重,不可能产生“民间设厂高潮局面出现”的影响。即使到了十九世纪 90 年代末期,状元实业家张謇“捐 弃所恃”举办大生纱厂, 将自己的行为比喻为“舍身喂虎”, 可见那个时候举办近代企业的社会环境相当不好, 故更不可能出现“民间设厂高潮局面出现”的影响。错误。 B 项, 题干材料说当时在通商口岸出现了许多人借用外国人的名号举办近代企业, 这些人 (往往是地主、 商人和官僚的有钱人)从事的是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此时这些人已经朝着资产阶级方向转变,这就是
14、新 的社会阶层,即社会结构的变动。简言之,题干材料的所说的事产生的影响就是,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的 形成发展。故 B 项正确。 C 项,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有两种方式, 一是商品输出,一是资本输出。甲午战争马关条约 签订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其后是以资本输出为主。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是“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即甲 午战争以前,此时不可能出现“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的局面。错误。 D 项,不符合基础知识,整个中国近代 110 年的历史上,中国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入超即贸易逆差地位。 另外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处于艰难产生时期,不可能出现“扭转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的影 响,不符
15、合常识。错误。 (2019 年年新课标卷新课标卷 29)291916 年 1 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 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根据我讲的解读选择题题干材料五大要素,注意题干材料中两 5 个关键性的地方,一是陈独秀说的话中表示转折的“而”,说明题干材料的重心就在其后;二是括号中表示注 释的词语“皆”,强调中国自古相传下来的道德政治都、均、全部强调国家、政权,而没有重视个人的人格和 人权。结
16、合基础知识,新文化运动初期,陈独秀以青年杂志为阵地,大力宣扬“民主”、“科学”,将矛头 直指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封建文化。至此,题干的意思已经清楚无比,陈独秀认为人格与国格同样高, 人权与国权同样需要巩固,但是但是但是,中国自古相传的道德政治都、皆违背上述认识。由此可以推知, 陈独秀说这番话的目的就是反对传统的封建道德、文化、伦理等。故符合题意的只有 B 项。 A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人格与国格、人权与国权同等重要。错误。 C 项, 不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反对西方民主的信息;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倡导的“民主”, 就是希望通过给辛亥革命补思想解放的课,从而真正建立起类似
17、于西方那样的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不符 合史实。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1916 年,新文化运动发展处于第一阶段,大力宣传的是“民主”、“科学”;1918 年 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马克思主义得到大力宣传。况且题干材料内容并非马克思主义,不符合题意。错误。 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 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
18、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据题干材料意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大概推知, 新 中华是中共刊物(初名为红色中华 ) 。这既然是中共创办的刊物,肯定宣传的是中共思想主张,包括 历史研究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就如同我们今天的教材,就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编写的。马 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原理,将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形态。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政党,按 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认识中国社会,认为鸦片战争以来,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的主权不独立了, 领土不完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资本
19、主义经济有一定发展,但始终受到封建主 义、帝国主义的压制,处于从属地位。这样的社会性质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的经济就是半 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必然使得的广大民众知道了解当时中 国的社会经济形态。故符合题意就是 D 项。 6 A 项,题干材料并未呈现知识界关于中国社会性质认识做比较对比的信息,何来相同认识?况且,信 息多元社会,关于同一问题,往往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现象,也不可能会出现知识界关于中国近代社 会性质认识相同的现象。另外,马克思主义只是共产党人信奉的理论,即只有接受认可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分子才会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20、会。 B 项,20 世纪三十年代,官僚资本迅速膨胀,不符合史实,官僚资本此时在中国近代经济总额中所占 比重是不断下降的。确切地说,应该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在整个官僚资本中比重迅速上升。另外,题干材 料也没有呈现 B 项叙述的意思,即不符合题意。错误。 C 项,用我讲的主体不一致原则直接排除,题干材料的主体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性质,具有一定专业知 识的人可能才会关注,并对此有一定认识。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关注的可能仅仅是衣食住行等 生活问题,不符合常识。错误。 31图 4 是 1953 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 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
21、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史,对照的是 2019 年考纲中关于考核目标与要 求里新增的一句话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强调的是“劳动教育”。 (1)对于图文混合型选择题,必须要从文字和图片都提取有效信息,然后结合基础知识予以解读。仔 细考量,本题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主要有:一是时间“1953 年”,可联系到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 二是几位年轻女性在村口的河边洗衣服,一群下地干活的男子从桥上经过,女的议论着走在前边扛着犁具、 7 牵着马的身强力壮的
22、小伙子; 三是图片配文“数他劳动强”, 可见图片中几位女性对人物评价的主要标准是劳 动。综合起来,图片信息反映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人们对人物的评价标准强调的是劳动。根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这种对人物评价的标准反映的就是当时的社会风气。 (2)年画就是过年期间,民众购买的公开发行的绘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寓意,如祈盼人寿年丰、国家 强盛、爱国、对英雄伟人的热爱崇拜等,反映的是社会新风尚。这幅图片作为年画,宣传的就是崇尚劳动 的社会新风尚。故符合题意的就是 D 项。 (3)判定其他选项。A 项,传统的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 究借
23、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很显然,本题中的年画并非文人画。错误。 B 项,迷惑性最大,社会主义生产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生产,1953 年,过渡时期总路 线刚刚制定,三大改造也刚刚开始,在农村,生产资料私有制占绝对主导地位,故严格来看,此时的农业 生产还不是社会主义生产。当然啦,本题结构为“材料+高度概括的代词”,考查的是影响或本质,B 项叙述 属于本质,但是这个叙述只是题干材料的表面显现的叙述,并没有揭示其所反映的本质,即通过人们对人 物的评价标准强调的是劳动,反映的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错误。 C 项,从时间上立刻予以排除,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提出的。 3216 世纪,英国自上而
24、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 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 (1)根据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构成“过去现在”, 可知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在“现在”部分, 即题干材料后半句是重点。 查理二世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 实质上强调的就是国教教会唯一首脑国王的至尊地位,即强调王权的至尊地位。根据解答选择题的六 大原则之最近原则可知,统治者采取某项政策,从根本上来讲是为了巩固统治,所以,查理二世此举目的 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