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海南卷-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海南卷-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海南 名师 深度 解析 高考 历史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 2019 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分,共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解答关键时从题干材料孔子说的话中抓住关键 词“义”字,即孔子强调为人处事中“义”字当头,即可迎刃而解。再结合基础知识进一 步理解,春秋时期,“礼
2、乐征伐自诸侯出”,礼崩乐坏,孔子主张维护周礼,构建礼乐 文明社会。故本体正确答案为 B。A 、C、D 项,均不符合题意,错误。 (2019 年海南卷年海南卷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 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解答的关键是推知题干材料中的文言文的意思, 根据语文知识,关联词“无论莫不”,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句式,表示在任何条件下 结果都不会改变,即强调结果的同一性。故可以推知“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的意 思
3、是,在科举考试中,无论是贫寒子弟还是王孙公子,是根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与 出身地位没有关系,这体现的是公平选拔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 C 项。A 项,不符合 题意与基础史实,题干材料讲的是科举制体现了选拔官员的公平原则,并非是要实现 不同社会阶层地位的平等。故错误。B 项,不符合选项类型,从选项类型来看,属于 结果影响类选项,而本题考查的是历史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本质;不符合题意,题干材 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录取的公平性原则,并非强调社会结构的变化。故错误。D 项,纯 属扯淡选项,忽悠那些完全看不懂题干意思选项的同学。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深度解析
4、】【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跟据基础知识可知,宋元时期,通 过海路即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就是瓷器。瓷器属于易碎品,在古代通过陆 路长途运输可能性不大。故符合题意只有 A 项。B 项,茶叶通过海路大量出口是在新 航路开辟后,即明清时期,故错误。C 项,棉布成为中国民众主要以被原料是在明朝 时期,宋元时期,棉花才逐渐由南方推广到北方,故棉布不可能在宋元时期成为出口 商品。D 项,不符合史实和逻辑推理,一方面明代张居正一条鞭法改革后,白银才逐 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宋元时期不可能大量运出;另一方面古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 于优势地,尤其是明清时期,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不是向外运
5、出。加之本题特别强 调“依赖海路”运出的商品,无论是海路还是陆路,白银都可以运输,无法体现题干强 调的“依赖海路”。故错误。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 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 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题干材料讲的是重视农耕文化的发展 过程,用我讲的解答选择题六大原则之过程反映趋势原则解决最妙。题干材料呈现的 是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西周天子亲耕明朝皇帝
6、建立先农坛,祭祀农神清 朝皇帝奉礼如常,祭祀农神,这反映的是农耕文化传承的发展趋势。符合题意的是 B 项。A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主体是“农耕文化”,而非 A 项所说的“制度”,错误。 C 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说的是清朝承袭了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是 农耕文明的承袭者,并非说“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结合史实可知,满洲是狩猎 民族, 强调的是骑射,并非农耕。故错误。D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和常识,题干材料 强调清朝承袭了农耕文明, 与笼络反清政治势力没有什么关系, 况且, 从常识上来看, 反清的政治势力主体是明朝遗老遗少,并非农民。故错误。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
7、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 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 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题干材料说的是词不适应北方,出 现了北曲; 不适应南方, 出现了南曲。 很明显, 题干材料讲的是“词”不适应社会发展, 后演变成了“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是元朝文学主要体裁,故 D 项为正确答案。 南北朝、唐朝和北宋,盛行的文学体裁分别是民歌、诗歌和词,即 A、B、C 三项均 不符合史实和题干意思,故均为错误项。 6图 1 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
8、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 养的是 (围棋) (捶丸一球类竞技) (弓箭) (蹴鞠) 图 1 A B C D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题干材料特变强调的是“文人雅士” 必备的体育竞技,根据常识即可推断出是围棋,即 A 项为正确答案。而对应的 三种体育活动,均强调的是力量、速度的竞技,属于世俗文化,这不适合文人雅士的 追求的高雅文化。故 B、C、D 三项错误。 71863 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 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 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
9、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历史。 根据题干材料材料所给的时间“1863 年”, 可联系到中国当时最主要的历史事件是洋务运动地开展,洋务运动强调的就是学习西 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清政府官员说的话的意思就是,向日本学习,派遣人员学习 “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故符合题意的就是 B 项。A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强调的 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并非“开放通商口岸”,况且清政府对于开放通商 口岸是有伤国体的耻辱举措, 持拒绝的态度, 该官员不可能哪壶不开提哪壶。 故错误。 C 项, 主体不一致, 不符合题意, 题
10、干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制造坚船利炮的技术”, 并非“学习日本政体”,故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和常识,洋务运动才刚刚开始,不 可能有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现象发生,况且题干并没有反映这个意思。故错误。 81897 年,清政府根据两年来很多官员的建议,发布上谕,决定逐步将江南制造总 局从上海迁往湖南,同时在内地大力兴建与扩充军事工厂。这一决定旨在 A降低生产成本 B调整轻重工业的比例 C加强国防安全 D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政府军事政策的调整。根据题干材料材料所给的时间 “1897 年”,可联系到甲午战争对中国影响的史实,马关条约的签订,强烈的刺激 了列侵
11、略中国的欲望,1897 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掀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民族危机空前加重。再结合以往列强侵略中国都是从侵略沿海地区开始的史实,可以 推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官员建议把中国当时最大的军工企业迁到内地,并大力兴 建、扩充军事工厂,其用意就是通过加强国防安全来维护大清帝国的统治,说好听点 就是维护民族利益。符合题意的就是 Ci 项。A 项,不符合逻辑和史实,中国近代兴 办的近代企业,至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也便于采用新技术和引进西方先进机器, 生产成本相较于布局内地的企业,成本会降低许多。故错误。B、D 两项项,均不符 合题意,许多官员建议将属于重工业的军事工业迁到内地,并大力发
12、展军事工业,其 主旨并非调整轻重工业比例和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尽管从客观结果来看对轻重工业 比例及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有影响。故错误。 9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返乡闽南籍海外移民在厦门鼓浪屿兴建了一批融西式风 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类似建筑也存在于漳州、泉州等地,逐渐形成了建 筑上的特殊风格。这可以用来说明 A西方文化影响遍及中国乡村 B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创新 C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 D西式建筑仅见于通商口岸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题干材料意思就是福建省 许多地方出现了中西建筑融合的现象,形成独特的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独特就是创 新。符合
13、题意是 B 项。A 项,“遍及”太绝对,也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福建 地区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并非全国。故错误。C 项,迷惑性最大,“融西式 风格与地方传统于一体的近代建筑”,说的是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文化,并没 有说中国建筑风格受到冲击。如果要说中国建筑风格受到西方冲击,题干材料一般要 呈现中国建筑风格被弃之不用的信息。故不符合题意,错误。D 项,“仅”太绝对,结 合基础知识可知,漳州、泉州都不是通商口岸,故错误。 10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 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
14、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 国共产党 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 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共党史上的政策调整。一,根据“1935 年 12 月”,可联 系到的史实有:华北事件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发 表的“八一宣言”标志中共的政策由“反蒋抗日”调整为“逼蒋抗日”;中共瓦窑堡会议决 定响应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 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意思是,我 们中
15、共党人要尽可能的收集敌人(指的是地主买办阶级)营垒中的“斗争、缺口、矛 盾”等信息,分清敌我,争取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反对当前主要敌人”(1935 年 底,中国的主要敌人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即联合一且可以联合的力量,建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故符合题意就是 C 项。 A 项,不符合基本史实,1940 年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形成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错误。B 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党的工作重 心转向城市(指工业化建设)的信息,中共此时的工作重心依然在农村,将工作重心 转向城市是在 1949 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的决策。错误。D 项,
16、不符合题意和基 本史实,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意思;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 泽东走上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故错误。 111953 年,中共中央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 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 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这一指示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 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 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D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 基础知识,对题干材料的
17、理解与解释。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详细解读:(1)根 据“1953 年”,可联系到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史实, 主要任务是开展工业化建设。由于缺乏工业化建设的经验,但教条主义却把技术问题 与政治问题挂起钩来,主张只学习苏联工业化建设的经验、技术,反对学习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上出现了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 口号的现象。(2)中共中央认为这个口号“是不恰当的”,这话的意思就是,中央认 为在工业化建设中,单纯的向苏联学习是不对的。为什么中央会有做出这样的指示? 题干材料紧跟着呈现了中央对个中缘由的解释“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 有阶级
18、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极和各种制度服务的”。(3) 这个原因里包含了三个意思,一是技术问题与政治问题不能等同;二是技术不存在是 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一说;三是人类创造发明的技术可以为各个阶级和各 种制度服务。 这不就是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吗?这不就是邓小平 1992 年“南方谈话” 中突破市场与计划理论瓶颈时说的“三个有利于”的时空穿越吗?至此题干材料的意 思就完全清楚了,中共中央认为,在工业化建设中,“技术一边倒”口号具有教条主义 的倾向,因此既要学习苏联的技术,也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技术,这样才能更好的 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这种主张“有利于纠正学习苏联的教
19、条化倾向”。故符合题 意的是 D 项。 A 项, 主体不一致, 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关于经济建设的问题, 与外交没直接关系; 不符合史实,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调整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错误。B 项,主 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关于经济建设的问题,与科技教育没有直接关系;不符 合史实,1995 年,中央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错误。 C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 材料的意思是纠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并没有呈现“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的意思。错误。 1219631965 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 11%;轻工业产值从 404 亿元增 加到 703 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
20、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史实。 (1) 根据“1963-1965 年”, 联系到的主要史实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 经济困难、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调整等。 (2)“三面红旗” 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出现了大面积饿死人的现象1960 年,中央出台了调整国民 经济的“八字”方针,核心是调整,即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向农业倾斜,努力促进农 村生产力的发展1962 年,国
21、民经济调整初见成效,经济开始好转,1965 年调整任 务完成。(3)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农业轻工业迅速发展,重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结 合(1)(2)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符合题意是 B 项。 A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所有制发生变化的信息;不符合史实, 1956 年底,三大改造工作完成,实现了所有制结构从私有制到单一公有制的转变,直 到改革开放时期,所有制结构才从单一公有制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 存的经济结构。错误。 C 项, 不符合史实, 合作化运动是 1953-1956 年在农村开展经济建设活动。 错误。 D 项,不符合史实,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朝着
22、建立市场经济方 向发展, 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 不符合逻辑, 如果 1963-1965 年的经济建设使得计划经济体制弊端逐步解决,那后来“十年浩劫”时 期,就不可能出现使经济濒于崩溃的结果。错误。 131988 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仅半年时间到海南求职的人数竟高达 20 万,形成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的人才流动大潮。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自由贸易区在海南落地 B海南经济发展成绩显著 C中国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D国有企业改革全面铺开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根据“1988 年”,可联系到的史实:中
23、共中央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设立了海南岛经济特区。 正是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下,全国各地的人才涌向海南,形成了中国当代史上极为壮观 的人才流动大潮。符合题意的就是 C 项。A 项,不符合史实与题意,自由贸易区是近 几年加快对外开放步伐的事,具体来说就是 2012 年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的进一步扩 大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况且题干并没有呈现在海南建立自由贸易区的信息。错误。 B 项,不符合逻辑,海南岛被划定经济特区之后,大量人才的涌进及经济发展政策的 灵活开放性,才推动了海南经济的迅速发展。错误。D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 主体是“对外开放”,并非“经济体制改革”更不是“国有企业改革”;不符合史实
24、,国有 企业改革全面铺开是在 1984 年。错误。 14公元前 5 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被认为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典范。雅典民主的表 现包括 A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B本地自由民皆可参加公民大会 C五百人议事会可行使司法审判权 D国家的公职人员均由推荐产生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政治,属于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是一道 送分题。据题干材料所给时间“公元前五世纪”可知,此时的雅典民主政治,经过伯里 克利改革,进入到“黄金时代”,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公职,故 A 项正 确。早在梭伦改革时,就明确规定参加公民大会得只能是男性公民,我们也知道,雅 典民主政治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