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19年新课标卷Ⅱ-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

  • 上传人(卖家):春光无限好
  • 文档编号:626080
  • 上传时间:2020-07-10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754.1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新课标卷Ⅱ-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由用户(春光无限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19 新课 名师 深度 解析 高考 历史 下载 _历年真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1 2019 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历史试题深度解析历史试题深度解析 (2019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 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全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的史实。 本题从三个方面解答:一,运用我讲的解答选择题六大原则之主体一致 原则可秒杀,题干材料的关键词是“全国”,秦国在全国修建了许多大型水利 工程,肯定是举全国之力才能完成。 二, 结合基础知识可知, 都江堰是秦国蜀郡守李冰组织当

    2、地民众完成得, 韩国派遣水工郑国施“疲秦之计”,就是让秦国举关中之民力修建郑国渠,从 而达到让韩国苟延残喘之目的,以上两则史实都可以说明,秦国能在全国范 围修建许多大型水利工程的主要原因是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 D 项为正确 答案。 三,判定选项。A 项:一方面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 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度逐渐瓦解,公田制度随之瓦解,并非“逐渐 完善”。另一方面,公田制度,是一个比较陌生的知识,不要跟陌生人说话, 可直接 Pass,公田是井田制中贵族占有的一块最肥沃得土地,公田以外的土 地为庶民的份田。故 A 项错误。B 项:铁制生产工具普及是在西汉时期,不 符合史实,故错误

    3、。C 项:一是交通运输网络畅通与修建大型水利工程没有 必然联系;二是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在秦统一全国后,修驰道之后出现的。故 错误。 (2019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 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 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政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了西汉初年治国思想发展演变的史实。 2 运用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可快速解决。西汉初年, 经济凋敝,国力贫困,宣扬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成为治国主导思想,

    4、但统治 者还需要阴阳五行家宣扬的五德终始说、儒家宣扬的忠君爱国思想、墨家的 节用节葬主张、法家的变法改革思想等,所以道家学说采纳这几家学说的精 华,适应了汉初之国需要。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王国问题、匈奴威胁 等严重影响到汉朝的统治,董仲舒也吸收了这几家学说的精华,适应了汉武 帝“有为”的大一统需要,汉武帝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 C 项为正确答 案。 A 项:一是运用主体不一致解决,题干中说的两家学说的发展都是西汉 王朝的发展需要而变通发展的,与王国没有关系,即这两家思想服务对象是 西汉王朝,而非地方王国。二是不合逻辑推理,西汉初年奉行清静无的黄老 思想,造成了王国势力的不断发展壮大;

    5、而董仲舒新儒学其中一个重要目的 就是针对王国势力、西汉王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而变通发展的。也就是说, 王国实力强大, 是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原因, 但却不是道家学说发展的原因。 故错误。 B 项:最具迷惑性,西汉初年奉行黄老思想,可以说百家争鸣还有一些 痕迹,但是到董仲舒时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百家争鸣局面就 彻底结束了。故错误。 D 项: 主体不一致, 文化政策是国家层面的政策, 针对的对象是“国家”, 而题干提到两种思想,针对的是道、儒两家思想内在的发展变通。况且,汉 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只有儒家思想一家独大,从国家文化政策上来看,不存 在“兼收并蓄”的现象。故错误。 (2019 年新

    6、课标卷年新课标卷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 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 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C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之程朱理学的知识。 一,跟据基础知识可知,魏晋以来儒学出现了重大危机,在振兴儒学的 过程中诞生了程朱理学,主要是从世界本源的角度解释了儒学,认为理是自 3 然万物的本源, 自然万物运行遵循的就是理, 人是自然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也是理,即人与自然万物遵循的是同一个理。具体来说,人

    7、遵循的这个 理就是儒家思想。二,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从程颢诗句里抓关键词句,“万物 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结合 基础知识,大概知道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格物致知”后可知、“万物运行的理 就是人应遵循的理”即可迅速解决。故正确答案是 B 项。 A 项:一方面主体不一致,即不符合题干主旨意思,题干材料强调的是 人与自然万物遵循法则,即“同一个理”,并非人类要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另一方面选项类型来看,A 项叙述是影响类选项,即 A 项叙述是题干材料的 “影响”,并非题干材料的“主要内容(主旨)”,换句话说,理学主要是本着 振兴儒学的目的,对儒家学说从世界本源的角度做

    8、出了全新解读,提出了格 物致知,可发现“人与万事万物同理”,“存天理、灭人欲”,题干材料正是对 儒学新内容的体现,主旨是“新内容”,并非倡导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故 错误。 27研究表明,宋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 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 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史实。 根据我讲的解答学则提六大原则之过程反映趋势原则可迅速拿下。题干 材料讲的是,从宋代到清代,大商人的资本规模呈现增长扩大

    9、的趋势。故 C 项为正确答案。 A 项:不符合基础知识,大商人资本规模增大与社会地位有联系,但要 说中国古代大商人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这不符合史实,因为中国古代 一直奉行重农抑商地政策,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一直存在,没有发生根本性 的变化。二是不符合题干意思,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大商人社会地位发生根 本性改变的意思。故错误/ B 项:不符合基础知识,宋代重农抑商政策比较宽松,但是清朝重农抑 商政策不是继续宽松,而是加强了。比如清政府实行的海禁、矿禁政策,并 4 对商人征收重税等,这都说明清朝重农抑商的政策是加强了,不是宽松了。 故错误。 D 项:一是“开始”太绝对;二是 D 项叙述并没有反映

    10、大商人资本规模增 大的趋势;三是不符合史实,白银早在上古时期就是流通货币,秦统一货币 时,明确规定白银不能作为货币,反证了此前已经有了白银作为流通货币的 史实。故错误。 281898 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在维持着光绪名义 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深度【深度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史实。 本题采用重心一致原则和合理推导解决最合适。题干材料的意思就是英 国一家媒体报道中国戊戌变法时,认为尽管光

    11、绪已死,但在没有公布光绪死 讯前,慈禧仍以光绪名义维持着自己的统治。也就是说,题干材料的重心就 是双引号里边的内容,双引号内容之前省略了一个转折性的词语“但是”,即 这家媒体报道说,光绪皇帝尽管死了,但是慈禧仍以光绪帝的名义维持着自 己的统治。“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宣布光绪帝的死讯”,意思是民众一旦知道光 绪帝已死,恐怕群情汹汹,不利于慈禧的统治,所以才说等到一切归于平静 后,才可以宣布光绪的死讯。言为心声嘛,透过英国媒体报道内容表象,看 到的本质就是,这家媒体对光绪帝主持的变法改革持肯定支持态度。符合题 意只有 D 项。 A 项:不符合题意和基本史实,题干材料并没有呈现国人对君主立宪制 的广泛支

    12、持的信息,跟据基础知识可知,戊戌变法的群众基础非常薄弱。故 错误。 B 项:主体不一致,材料的主体是英国媒体,并非清政府。另外,题干 材料也没有反映清政府排外的信息。故错误。 C 项:迷惑性最大,只要弄清楚题意,立刻可以排除,因为题干材料说 的慈禧不宣布光绪帝的死讯,仍以光绪名义维持统治,这与列强寻找干涉中 国内政的借没有任何关系,即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5 291919 年 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 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赴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 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

    13、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本年度热点史实五四运动的影响。 题干材料用一个分号,呈现了两层意思,结合五四运动史实可以推知, 第一层意思是再五四爱国运动中, 尽管各界群众受到种种压迫, 但义无反顾, 前赴后继;第二层意思是面对强权战胜公理,中华民族利益受到严重戕害,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民族大义面前,各界爱国群众决不退让,合群自救须 臾不可缓。题干材料体现的就是面对民族危机,各界群众高度的爱国觉悟。 符合题意的是 B 项。 A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意思是各界群众的爱国觉悟高涨, 而非“社

    14、会改造道路”;况且题干材料并未呈现各界群众关于社会改造道路认 识是否一致,即不符合题意;另外,题干并没有社会各界关于社会改造道路 对比之意,突然冒出一个含有对比之意的选项,肯定是错误的;最后,A 项 叙述也不符合史实,当时社会上有许多关于改造社会的道路,如社会主义道 路、实业救国道路、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国道路等,并没有出现某条改造社会 道路认识趋于一致的现象。综上,A 项错误。 C 项:主体不一致,也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的主体意思是各界群众的 爱国觉悟高涨,并非“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故错误。 D 项:主体不一致,既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题干材料的主体意 思是各界群众的爱国觉悟高涨,并非

    15、“马克思主义”,况且五四运动时期,接 受马克思主义毕竟只有少数进步的知识分子, 并非各界群众都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故错误。 301948 年 10 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 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 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中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6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 根据时空观念和唯物史观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并结合基础知 识,对题干材料内容合理推导如下:结合

    16、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节节败退, 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捷报频传,取得全国胜利、执掌全国政权指日可待,即 党的工作中心即将从夺取政权转移到指建立、 掌政政权, 因此, 大批懂管理、 懂政治、懂经济、懂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专业干部,成为非常紧迫的时代需 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出台了要求对干部培训政治、经济、文 化等各方面管理和技术的文件。符合上述对题干材料分析的只有 B 项。 A 项,不符合逻辑推理,中共早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就在农村开展土地 革命,可以说经验非常丰富,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老解放区开展土地改 革早已开始(1946 年开始,1947 年出台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而题干 材料着重强调

    17、培训干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管理技术,这与早已开始的土 地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所以,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和题干材料不构成必 然的逻辑关系。故错误。 C、D 项:1948 年 10 月的时候,中共最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完成夺取政 权,建立、执掌新政权,并非工业化建设,也就是说先把大雁打下来,并非 考虑是煮着吃还是蒸着吃, 更非吃完后是饭后百步走, 还是抽一支烟。 所以, 工业化建设也好、发展社会主义生产也好,这些事情都是执掌政权以后,国 民经济恢复后才需要考虑的,并非题干材料强调的此时期主要任务建立、 执掌新政权的目的。常言道,处理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先来后到呀。故 CD 两项均属错误项。 (2019

    18、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31)1979-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库存面积 5000 万亩,有计划 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 在经济合作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 根据本公众号上推送的“【试题研究】第 45 讲微型专题(5)关于 五大“结构变动”的理解”关于经济结构的变动内容可迅速解决。题干材料从 三个方面强调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一是减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增加 7 经济

    19、作物种植面积(该举措属于农业结构的调整);二是退耕还林还牧;三 是举办社队企业(该举措属于调整产业结构)。这三个举措实质上就是对农 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因地制宜的制定符合客观规律和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政 策,就是对农村原有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达到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 展的目的。符合题意只有 A 项。 B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农业,而非私营企业,另外材料 里提到“社队企业”属于公有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并非私营企业。故错误。 C 项:不符合逻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时才刚刚开始在全国范围开 展起来,不存在发展完善这一说。如果要说发展完善,一般是某政策推广了 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还存在

    20、一些不合理的东西,然后对此改革调整,这时 才能说某政策的发展完善。 D 项:不符合史实,1992 年十四大决定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 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中国初步建立 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题干材料所给的时间,当时的中国根本就不存在 市场经济体制,何来个“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故错误。 32公元前 5 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 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 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容,属于对基本史实识记

    21、能力 的考查,是一道典型的送分题。 根据基础知识可知,智者运动标志古希腊人文精神产生,一个重要的标 志就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已经从研究自然转向到了研究人类社会,关注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 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 政治等, 其中普罗泰格拉的名言“人 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哲学研究主题转折的最强音,随后的苏格拉底针对普罗泰 格拉对人的道德的忽视容易助长极端个人主义,大声地提出了“认识你自 己”“知识即美德”,更是从道德哲学(或伦理道德)的角度,对人的研究作 了进一步发展。综上,符合题干要求的是 C 项。其他三个选项均符合基础知 识。 33图 3 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8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

    22、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 根据图片示例,联系基础知识,立刻可以明确图片意思:(1)15 世纪 的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或印书坊扩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资本主义萌芽 比较早的城市和地区,如地中海沿岸、莱茵河畔和西北欧的尼德兰一带,说 明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发展。(2)根据图片中出现印书坊的城市分布 比较广及印书坊扩展的信息, 再结合此时欧洲的文艺复兴正在如火如荼的进 行,可以推知此时期的欧洲文化很是兴盛。符合题意只有 A 项。 B 项:主体不一致,题干材料的主体是文化,并非政治;不符合史实, 此时的欧洲政治上依然处于封建专

    23、制统治时期, 人们尚未认识到封建专制制 度是压抑人性和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启蒙运动时期才认识到), 所以并没有掀起推动政治变革的社会条件,因此,当时的欧洲社会没有出现 政治变革的现象,更谈不上变革加速的问题。故错误。 C 项:不符合史实,早在 9 世纪时,随着欧洲地中海沿岸城市商品经济 的发展,市民阶级随之出现。另外,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 城市文化兴盛的史实,与市民阶级出现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故错误。 D 项:根据时间直接排除,1517 年马丁路德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后来在这一过程中才产生了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新教广 泛传播更是新教产生以后的事。另外,从

    24、题干材料呈现的文艺复兴时期文化 兴盛的史实来看,与宗教改革无关,与新教广泛传播更没关系。故错误。 9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 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 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了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具体来说,考查的是对启蒙运 动指导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规模很大的历史解释。 本题我采用两种方式解读,一是最简单的解读,如果能抓住题干材料中 逻辑关系“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规模大”,可以说

    25、秒杀此题,符合 启蒙思想内容的只有 D 项。二是采用比较复杂的逻辑推理的方式解读,解 读如下: 规模很大说明参与的群众基础非常广泛,那就要看四个选项所述内容, 哪个对法国民众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哪个选项就是对题干的合理解释。我 们首先来看 A 项“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从遣词造句来看,这是法国大革命 的结果,从逻辑学原理来看,多种原因可以单独导致同一个结果,但同一结 果未必能推导出一个特定的原因。 如北美独立战争的结果也是建立了民主共 和政体 (结果) , 但北美独立战争的规模并没有法国大革命那样波澜壮阔 (原 因)。故 A 项解释不通,属于错误项。 B 项,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与法国大革命规

    26、模大没有必然联系,也就 是民众广泛参与与大革命以暴力为主要方式, 构不成一个必然的逻辑推理关 系,故错误。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其中一个 原因就是,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合力要求推动的,但采取的生产关系变革方式 确实以改革的形式进行的,并非暴力革命呀。再如五四运动,群众基础非常 的广泛,最终推动社会变革(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决绝在合约上签 字,撤销三个亲日派职务)并非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故 B 项错误。 C 项,“根除了”太绝对,直接排除;另外也不符合史实,1804 年拿破仑 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就是军事独裁;后来,1814 年拿破仑军事独裁政 权被反法同盟推翻后,

    27、在欧洲封建刺刀保护下,波旁王朝复辟,这又是专制 统治。故 C 项错误。 10 最后,解释一下 D 项,在封建专制的社会里,民众最需要的就是民主、 自由和平等,而这些恰好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启蒙运动在理性主义指导 下,找到了压抑人性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根子两个坏思想(专制主义和教 权主义)及在这两个坏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这种体制下, 必然形成压抑人性的坏制度,具体到法国,那就是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 级制度。启蒙运动标志人文主义的成熟,最主要的原因并非是找到压抑人性 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根子,而是在“破”的基础上的“立”,即提出了保障人性的 制度设计,也就是为人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王国”建

    28、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实现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启蒙运动的这些主张在法国得到广泛 传播,大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法国民众的觉醒,因此才导致了法 国大革命的社会基础非常的广泛,规模非常大。只有 D 项叙述揭示启蒙运 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也只有 D 项能解释得通法国大会革命规模之大的 原因,故是正确答案。 结合启蒙运动可知,卢梭是法国启蒙云中的激进者,对法国大革命影响 最大,他最主要的思想之一就是关于对平等解读,他认为解决社会不平等的 一个重要办法就是实现政治权利和义务平等,为此还写了比一本书论人类 不平等起源和基础,他竭力倡导以革命暴力的方式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资本主义民主共

    29、和制。法国大革命规模宏大,与卢梭大力宣传的对平等的 追求分不开。故从这个角度来解释,D 项也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有必要再啰嗦几句,专制体制下,最大的弊端就是权力的不平等,所以 最能吸引广大民众参与推动社会变革的就是以平等为首要目标。 中国古代所 谓的农民起义无不如此,秦朝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北宋王小波 李顺的“均贫富”、明末李自成的“均田免粮”、近代孙中山的“平均地权”等等 无不以朴素的平等为口号,这样站在高处振臂一挥,才会产生云集响应的号 召力。所以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参与群众基础非常广泛,规模很大,就是以启 蒙运动大力宣扬的追求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35表 1 苏联 1970 年

    30、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11 表 1 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 图片呈现的信息有两个:一是 1961 年赫鲁晓夫时期制定的十年经济发 展目标,到勃列日涅夫时期,从农业、重工业实际达成情况,没都没有完成 最初的目标。二是与重工业发展达成目标对比,农业预期目标与实际完成情 况差距非常大,说明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衡。结合基础知识可知,早在斯大 林时期,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调问题就已经显露无疑,严重阻碍了国民 经济的发展。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了经济改革,

    31、由于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的 框架,国民经济发展比例严重失衡并没有改善,最终失败。到勃列日涅夫时 期,继续经济改革,尽管有一定成效,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成为 军事上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终因改革没有跳出斯大林模式框架,经济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没有得到解决,还是失败。题干 材料所列经济发展数据,说明了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经济发展比 例失调很严重,使重工业发展受到影响。这说明了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 夫两次改革,苏联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积重难返。综 上,符合题意和基础知识的选项是 A 项。 B 项:不符合题意和逻辑推理,题干材料并没有把赫鲁晓夫与勃列日涅

    32、 夫经济政策做对比,无从得出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的结论。故错误。 C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非但不能体现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转向农业 的的意思, 反而从农业工业发展数据上一定程度上体现的改革重点还是重工 业。从和基础史实来看,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还是以重工业为重心,C 项叙 述不符合史实。故错误。 D 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无法得出苏联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的意 思;结合基础知识可知,就整个苏联时代来看,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始终满足 不了民众需求, 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 吃饱饭生活好一点贯穿整个苏联时代, 即这个社会需求始终没有变化。故错误。 12 (2019 年新课标卷年新课标卷 41)阅读材料。完成

    33、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材料一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 外贸易。海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和杂税, 税率总计 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于征”,但效果不显 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摘编自韦庆远、叶显恩主编清代全史等 材料二材料二 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规定,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那 关税。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 出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此后,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 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摘编自许涤新、吴

    34、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等 材料三材料三 1950 年,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 产,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于外国商品竞争”。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 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同年,中 国对外贸易出现了 70 余年未有的出超。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以中国历代海关税率变化为题材,考查了中国对外经济发 展交流的史实,对应的是当今的世界热点中美贸易战。试题难度不大, 只要认真解读材料,并能充分利用时空观念,紧密联系基础知识,得个高分 甚至满分还是比较容易的。 下边结合我

    35、对高考试题多年研究总结出的方法思 路,我们进行认真的解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海关税率的变化。并简析 其原因。(15 分) 【解读题干解读题干】 试题类型:试题类型:概括归纳概括归纳题和分析因果题。 作答依据:作答依据: 材料一、 二和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一、 二”含有对比比较之意, 注意比较区别题作答方法思路。 13 作答主体:作答主体:(鸦片战争前后)海关税率。 作答指向、思路:作答指向、思路: a.海关税率的变化:“变化”作答用词一般是“从到”、“过去现 在”、“越来越”、“开始”、“提高(上升、增加)或降低(下降、减 少)”等。 b.海关税率的变化原因:以材

    36、料所给的时空为切入点,提取材料有效信 息,紧密联系所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虑作答。 答案数量:答案数量:15 分,两小问作答数量合起来至少七点,即每小问答上三到 四点即可。 【解读材料解读材料】 A.关于关于“概括海关税率的变化概括海关税率的变化”的方法思路:的方法思路: a.最大限度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别提取材料一、二各自独特之处。 b.就每个材料而言,分层提取有效信息。 c.根据基础知识,转化语言,使之符合学科术语。 d.归类对比,书写答案,务必做到序号化、段落化和要点化(最重要, 言简意赅,干净利落,切记过度解释)。 清康熙时解除海禁,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设立四处海关,管理对外 贸易。海

    37、关设置后即制定税则,不分进出口,往来贸易统一征税,包括正税 和杂税,税率总计 10%左右,乾隆时期对浙海关税率提高两倍,试图“寓禁 于征”,但效果不显著,之后实行粤海关一口通商。 a.海关主权独立; b.不分进出口税率; c.税率比较高; d.实行海禁即闭关锁国政策。 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及海关税则 规定, 进出口货物按值百抽五交纳关税。 根据这个税则,一些主要进口货物的税率较原来粤海关实征的税率大幅降低,出 口税率一般也比过去降低。 此后, 列强利用协定关税权, 一再压低中国进口税率, 使其长期低于出口税率。 a.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海关主权不独立; b.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38、 14 c.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使晚清进口税率低于出口税率,或出口税率高 于进口税率,进出口税率有区别。 B.关于关于“海关税率的变化原因海关税率的变化原因”的方法思路:的方法思路: 根据题干材料所提供的时空信息,联系基础知识,一方面从材料提取变 化原因,一方面结合所学知识补充完善。由“1843 年,五口通商章程、值 百抽五”可以联系到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等史实,回答晚清海关税率变化原因应该是比较得心应手。 【整理答案整理答案】 变化:从不区分进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出口税率。 进口税率低于出口税率,或出口税率高于进口税率。 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鸦片战争

    39、中国战败,国门被打开,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南京条约签订,协定关税,使晚清丧失了海关主权独立性。 列强为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竭力压制中国海关税率。 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 供应地。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变化:从不区分进口税率与出口税率,到区分进口税率和出口税率,并且出口税 率高于进口税率;晚清海关税率较鸦片战争前降低。 原因:清代中前期限制中外贸易,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协定关税,海关主权 丧失;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1950 年中国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和 意义。(10 分) 【解读题干解读题干】 试题类型:试题类型:概括

    40、归纳题和分析因果题。 作答依据:作答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作答主体:作答主体:新中国海关税率。 作答指向、思路:作答指向、思路: a.海关税率调整的特征:分层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归纳,从一般到特殊。 15 b.海关税率调整的意义:以时空为切入点,根据材料有效信息,紧密联 系所学基础知识,综合考虑作答。 答案数量:答案数量:10 分,两小问作答数量合起来共五点以上,即每小问答上三 点左右。 【解读材料解读材料】 1950 年, 政务院确立改造海关的基本方针, 海关税则“必需保护国家生产, 必需保护国内生产品于外国商品竞争”。 特征:新中国建立,关税主权独立自主。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 为本

    41、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海关税率方面,根据国家经济情况和国内需要予以调整,“使其较能适 合于发展国内生产保护国内工业的要求”。 特征:海关税率灵活;税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意义:有助于促 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为国内工业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同年,中国对外贸易出现了 70 余年未有的出超。 意义:结束了中国外贸入超或贸易逆差的局面,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发展。 【整理答案整理答案】 特征:关税主权独立自主。 海关税率灵活。 税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 意义:维护了国家关税主权; 为本国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结束了中国外贸入超或贸易逆差的局面。 【参考

    42、答案参考答案】 特征:完全自主;税率灵活,根据国家需要调整。 意义:维护国家关税主权;有利于结束外贸入超的局面;保护了本国民族经济,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6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材料 (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 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 19 和 20 世纪 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修改皆可),并说明理 由。(要求:简洁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深度解析】【深度解析】本题属于高考改革的试验田,2010 年首次出现,20

    43、11 年独立 成题,历经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论证别人的观点题,如 2011 年关于西方崛起和西方中心论; 第二种情况是提取信息说明题, 如 2014 年关于汉唐地方行政区划的比较; 第三种情况是论证自己提出的论题或观点 题,如 2016 年全国卷 I 关于制度与构想、2017 年全国卷 II 关于钟表的发展 进步等。本题从设问要求来就看,属于第一、三种情况的综合,即论证别人 的观点题和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题, 要求考生对材料中列出的世界历史发展 的认识提出自己见解, 见解可以是对该认识赞同 (属于论证别人的观点题) , 也可以是反对或修改(属于论证自己提出的观点题)。 【解决思路

    44、】【解决思路】 (1)解读题干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 19 和 20 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明确告诉广大考生,本题材料内容主题是关于 历史的一个认识,具体说是关于世界历史的一个认识;时间锁定在 19、20 两个世纪,这是作答要求的时间范围,即考虑史实应从这个时间段出发。 17 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反对、修改皆可)类似于 2015 年全国新课标卷 I 第 41 题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公式题,本题开放度大, 思维空间广阔;赞成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的认识,从题型来看就是论证别人 的观点题;反对或修改材料中的认识,就是论证自己的观点题。 并说明理由,要求:简

    45、洁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观点明确;用 具体史实论证自己的见解;论证过程简洁,表述清晰。 (2)解读材料 材料呈现的是费尔南德兹对 19、20 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他认为 这两个世纪的世界历史就是由两个发展进程组成,一个是自然进程,指人与 自然的互动;一个是人文进程,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并据此认识对这两个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的的重大事件进行了梳理。 (3)整理见解 赞同类:赞同类: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的互动构成了一部世界历史;人与自然 的互动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文明的碰撞交融促进了人类社会 的进步。 反对类:反对类:这种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不符合唯物史观;材

    46、料对世界历 史发展的认识不能很好体现时代的主题近代化;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认 识的没能充分体现 全球化。 修改类:修改类:应增加巴黎公社等社会主义运动内容;人文进程中应增加近 代西学东渐及对中国的影响;在人文进程中应增加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 (4)答案示例 示例一:对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的认识的赞同 见解:我赞同作者的认识,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是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 部分。 说明: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既是一部人与自然互动的历史,也是一部 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发展史。 (1)从自然进程来看,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 社会从手工劳动进入到大机器生产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47、,电灯的发明 使农业文明时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人 与自然的互动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 (2)从人文进程来看,鸦片战争就是腐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和西方资 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碰撞,客观上有助于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0 世纪 30 年代 18 的经济大危机,就是自由放任思想和凯恩斯主义的碰撞交融,推动了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人文进程中交流互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总之,自然进程与人文进程是两条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既能全面 的涵盖世界历史内容,又能很好的诠释人类社会的发展演进过程。 示例二:对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的认识的反对 见解:材料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认识不能

    48、很好体现时代的主题近代化 说明:19、20 两个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主题就是近代化。 (1)从人文进程来看,1832 年英国议会改革,19 世纪中期,美国两党 制正式形成及黑人奴隶制的废除,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 年开始的 日本明治维新,法国 1875 年宪法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大大推 动了世界政治近代化进程。 (2)从自然进程来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主要 资本主义国家完成了工业化,标志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到工业文明;第 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使世界经济近代化发展 进入新阶段。 总之,无论是从政治还是从经来看,材料都没能很好的体现近代化这一 主体。 示例三:对材料中关于世界历史的认识的修改 见解:人文进程中应增加近代西学东渐及对中国的影响。 说明:19、20 两个世纪,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并 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科影响,是世界文明互动交融的典型代表,非常值得 浓彩重墨的书写。 (1)19 世纪中期,西学在中国开始传播,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洋务派开展了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19年新课标卷Ⅱ-名师深度解析高考历史真题.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2608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