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 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pptx》由用户(教师相关)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5章 第4讲 课时37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 2023 年高 地理 一轮 复习 新人 部分 课时 37 海岸 地貌 冰川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第第一部分一部分 第五章第五章 第第4 4讲讲 课时课时3737综合思维:通过示意图,认识喀斯特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与冰川地貌,了解主要地貌的特征与成因。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或实验,解释喀斯特地貌和风沙地貌的形成过程。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2海 岸 地 貌冰 川 地 貌答 题 指 导要点概览海岸地貌1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海岸地貌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海岸侵蚀地貌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
2、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 在波浪作用下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蚀平台海岸侵蚀地貌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的岩石,使上部的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称为海蚀崖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成为海蚀柱海岸堆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海滩、沙坝等是常见的海岸堆积地貌海滩按照沉积物颗粒大小可分为砾滩、沙滩、泥滩;有的海滩地势平坦,滩面广阔地貌类型地貌特点海蚀崖高出海面的陡崖海蚀平台微微向海倾斜的基岩平台,台面上基岩裸露或覆盖有很薄的沙砾和淤泥层海蚀穴海浪冲蚀海滨
3、陆地形成的槽形凹穴,断续沿海岸线分布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陡立岩石,两侧的海蚀穴互相贯通,形似拱桥海滩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海滩物质一般上部较粗,滩坡坡度较大;下部物质较细,滩坡平缓沙坝与海岸略成平行的长条状堆积体。未露出水面的称“水下沙坝”;出露水面的称“岸外沙坝”;完全露出水面的称“海岸沙堤”(新课标全国文综)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
4、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当黄河改道、河口迁徙到别处,随着入海泥沙量的减少,海水变得清澈。海洋软体动物不断繁衍生息,为贝壳堤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贝壳物质源。随着海浪与潮汐运动,将死亡的贝类生物的贝壳搬移到海岸堆积,贝壳逐年累积,形成了贝壳堤海岸。一旦黄河改道回迁,海水较淡而浑浊,不利
5、于贝壳生长。在贝壳堤外,泥沙淤积成陆,海岸线又向前伸,贝壳堤则远离海岸。由于黄河的来回迁徙,淤泥与贝壳堤交互更替,在渤海海滨形成多条平行于海岸线的贝壳堤。因此贝壳堤不仅代表了该处某一时期的海岸线位置,也反映了当时的地理环境。情境来源地貌变化和泥沙运动。知识载体本组试题通过对地理分布现象(我国渤海湾沿岸天津古贝壳堤分布)研究,确定地理事物(古贝壳堤、海积淤泥质平原)形成原因、分布规律(古贝壳堤分布规律)及形成过程,并利用已知的地理分布规律(贝壳堤分布规律),有效推测相关地理现象与规律的结果(黄河入海口的摆荡规律),要求考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
6、核心素养。能力与素养第1题贝壳堤是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所以,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位置相对 ,这样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才能在海水的作用下在同一位置集中堆积形成贝壳堤。解题过程答案1.2.3._第2题当一条贝壳堤形成后,海水搬运大量的泥沙在此堆积,意味着海岸线将向海洋推进,所以加大了贝壳堤距 的距离。第3题由图可知,渤海湾沿岸该地区形成了多条贝壳堤,且自西向东分布,反映了自陆地向海洋方向的海岸线变迁,同时说明河流向入海口输送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大,导致海岸线位置多次 。稳定海岸线变动CBD3412【2022河北张家口月考】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
7、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格雷科国家公园海岸地貌的形成依次经历了A.浅海沉积流水侵蚀地壳下沉海水侵蚀B.浅海沉积地壳抬升海水侵蚀重力崩塌C.流水侵蚀地壳抬升重力崩塌海水侵蚀D.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海水侵蚀地壳抬升5石灰岩为浅海化学沉积形成的沉积岩,然后经过地壳抬升,海底石灰岩被抬升成陆地,再经过海水侵蚀,形成天然拱桥,桥顶经过重力崩塌,变成陡峭的崖壁。B正确。345由图示可知,崖壁下部在海浪的侵蚀作用下,形成天然拱桥,拱桥顶部在重力作用下崩塌形成陡峭的崖壁,因此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坡度陡峭,间歇性
8、后退。D正确。12【2022河北张家口月考】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塞浦路斯格雷科国家公园,拥有壮观的石灰岩海岸地貌,崖壁陡峭,且发育有天然拱桥。下图为“格雷科国家公园石灰岩海岸典型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2.图示崖壁上部未来可能A.坡度平缓,向海延伸B.坡度平缓,间歇性后退C.坡度陡峭,向海延伸D.坡度陡峭,间歇性后退4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
9、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右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35题。3.推测第四纪冰期后期至今海岸线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海平面上升海浪侵蚀海岸线后退泥沙淤积B.海浪侵蚀泥沙淤积湖岸线后退海平面上升C.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后退泥沙淤积海浪侵蚀D.海浪侵蚀海岸线后退海平面下降泥沙淤积5第四纪冰期后期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入侵到古海蚀崖附近,然后,东南向的盛行海浪不断侵蚀基岩海岸,海岸线后退,泥沙淤积而形成。故选A。12312345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
10、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右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35题。4.判断白沙滩河输入潟湖泥沙量最多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该区域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白沙滩河流量大,流速较快,从丘陵地区携带大量泥沙输入潟湖。故选B。12345据研究,山东乳山市白沙口湾水深约2米,因第四纪冰期后期气候转暖,被黄海海水浸没而成,并在基岩海岸发育了古海蚀崖。距今约51万年前,该海湾形成了东西延伸的白沙滩沙
11、坝,潟湖也随之形成。在潟湖北部,白沙滩河每年携带泥沙输入,但其输沙量季节差异大。1984年,为阻挡东来的沿岸泥沙淤积堵塞潮流通道,于是顺着潟湖出口修建了350米长的丁坝。右图为“白沙口海岸地貌简图”。据此完成35题。5.修建丁坝后对潟湖面积带来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面积变小 B.面积变大C.不确定 D.无明显变化修建丁坝后延长了潮流通道,降低了潮流通道的进出潮流量和流速,有利于潟湖的淤积,随着白沙滩河携带泥沙不断输入,三角洲将不断扩大和淤高,潟湖平原进一步发育扩大,潟湖面积逐渐变小,并最终走向消亡。故选A。冰川地貌2冰川作用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
12、川;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冰川及其分类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主要分为大陆冰川和山岳冰川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南极洲格陵兰岛北冰洋沿岸岛屿阿尔卑斯山大高加索山青藏高原地区新西兰全球主要的冰川分布示意图 大陆冰川面积大,冰层厚,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山岳冰川是发育在高山上的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川类型冰川作用与冰川地貌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 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侵蚀冰川有很强
13、的侵蚀力,包括冰川刨蚀、冰楔、磨蚀和挖蚀作用冰川体有巨大的压力对冰床和谷壁有很强的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冰斗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冰川刨蚀作用使洼地加深,同时后缘陡壁受冰川刨蚀作用而后退变高,从而形成冰斗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角峰:因冰斗后壁不断后退,使所围山峰成为高耸尖锐的山峰冰川侵蚀-刃脊、角峰图示-冰川侵蚀景观图角峰刃脊冰斗冰川磨蚀、搬运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
14、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冰川磨蚀、搬运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或冰层底部的岩石碎片,因受上面冰川的压力,对冰川底床进行削磨和刻蚀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巨大的冰流贯穿山麓,会塑造出开阔的冰川谷,因其横剖面呈U字形,又称为U形谷其谷底宽缓、谷坡陡峻冰川消融与U形谷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冰川消融时,将成为“江湖”的源头,和人类文明的哺育者冰川运动及冰川地貌示意图冰川冰碛物冰河冰川槽谷冰川前沿冰川堆积冰川的侵运作
15、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的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q)物冰川堆积冰碛物不具有分选性,即堆积物颗粒棱角分明、大小混杂冰川堆积形成冰碛垄,冰碛堆、冰碛丘在冰川侵蚀山体的过程中大量碎屑随冰川流动,碎屑在冰流两侧聚集形成侧碛(q)垄,在冰川末端聚集形成终碛垄冰川堆积与冰碛垄形成冰川消融时,终碛物堵塞河道或冰川谷形成湖盆,积水成湖常见的的冰川堆积湖泊有冰斗湖、冰碛湖冰斗湖、冰碛湖形成图示-冰碛湖景观图类型形成过程景观地貌特点冰蚀地貌冰川自身重量和冰体运动使底床基岩破碎。冰雪融水渗入节理裂隙,时冻时融,使得底床岩块不断破碎,冰川像推土机铲土一样,把松动石块挖
16、起,与冰川冻结一起带走,因挖蚀作用产生的碎屑,冻结于冰川的底部,成为冰川对底床进行刮削、锉磨的工具冰斗典型的冰斗由岩盆、岩壁和岩槛3部分组成。底部为岩盆,平面上呈半圆形;三面环以陡峭的岩壁;出口处为一高起的岩槛,常有羊背岩位于其上。岩盆是一个封闭的洼地,冰川消退后积水成湖,叫冰斗湖角峰角峰为尖状金字塔形的山峰,由数个冰斗包围形成,其发育程度是冰川地形发育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刃脊刃脊为刃状山脊,由冰斗的不断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间的岭脊变成冰川谷 冰蚀作用形成两岸直立、底部平坦的槽谷峡湾冰期接受冰蚀作用,冰期后受海侵影响,形成两侧平直、崖壁峭拔、谷底宽阔、深度很大的海湾,即峡湾类型形成过程景观地
17、貌特点冰碛地貌冰碛物随冰川衰退而堆积下来冰碛丘陵冰川消融后,原来随冰川运动的物质形成高低起伏的形态终碛垄分布于冰川前缘地带,由终碛组成的弧形垄状地形。内侧缓,外侧陡,相对高度因地而异冰水堆积地貌冰融水将原来冰川搬运堆积的物质经过再搬运堆积而成冰水扇融水河流带泥沙堆积,多个冰水扇连成一片形成外冲平原蛇形丘狭长、弯如蛇的高地。主要是由略具分选的冰水砾堆积而成,有一定的磨圆度,发育冲刷、填充物构造,呈交错层理和水平层理,两坡对称湖冰积物堵塞,局部冰融水生成【20207月浙江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
18、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2题。1.图2谷地景观可见于图1中的A.甲地 B.乙地C.丙地 D.丁地由图1中的等高线分布状况和等高线数值可以看出,乙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为山谷;甲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地为鞍部;丁地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为山脊。选B。【20207月浙江选考】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0米。图1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2为“图1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完成12题。2.图2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 B.流水侵蚀作用C.岩层挤压弯曲 D.冰川侵蚀作用图2谷地底部较为平坦,形似“U”形。结合材料信息,第四纪冰期时该
19、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 5003 600米,说明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遭受冰川侵蚀作用,D正确。巴姆七湖是我国有名的串珠湖(多个盆地积水成湖,形似串珠),地处横断山区山谷地带,多断裂发育。一年中,一湖和三湖只有最冷月才会有一半湖面结冰,其他湖泊均有近五个月封冻期。图1示意巴姆七湖景观,图2为“巴姆七湖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巴姆七湖最可能形成于A.高山冰川作用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残留D.风蚀洼地集水据图可知该湖泊群海拔高(4 000米以上),因而受冰川作用影响时间长,由于岩性差异,山谷出现起伏不平的冰川侵蚀地貌,冰川携带冰碛物堆积,集水成湖。故选A。12345地处横断山区的七湖,拥有大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6213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