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 一下 学期 语文期末 复习 古代 诗歌 阅读 试题 精选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其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B.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景极妙: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
2、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C. “至今商女”等句化用杜牧诗句,感叹以商女为代表的普通人不知亡国恨,对其表现出失望之情。D. 本词有描写,有议论,寄托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有着宋人以散文入词的特点。16. 上阕所写之景壮丽可喜,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凄凉无限,但两者并不矛盾,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作此词前三年曾两次遭
3、罢官。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湖边”指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引出下文的“东风”“杨柳”。B. “问讯”即问候,表明词人是主动前来游览三塔湖;“重来”说明词人是再次来此,即有意重访,旧地重游。C. 词人注情于物,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 结尾两句以动衬静,沙鸥飞翔更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同时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悠长。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4、分)阅读下面唐代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的充满意境的图画。B. 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C. 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
5、波撼岳阳城”同是写岳阳楼的壮阔意境、浩大气势的名句。D. 作者“凭轩涕泗流”是因为心忧“戎马关山北”且“亲朋无一字”,在“老病有孤舟”的映照下,一个贫病交加中仍不忘国家安危的爱国诗人形象跃然眼前。16. 登高颈联和登岳阳楼首联都从时空角度写作,但略有差异,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2(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柳絮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句中的“白玉堂”一词出自古乐府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
6、玉为君堂”,借指封建贵族家的住宅,比喻富丽堂皇。B“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一句细腻地体现了柳絮四处飘飞仍不改初衷,随缘自适的特征,喻不因别人对我的亲疏而改变自己固有的姿态。C词的上片状物,下片言志。表面上写柳絮的姿容和心理,实际上巧妙地借柳絮之口委婉道出薛宝钗的志向,可谓句句咏物,处处有“我”。D上片用“几曾”“岂必”的反问句式,写柳絮的不愿随波逐流、飘坠尘埃,为下片抒写柳絮直上青云的心愿巧妙埋下伏线,但同时也流露出了消极的情绪。(2)曹雪芹笔下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请结合此词简要分析薛宝钗形象。(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乌栖曲
7、李白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注姑苏台:在吴县姑苏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所筑。高:同“皜”,白、明。奈乐何:一作“奈尔何”。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乌栖曲是六朝乐府清商曲辞的歌调名,诗人大胆突破旧题偶句收尾的格式,变偶为奇。这陡然收煞的一句,既引人注意,又收束有力。B.“银箭金壶”,指宫中计时的铜壶滴漏。铜壶漏水越来越多,上面银箭的刻度也随之越来越高,表明漫长的秋夜渐渐消逝。C.李白的诗歌,大都写得雄奇奔放、直抒胸臆。此诗作者通过台上栖鸦、青山衔日、秋江坠月等景物具体体现了这一特点
8、。D.这首诗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写出吴宫人物自日至暮、自暮至旦的生活过程,而对这一过程中的种种场景,并没有具体描绘渲染。16.这首诗采用了“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4(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插秧歌【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鏊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诗【后梁】契此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注:莳:移栽植物。这里指插秧。匝:满。未匝:指这块田里还没有栽插完毕。(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农人插秧的景象,语
9、言朴素。B插秧歌开篇连用四个动词描写热火朝天的插秧场面,语言生动准确。C“低头折腰只不答”,农夫一直保持弯腰插秧的姿势,懒得回答农妇的呼唤。D插秧歌运用手法多样,形式更为活泼,插秧诗重在说理,更为朴实。(2)“摹景说理”是插秧诗不同于插秧歌的一个特点。请简要概括分析插秧诗所说之哲理。统编版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教师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
10、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怀古,揭露了六朝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对其兴亡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B.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两句写景极妙: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C. “至今商女”等句化用杜牧诗句,感叹以商女为代表的普通人不知亡国恨,对其表现出失望之情。D. 本词有描写,有议论,寄托作者对重大的现实政治问题的看法,有着宋人以散文入词的特点。16. 上阕所写之景壮丽可喜,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凄凉无限,但两者并不矛盾,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11、答案】15. C 16. 上阕所写之景是从宏观角度写的,画面宽广,视野开阔,景象自然壮美,而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是局部之景,具体到了雾气与衰草之上,画面小,在秋天,草自然要衰,这是写实,景色确乎显得凄凉。上阕所写之景是登临送目时所见之景,与作者喜爱大好河山的心情相吻合,故壮丽可喜;而下阕“寒烟衰草凝绿”则是想到历史兴亡、六朝破灭后看到的景象,那里已心生凄恻之感,故显得凄凉。【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感叹以商女为代表的普通人不知亡国恨,对其表现出失望之情”错。杜牧诗和本词提到的商女,并不是普通人的代表。所谓“商女不知亡国恨”,其实是在批评统治者醉生梦死
12、,是他们不知亡国恨。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的能力。此词上阕描绘金陵壮丽景色。词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为词拓出一个高远的视野。“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临送目”登高远望即可纵目千里;下启“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的大全景扫描,景象开阔高远。“澄江似练”,脱化于谢朓诗句“澄江静如练”,在此与“翠峰如簇”相对,不仅在语词上对仗严谨、工整,构图上还以曲线绵延(“澄江似练”)与散点铺展(“翠峰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铺展,又有立体的呈现,一幅金陵锦绣江山图展现眼前。可见上阕所写之景是从宏观角度写的,画面宽广,视野开阔,景象自然壮美;而
13、下阕写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可见“寒烟衰草凝绿”是眼前的景色,是局部之景。“寒烟”“衰草”是秋天特有的景物,是写实,且描写角度小而细,具体到了雾气与衰草之上,景色确乎显得凄凉。上阕所写之景是登临送目时所见之景,如簇的翠峰,似练的江水,“彩舟”“星河”,色彩对比鲜明,“云淡”“鹭起”,动静相生。如此雄壮宽广的气度,如此开阔旷远的视野,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比较,两者展现的气度与视野不相上下。这样的画面与作者喜爱大好河山的心情相吻合,故壮丽可喜;而下阕“寒烟衰草凝绿”是在慨叹“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之后,是在感
14、叹“六朝旧事随流水”之后,是想到历史兴亡、六朝破灭后看到的景象,那时已心生凄恻之感,借“寒烟、衰草”寄惆怅心情。去的毕竟去了,六朝旧事随着流水一样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飒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见到什么,故显得凄凉。(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作此词前三年曾两次遭罢官。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15、的一项是( )A. 首句“湖边”指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引出下文的“东风”“杨柳”。B. “问讯”即问候,表明词人是主动前来游览三塔湖;“重来”说明词人是再次来此,即有意重访,旧地重游。C. 词人注情于物,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D. 结尾两句以动衬静,沙鸥飞翔更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同时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悠长。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对湖边春色的留恋、欣喜。作者故地重游表现出一种超然快意之感。“世路”艰险,作者已然
16、“看惯”,进而寄情山水,表达的是对富贵名禄的鄙弃和随遇而安的超脱心境。【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结尾两句以动衬静”的说法不准确,因为“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中“寒光亭下水如天”属于静态,写出了寒光亭水天一色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态,给宁静的画面带来了灵动和生气,而不是“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上片看:“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表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
17、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从下片来看:所谓 “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这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对此“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
18、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即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淋漓尽致地洋溢在字里行间。(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唐代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 下列对诗
19、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登高首联着重刻画眼前的具体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的充满意境的图画。B. 登高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萧萧木叶,俯视滚滚江水,表达着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C. 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和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同是写岳阳楼的壮阔意境、浩大气势的名句。D. 作者“凭轩涕泗流”是因为心忧“戎马关山北”且“亲朋无一字”,在“老病有孤舟”的映照下,一个贫病交加中仍不忘国家安危的爱国诗人形象跃然眼前。16. 登高颈联和登岳阳楼首联都从时空角度写作,但略有差异,所蕴含的情感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
20、析。【答案】15. A 16. 登高颈联时空纵横(诗人置身广阔的空间与漫长的时间中),以“万里”点出空间,以“百年”对出时间,从时空纵横两方面着笔,将“常作客”和“独登台”的情感交汇,写出浓烈的异乡漂泊、残生多病的悲凉情感。登岳阳楼首联在今昔对照(诗人在同一空间想象不同时间),时空交错中写诗人昔闻洞庭盛名向往已久却到如今才得以登临,在看似如愿以偿的喜悦中,实际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的忧民伤时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以冷暖色调渲染而成”说法有误。登高首联以“天风、啸猿、沙渚、飞鸟”等物象动静结合地构造了登高所见之景,情意清冷,用“急、高、哀、清、白
21、、回”等词对物象加以工笔描绘,更增情意之清冷。词句中只有冷色调没有暖色调。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写作角度和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登高颈联“悲秋”已让人黯然神伤,“万里悲秋”更是在空间上让人凄怆不已。一个“常”字更是道出“万里悲秋”时常与我相伴,悲哀感之强烈浓重,令人心神寂寥,无可排遣。“万里悲秋”时常常客居他乡,一个“作客”让诗人的孤独上升到了个人与时局交融的层面。只有“万里悲秋”与我相伴,我只能“独登台”,独在异乡的孤独惆怅感与深秋景色之荒凉凄冷水乳交融,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寄托诗人悲秋的伤感情怀,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诗人用字之精,由此
22、可见。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底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一定高兴。但仔细品味,句中见不到如愿以偿的喜悦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