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含答案解析 统编 版高二 下学 语文期末 复习 文学 文本 阅读 试题 精选 汇编 答案 解析 下载 _选择性必修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复习:非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精选汇编(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常说,学哲学的人先要坐一次飞机。由两万呎高空俯视,能看到这个世界周遭被极美丽的云霞点着了,光明灿烂。关于这点,庄子很清楚,他的精神化为大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在未上之时,昂首天空,苍苍茫茫,而一上之后,再俯视此世,由时空相对的观点看来,“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因此,人间世亦是美丽的,这可以纠正我们对世界的误解。吾人在地球上看月亮,便以种种诗的幻想去欣赏。但航天员身临其境,看月亮只是荒土一片。反之,由太空视地球,却是五颜六色、辉煌
2、美丽。学哲学的人,如果只认识此世之丑陋、荒谬、罪恶、黑暗,就根本没有智慧可言。应该由高空以自由精神回光反照此世,把它美化,才能产生种种哲学和智慧。道家在中国精神中,乃是航天员,无法局限在宇宙狭小的角落里,而必须超升在广大虚空中纵横驰骋。乘虚凌空是道家的精神,但同时也要“积健为雄”,如大鹏在抟扶摇升空前,要先修养,先培风,积紧精神力量到一定程度才能起飞。就“积健为雄”方面看,原始儒家与道家是一致的。从儒家思想来看,总是要发挥中庸或中道的精神。“中”字代表中国整个的精神。此符号代表整个宇宙全体为一大圆圈,如果站在某一方面,则成为偏见,应该贯串起来上下皆通,还须如中,使之平衡。庄子云“得其环中以应无
3、穷”,就是要了解、把握、体验宇宙全体,才可以安排吾人的生命于其中,贯穿起宇宙生命全体的力量。可见哲学智慧的形成并非单独成就的,哲学的高度发展总是与艺术上的高度精神配合,与审美的态度,求真的态度贯串成为一体不可分割,将哲学精神处处安排在艺术境界中。所以儒家的主张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就是文化总体须有高度的形上学智慧、高度的道德精神之外,还应该有艺术能力贯穿其中,以成就整体文化。中国人总以文学为媒介来表现哲学,以优美的诗歌或造形艺术或绘画,把真理世界用艺术手腕点化,所以思想体系的成立,同时也是艺术精神的结晶。把哲学家创造的思想体系,不仅冷冷清清地形成思想的抽象系统,一定还要将整个宇
4、宙的创造力量集中在自己的创造力量中,再表达他的思想,这样一来,这个思想家,这种思想体系才是宇宙形象之美的结晶。佛学发展在印度原是多方面的。到中国后,最初只以小乘为外表宗教,只有仪式而无伟大精神,甚至被视为“淫祠”。到了这种思想逐渐在宫廷中生根,士大夫、读书人才将它点化成高度的智慧。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道家的精神,佛学起不了作用。在后汉魏晋时,流行在西域的小乘残破思想被引进来,以中国高度的道家智慧去衡量,是无法满足的。于是直接派遣具有高度智慧的人西行印度,接触了印度由小乘进一步发展出的大乘佛学,再以高度的智慧与之结合。于是,形成六朝后隋唐各宗各派的大乘佛教。由此可见,拿空袋子装外来思想是不行的,必
5、须自己先有高度智慧,才能在学术文化上取法乎上,视为他山之石,可以攻错,使双方长处都能显出来。道家与佛家的结合过程不是今天高倡全盘西化的人所知道的。佛学来到中国后,我们以道家的高度智慧相迎,使大乘佛学更进而发展出禅宗的高度智慧,并与儒家性善的精神相结合,使得原本外来的佛学完全变成中国的智慧。这一段历史教训,可以让今日肤浅的西化论者得到莫大的教训。(摘编自方东美中国哲学之根本意涵)材料二:在方东美看来,庄子的抟扶摇而上九万里,到达所谓的“寥天一”即宇宙的顶点,由高空俯视人间世是一种最佳的哲学视点,由此我们才有可能进入哲学的最高境界,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哲学和智慧。“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6、身临此世,我们不可能对它的性质有真正的认识。我们必须超越这个世界,象庄子那样由九万里的高空俯视人间世,才有可能对这个世界有真正的认识。超越这个世界,不是永远脱离这个世界,而是由一个更高的视点来俯视这个世界。我们所处的物质世界是基础,但我们的思想、精神不能局限于这样的物质世界。思想和精神要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超越这个现实的世界。而且不但要超越这个世界,我们还必须提升这个世界,使人的世界一层一层向上无限地提升。由方东美看来,庄子的“寥天一”即宇宙的顶点并不是实际能达到的顶点,而是无限上升的理论上的极限。可以说庄子的“寥天一”是方东美哲学思想的视角,也是方东美哲学思想追求的最高目标。方东美哲学思想的
7、主体就是人生哲学。而人生哲学说到底就是人生境界论。他认为,人的生命要以物质世界为基础,但不能局限于物质世界,而要不断地向上提升。从物质世界上升到生命境界、心灵境界、艺术境界,直至道德境界。(摘编自胡军也论方东美哲学思想的儒家精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间可能并不完美,需以更高的视点去俯视,把它美化,这样哲学和智慧才能产生。B. 道家精神讲求乘虚凌空,而儒家精神独崇“中”,但是儒道两家都认为要“积健为雄”。C. 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文化,哲学精神和艺术境界、文学成就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D. 方东美哲学思想的重要主张就是不断提升境界,自身先有高度,才可能
8、形成真正智慧。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庄子说过“得其环中以应无穷”,儒家也主张“志于道”,可见儒道两家在先秦就已经开始互补了。B. 兰亭集序赤壁赋既是书法妙品,又是散文名作,同时还蕴含着哲学智慧,体现出了整体文化观。C. 唐朝玄奘西行取经的背景是小乘佛教思想无法满足国人的智慧,所以带回大乘佛学,补充儒道的不足。D. 曹雪芹家道中落,大起大落的家族兴衰,使得他由物质世界上升到道德境界,终成经典著作红楼梦。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方东美哲学观念的一项是( )A. 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写道“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乱世中感怀时局登高兴叹。B. 苏轼从小在父亲管
9、教下饱读诗书,才有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的才思。C. 荷花淀认识到抗战的艰辛,但也描述了白洋淀的诗情画意,表现了乐观主义精神。D. 邓小平坚持共产主义与人民当家作主理念,于改革开放中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4. 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文中加点句子“拿空袋子装外来思想是不行的”的理解。(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程伟元与高鹗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来龙去脉说得清楚明白。后四十回曹雪芹原稿是程伟元多年从藏书家以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后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乃重金购之。原稿多处残缺,因邀高鹗修补,乃成全书。张问陶与高鹗乡试同年,他赠高鹗的诗赠
10、高兰墅鹗同年有“艳情人自说红楼”句,其注:“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胡适拿住这项证据,断定后四十回是高鹗“补写”的。胡适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乃高鹗续作的评断,由几代红学家如俞平伯、周汝昌等发扬光大,变成了红学界的主流论调。后四十回的情节、人物、主题、文字风格等通通受到严厉批评。小说家张爱玲甚至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不同意胡适等人对后四十回看法的,也大有人在。林语堂认为后四十回不可能是高鹗续作,高鹗只是参与了后四十回的修补工作。事实上,胡适虽然断定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伪托补作,但他并未否定后四十回悲剧结局的艺术成就:“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
11、,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世界上伟大的经典小说似乎还找不出一部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的作者合著而成的。高鹗现存诗文有一定的水准,但并未显露像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那样惊世的才华。高鹗并未留下白话文作品,不知他小说中白话文驾驭能力如何。高鹗的身世与曹雪芹大不同,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旧日繁华的追念,尤其是后半部写贾府之衰,作者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似乎很难想象高鹗写出如此真挚动人的个人情感来。何况前八十回已撒下天罗地网,千头万绪,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那些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接榫,前后贯彻。人物语调一致,就是一个难上加难的问题。前八十回
12、贾母与后四十回的贾母说话口气,绝对是同一人物。红楼梦第五回把书中主要人物命运结局,以及贾府兴衰早已用诗谜判词点明了,后四十回大致也遵从这些预言。至于有些批评认为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文字风格有差异,这也很正常,因为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文字应当华丽,后四十回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所需。其实自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抄检大观园后,晴雯谴谗屈死,芳官等被逐,大观园骤然倾颓,小说的基调已经开始转向暗淡凄凉,所以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语调风格并非一刀两断,而是渐渐转换的。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如黛玉之死、宝玉出家,这两场关键情节,写得哀婉缠绵、
13、辽阔苍茫,如图两根梁柱把整本书像一座高楼牢牢撑住,使得小说的结局,释放出巨大的悲剧力量。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写得再好,也只是替后四十回贾府之衰所作的铺垫。(摘编自白先勇正本清源说红楼)材料二:关于高鹗是“作伪”或是“修补”的大问题,范宁先生跋语中有一段如下:通过这个抄本,我们大体可以解决后四十回的续写作者问题。自从有人根据张问陶船山诗草中的赠高鹗诗“艳情人自说红楼”的自注说:“红楼梦八十回后皆兰墅所补。”认定续作者高鹗,并说程伟元刻本序言,是故弄玄虚,研究红楼梦的人,便大都接受这个说法。但是近年来许多新的材料发现,研究者对高鹗续书日渐怀疑起来,转而相信程、高本人的话了。这个抄本在这方面,提供了
14、一些材料,我们看到后四十回也和前八十回一样,原先就有底稿。高鹗在这个底稿上面,做了一些文字的加工。这底稿的写作时间,应在乾隆甲辰(1784)以前。因为庚辰(1760)钞本的二十二回末页,有畸笏叟乾隆丁亥(1767)夏间的一条批说:“此回未成而芹逝矣。”仍保留着残阙的形式,但到甲辰梦觉主人序钞本时,就给补写完整了。可见这补写的人,对宝钗后期生活是清楚的。这就是说,后四十回所写宝钗生活的文字,这位补写的人见到过。或者后四十回竟是出于他一人的手笔,也很可能。因此,张问陶所说的“补”,只是修补而已。这正与我的解释“补”字相符。这证明高鹗的冤枉,至少他不是“写”,而是“补”。他未尝作伪,而有底本作依据,
15、前八十回及后四十回一样。我很怀疑,此稿虽称为“高鹗手定本”,但是详看所添补,确为于红楼本事极熟悉的人。那么讲,所谓添补又非出高鹗手。我倾于相信,很可能是雪芹自己的手笔。况且稿本卷前题“己卯秋月堇堇重订”。己卯是庚辰前一年。“堇”,字典解为“土芹”,生于水者为芹,生于土者为堇。这个假定,关系太大了,看笔迹与我们所知或是雪芹手迹的“空空道人”四字相似,又高鹗所题仅说“阅过”而已。(摘编自林语堂说高鹗手定的稿)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张问陶在赠给高鹗诗注中的“补”字成为了人们对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是不是高鹗的争论源头。B. 关于高鹗是对红楼梦续作还是修补问题,红学
16、界历来争论不休,但是都能够找到相应的证据。C.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诗谜判词在后四十回大致得到验证,这是判定该书前后作者一致的无可争辩的依据。D. 林语堂倾向于高鹗手定本上的添补有可能出自曹雪芹本人之手,因为添补者对红楼本事极为熟悉。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伟元、高鹗从藏书家及故纸堆中取得二十多卷,又于鼓担上发现十余卷,这是苦心求索的必然。B. 张爱玲以红楼梦未完为人生三大恨之一,表明她对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学成就极为不满。C. 红楼梦后四十回延续了前八十回的悲剧性,这一艺术实践赢得包括胡适在内的众多评论者佩服。D. 材料二中林语堂引用范宁先生跋语中关于“补”的阐释,
17、为后文自己的见解和假定提供有力的参考。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高鹗不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 黛玉死而其志渐决。然尚屡失于宝钗,几败于五儿,屡蹶屡振,而终获最后之胜利。读者观自九十八回以至百二十回之事实,其解脱之行程,精进之历史,明了精切何如哉!(陈寅恪)B. 但是以全书结构看,这书万万不是出于两人。作者写第一回的时候,全书结构,已了然在胸;不是随随便便,一回一回的写下去的,所以才有这样精密的结构。(陈独秀)C. 没有后四十回我们便无法估价这本小说的伟大,那么,对后四十回进行批评攻击并且仅仅根据前八十回来褒奖作者,我认为这是文学批评中一种不诚实的做法。(夏
18、志清)D.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鲁迅)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还是高鹗的问题,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议。对这个问题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
19、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
20、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
21、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内容也是生产的内容,作为生产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
22、乡村艺术很少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在乡村艺术上也体现了这种深度的融合,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摘编自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材料二: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
23、专业优势,适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5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广东省梅州市
24、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年久失修,办学环境简陋。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入驻金坑小学,充分发挥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优势,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等。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比如,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