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唯心主义 先验论 唯物主义 直观 反映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第四讲第四讲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认识的本质和过程一、认识的本质一、认识的本质1 1、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体的能动反映P155-163P155-16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认识本质的理解大致存在着三种观点:认识本质的理解大致存在着三种观点: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不可知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和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要全面、准确地。要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本质的科学阐述,应当与这三种观点的比的科学阐述,应当与这三种观点的比较中去把握。较中去把握。(1
2、 1)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的可靠性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的可靠性 休谟:休谟:认识是多次重复感觉后的联想,认识是多次重复感觉后的联想,无法证明在客观世界中是否存在无法证明在客观世界中是否存在 康德:康德:引起认识的引起认识的“自在之物自在之物”是不是不可认识的可认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可知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是可知论 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2 2)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验论的对立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思想和感觉到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识是先于经
3、验的物的认识路线,认识是先于经验的。柏拉图的柏拉图的“回忆说回忆说”笛卡尔的笛卡尔的“天赋天赋观念观念”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生而知之生而知之”、“良知、良能良知、良能”等等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认识是人脑对物质想的认识路线,认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世界的反映。(3 3)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与直观反映论的原则区别的原则区别 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客体直接映客体直接映射到大脑,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射到大脑,是消极、被动、直观的反映。德谟德谟克利特:克利特:“影像说影像说”洛克:洛克:“白板说白板说”
4、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动的反映论:A、立足于实践解决认识问题(体现了社会性、立足于实践解决认识问题(体现了社会性、主体性、能动性);主体性、能动性);B、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充满矛盾的辨证运动过程);(充满矛盾的辨证运动过程);C、强调主体强调主体对客体反映的创造性、选择性对客体反映的创造性、选择性。P158159(4 4)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认识的本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是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从三个方面理解】【从三个方面
5、理解】首先,认识具有摹写性:首先,认识具有摹写性:原型原型客观事物客观事物 认识的摹写性反映了认识的认识的摹写性反映了认识的客观性客观性,坚持了认识论的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其次,认识具有创造性:其次,认识具有创造性:抽象思维活动抽象思维活动 认识认识并不仅仅是对客体直观反映并不仅仅是对客体直观反映的感性形式,而主要是以概念、判断、的感性形式,而主要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抽象形式表现的理论体系来揭推理等抽象形式表现的理论体系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这就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这就需要主需要主体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体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认识的摹写性反映了认识的认识的摹写性反映了认识的
6、能动性能动性,坚持了认识论的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辩证法。最后,认识最后,认识是通过实践实现了摹是通过实践实现了摹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写性和创造性的统一: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 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而不是直摹写是创造性的摹写,而不是直观的镜面式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观的镜面式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编造。础的创造,而不是主观随意的编造。否则就会陷入否则就会陷入唯心主义先唯心主义先验论验论(只看创造性)或(只看创造性)或旧唯物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主义直观反映论(只看摹写(只看摹写性)。性)。(5 5)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认识活动的内在机制反映、建构与虚拟
7、反映、建构与虚拟P160P160163163【自学】【自学】2 2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与认识的(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辨证关系)P152-155P152-155(1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认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产生“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知”旬子:旬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知地之厚也”。毛泽东:毛泽东:“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践。你要知
8、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亲口尝一尝。”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直接知识和间接知识:“源源”与与“流流”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探索创新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去探索创新 恩格斯:恩格斯:“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和认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材料和认识工具识工具 使思维的使思维的“机器机器”有有“米米”可炊;认识的深度和可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得以扩展。【广度得以扩展。【P129P129】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
9、能力的发展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 恩格斯:恩格斯:“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而发展的”。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准 马克思:马克思:“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实践的问题。”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认识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界的目的。(2 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认识对实践的能动
10、作用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指导作用。能动作用的两面性:能动作用的两面性:正确与错误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正确与错误认识具有不同的作用。(3 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知行关系知行关系 就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看就认识的发生、发展、目的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作用看就认识的功能、作用看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认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认识对实践起指导作用;用;就人的现实活动而言就人的现实活动而言表现为
11、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相互促进,相互作用。3 3 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中国传统哲学的知行观 关于知行的难易问题关于知行的难易问题 通常强调通常强调“知易行难知易行难”,“知之非知之非艰,行之惟艰艰,行之惟艰”。孙中山提出: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知难行易”。关于知行的先后问题关于知行的先后问题 唯心主义一般主张唯心主义一般主张“知先行后知先行后”唯物主义一般主张唯物主义一般主张“行在知之先行在知之先”。王夫之的知行观王夫之的知行观 提出行是知的基础提出行是知的基础:“行而后知有道行而后知有道”“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知有不统行,而行必统知”“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行可
12、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心知不如心知不如“身之所亲行也身之所亲行也”对知行关系作了总结:对知行关系作了总结:“知行相资以为用知行相资以为用”王夫之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非理性二、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及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P163P163173173【自学】【自学】结合毛泽东的结合毛泽东的实践论实践论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理解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三、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三、辨证思维的基本方法。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P173P173180180【自学】【自学】三、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三、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P180186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