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思想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民战争思想课件.ppt》由用户(ziliao20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战争 思想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人民战争思想l一、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过程l二、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l三、人民战争思想的现实指导意义l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曾说:“毛主席的根本着眼点,就是把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用到中国,争取最广大的人民大众团结在无产阶级周围来取得革命的胜利。”朱德在论述解放区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时指出:“总的经验何在呢?简单的同时又是明确的,就是解放区经过了我们党的领导,依据了毛泽东人民战争的方针,而如果没有这种人民战争,也就没有了一切。”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人民军队为骨干,广泛发动与依靠人
2、民群众,团结和争取各阶级、各阶层和社会团体等一切进步力量,开展以军事斗争为主,并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科技等斗争形式紧密配合的全民战争。一、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过程一、人民战争思想的形成过程l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科学理论,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随着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同时,随着中国革命斗争主要矛盾和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尤其是受着党的政治路线的制约,因而在各个革命战争时期又各有其不同的含义和特点。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个时期。l中国共产党以反对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利益的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为目标,执行以工人阶级(通过共产党)为
3、领导,以贫雇农为主体,执行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工商业者,坚决打击地主的革命政策。我们党进行的人民战争思想则是在不断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和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小块红色区域长期处于白色政权四面包围的条件下,在战争形式上长期进行“围剿”与反“围剿”的反复斗争中,完全依靠根据地党政军民实行一齐军事化来粉碎敌人的进攻和打破其“围剿”。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的理在这一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战争的理论主要有:论主要有:l(1)必须首先分清敌我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这一科学论断,
4、为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人民战争路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l(2)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毛泽东说:“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从理论上阐明了革命战争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战争的胜负与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的基本原理。进而强调必须充分动员和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赢得革命战争的胜利。认为,只要真正把千百万群众团结在革命政府的周围,来发展我们的革命战争,我们就能消灭一切反革命,我们就能夺取全中国。l(3)红军的作战必须取得人民的积极援助与配合。毛泽东根据红军多次反“围剿”作战胜利的成功经验指出,人民这个条件对于红军作战是个最重要的条件。“因为根据地的人民是
5、最积极地援助红军反对白军的。”他们不但对于封锁消息、侦察、运输,参战等事均能够积极参加,而且也是最可靠的。没有这个条件,红军就不可能实行“诱敌深入”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l(4)革命战争必须取得国际的援助。毛泽东说:“凡义战都是互相援助的,凡非义战都是应该使之转变成为义战的,这就是列宁主义的路线。”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入我国东北三省之后,毛泽东就提出必须反对关门主义,实行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才能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他说,国际援助对于现代一切国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争都是必要的。我们的革命战争需要国际人民的援助。这也是中国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些理论的提出,虽说在当时还只是初
6、步的,但却从根本上反映了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时期。l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执行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实行除汉奸、卖国贼外,不分阶级,不分民族,都可以参加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来的全民族的全面抗战路线,而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却从狭隘的阶级利益出发和维护其统治地位,主张依靠外援,凭借军事力量,实行只靠政府和军队的单纯防御,即片面抗战的消极路线。毛泽东针对国民党的片面抗战路线,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坚持深入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支援抗日民族战争。直接领导敌后人民开辟战场,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同时
7、,在国际上动员一切反对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积极支持和援助我国的反侵略战争。并在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基础上,迫使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基本上坚持了抗日战争。这就是实行彻底的人民战争路线。毛泽东依据战争实践中所取得的丰富经验,不断从理论上对人民战争思想进行新的概括,并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加以发展。从而使人民战争思想在理论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l主要有:(1)建立最广泛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爆发初期,毛泽东曾多次明确地提出,中国要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三个条件: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并根据抗日民族战争的特点,还把人
8、民的范畴扩大到除汉奸、卖国贼以外的一切中国公民。同时,还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导下,制定了与此总政策相适应的政治、军事、经济、劳动、税务、锄奸和文化教育等项具体的有利于团结人民的政策。以建立最广泛的包括敌国人民在内的国际国内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来积极参加或支持中国的反侵略战争,以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全面的、全民族的统一战线政策,就不可能有彻底的人民战争路线。l(2)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基本特点,明确提出,中国要制胜日本,实现持久胜敌的根本目的,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军队和人民的进步。即必须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革新军制,使军队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克
9、服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深信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能把日本侵略者打败于数万万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前。衡阳失守后,毛泽东在批判国民党所采取的消极防御战略时指出:“这是永远不要人民的战术。”强调“一切问题的关键在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民众。”l(3)人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毛泽东针对国内舆论出现的“亡国论”思潮,看不见人的主观能动性,片面强调武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我们不但要看到武器,而且还应看到人力。“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并说,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战争是力量的
10、竞赛,其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但这些只是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而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才是决定的因素。l(4)乡村能够战胜城市。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战争力量和所构成的基本特点,明确提出:在今天半殖民地的、大国的、政治上进步的中国的条件下,有了新的政党、军队与人民这些胜敌的基本力量,利于我们在敌后组织坚持长期的广大的战争,去反对城市的敌人;用犬牙交错的战争,将城市包围起来,孤立城市,从长期战争中生长力量,改变敌我形势,再配合之以世界的变化,就能把敌人驱逐出去而恢复城市。即“敌据城市我据乡村,所以战争是长期的,但乡村能够最后
11、战胜城市。”l(5)阐明了实行人民战争的一整套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从军队和政府两个方面,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抗日战争时期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部内容。他说:人民军队在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这个唯一的宗旨下,形成了一系列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与政治工作,它将自己划分为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并与人民自卫军和民兵配合作战;同时,在民主政府领导下,把解放区的人民组织在各种职业和工作团体之中,热烈地从事援助军队的各项工作。“这就是真正的人民战争。只有这种人民战争,才能战胜民族敌人。”这些基本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全面成熟。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l中国共产党
12、的政治目的是,推翻美帝国主义扶持的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少数民族和海外侨胞在内的一切可能团结的人,紧密地团结起来,打倒内战祸首蒋介石,组织民主联合政府,以达到解放人民和民族的统一战线政策。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迅猛发展,特别是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战略追击等样式,即逐步实现由农村包围城市,进而夺取政权这一战略转变的出现,中国的时局已发展到一个全国范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人民大革命的新阶段。毛泽东人民战争的理论又有了以下新的发展。l(1)必须在新老解放区实行正确的与人民战争相
13、适应的政策。在城市,提出“除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外,应注意团结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并强调发展民族工业,改善职工生活,救济灾民贫民;在农村,彻底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剥削制度。“使农民即和我党我军站在一道反对蒋军进攻。”但必须将一般富农、中小地主分子和汉奸、豪绅、恶霸分子,加以区别。以调动解放区人民的最大热忱,直接与间接地支援解放战争。l(2)积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直接参军参战。毛泽东认为,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因此,他主张在战争中必须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军参战,积极支持战争。在战略进攻时,强调“坚决
14、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在本军到达之处,同我们积极合作,肃清反动势力,建立民主秩序。在本军未到之处,则拿起武器,实行抗了抗粮,分田废债,利用敌人空隙,发展游击战争。”在战略决战中他提出,将华北、华东、西北和东北、中原等解放区的经济、财政、金融、交通和军事工业的领导与管理工作逐步地统一起来,以利组织人民支援前线。并强调“为着执行歼敌任务,除有计划地谨慎地从解放区动员人民参军外,必须大量利用俘虔。”通过政治教育,提高觉悟,使其完全站到人民方面来,为人民利益而战,l(3)提出了开展两条战线斗争的理论。随着战争形势的胜利发展和新的革命斗争形式与方法的出现,毛泽东根据正
15、面战场上的军事斗争与国民党统治区出现的人民日益高涨的反蒋政治运动,明确提出这是两个战场和两条战线。这两条战线的互相配合,必然加速蒋介石反动统治的灭亡。据此,他要求“全党必须加强国民党统治区内的的群众斗争的领导,加强瓦解国民党军队的工作。”即在政治斗争方面,必须加强极其广泛的全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工作;在军事斗争方面,实行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政策。(4)促进国际有利形势的发展。充分利用苏联力量的增长和外交政策的胜利,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日益左倾,迫使美帝国主义及其在各国的走狗的日益陷于孤立,并驱逐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出中国,以促进国际战略形势向有利于人民的方面发展。总之,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在
16、这个时期无论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重大发展。4.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l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战争,不但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正义战争的性质,而且还充分显示出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特点。战争除了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援和精神上给予志愿军以极大鼓舞外,还要团结朝鲜人民与军队共同作战。同时还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战争的统一战线。从而使毛泽东的人民战争理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l(1)明确提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人民战争指导路线。这个伟大号召,从战争性质上充分反映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正义战争的目的。成为动员和组织中国人民支援和支持反侵略
17、战争的根本指导思想。“全中国人民在抗美援朝运动中空前广泛地团结起来,向着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武器、装备、弹药、物资等都完全靠祖国人民的供给和保障。并在全国人民进行的捐献武器的运动中获得了总数可购买三千七百余架飞机的捐款。使志愿军的飞机、大炮、坦克等现代化装备得到了很大加强。中国人民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自愿地把自己的优秀儿女送上前线,三年多共补入志愿军的新战士近百万人,并组织了大批民工支援前线。l(2)坚持团结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的国际主义原则。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作出入朝参战的决策时就提出,必须发扬革命的道义,实行国际主义的援助。在中国人民志愿
18、军人朝参战时,毛泽东又指示全军必须尊重朝鲜的人民、军队、政府和朝鲜劳动党,尊重朝鲜人民的领袖,严格地遵守军事纪律和政治纪律。“必须将朝鲜的事情看做自己的事情一样,教育指挥员战斗员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如同我们在国内的看法和做法一样,这就是胜利的政治基础。”从而赢得了朝鲜人民和政府对战争的积极支持和有力配合,保证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l(3)组成了广泛的国际反侵略战争的统一战线。毛泽东说,抗美援朝战争之所以获得了伟大胜利,“在国际范围内,我们是依靠了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的巩固团结以及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深厚同情。”致使美帝国主义日陷孤立。战争期间,苏联
19、和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还给予朝鲜人民以一定的物资支援,间接地配合与支持我志愿军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战争。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指导下,最终战胜了拥有第一流装备现代化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军。毛泽东在总结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时指出:领导是一个因素,“但主要的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又说:“我们的经验是:依靠人民,再加上一个比较正确的领导,就可以用我们的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5.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时期。保卫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个时期。l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统一
20、领导下,教育全国人民增强国防意识,重视国防事业,防御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侵略与扩张,保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明显的新发展。l(1)全民皆兵思想的提出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提出过“普遍武装人民”的全民武装思想。毛泽东的全民皆兵思想,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基本观点的继承与发展。50年代中后期,毛泽东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新特点,正式提出了“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的方针。强调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配合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保卫我国的领土完整和社会主义建设,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并反复从政
21、治上、组织上、军事上抓了三落实。这在当时我国受帝国主义包因的形势下,对制止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犯起到了重要作用。60年代,毛泽东在总结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又提出“国家不分大小,只要充分动员人民,坚决依靠人民,进行人民战争,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打败的。”这一理论,为被压迫被侵略的弱小国家或民族反抗帝国主义或霸权主义的侵略,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l(2)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全民国防方针。从50年代开始,毛泽东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我国经济实力有限等实际情况,在考虑和部署国防和经济建设的整个构想时,就逐渐形成井正式提出了国防建设必须实行平战结合与军民结合的全民国防方针。1956年,周
22、恩来在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时说,国防工业“在生产上注意军民两用,平时为民用生产,一旦有事,就可以把民用生产转化为军用生产。”根据这一思想,后来在国民经济建设的其它领域中又先后提出了“寓战于平,寓军于民”,以及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理论。l(3)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50年代末和60年代前期,在美苏两霸推行霸权主义,四处进行扩张和严重威胁我国安全的战略形势下,毛泽东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苏联卫国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必须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标地把战场建设和战略后方建设搞好。强调“全国都要搞大后方,每个大区要搞大后方,
23、每个省也要搞自己的大后方。”根据这一思想,60年代中期即在全国广泛地开展了大小三线的建设。这一理论,是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思想在进行反侵略战争准备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发展。l(4)结成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故线。为了制止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创造性地将统一战线理论运用于国际战略,指出,搞侵略扩张的只是少数国家的统治者,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热爱和平的,广大人民群众是制止侵略的决定力量。1960年5月。他在同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友好人士的几次谈话中指出:“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强调为了战胜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必须结成广泛的统
24、一战线。70年代,毛泽东又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新特点,在经过多年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世界”的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团结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反对和孤立霸权主义有着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国际战略斗争中的正确运用与发展。二、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二、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l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反复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内容极其丰富的人民战争思想。其基本理论内容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l1.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运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又
25、是为了实现这一根本路线而实行人民战争的军事指导战线。它在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中具有双重的指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战争的正确道路问题。列宁遵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思想及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的经验教训,发动和领导了以城市工人为主的武装起义,成功地领导了俄国人民进行十月革命,实现了先占城市后取乡村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参加领导的北伐战争和独立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相继失败之后,毛泽东及时总结了这些教训,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革命的基本原则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以及中心城市反革命力量强大而革命力量弱小等特点,正确地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
展开阅读全文